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课一练
展开一、单选题
1.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l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a极流向b极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MnO2+e−+Li+=LiMnO2
C.锂锰电池可以用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D.放电过程中Li+离子从正极向负极迁移
2.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固氮”的锂-氮二次电池,用可传递 Li+的醚类物质作电解质,电池的总反应为6Li +N2 2Li3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氮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固氮时,电流由锂电极经用电器流向钌复合电极
C.脱氮时,钌复合电极的电极反应: 2Li3N - 6e- =6 Li++N2↑
D.脱氮时 ,Li+向钌复合电极迁移
3.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A.①②④⑤B.④⑤⑥C.④⑥⑦D.④⑤⑥⑦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必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B.能量变化必然伴随发生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有关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5.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中,X、Y为两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外电路中的电流流向已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流动方向为X电极→导线→Y电极→电解质溶液→X电极
B.若两电极分别为Zn和Cu,则X为Zn
C.X电极发生还原反应,Y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流向Y电极,X电极可能产生H2
6.某研究所研制的氢氧燃料电池,可同时提供电和水。所用燃料为氢气,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钾。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B.该电池供应36g水,同时转移2ml电子
C.负极反应为2H2+2CO32--4e-=2H2O+2CO2
D.该电池可在常温或高温时进行工作,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7.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与其它反应不同的是
A.铝热反应焊接铁轨B.铁粉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C.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混合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8.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放电过程中,质子(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C.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11.2 L
9.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铁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生石灰与水反应D.碳的燃烧
10.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负极B.在铁上电镀铜时用铜作阴极
C.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纯铜作阴极D.电解稀硫酸时用铜作阳极,阳极产生氢气
二、填空题
11.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a为铜片,b为铁片,烧杯中是稀硫酸溶液。
①当开关K断开时产生的现象为 。
A.a不断溶解
B.b不断溶解
C.a上产生气泡
D.b上产生气泡
E.溶液逐渐变蓝
②闭合开关K,反应一段时间后断开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H+浓度减小 B.正极附近浓度逐渐增大
C.溶液中含有FeSO4 D.溶液中浓度基本不变
(2)FeCl3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写出该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 。
(3)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电极材料为疏松多孔的石墨棒。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极通入的物质为 ,电解质溶液中的移向 极(选填“负”或“正”)。
②写出此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③当消耗氢气11.2L(标准状况下)时,假设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为80%,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l。
12.火力发电的原理:首先通过化石燃料 ,使 ,加热水使之 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13.已知:2H2+O22H2O。
(1)该反应1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21.6kJ,其中断裂1mlH-H键吸收436kJ,断裂1mlO=O键吸收496kJ,那么形成1mlH-O键放出热量 。
(2)原电池是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①若A、B均为铂片,电解质为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从A、B两极通入H2和O2,该电池即为燃料电池,写出通入氢气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如把H2改为甲烷,则负极反应式为: ,该甲烷燃料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已知N2H4(g)-空气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若导线中转移电子2ml,则标况下,正极消耗的O2为 L
14.某同学在做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时,有如下实验步骤:
①用导线将灵敏电流计的两端分别与纯净的锌片和铜片相连接(如图1);
②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③把一块纯净的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④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后,再平行地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如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步骤②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步骤③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步骤④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5)通过实验步骤④该同学头脑中有了一个猜想(或假设),该猜想是 。
(6)为了证实该猜想,该同学又设计了第⑤步实验,请简要画出第⑤步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15.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某同学利用“Cu+2Ag+=2Ag+Cu2+”反应设制一个化学电池,如图所示,已知该电池在外电路中,电流从a极流向b极。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极是电池的 极,材料是 ,写出该电极的反应式 。
(2)a可以为 A、铜B、银C、铁D、石墨
(3)c溶液是 A、CuSO4溶液B、AgNO3溶液C、酒精溶液
(4)若该反应过程中有0.2m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Ag为 克。
16.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备的H2用于还原CO2合成有机物,可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半导体光催化剂浸入水或电介质溶液中,光照时可在其表面得到产物,下图为该催化剂在水中发生光催化反应的原理示意图。光解水能量转化形式为 。
17.书写不同的环境下甲烷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1)酸性条件
正极反应式: ;
负极反应式: 。
(2)碱性条件
正极反应式: ;
负极反应式: 。
(3)固体电解质(高温下能传导O2-)
正极反应式: ;
负极反应式: 。
(4)熔融碳酸盐(如熔融K2CO3)环境下
正极反应式: ;
负极反应式: 。
18.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Zn电极为原电池的 极(填“正”或“负”),电极反应式是 。Cu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属于 (填“氧化”或“还原”) 反应。
19.科学家制造出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燃科电池,其效率更高,可用于航天航空。如图是以稀土金属材料作惰性电极,在电极上分别通入氢气和空气,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
(1)c电极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2)下图是用惰性电极电解200 mL 2 ml/L硫酸铜溶液,a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若a电极产生112 mL(标准状况)气体, 此时溶液中H+浓度为 ( 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若要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可加入 ( 填字母)。
a、CuO b、CuCO3 c、Cu(OH)2 d、 Cu2(OH)2CO3
20.I.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将锌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将锌片、铜片按照图所示装置连接,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
(3)稀硫酸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作用是:传导离子、 。
(4)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 (填序号)。
① CaO+H2O = Ca(OH) 2
② 2H2+O2 = 2H2O
③ Cu+2Ag+ = Cu2++ 2Ag
Ⅱ.
(5)纽扣式微型银锌电池广泛的应用于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中,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为KOH溶液,工作时电池总反应为Ag2O+Zn+H2O=2Ag+Zn(OH)2。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工作时电池电解质溶液的碱性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Ⅲ.固体氧化物甲烷燃料电池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
(6)a电极为电池的 极,固体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 极移动;
(7)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8)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当电路中有2ml电子转移时,理论上负极消耗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是 L。
三、判断题
21.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_______)
22.图中,水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氧气。
23.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_______)
24.在锌铜原电池中,溶液中的氢离子移动铜电极。(_____)
25.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充电、放电。(__)
四、解答题
26.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和都属于氧化物,但二者的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查阅资料得知,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某实验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的性质与用途。
【实验I】探究与水的反应
(1)如图,将1~2mL水滴入盛有1~2g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烫,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用pH计测得溶液呈碱性,说明该反应还生成了 。
【实验II】探究与的反应
(2)装置A用于制备 气体,盛装稀盐酸的仪器名称是 。
(3)装置B的作用是 。
(4)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则装置E中盛装的试剂是 。
(6)G中得到的物质是 ,证明可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
27.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A、B分别探究金属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过程中A烧杯内的溶液温度升高,B烧杯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A、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中是将化学能转变为 , B中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 。
(2)该小组同学针对原电池原理提出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原电池反应的过程中一定有电子转移
B.原电池装置需要2个电极
C. 电极一定不能参加反应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发生
(3) B中Zn板是 极,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u板上的现象是 , Cu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28.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原电池形成条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如下探究。
(1)请填写有关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
①通过实验2和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 。
②通过实验1和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 。
③若将3装置中硫酸换成乙醇,电流计指针将不发生偏转,从而可得出原电池形成条件是 。
(2)分别写出实验3中Zn棒和Cu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Zn棒: 。
Cu棒: 。
(3)实验3的电流是从 棒流出(填“Zn”或“Cu”),反应过程中若有0.4ml电子发生了转移,则Zn电极质量减轻 g。
编号
电解质溶液
装置
①
稀硫酸
②
稀硫酸
③
稀盐酸
④
稀硫酸
⑤
酒精
⑥
CH3COOH溶液
⑦
两池都是CuCl2溶液
⑧
两池都是稀硫酸
编号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1
锌棒逐渐溶解,表面有气体生成;铜棒表面无现象
2
两锌棒逐渐溶解,表面均有气体生成;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3
铜棒表面的现象是 ,电流计指针
参考答案:
1.B
【详解】A.Li为负极,MnO2为正极,原电池工作时,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从正极到负极,即从b极流向a极,A错误;
B.MnO2为正极,被还原,电极方程式为MnO2+e-+Li+=LiMnO2,B正确;
C.因负极材料为Li,可与水反应,则不能用氢氧化钾溶液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C错误;
D.放电过程中Li+离子从负极向正极迁移,D错误。
答案选B。
2.C
【详解】A.固氮时为原电池原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
B.固氮时,Li电极为负极,钌复合电极为正极,电流由钌复合电极经用电器流向锂电极,B错误;
C.脱氮时为电解原理,钌复合电极为阳极,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钌复合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Li3N - 6e- =6 Li++N2↑,C正确;
D.脱氮时,钌复合电极为阳极,锂电极为阴极,Li+(阳离子)向锂电极迁移,D错误;
答案选C。
3.C
【详解】①中只有Zn不能构成原电池,②中C和稀硫酸不反应,不构成原电池,③电极材料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⑤中酒精为非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⑧不是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而④⑥⑦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选:C;
4.B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因此必伴随发生能量变化,A正确;
B.能量变化不一定必然伴随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等,B错误;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有关,例如碳燃烧时,消耗的碳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C正确;
D.由于断键吸热,形成化学键放热,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D正确;
答案选B。
5.B
【详解】A.电流流动方向是Y电极→导线→X电极,则电子的流动方向为X电极→导线→Y电极,电子不能再溶液中移动,故A错误;
B.根据A选项分析,X为负极,若两电极分别为Zn和Cu,Zn为活泼金属,则X为Zn,故B正确;
C.X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Y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原电池“同性相吸”,则流向负极即X电极,Y电极可能产生H2,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C
【详解】A.放电时,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钾,则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故A错误;
B.36g水的物质的量为2ml,由反应可知,生成2mlH2O转移4ml电子,则该燃料电池供应2ml水蒸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l,故B错误;
C.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H2-4e-+2CO32-═2CO2+2H2O,故C正确;
D.该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是熔融的碳酸钾,在常温下无法工作,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在燃料电池中,如果有O2参与,正极反应物为O2,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环境,电极反应方程式不同:①酸性电解质溶液:O2+4e-+4H+=2H2O;②中性或者碱性电解质溶液:O2+4e-+2H2O=4OH-;③熔融的金属氧化物:O2+4e-=2O2-;④熔融的碳酸盐:O2+4e-+2CO2=2CO32-。
7.C
【详解】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铁粉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为放热反应;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混合反应是吸热反应;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所以其能量变化与其它反应不同的是C,
故选:C。
8.C
【详解】A.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会失活,A错误;
B.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应向正极移动,B错误;
C.负极是葡萄糖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C正确;
D.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对比负极反应可知,消耗1ml氧气生成1ml二氧化碳,标准状况下体积是22.4L,D错误;
答案选C。
9.B
【详解】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出热量,则铁片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生成BaCl2、NH3和H2O,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为吸热反应,B符合题意;
C.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此反应为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碳在空气中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此反应属于放热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A.铜锌原电池中活泼性更强的锌做负极,铜电极为正极,A项错误;
B.电镀池中,镀层金属做阳极,镀件做阴极;因此,铁上电镀铜时,铜电极应该做阳极,B项错误;
C.电解精炼铜时,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C项正确;
D.电解池的阳极若为活性电极,则电极材料先发生氧化反应;因此,铜做阳极,阳极生成的是Cu2+,D项错误;
答案选C。
11. BD B H2 负 0.8
【分析】原电池中还原剂作负极,氧化剂作正极,电池内部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详解】(1)①当开关K断开时,b为铁片,发生Fe+2H+=Fe2++H2↑ ,产生的现象为b不断溶解,b上产生气泡,故答案为:BD;
②闭合开关K,a为铜片,作用原电池的正极,b为铁片,作负极,发生Fe+2H+=Fe2++H2↑ ,反应一段时间后断开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后,A.H+还原成氢气,溶液中H+浓度减小,故A正确;B.阴离子移向负极,负极附近浓度逐渐增大,故B错误;C.生成硫酸亚铁,溶液中含有FeSO4 ,故C正确;D.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溶液中浓度基本不变,故D正确;故答案为:B;
(2)FeCl3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铁离子得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故答案为:;
(3)①图中电子从a极出发,a极上还原剂失电子,a极通入的物质为H2,电解质溶液中的移向负极(选填“负”或“正”)。故答案为:H2;负;
②此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失电子后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故答案为:;
③当消耗氢气11.2L(标准状况下)时,n(H2)=0.5ml,假设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为80%,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l×2×80%=0.8ml。故答案为:0.8。
12. 燃烧 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汽化为蒸汽
【解析】略
13.(1)463.6kJ
(2) 2H2+4OH--4e-=4H2O CH4-8e-+10OH-=+7H2O CH4+2O2+2OH-=+3H2O N2H4-4e-+4OH-=N2+4H2O 11.2
【解析】(1)
已知1g即0.5m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21.6kJ,则2m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86.4kJ,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形成1mlH-O键放出热量xkJ,依据方程式:2H2+O22H2O,则有:486.4kJ=4x-(436kJ2+496kJ),解得x=463.6kJ。
(2)
①燃料电池中,燃料为负极,负极失电子,因此负极为氢气失电子得到氢离子,但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氢离子又会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因此通入氢气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或2H2+4OH--4e-=4H2O)。
②如把H2改为甲烷,甲烷失电子得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碳酸根离子,因此负极反应式为:CH4-8e-+10OH-=+7H2O;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依据得失电子守恒,该甲烷燃料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4+2O2+2OH-=+3H2O。
③N2H4(g)-空气燃料电池,N2H4作负极失电子生成氮气和氢离子,生成的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e-+4OH-=N2+4H2O,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若导线中转移电子2ml,则消耗氧气0.5ml,标准状况下,0.5ml氧气的体积为。
14. 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铜片上无气泡 铜片上有大量气泡,锌片上没有气泡或有少量气泡 有电子从锌经导线向铜片移动 有电子从导线上流过,导线上应形成电流,可以连接一个电流计来证明,实验装置图可设计如下,溶液为稀硫酸。
【详解】形成原电池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两块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块金属,一块可导电的非金属)作两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电路;④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1)没有构成原电池,指针不偏转;
(2)只有锌片,没有构成原电池,锌与稀硫酸直接反应,产生氢气;
(3)只有铜片,没有构成原电池,铜与硫酸不反应,无现象;
(4)构成原电池,锌为负极,逐渐溶解,铜为正极,产生氢气;
(5)构成原电池,外电路有电子(电流)流动;
(6)有电子从导线上流过,导线上应形成电流,可以连接一个电流计来证明,实验装置图可设计如下,溶液为稀硫酸。
15. 负 Cu Cu–2e-=Cu2+ BD B 21.6
【分析】有题干信息可知,原电池中,电流从a极流向b极,则a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知,b是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反应Cu+2Ag+=2Ag+Cu2+中Cu失去电子,故Cu作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故答案为:负;Cu;Cu–2e-=Cu2+;
(2)a是电池的正极,电极材料可以是比铜更稳定的Ag,也可以是惰性的石墨,故答案为:BD;
(3)电解质溶液c是含有Ag+的溶液,故答案为:B;
(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反应过程中转移1ml电子,生成2mlAg,质量为108×2=21.6g,故答案为:21.6。
16.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详解】光解水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17.(1) 2O2+8H++8e-=4H2O CH4-8e-+2H2O=CO2+8H+
(2) 2O2+4H2O+8e-=8OH- CH4+10OH--8e-=CO+7H2O
(3) 2O2+8e-=4O2- CH4+4O2--8e-=CO2+2H2O
(4) 2O2+4CO2+8e-=4CO CH4+4CO-8e-=5CO2+2H2O
【详解】(1)酸性条件,负极上燃料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2H2O═CO2+8H+;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2O2+8e-+8H+═4H2O。
(2)碱性条件下,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O2+4H2O+8e-=8OH-;在负极上甲烷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7H2O。
(3)固体电解质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O2-,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O2+8e-=4O2-;负极上甲烷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
故答案为:2O2+8e-=4O2-;CH4+4O2--8e-═CO2+2H2O。
(4)熔融碳酸盐(如:熔融K2CO3)环境下,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碳酸根离子,正极反应式为2O2+4CO2+8e-═4CO,负极上甲烷失电子转化为二氧化碳,负极反应式为CH4+4CO-8e-=5CO2+2H2O。
18. 负 Zn-2e=Zn2+ 还原
【分析】在原电池反应中,活泼电极为负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电极为正极,正极上溶液中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有电解质溶液,因此构成了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Zn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Cu不活泼,为原电池的正极,在正极上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组成、反应原理。原电池构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活动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情况下活泼的电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电极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定向移动,阴离子向负极定向移动。
19. 还原 CH4+4O2-═CO2+2H2O+8e- 4OH-═2H2O+O2↑+4e- 0.1ml/L ac
【分析】依据装置图中电流流向分析,c为正极,氧气的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为负极,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图乙是电解池,与电源正极连接的a电极为阳极,发生4OH--4e-═O2↑+2H2O,b为阴极,发生为Cu2++2e-═Cu,以此解答。
【详解】(1)图甲是原电池,依据电流流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c电极为正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电极为电池负极,甲烷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两极上分别通入CH4和空气,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阳极生成的O2-离子,负极电极反应为:CH4+4O2-═CO2+2H2O+8e-;故答案为:还原; CH4+4O2-═CO2+2H2O+8e-;
(2)如图乙所示电解200 mL 2 ml/L硫酸铜溶液,发生的电解池反应为:2CuSO4+2H2O2Cu+O2↑+2H2SO4,a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4OH-═2H2O+O2↑+4e-;若a电极产生112 mL(标准状况)气体为氧气,物质的量为=0.005ml,消耗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005ml4=0.02ml,溶液中生成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02ml,c(H+)==0.1ml/L;则所得溶液电解过程中CuSO4溶液每损失2个Cu原子,就损失2个 O原子,相当于损失一个CuO,为了使CuSO4溶液,恢复原浓度,应加入CuO,也可以加入CuCO3,符合恢复溶液浓度的定量关系,但不能加入Cu(OH)2、Cu2(OH)2CO3,因为CuCO3+H2SO4═CuSO4+CO2↑+H2O,相当于加CuO,而Cu(OH)2+H2SO4═CuSO4+2H2O、Cu2(OH)2CO3+2H2SO4═2CuSO4 +CO2↑+3H2O,除增加溶质外还增加了水,故选ac,故答案为:4OH-═2H2O+O2↑+4e-;0.1ml/L;ac。
20.(1)Zn + 2H+=Zn2++ H2↑
(2)电流表指针偏转
(3)参与电极反应
(4)②③
(5) Ag2O+H2O+2e-=2Ag+2OH- 增强
(6) 正 a
(7)CH4-8e-+4O2- = CO2+2H2O
(8) CH4 + 2O2 = CO2 + 2H2O 5.6
【详解】(1)将锌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 + 2H+=Zn2++ H2↑,故答案为:Zn + 2H+=Zn2++ H2↑;
(2)将锌片、铜片按照图示装置连接,形成原电池,Zn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指针偏转,故答案为:电流表指针偏转;
(3)稀硫酸在图示装置中的作用是传导离子、作正极反应物参与电极反应,故答案为:参与电极反应;
(4)理论上,任何一个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①CaO+H2O = Ca(OH) 2,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不能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①不满足题意;
②2H2+O2=2H2O,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燃料电池),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②满足题意;
③Cu+2Fe3+=Cu2++2Fe2+,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③满足题意;
综上所述,②③满足题意,故答案为:②③。
(5)根据总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可知Zn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则正极为Ag2O,被还原,电极反应为Ag2O+H2O+2e-=2Ag+2OH-,电解池中氢氧根量不变,水的量减少,导致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碱性增强,故答案为:Ag2O+H2O+2e-=2Ag+2OH-;增强;
(6)固体氧化物甲烷燃料电池,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甲烷中碳的化合价从-4升高到+4,a电极为燃料电池的正极,b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固体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a极移动,故答案为:正;a;
(7)b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甲烷失电子结合氧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的化合价升高了8,失去8e-,故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4O2- = CO2+2H2O,故答案为:CH4-8e-+4O2- = CO2+2H2O;
(8)燃料电池是利用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H4 + 2O2 = CO2 + 2H2O;根据甲烷和电子的物质的量关系:CH4~8e-,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4O2- = CO2+2H2O,2ml电子转移时,消耗0.25ml甲烷,根据V=nVm=0.25ml×22.4L/ml=5.6L,故答案为:CH4 + 2O2 = CO2 + 2H2O;5.6。
21.正确
【详解】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正确。
22.正确
【详解】根据合成氨气的原理图可知,阳极水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故该说法正确。
23.正确
【详解】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后,Zn会把Cu置换出来,形成原电池回路,加快反应速率;该说法正确。
24.√
【详解】原电池中,阳离子向着正极移动,锌铜原电池中,铜电极为正极,所以溶液中的氢离子移动铜电极,答案:正确;
25.错误
【解析】略
26.(1) 放热
(2) 分液漏斗
(3)除去中混有的
(4)
(5)溶液
(6)
【分析】实验II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其中混有杂质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在装置D中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和碳酸钠,通过E装置除去过量的二氧化碳,最后由F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
【详解】(1)将1~2mL水滴入盛有1~2g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O2,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烫,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用pH计测得溶液呈碱性,说明该反应还生成了NaOH。
(2)装置A用于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盛装稀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3)制备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通过装置B除去中混有的。
(4)D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产生氧气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
。
(5)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于吸收二氧化碳,装置E中盛装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6)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产生氧气和碳酸钠,G中得到的物质是氧气。
27. 大于 热能 电能 ABD 负 Zn-2e-=Zn2+ 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 2H++2e-=H2↑
【详解】(1) A烧杯中温度升高,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A中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B中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 A.原电池要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定有电子的转移,A正确;
B.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必须有两个电极,B正确;
C.活泼金属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一般负极溶解正极质量增加或者有气体生成,C错误;
D.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还原反应,D正确;故答案为:ABD;
(3) 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作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氢离子在正极铜上得电子产生氢气现象为: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电极反应为:2H++2e-=H2↑。
28. 有气体生成 发生偏转 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形成闭合回路 有电解质溶液 Zn-2e-=Zn2+ 2H++2e-=H2↑ Cu 13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装置特点结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解答;
(2)实验3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据此解答。
(3)原电池中电流与电子的流向相反,根据负极反应式计算。
【详解】(1)实验3中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则铜棒表面的现象是有气体生成,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①实验2和3相比电极不一样,因此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②实验1和3相比实验3中构成闭合回路,由此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形成闭合回路。
③若将3装置中硫酸换成乙醇,电流计指针将不发生偏转,由于乙醇是非电解质,硫酸是电解质,因此可得出原电池形成条件是有电解质溶液。
(2)锌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则Zn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则Cu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3)实验3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则电流是从Cu棒流出,反应过程中若有0.4ml电子发生了转移,根据Zn-2e- =Zn2+可知消耗0.2ml锌,则Zn电极质量减轻0.2ml×65g/ml=13.0g。
【点睛】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即: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构成电路或参加反应);由还原剂和导体构成负极系统,由氧化剂和导体构成正极系统;形成闭合回路(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hx/tb_c400004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同步练习题</a>,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a href="/hx/tb_c400004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a>,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L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