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检测,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无标志判断句,判断句小结,“被”字句,无标志被动句,被动句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句式类型:翻译:
2.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句式类型:翻译:
3.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类型:翻译: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句式类型:翻译: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句式类型:翻译:
固 定 句 式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B.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2019年全国卷Ⅱ】
A.廉颇这个人,是赵国的优秀将领。B.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庶[ shù ] 出:妾所生(区别于“嫡出”、“正出”)孽niè,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多妻制下指妾及其子女。
A.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B.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A.莲花,是花中的君子。B.和氏璧是天下公认(一起传颂)的宝物。
3.用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示判断
A.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C.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A.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 扶苏。B.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C.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D.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了。
4.用动词“为、是、固”表判断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B.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A.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B.今天与会的人像萍浮水面,偶然相遇,都是他乡之客。C.人家就像是刀和砧板,我们就是任人宰割的鱼和肉, 还辞谢什么呢?
5.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A.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B.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前赤壁赋》
A.这只是一个平常人的发怒,并不是壮士的发怒。B.这难道不就是曹操的诗吗?
A.刘备天下枭(xiā)雄。《三国演义》B.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A.刘备心怀远大抱负,是个骁xiā悍雄杰之人。B.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1.……者,……也。2.……,……也。3.用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4.用动词“为、是、固”表判断5.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6.无标志判断句特殊情况:“是”指示代词,作主语:“这”,如:是寡人之国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B.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晋书·鲁芝传》 C.后怒解,方被引入。《来护儿,字崇善》
A.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 们嫉妒。B.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C.后来(炀[yáng]帝)怒气消解了,(护儿)才被人引进 。
2.……(见)……(于)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B.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晋书·鲁芝传》C.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宋书·谢弘微传》
A.恐怕得不到秦国的城池,白白被欺骗。B.先生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 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 (鲁芝劝曹爽)C.义熙八年,谢混(谢弘)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杀。
3.为……(所)……、……为所……
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B.赵憙……从兄为人所杀。《后汉书·赵憙传》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A.现在如果不赶快去,恐怕被曹操抢了先 。B.赵憙……堂兄被人所杀害C.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在古汉语中“否”与“不”同是表示否定,在很多情况下可互换使用,《说文》中说:否,不也。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三国志·诸葛亮传》
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大军,被别人控制。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1.“被”字句2.……(见)……(于)3.为……(所)……、……为所……4.受……于……5.无标志被动句特别注意:从标志词和语法入手,进行分析判断,有些被动句无标志词,遵循一条原则:主语是谓语的受动者。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石”是“镂”的支配对象,并且“金石”是受动者,所以此句应为被动句。
1.谓语前置常出现在感叹句中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①。”【注释】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鲁国国君的始 祖。他是孔子最敬佩的古代圣人。
正常语序:吾衰也,甚矣!翻译: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呀!我已经好久没有再梦见周公了。”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即“回贤也哉!”,倒装句之主谓倒装。 将“贤”提前表示强调、感叹。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常见否定副词:不、弗、非(匪)、莫、未、毋、无 A.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 C.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 《宋史孙傅传》
A.“古之人”是主语,“欺”是谓语,“余”是宾语;也就是这句话本来的结构应该是“古之人不欺余也”,但是现在他把“余”这个宾语放在谓语“欺”前面了,所以其句式是宾语前置。 译文:古人没有欺骗我啊!B.宾语前置句,前置的宾语是“我”,正序:莫肯顾我。译文: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这里“三岁”表示多年。三岁言其久,“女”通“汝”,暗指统治者。C.金人虽然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
(2)疑问代词作宾语 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 A.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B.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C.子何以中吾君? 《商君列传》
A.正序:微斯人,吾与谁归? 译文: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B.正序:以奚知其然也? 译文:凭什么知道他的原因呢?奚:什么,哪里C.正序:子以何中吾君? 译文: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
(3) (唯)……是/之……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B.唯利是图、唯命是从
A.正序:不知句读,不解惑。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知”、“解”是动词,所以是宾语前置,“之”是标志。 B.“唯……(宾语)是……(谓语)”,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唯利是图”“图利”。强调前置的宾语。
(1)中心语+定语+者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A.正序:求可使报秦者人,未得。译文:找一个可以回访秦国的人, 没找到。B.正序: 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 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都穿白衣戴白帽来送荆轲。C.正序: 与最下者士卒同衣食。 译文: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 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2)中心语+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把“之”后面的定语提前,即“蚓无利爪牙,强筋骨”。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健的筋骨。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当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四海这么大,又会有几个人呢?
(4)数量词作定语 A.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B.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晋书·鲁芝传》
A.正序:我持一双白璧。翻译:我带着一对白璧,准备献给项羽大王。B.正序:使军兵为(其)作五十间屋。翻译:因为他为官清廉为臣正直,向来不置办田宅,于是武帝派军士为他造了一座有五十间房屋的宅院。
(1)动词/形容词+于/乎+宾语 A.会于西河外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C.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A.句式:介宾短语后置。正序:于西河外渑池会 翻译:在西河外面的渑池相会。B.正序:“乎吾前生,乎吾先”。 翻译: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
(2)动词/形容词+以+宾语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句式类型:状语后置句 句式为:“谓(动)+(宾)+【介+名】”“申”应该是“谓语动词”,“之”作“宾语”,“以”是“介词”,“孝悌之义”是“名词性结构”,“以孝悌之义”构成【介+名】结构,即状语,将状语放到动宾结构之后,即为状语后置.译文: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动词/形容词+如/若+宾语 A.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促织》 B.其为人所重如是。
A.类型分析:“若木鸡”作”蠢”这个形容词的状语,像木鸡一样呆蠢不动。译文:小蟋蟀趴着不动,象木鸡一样呆蠢不动。B.类型分析:“如是”作“重”这个动词的状语,像这样敬重。译文:(可见)他被人敬重到了这样的程度。
1.谓语前置2.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3)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论语》3.定语后置(1)中心语+定语+者 (2)中心语+之+后置定语(3)中心语+之/而+后置定语+者 (4)中心语+数(量)词 4.状语后置(1)动词/形容词+于/乎+宾语 (2)动词/形容词+以+宾语(3)动词/形容词+如/若+宾语
(1)承前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这种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
(2)蒙后省略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度:估计;至:到达;乃:才;入:进入。请(你)估计我回到了军营,你才进去(见项王)。
(3)对话省略(孟子)曰:“独乐yuè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孟子·梁惠王下》
句式类型:省略主语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
A.屠惧,投(之)以骨。《狼》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A.屠夫害怕了,用骨头扔(狼)。B.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B.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A.省略句,倒装句(定语后置句),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正序:)(以)捕鱼为业(之)武陵人。B.列坐(于)其次。 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省略主语(1)承前省略 (2)蒙后省略 (3)对话省略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
固定句式: 1.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
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
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
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
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
6.表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
7.其它常见的固定句式
延展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文言句式类型,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解,轵[ zhǐ ] 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然其自喜为侠益甚。解姊[z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①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②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子。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汉文帝时被杀。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少望别人报答自己。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剌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 该,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对郭解不礼貌的人。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就负荆请罪。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 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他到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有关方面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①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句式类型: 被动句、判断句,即“见”,表被动,被; “是”,这;“是吾德不修也”,判断句式。译文: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
②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句式类型:省略宾语,争(之)为用 译文:诸公--众公卿或诸多年老长者。 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
延展训练: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举止的文言句式类型,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太史公(司马迁)说:《传》上记载,“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句式类型:省略宾语。知:知之者 ;不知:不知之者;皆为尽哀:皆为(之)尽哀译文:等到他死的时候,天下的人不论了解或者不了解他的人,都为他哀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能不易其志之缙绅,无告之穷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巩固练习,有状语一定要后置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