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二、 运动的规律性
(一)规律是客观的
1、物质是运动的
(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慧能大师:《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英国毕尔生:“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黑格尔: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柏格森: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3)具体物质形态的运动及物质载体————由低级到高级
运动 | 物质载体 |
机械运动 | 宏观物体 |
化学运动 | 原子、分子、离子 |
生物运动 | 生命有机体 |
社会运动 | 生产方式 |
思维或精神运动 | 人脑 |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正确理解“规律”
规律 | 非规律 | ||
固有的 | 新陈代谢 | 主观想象的 |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
本质的 | 万有引力规律 、价值规律 | 现象的 | 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价格涨落 |
必然的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 偶然的 | 守株待兔 |
稳定的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基因遗传 | 多变易逝的 | 风云雨雪 |
注意:①规律≠规律性现象 ②规律≠联系
“太阳东升西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水往低处流”等是体现规律的现象
③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
④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上表的举例均不属于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
⑤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①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②规律≠规则。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
(4)规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
归纳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把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总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的反映世界、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也是能动的认识世界的原因)
特别提醒 侧重点:区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目的性 | 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 |
自觉选择性 | 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 |
主动创造性 | 突出反映的程度(现象与本质)和时间跨度(过去、当前和未来) |
(2)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能动的反作用于物质
(1)意识能动的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A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B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C错误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往往起阻碍作用。
(2)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误区:
①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中有什么,客观世界中就一定有什么。×
③意识的作用只表现为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 原理内容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②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A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的;
B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2)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的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特别提示 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从唯物论角度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重点)
1、 原理内容
(1)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②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规律的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2、 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导学案及答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知识拓展,比较区分,原理归纳,高考真题,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规律是客观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导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判断正误,体系建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