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展开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熟读并背诵全文,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3. 品味小石潭的景色描写,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2.理解小石潭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意境。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进而引出《小石潭记》。
2. 作者介绍: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出身名门,少年得志,三十岁就登上人生巅峰,但后半生却被一贬再贬,最终客死蛮荒。他在永州期间写出了大量文学作品,取得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成就,成为开创山水散文天人合一意境的第一人。
公元819年,唐宪宗在宰相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可诏书还没送到,柳宗元就已经病逝柳州,享年47岁。
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成就颇高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被后人合称为“韩柳”。他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寓言、辞赋等,其中以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柳宗元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寓言继承了先秦诸子寓言的传统,多用来讽刺和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他的山水游记则文笔清新秀美,将自己的遭遇和情感融入其中,借景抒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作虽然不多,但也有不少传世之作,比如《江雪》《雨晴至江渡》等。
3.写作背景
《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与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当时,柳宗元因为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永州。在永州期间,他常常借游山玩水来排遣内心的苦闷和愤懑。
有一次,柳宗元来到了一个景色优美的小潭,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篇游记。在文中,他通过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同时也透露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内心的孤独和悲凉。
4. 朗读课文,正字音
5. 理解课文大意
(1)重点实词:
a 清冽:清凉。冽,寒冷。
b "为坻"二句: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堪,不平的岩石。岩,有石窟的岩石。
c "青树"三句:蔓,蔓草。蒙络,遮蔽缠绕。摇缀,摇动相连。披拂,被风吹动的样子。
d 依,依托。
e 怡然:愣住的样子。傲尔:忽然。逝,
往,去。
f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g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h 环合:环绕合抱。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邃:深。
(2)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为:
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
①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
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差:
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翻译课文: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四周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盖着藤,藤缠着树,迎风摇动,互相连缀着,参差不齐,摆来飘去。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虽或隐或现,也能看见。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溪岸的地势,就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④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忧愁悲伤的情感也更深了。
6.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段):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3段):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2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3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三部分(4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四部分(5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7.精读文本:
(1)分析小石潭的特点,如潭水的清澈、石头的奇特等。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小石潭的特点吧。首先,大家觉得小石潭的潭水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 A:潭水很清澈,可以看到水底的石头。
老师:没错,作者是怎么描写潭水清澈的呢?
学生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老师:很好,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那石头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 C:石头很奇特,有各种形状。
老师:对,文中用了“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来形容石头的不同形状。还有其他特点吗?
学生 D:潭周围的环境很幽静。
老师:是的,小石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那作者通过对小石潭的描写,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学生 E:作者可能是想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吧。
老师:很好,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过程中,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透露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小石潭的幽静也反映了作者被贬后的心境。
(2)探讨作者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分析一下作者在《小石潭记》中的情感变化。大家在文中找到了哪些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或句子呢?
学生 A:我找到了“心乐之”,这说明作者一开始的心情是快乐的。
老师:很好,那后来呢?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 B:我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心情变得凄凉悲伤。
老师:说得很对,作者的情感从快乐到凄凉,中间经历了什么呢?
学生 C:可能是看到小石潭周围的环境那么幽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遭遇,所以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老师:非常有道理。那作者最后的情感是怎样的呢?
学生 D:最后作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感觉他是想赶紧离开这个地方。
老师:没错,作者的情感变化与小石潭的景色密切相关。通过对作者情感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3)品味文中的写景名句,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等,感受作者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品味一下《小石潭记》中的写景名句,比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大家觉得这句话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呢?
学生 A:这句话写得很好,它把鱼在水中游动的样子写得很生动。
老师:没错,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鱼呢?
学生 B:用了比喻,把鱼比作在空中游动。
老师:非常正确!这种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潭水的清澈,以及鱼的自由自在。还有没有其他写景名句让你们印象深刻呢?
学生 C:我觉得“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这句也写得很好,它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曲折和流水的若隐若现。
老师:很好,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学生 D:用了比喻,把小溪比作蛇。
老师:对,这种比喻非常贴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小溪的形态。大家还能找到其他运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吗?
学生 E:“岸势犬牙差互”这句话用了比喻,把岸的形状比作狗的牙齿。
老师:非常不错!这些名句都展现了作者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石潭的美景。大家可以试着模仿这些句子,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景物。
8.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小石潭的景色?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小石潭的景色和特点,那么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小石潭的景色呢?
学生 A:可能是为了表达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吧。
老师:很好,这是一个可能的原因。还有其他想法吗?
学生 B:也许是想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老师:说得有道理。那作者在小石潭的景色中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学生 C:可能是他被贬后内心的苦闷和忧伤吧。
老师:没错,作者在被贬的情况下,借小石潭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那小石潭的景色对作者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学生 D:小石潭的幽静和清澈可能让作者感到宁静和放松。
老师:很好,小石潭的景色给了作者一种心灵的慰藉。那么,大家认为作者写小石潭的景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 E: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的美丽,学会在自然中找到宁静和安慰。
老师:非常好的观点!通过探究作者写小石潭景色的原因,我们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涵,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2)小石潭的景色与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探讨一下小石潭的景色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你们觉得小石潭的景色对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 A:我觉得小石潭的美景让作者感到愉悦和快乐。
老师:嗯,有道理。那作者的情感又如何影响他对小石潭景色的描写呢?
学生 B:作者可能因为心情不好,所以描写小石潭的景色时也带着一种忧伤的情绪。
老师:很好的观点!那么,我们能否从文中找到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这种关系呢?
学生 C:比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既描写了小石潭的清幽环境,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
老师:非常准确!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呢?
学生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里的鱼自由自在,可能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老师:很棒!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小石潭的景色与作者的情感是相互映照的。那么,这种关系对我们理解文章有什么帮助呢?
学生 E:它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们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意境。
老师:说得很好!理解景色与情感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领会文学作品的魅力。
(3)作者通过小石潭的描写想要传达什么思想?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讨论了小石潭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作者通过对小石潭的描写,想要传达什么思想呢?
学生 A:可能是想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老师:很好,这是一个可能的思想。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 B:我觉得作者可能想借此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老师:有道理,小石潭中的鱼自由自在地游动,可能让作者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
学生 C:也许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老师:非常不错的观点!那么,这些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 D: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
学生 E:即使遇到困难,我们也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找生活中的乐趣。
老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对作者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这些呢?
学生 F:我们可以多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它的魅力。
学生 G:当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
老师:非常好!希望大家能从这篇文章中汲取力量,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9. 总结归纳: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文的写作特色和思想内涵。
10. 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模仿《小石潭记》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短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小石潭记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朗读课文,概括内容,赏景探情,背诵收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3932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a>,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