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及反思
展开本单元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展开阐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文化本质与功能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两目。第一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特点:第二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当代价值,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取缔腐朽文化。了解政府运用法律法规确立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
4.公共参与: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教学难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国庆假期出游——景区扮靓喜迎国庆传统文化添色彩》
思考:国庆假期你出游了吗?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们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一幕:什么是文化
议题一:从敦煌文化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敦煌莫高窟》和《敦煌文化的形成》
议学问题:结合上面议学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想像得出莫高窟这样的优秀的传统建筑当时的中国人民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吗?
2、你能感受到像敦煌莫高窟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吗?
3、从敦煌莫高窟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中创造)
(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自身的创新变革),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自身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敦煌文化的“和善美”》
议学问题:观看视频和教材内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②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③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对点练习:1、下列句子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4)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答案提示:
表现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哪些方面?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
(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答案提示:
表现在中华人文精神的哪些方面?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礼记·礼运篇 》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第二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题二:应该如何对待正确传统文化?为什么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当代价值?
议学情境三:阅读材料《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 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议学问题:对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孝道” 我们是否应全部学习?为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正确传统文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议学情境四:阅读材料《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消极影响》
中庸之道。全民族在贵和尚中观念上的认同,使中国文化缺乏竞争进取精神,崇尚中庸的信条会直接影响学生竞争观念的形成。过于追求道德修养而忽视自然科学。中国传统文化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道德至高无上的观念把人的兴趣引向了道德修养和政治活动而不是引向对自然的征服和对物质世界的剖析。这种极端的思想现在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重义轻利、重德轻才。诚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义”、“德”,没有这些就没有人类交往的基本准则,社会的发展也会背离文明的方向。但是社会的发展还需要“利”“才” ,给社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否则片面的追求“德”就很空易走入形式主义的虑伪,
议学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如果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妨碍人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议学情境五:观看视频《首届文博会共同探讨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学问题:结合视频内容分析为什么要挖掘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敦煌文化有哪些当代价值?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2、为什么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2)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3)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探究活动九:阅读材料
有观点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在经济上,见利思义,民生为本,损有余而补不足;政治上,为政以德,民为邦本,任人唯贤,天下为公;文化上,和而不同,殊途同归,因俗而治;生态上,天人一体,回归自然,崇尚自然;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德智并重;外交上,协和万邦,讲信修睦,礼尚往来;等等。在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主张对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很重要的时代价值。
探究问题: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当代价值?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回答分析探究问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滋养了中华民族丰富、独特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当代价值: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课小结: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a href="/zz/tb_c400343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核心素养,自主探究,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与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