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
展开句式目录一、判断句二、倒装句三、被动句四、省略句
判 断 句
例题分析1、粟者,民之所种。2、不知木兰是女郎。3、项伯者,项羽季父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类型:
1、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判断。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⑵夫战,勇气也。⑶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⑷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⑸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助词“者”、“也”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读一读,试着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判断。
副词“乃、则、即、皆、本、诚、悉”等
(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梁父即楚将项燕。(4)环滁皆山也。(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判断。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⑶问今是何世。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5、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是”作代词用,不是判断句。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⑴荀卿,赵人。⑵刘备天下枭雄。(3)此亡秦之续耳。(4)燕王,吾所立。
1、秦,虎狼之国。2、此人力士。3、此子贤者。
5、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表判断。
(1)予本非文人画士。(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1、用助词“者”、“也” 表判断。2、用副词“乃、则、即、皆、本、诚、悉”表判断。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5、用否定副词“非” 表示判断。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 7、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 7、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
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也”在句中表停顿,本句是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语序为“乎吾前生,其闻道也乎吾先”;
2.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神仙之说,所谓画蛇添足B.夫天者,人之始也C.然是说也,余尤疑之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倒 装 句
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
主、谓、宾、定、状、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
先来认识一下完整的句子:
1、漂亮的苗苗在家里用钢琴熟练地演奏聂耳的乐曲。
本句的主干是: 苗苗(主语)演奏(谓语)乐曲(宾语)。
( ) ( )
2、爱好体育的 小帅 在运动场上 跑得 飞快。
( )
本句的主干是: 小帅(主语)跑(谓语)。
< >
1.头上插着许多鲜花,横七竖八的。2.上哪儿找啊,你?3.美哉,我少年中国!4.蛋,鸡下了。5.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6.勤奋的学生周末依旧学习知识在教室。
文言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分析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安”,它们分别 作“操”“在”“附”的宾语。
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1、指人:谁、孰 2、指物:何、胡、奚、曷(hé) 3、指处所:恶(wū)、安、焉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其间旦暮闻何物?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刘豫州现在想要去哪里?(宾语前置)
我确实没有才能,又能怨恨谁呢?(宾语前置)
在这里早晚听到的是什么呢?
(曹操)本来是当世的英雄,然而现在又在哪儿呢?(判断句+宾语前置)
2、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分析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词;2、都由代词 (“自”“之”“余”)充当宾语。
结论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否定词:不、未、莫、毋、弗、非、否等。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秦人不暇自哀。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后遂不复至。 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结论三: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3、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夫晋,何厌之有?③唯命是从④唯利是图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1、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 沛公安在?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2、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何陋之有? B、唯余马首是瞻。C、时不我待。D、马之千里者。
4、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结论四:介宾短语中,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1、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不然,籍何以至此?B、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C、微斯人,吾谁与归?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①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结论五:特殊词语“相”“见”“自”作宾语,宾语前置。
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③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冀君实或见恕也。⑤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⑥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宾短语中,介词的宾语前置。
总结: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形式
五、特殊词语“相”“见”“自”作宾语,宾语前置。
类型一: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③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类型二:中心词+定语+者
通常由动词(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或形容词充当
类型三: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③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类型四:中心词+之+定语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④人有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总结:定语后置的几种形式
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类型一:动词+于+宾语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可译为“从、比、对、在、向”等
类型二:动词+乎+宾语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类型三:动词+以+宾语
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1.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都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的需要。 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疑问句居多。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1.下列句子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以解忧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举酒属客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何为其然也
被 动 句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于”“见”“为”“被”等)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类型一:用介词“于”表被动
②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类型二: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⑤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⑥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类型三:用“见”“见…于…” 表被动
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④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类型四:用“被” 表被动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类型五:无标志被动句(意念被动句)
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⑤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⑥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总结: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1.下列选项中,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拘于时A.故燕王欲结于君 B.以其无礼于晋C.不凝滞于物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百姓之不见保A.夫晋,何厌之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吾属今为之虏矣!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3.从句式角度来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A.亚父者,范增也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何为其然也
4.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而君幸于赵王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5.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方正之不容也D.为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①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②为吏受赂,罪诚当死。③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④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佞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①虽童孺皆为王。译:即使是幼童也均被封为王。②为吏受赂,罪诚当死。译:当官的接受贿赂,犯的罪的确应当被处死。③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译:但是陛下派人送贿赂给他,他才接受,这是陷害人触犯法律。④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译:裴矩在隋朝是佞臣而在唐朝则是忠臣。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2021全国乙卷)
译: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
省 略 句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 省略量词。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
(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③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④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1.下列各句省略成分不同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具告以事。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D.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下面句式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B.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能不易其志之缙绅,无告之穷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巩固练习,有状语一定要后置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