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拓展班会 七年级《班级内“有人”讲同学“坏话”,是真的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拓展班会 七年级《班级内“有人”讲同学“坏话”,是真的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不做传声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内“有人”讲同学“坏话”,是真的吗?
背景分析:
在期中检测前,有几个同学相约来向我举报,说某个同学向别人讲她的“坏话”,传到了她这里,希望我出面处理这件事情。这个事情我认为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是道德品质的问题;往小了说,这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误会。但现在正处于特殊时间,如果在考试前处理,一个不好容易干扰到考试心情,所以我选择在考试后做一个班级“传声筒”小游戏,来检验班级内“有人”讲同学“坏话”是真的吗?
活动目标(简洁、具体)
1.通过活动了解传出来的话与原本的话会存在偏差。
2.深刻体会眼见为时,耳听为虚。
3.凝聚班级氛围,不搞小团体。
活动重难点
通过活动了解传出来的话与原本的话会存在偏差。深刻体会眼见为时,耳听为虚。凝聚班级氛围,不搞小团体。
活动准备(从学生、教师等方面)
活动前,将男女分为两组,讲清游戏规则,老师分别向两组第一个人说一句话,听到后,向下一个人传递,趴在耳朵上说,不要让其他同学听到,只说一次,不重复交流,直到最后一个人起来说听到了哪句话,与第一个人听到的话进行比对,并发现其中深意。
两组的两句话是提前预设好的:
女生组:数学老师喜欢在晚上下班之后刷题解闷。
男生组:某个学校有个学生每次考试都考满分,他很高兴。
活动过程
环节一:游戏规则阐述。
设计意图:讲清游戏规则,但不说为什么要做游戏,防止同学带有一定目的的玩,吸引同学的注意,活跃氛围,调动班内所有同学参与游戏。学生的表现非常激动,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始游戏。
环节二:游戏时间。分别向两组第一个人讲预设好的话,并向后传递,中途维持班内纪律。
设计意图:游戏必须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是这句话的传递着,才能更好的体
会游戏深意。
环节三:比对环节。
此环节的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先说活动结果,女生组:最后一个人听到的是“数学老师喜欢女生”。男生组:最后一个人听到的是“一个人能生很多”。最后一人与第一人的话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发出爆笑声和强烈的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传成这样?
环节四:解答疑惑。
当我抛下问题“为什么会传成这样?”后,同学们由爆笑转为了沉思,沉思后我向大家解释,我们在听到一句话或一段话时,我们的大脑会边听边自己在加工一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别人的这句话或这段话的意思,当我们再去向下一个人传递时,就不再时原来的那句话了,而是加上了自己的理解说了新的一句话,当每个传话人都是这样的,才导致传到最后完全变了样。这就是问题的答案,所以眼见为时,耳听为虚,所以当有同学跟你说有人讲了你“……”,你敢确保这个人一定是这么说的吗?
所以,一、不做传声筒。二、一定要亲眼见、亲耳听。三、从根源解决问题,不讲同学坏话,有误会当面解释清,团结友爱,不搞小团体。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回顾最近发生的事情,有没有做到亲眼见、亲耳听,就直接下结论,凝聚班级氛围。
活动后延伸教育活动
游戏活动后,继续引导,男生组的这句话不是随便来的,是有深意的,“某个学校有个学生每次考试都考满分,他很高兴。”当我把这句话用平静的语言完整的再复述给大家时,问:你们听到这句话后,你们认为,这位同学是在高兴,还是再得瑟?”同学们的回答两者都有,然后继续引导:“说他得瑟的,我想问你满分,你难道不想让你身边的人都知道吗,考满分本身就应该很开心啊,所以,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听到一句话时,就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所以,还是刚刚说的眼见为时,耳听为虚!”
活动反思
文学功底有限,升华的还不够透彻心扉,后续仍需加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拓展班会 七年级《《携手共护 国家安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9页。
这是一份初中 拓展班会 初七年级 《同学,你真行!》----主题班会 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拓展班会 七年级 《校园文明礼先行》 主题班会 教学设计,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