![2025年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6)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530557/0-17194629504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6)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530557/0-171946295052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6)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530557/0-17194629505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6)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530557/1-17194629522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6)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530557/1-17194629522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6)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530557/1-17194629523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职专用】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六)
展开1.答题时,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选手编号、座位号等信息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情境性理解与运用(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需要纠正的一项是( ▲ )
= 1 \* GB3 ①卡塔尔世界杯赛事如火如荼(tú),赛场内外的“中国元素”也成为世界杯的重要组成。②蕴(yùn)含中国智慧的“中国制造”服务于卡塔尔世界杯的诸多方面,为卡塔尔世界杯贡献了“中国力量”。③透过卡塔尔世界杯,看见“中国制造”扬帆出海的步履铿(kēnɡ)锵,④在世界舞台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ɡònɡ)应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A.① B. 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供(ɡōnɡ)应链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①在抗疫一线冲锋在前、守护健康,在灾害面前赴汤滔火、舍生忘死,②在风雪边关献身国防、悍卫和平,在科技战线贡献才智、争创一流,③在冬奥岗位真诚奉献、默默耕耘……④用实际行动建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A.① B. 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A应为“赴汤蹈火”,B应为“捍卫”,D应为“践行”
3. 在流行歌曲中,巧妙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提高歌曲的艺术性,增强语言表达地效果。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你的心是一道墙(《心墙》)
B.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光阴地故事》)
C.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菊花台》)
D.水中寒月如雪(《断桥残雪》)
【答案】B
【解析】B项为拟人,其余均为比喻。
4. 下列成语中,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A. 铺天盖地——排山倒海 B. 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C. 雪中送炭——火上浇油 D. 伶牙俐齿——笨嘴拙舌
【答案】A
【解析】B、C、D三项中两个成语意思相反,与例句相同。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今,许多当红作家和明星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乙醚,于丹的粉丝自称鱼丸。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B. 有人称,出租车“手机打车软件”的出现是对传统出租车业的革新。对“手机打车”这种做法,你是持赞成的态度?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呢?
C.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书法、绘画、舞蹈、音乐、园林……等无不如此。
D. 《红楼梦美食大观》以“色、香、味、情趣”四要素,写到了《红楼梦》中“吃”的学问。
【答案】D
【解析】A项中“乙醚”和“鱼丸”需要加引号;B项选择问,问号用于末尾;C项省略号和“等”不连用。
6.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 ▲ )。
A. 司马相如 B. 李清照 C. 白居易 D. 柳宗元
【答案】C
【解析】C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感动中国年度⼈物颁奖盛典播出,大家感受颇深,纷纷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其中出现了语病, 请指出右图中划线句子的语病( ▲ )。
每⼀个时代也有⾃⼰的英雄。陈陆⽣前是⼀名消防员,在危急时分,他带领消防员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在营救过程中不慎英勇牺牲。看了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介绍以后,使我非常感动。
A.语义重复
B.成分残缺 身为一名艺人,我深知国家对疫情的防控与重视。在中国的国土之上,我没有违背国家的法规。在境外,我更是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中美两国的律师团队从未放弃保护我和我家人的合法权益,也没有放弃与对方沟通。
身为一名艺人,我深知国家对疫情的防控与重视。在中国的国土之上,我没有违背国家的法规。在境外,我更是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中美两国的律师团队从未放弃保护我和我家人的合法权益,也没有放弃与对方沟通。
C.搭配不当
D.语序不当
【答案】B
【解析】成分残缺,删去“使”。
8.下列对联与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金商玉律,风月双清。
万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九九芳辰,年老又赏登高景;二三令节,秋深还添延寿春 。
A.端午节 中秋节 春节 重阳节
B.清明节 中秋节 元宵节 重阳节
C.元宵节 七夕节 春节 中秋节
D.清明会 七夕节 元宵节 中秋节
【答案】B
【解析】A清明节B中秋节C元宵节D重阳节。
9.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漫画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3分)
A.懂得知足常乐,才能领悟劳动的真谛。
B.盲目自信,就会夸大自己工作的意义。
C.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自己开心就好。
D.自豪感来源于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
【答案】D
【解析】把“挖藕”称为“令人惊叹的工作”,足见此人对自己工作的热爱,这份普通的工作带给他无比的自豪。
10.春节起家,孙子们都回到家看望家里长辈。他们对爷爷说的话有的不得体,有的不准确。下面选项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
A.爷爷真勤快,把房间收拾得这么整洁漂亮,真是蓬荜生辉。
B.爷爷,上学期学校评选抗击疫情先进分子,我们几个也忝列其中。
C.爷爷,这是我给您带的礼物,请您笑纳。
D.爷爷我一直有个问题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得体。“蓬荜生辉”“忝列其中”“不耻下问”使用有误。
11. 对下面语段的主旨观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如今,许多年轻人沉陷“美颜”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一味追求完美,却忽视了对自己的认知,照片可以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而真实的面目无法改变,真实的虚妄在于对现实和幻想混淆一谈。而你就是你,那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
A. 浮华年代,真实不再。
B.真实之美,美在它的坦诚率真。
C.人的颜值与其价值不成正比。
D.真实生活正美在它的残缺与遗憾。
【答案】B
【解析】语段重在说明“真实的面目无法改变”。
12. 假如你乘坐时光机来到北宋时期。走着走着,看到苏轼迎面走来,便兴奋地与他打招呼,下列招呼中,苏轼觉得与自己无关的一项是( ▲ )。
A.喂,东坡居士! B.嘿,苏轼!
C.嗨,铁冠道人! D.嗨,老苏!
【答案】D
【解析】D老苏指的是苏洵。
13. “轰隆隆!春雷乍响,我们都醒来了!”这是画给孩子们的作品——绘本《二十四节气》中某节气的画中题字,据此对这个节气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满 B.惊蛰 C.谷雨 D.立春
【答案】B
【解析】“惊蛰”这一节气的特点是春雷乍动,雨水增多。
14.下列弹幕不属于联系自身真实生活体验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慷慨陈词,张飞冒出一句“俺也一样”。弹幕:“没文化真可怕。”
B.《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最近读什么书?”黛玉答:“只刚读了《四书》。”弹幕:“还读了《名校模拟精编》。”
C.《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受邀参加蟠桃会,于是在园子里肆无忌惮地大吃一通。弹幕:“我是桃饱会员。”
D.《水浒传》中,孙二娘、张青在十字坡开店,武松与两名公差推门而入。弹幕:“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答案】A
【解析】A项“没文化真可怕”只是对张飞所言的评价,并非代入自己的真实感受。
15. 请为下边的图配上诗句,最合适的是( ▲ )。
A.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B.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C.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D.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答案】B
【解析】图片为采莲图。
16.某商场发布了一则“最新进入商场须知”,里面有些错误,其中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
亲爱的顾客朋友:
接到上级通知,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顾客进入商场时无需查验健康码、核酸阴性证明。请大家坚持做好个人防护。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2022年12月10日
XX商场
A.去掉称呼
B.内容顶格
C.落款处应先写署名,再写日期
D.缺少“此致敬礼”
【答案】C
【解析】落款应先署名再日期。
二、阅读(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引自互联网)
17. 结合两则材料,下列哪项不是我们看到的方言具有的价值?( ▲ )。
A. 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 B. 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更强。
C. 方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点。 D. 方言有趣传神,生动幽默。
【答案】D
【解析】从文段整体的理解上推测方言的价值。
18.结合两则材料,下列哪像不是方言被弱化甚至将面临消失的原因?( ▲ )。
A. 孩子缺少讲绍兴话的环境。
B. 在城市里方言沟通很成问题。
C. 绍兴话比较土,外地人不容易懂。
D. 全球化时代,需要用公共语言交流,方言的沟通交流价值不断减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
19.关于方言的论述,不符合学者原意的一项是( ▲ )。
A.钱乃荣: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有些方言比普通话更能受欢迎。
B.程乃珊:要真正融入一座城市,必须学会那座城市的方言,因为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
C.敬文东:在普通话大力推广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行动,让方言成为时代的对手。
D.陈章太: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并不矛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筛选。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
“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杉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千,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青、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廊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而且也的确不错。要新的柴火,还是学小孩的方法比较好。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2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米开尔从童话书中获得灵感,做出去森林里砍柴的决定,这一细节十分符合其儿童的身份,也使情节展开合理化。
B.小孩们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并看到树枝的形状像牙膏、脸、乳酪等,遍布的树叶是字母,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
C.“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这幅画面看似滑稽,但实则蕴含着作者对马可瓦多的同情。
D. “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这两处描写,表现了马可瓦多躲过警察巡查后侥幸但依旧沉重的心情。
【答案】B
【解析】“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不当,这样写是为了照应上文“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
21.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作者通过排比和一系列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寒冷来势汹汹、无孔不入,给人以强大的压迫感。
B.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沉重的生活,堪称“含泪的笑”。
C.卡尔维诺十分注重小说细节的前后呼应,比如警察阿斯托弗是近视眼却不敢戴眼镜这一细节,对于后文情节的展开就是至关重要的。
D.本文开篇从全知视角出发,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为我们讲述了马可瓦多的一次‘幸运’的经历,其形式与主旨与卓别林的许多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
【答案】D
【解析】“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错误。
22.下列对小说多次提到“寒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寒冷”是对外部环境特征的强调:开头的环境描写,为马可瓦多一家设置了极度窘迫的生存环境。
B.“寒冷”是情节发展的条件:为下文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了铺垫。
C.“寒冷”是对人物心情的衬托:开头处通过描写环境的安静和清冷,为下文表现了马可瓦多内心的无奈、孤独和凄凉做了准备。
D.“寒冷”是对小说主旨的揭示:寒冷的不仅仅是天气,更是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窘迫的社会处境,表达了对他们艰辛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同情。
【答案】C
【解析】“寒冷”是对人物心境的烘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 何厌之有?
C.失其所与,不知 D. 秦伯说,与郑人盟
【答案】A
【解析】B项厌—餍,C项知—智,D项说—悦。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既然
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 阙秦以利晋 阙:削减
【答案】B
【解析】既:已经。
25.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夫晋,何厌之有 B. 是寡人之过也
C. 古之人不余欺也 D. 忌不自信
【答案】B
【解析】B项为判断句,其它几项为宾语前置句。
26. 你觉得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人士,他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能够临危受命,不怕险阻靠自己的机智善辩去说服秦军。言之有理即可。
三、微写作(22分)
27.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材料一】 内卷化,网络流行词,意思一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在付出努力后,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意思二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材料二】 有的同学在就寝前背英语单词,有的同学利用午休结伴讨论数学题目,有的同学专业课结束后主动留下来加时训练……其他同学直呼他们是“卷王”,甚至还有“人人皆可卷,万物皆可卷”的口号。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辩论社开展了一场以“内卷”为主题的校园辩论赛。辩题为“内卷化究竟是竞争动力还是无效内耗”。双方观点:
正方:内卷化是竞争动力
反方:内卷化是无效内耗
请你任选一方,以“正方一辩陈词”或“反方一辩陈词”为题,为该方写一篇一辩陈词。
要求:①明确立场,切合身份,符合情境;②结合实际,有理有据,符合文体特征;③不少于250字,不得出现学校、个人姓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微写作。
(1)正方:内卷化是竞争动力
①内卷其实就是竞争,但内卷一般更容易出现在普通的人群中。普通人的竞争,大多都是在竞争谁更优秀,但是优秀没有明确的划分。
②觉得内卷只是内耗、结局都一样的人,会早早放弃,另谋出路,但没有一条出路是宽敞的。③回首被疫情冲击的2020,“停业”“裁员”“关闭”等等这些词,将内卷化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从2020年国家经济趋势呈"V"字反弹来看,产业全面复苏碰上千万应届毕业生就业,应届毕业生不但要内卷,还要和其他人相互竞争。作为“后浪”,观看局势之余也要更加紧迫,面对内卷白热化的战场不能退缩。
(2)反方:内卷化是无效内耗
①内卷是低水平的精细化、复杂化,只是时间花费和意志力消耗,没有创造力。②竞争并不是量的比拼,而是质的飞跃。
③内卷的关键不在于有竞争,而在于“向内演化”。内耗是危机,内卷却是一种无声的悲哀
【中职专用】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八):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八),文件包含备考卷01-2024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备考卷考试版docx、备考卷01-2024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备考卷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一):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一),文件包含中职专用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一原卷版docx、中职专用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五):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五),文件包含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五原卷版docx、中职院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语文模拟卷五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