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南通市如皋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南通市如皋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u 64,4g,D装置增重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至10题为物理试题,第11至20题为化学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成分为甲烷B.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
C.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发现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铁属于混合物B.空气属于纯净物
C.石灰石属于化合物D.氯酸钾属于氧化物
3.规范操作是实验取得成功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溶解蔗糖B.倾倒液体
C.制取O2D.收集H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与封存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目前,CO2捕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收。化学吸收剂主要有氨水吸收剂(主要成分为NH3·H2O)、钙基吸收剂(主要成分为CaO)等。用氨水吸收剂时,控制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用钙基吸收剂时,控制560℃~700℃以捕捉CO2转化为CaCO3。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CO2溶于水时未发生化学变化
C.过度排放CO2易导致温室效应D.用CO2人工合成淀粉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水均由分子构成
B.沸石可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C.喷淋氨水吸收CO2,有利于增大吸收效率
D.用钙基法吸收CO2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溶剂B.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D.石墨具有金属光泽,可用作润滑剂
7.ZnSO4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0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75gZnSO4,逐渐降温至20℃,实验过程中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75g
B.60℃时,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3∶4
C.从60℃降温到4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2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75g
8.了解金属的性质有利于科学地利用金属材料。兴趣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
实验一:将硬铝片(铝合金)和铝片相互刻画,铝片表面出现划痕
实验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管内液面上升约体积
实验三:将锌粒放入过量稀硫酸中,持续产生气体,最终固体消失
实验四: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溶液变成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一说明硬铝的硬度比铝的大B.实验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C.实验三所得溶液中溶质为 ZnSO4D.实验四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向混合气体中通入过量氧气后点燃
B.验证白磷着火点比红磷的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C.区分氯化钠和硝酸铵:取等量样品,分别溶于等量水中,比较溶液温度
D.比较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取样,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其中
10.肼(N2H4)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反应:。燃烧过程中,生成的 N2与参与反应的N2H4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c的比为2∶3
B.NxOy中x与y比为1∶2
C.32gN2H4反应时,生成的H2O的质量为36 g
D.32gN2H4反应时,参加反应的 NxOy的质量为92g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共17小题,共110分。第21至25题为化学试题,第26至37题为物理试题。答案请按要求书写在答题纸上。
11.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碘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分别如图所示。
①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
②碘原子在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2)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
(3)如图是铜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Cu(OH)2、CuOH、CuSO4中,所含铜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_______。写出CuO与木炭反应生成Cu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2.碱式碳酸镁[Mg5(OH)2(CO3)4·4H2O]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一种以白云石[主要成分为CaMg(CO3)2,含少量SiO2、Fe2O3等]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碱式碳酸镁在高温水溶液中会部分分解为氢氧化镁。
(1)“煅烧”时生成的两种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2)“消化”时,氧化镁在沸水中转化为氢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碳化”时,氢氧化镁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镁[Mg(HCO3)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碳酸氢镁中碳酸氢根的化合价为_______。
(4)“热解”过程应控温在95~100℃之间,不宜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
13.水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生命吸管”是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装置,其主要部件及作用如图所示。
①活性炭可去除异味、色素等,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性。
②使用“生命吸管”时,水应从_______(填“A”或“B”)处进入其中。
(2)1782年,拉瓦锡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水的组成。他将水置于容器A中加热,使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空心铁管(EF),在出口处(K)收集全部生成的气体;冷却至室温,测得铁管质量增加。
注:拉瓦锡实验中铁管内发生的反应为:水+铁铁的氧化物+氢气。
①通过拉瓦锡的实验,可以得出有关水的结论是_______(填字母)。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后经证实,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理论上铁管增加的质量应为所收集到氢气质量的______倍,拉瓦锡实验时发现铁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的水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550℃时,测得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所示。
注:δ(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
如。
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4.水产养殖的速效增氧剂“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aNa2CO3•bH2O2)。学习小组对“鱼浮灵”的制备、成分及增氧原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
②溶液中Na2CO3能与CaCl2发生反应,;
③过碳酸钠在异丙醇中的溶解度较小;
④FeCl3等含Fe3+的物质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I“鱼浮灵”的制备
步骤1将含有稳定剂的30%的H2O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使反应充分发生;
步骤2向反应液中加入异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过碳酸钠固体。
(1)“步骤1”中必须加入稳定剂,目的是除去由工业纯碱所配制的Na2CO3溶液中的Fe3+,不加稳定剂的后果是_______。
(2)“步骤2”中加入异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Ⅱ“鱼浮灵”的成分测定
【定性检测】检测过碳酸钠溶液的成分
(3)请完善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定量研究】测定“鱼浮灵”中过碳酸钠的组成(装置如下图,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4)加入药品前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5)实验时,应缓慢滴加稀硫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6)装置A中不再产生气泡后,应继续通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7)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2.4g,D装置增重4.4g,则过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Ⅲ“鱼浮灵”的增氧原理
(8)研究表明,过碳酸钠可速效增氧的原理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够促进过氧化氢分解。请设计实验对“碱性物质能够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这一结论进行验证,简述实验过程(包括操作和现象):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蒸馏水(呈中性)、质量分数为10%的H2O2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呈碱性)]
15.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排放。兴趣小组取某造纸厂废水样品过滤,通过如下实验测定滤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
步骤1取30g滤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2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溶液呈无色,消耗稀盐酸7.5g。
(1)若以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步骤2”所用稀盐酸,所需浓盐酸和蒸馏水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溶液呈无色时,加入的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废水滤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请将计算过程写到答题卡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取样,加入MnO2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取样,加入_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Na2CO3
参考答案
一、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至10题为物理试题,第11至20题为化学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B
【解析】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A正确;
B、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故B错误;
C、天然气短时间内不能再次从自然界中获得,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故C正确;
D、天然气化学性质活泼,易燃烧爆炸,发现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D正确。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A、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D、氯酸钾是由钾元素、氯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氧化物的概念,不是氧化物,故说法错误。
故选:A。
3.A
【解析】
【详解】A、溶解蔗糖需要在烧杯中进行,且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快蔗糖的溶解速率,故A操作规范,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B操作不规范,不符合题意;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故C操作不规范,不符合题意;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操作不规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5.D
【解析】
【4题详解】
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升华会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
B、 CO2溶于水生成碳酸,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过度排放CO2易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说法正确;
D、用CO2人工合成淀粉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说法正确。
故选B。
【5题详解】
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组成,水由水分子组成,说法正确;
B、沸石可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增大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说法正确;
C、喷淋氨水吸收CO2,能增大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大吸收效率,说法正确;
D、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二氧化碳中氧显-2价,碳元素显+4价,用钙基法吸收CO2,生成碳酸钙,钙显+2价,氧显-2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碳元素化合价不变,说法错误。
故选D。
6.C
【解析】
【详解】A、酒精作为溶剂是因为酒精能溶解许多物质,与具有可燃性无关,错误;
B、氮气能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与氮气难溶于水无关,错误;
C、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正确;
D、石墨可用作润滑剂是因为石墨具有滑腻感,与具有金属光泽无关,错误。
故选C。
7.B
【解析】
【详解】A、2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小于60g,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75gZnSO4,不能完全溶解,溶解质量小于60g,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160g,错误;
B、6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等于75g,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75gZnSO4,恰好完全溶解,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75g:100g=3∶4,正确;
C、从60℃降温到40℃时,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烧杯内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错误;
D、2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小于60g,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75gZnSO4,不能完全溶解,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75g,错误。
故选B。
8.C
【解析】
【详解】A、实验一中,将硬铝片(铝合金)和铝片相互刻画,铝片表面出现划痕,说明硬铝的硬度大,不符合题意;
B、实验二中,铁丝锈蚀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后,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管内液面上升约体积,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三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稀硫酸过量,故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锌和硫酸,符合题意;
D、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溶液变成蓝色,说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且通入过量氧气,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白磷和红磷的温度不同,无法验证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不符合题意;
C、取等量样品,分别溶于等量水中,比较溶液温度,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D、取样,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其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安静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应选择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解析】
【分析】由图像可知,32g肼完全反应可生成氮气的质量为42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与的比值,从而确定出与的值。
即:,.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由氢原子的个数确定出的值,再确定出、、的值,则该反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化学计量数与的比为2∶3,故A选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氮氧化物分子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B选项正确;
C、由分析可知,每64g肼完全反应可生成72g水,则32g肼完全反应生成36g水,故C选项正确;
D、由分析可知,32gN2H4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的质量应为46g,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二、共17小题,共110分。第21至25题为化学试题,第26至37题为物理试题。答案请按要求书写在答题纸上。
11.
(1)①.54 ②.得到③.126.9
(2)Ba2+、、H+、OH-
(3)①.CuOH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碘原子核外有2+8+8+28+7=53个电子,碘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7>4,得到1个电子后得到I+,所以碘离子核外电子数为53+1=54;
②碘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7>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由碘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NaHSO4解离出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Ba(OH)2解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水,则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H+、OH-;
【小问3详解】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由Cu(OH)2、CuOH、CuSO4可知,含有铜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则所含铜元素的质量分数越高,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uSO4、Cu(OH)2、CuOH,所以其中CuOH所含铜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氧化铜和木炭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1)CaO、MgO
(2)
(3)①.化合②.-1
(4)防止碱式碳酸镁分解
(5)二氧化碳##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白云石的主要成分为CaMg(CO3)2,则“煅烧”时生成的两种金属氧化物,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两种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钙和氧化镁,化学式为CaO、MgO。
【小问2详解】
“消化”时,氧化镁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碳化”时,氢氧化镁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镁,在该反应中,反应物有多种,生成物只有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知,镁元素显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和为0,设碳酸氢根的化合价为x,则(+2)×1+2x=0,解得x=+1。
【小问4详解】
碱式碳酸镁在高温水溶液中会部分分解为氢氧化镁。所以,“热解”过程应控温在95~100℃之间,不宜过高的原因是防止碱式碳酸镁分解。
【小问5详解】
在该流程中,二氧化碳既是生成物,也是反应物,可以循环利用。
13.(1)①.吸附②.B
(2)①.a ②.③.8 ④.铁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O2反应而增重
(3)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被氧化为CO,CO再被氧化为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②使用“生命吸管”时,水应从B处进入其中,使水和各层物质充分接触,净化效果更好;
【小问2详解】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故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不能确定水分子的构成,故选a;
②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依据质量守恒定律,铁管增加的质量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氢气的质量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6=1:8,所以理论上铁管增加的质量应为所收集到氢气质量的8倍;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干和图示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先氧化成CO,CO再氧化成CO2。
14.
(1)Fe3+催化双氧水的分解,增加双氧水的消耗
(2)减小过碳酸钠的溶解度,促进过碳酸钠析出
(3)①.木条复燃②.③.氯化钙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防止因气体流速过快导致其不能被充分吸收
(6)防止因气体残留影响实验的精度
(7)
(8)取等体积10%的H2O2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10%NaOH的溶液和蒸馏水,观察到加入NaOH溶液的试管中气泡的产生速率比加蒸馏水的快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资料可知,等含的物质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入稳定剂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若不加稳定剂溶液中的会催化双氧水的分解,增加双氧水的消耗,故填:催化双氧水的分解,增加双氧水的消耗;
【小问2详解】
由资料可知,过碳酸钠在异丙醇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加入异丙醇的目的是减小过碳酸钠的溶解度,使过碳酸钠析出;
【小问3详解】
取样,加入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取样,加入某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此溶液可为氯化钙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小问4详解】
加入药品前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免装置漏气浪费药品;
【小问5详解】
稀硫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时,缓慢滴加稀硫酸是防止因气体流速过快导致其不能被充分吸收;
【小问6详解】
反应后继续通一段时间氮气,是为了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全部排入C、D装置被吸收,防止因气体残留影响实验的精度;
【小问7详解】
C装置中铜网增重2.4g,说明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质量是2.4g,D装置增重4.4g,说明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4.4g,根据,则设过氧化氢质量为,,则,解得=5.1g,根据,则设碳酸钠质量为,,则,解得=10.6g,根据“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可得,解得,因此过碳酸钠的化学式为,故填:;
【小问8详解】
可取等体积10%的H2O2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10%NaOH的溶液和蒸馏水,观察哪一试管中气泡的产生速率快,若观察到加入NaOH溶液的试管中气泡的产生速率比加蒸馏水的快,可验证碱性物质能够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这一结论,故填:取等体积10%的H2O2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10%NaOH的溶液和蒸馏水,观察到加入NaOH溶液的试管中气泡的产生速率比加蒸馏水的快。
15.(1)1∶4 (2)解:设30g滤液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知: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即m浓×ω浓=m稀×ω稀,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加入的蒸馏水的质量
即: m浓×ω浓=(m浓+m水)×ω稀,代入数据可得:
m浓×36.5%=(m浓+m水)×7.5%
5m浓=m浓+m水
4m浓= m水
由此可知浓盐酸与蒸馏水的质量之比是1:4。故填写:1:4;
【小问2详解】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南通市启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对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取2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普阅读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