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导学案
展开1. 理解运动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 理解规律概念和特点。
3. 理解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必要性。
4. 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运动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 理解规律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
一、规律是客观的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和_____。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_____的物质。
(2)运动是_____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的、必然的、_____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________为转移的,既不能被_____,也不能被_____。
(3)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_____,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_________,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__________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_____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_____把观念的东西变成_____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3.尊重客观规律:
意识的能动性受到_________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_____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_________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_____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_________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_____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
(1)要求我们充分发挥___________,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_________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_________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_________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___________,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环节二:
议题一 物质、运动和规律
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但现代科学却证明: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法国科学家曾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音乐。结果番茄长到2千克重。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探究:(1) 搜集整理“对牛弹琴”这一寓言故事。
与同学们交流“对牛弹琴”体现的哲学道理。
议题二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912~1913年间,德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石油,但只购买婆罗洲地区的石油。在石油商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时,化学家提醒世人说:“德国人在准备发动战争了!”原来,婆罗洲的石油与其他各地的石油不同,它含有大量的苯和甲苯等芳香烃,而苯和硝酸反应就可以制成一种烈性炸药。果然不出化学家所料,德国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探究:(1)搜集生活中异于常人发现的事例。
与同学们交流人的意识活动的特点。
环节三:
1. 美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
A.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 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 神创论的观点
2. 在自然现象中,人们看到的是苹果落地,而不是看到了万有引力方面的定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看到的是社会财富增多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而看不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社会运动规律;在市场上,人们看到的是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同和价格波动,而看不见价值规律。这一切都表明( )
①规律是虚无缥缈的,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联系
②规律是本质的联系的,隐藏在现象的背后
③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规律
④有时候,偶然的联系也是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王夫之说:“苟非其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故学者在先定其情,而教者导之以顺。”也就是说,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加以引导,使之乐学,而不能一味强迫学生勤勉刻苦。这表明( )
A. 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因素
B. 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决定教学内容
C. 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必发挥意识能动性
D. 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4. “虫二”是泰山刻石中的字谜之一,它是繁体字“风”和“月”的一部分。繁体字“凰”去掉里边的一撇和部首,就剩个“虫”字;“月”字去掉外面的边儿就剩下个“二”字。该刻石的寓意为“风月无边”,表现了泰山风光的幽静秀美和雄浑深远,这样的构思可为精深独特,别出心裁。材料表明(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对外界作出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
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离不开特定的主客观因素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为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奠定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环节二:
1.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2)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与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简言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关于规律要注意的易错点:
(1)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发明、改造、改变和消灭规律。
(2)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
(3)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的都是现象,规律只能凭借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4)规律没有好坏之分。规律不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环节三:
1. A 2. B 3. D
4. C(“虫二”是泰山刻石中的字谜之一,它是繁体字“风”和“月”的一部分。该刻石的寓意为“风月无边”,表现了泰山风光的幽静秀美和雄浑深远,这样的构思可谓精深独特,别出心裁。这表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离不开特定的主客观因素,②③符合题意;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①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④错误。故选C项。)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a href="/zz/tb_c400343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学案设计</a>,共4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导学案及答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知识拓展,比较区分,原理归纳,高考真题,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规律是客观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