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职专用】中职对口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
专题11:文言句式(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文言句式(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纲解读,考情分析,知识梳理,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省略句式,倒装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的用法
【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
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得知,河南省对口升学考试不考察文言句式。但是,文言句式及用法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这一点在翻译题中尤为明显。所以,考生仍需对本专题内容有所了解。文言句式有其特殊的结构,和固定的判断方法,需认真复习掌握。
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由于古今汉语之间的差异性,在文言文中,有时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这些存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常见的文言文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省略句式和倒装句式等。
现代汉语典型的判断句式是“……是………”。但在古代汉语里,“是”多用作代词,因此,便常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并借助语气词表示判断。 (1)“……者,……也”式。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这种句式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判断句式。主语后面加“者”表示停顿,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也”附在谓语后面,对主语加以解释或肯定。“者”“也”二字不必译出。 (2)“……,……也”式。例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这种句式省略了主语后面的“者”,强调谓语。
(3)“者”“也”都省略的判断句。例如:学不可以已。(《劝学》)这种句式比较紧凑,翻译时可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上判断词“是”或“就是”。(4)“……者也”式。例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这种句式中的“者”不起停顿作用,只起称代作用。
(5)用判断词联系主谓语来表示判断。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之类的词语,如必、为、乃、则、即等来联系主谓语,表示判断。例如: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句中的“必”“为”都是判断词。(6)否定判断句。文言文的否定判断句通常用否定词“非”来表示。“非”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是”。例如:①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一般的句子,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主动者、施事者。也有一些句子,主语却是被动者,这就是被动句。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可以归结为“三字、两式”:三字是“于”“见”“为”,两式是“见……于……”“为……所……”(1) (谓语+)“于”字式。例如: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于”字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中“被”字的用法相当,但不同的是“于”字结构出现在动词之后,而“被”字结构出现在动词之前,翻译时在词序上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2) “见”(+谓语)字式。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3)“为”(+谓语)字式。例如: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4) “见……于……”式。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5) “为……所……”式。例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6)以“被”为标志表示被动。 例如: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7)从动词本身领悟出被动意思。例如: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
为了使语言简明,句子的某个成分可以因为承上、启下、当前或泛指而省略。 文言文语言简洁,比现代汉语中的省略现象要多,主语、谓语、宾语及关联词语等均可省略。在翻译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省略部分补出。
(1)主语的省略。例如:(汝)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谓语的省略。例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3)宾语的省略。例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后酒。”则与(樊哙)斗后酒。(《鸿门宴》)介词宾语的省路在文言文中较常见,能省略宾语的介词主要有“以”“为”“与”例如:(之)以(之)为轮。(《劝学》)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4)介词的省略。例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1)宾语前置句。①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例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这个规则的使用范围很广,不仅是动词宾语,连介词宾语也是如此。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在哪里?③强调句式。文言文中强调宾语的句式是通过宾语前置用代词“是”“之”复指来实现的。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便加重语气。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2)状语后置句。“于”“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后置以补语的形式出现。例如: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鸿门宴》)(3)定语后置句。 通常是形容词做定语后置,大多有助词“之”放在形容词前做标志。或者名词、动词及短语做定语的后置,一般用助词“者”煞尾做标志。例如:蚓无爪牙之利。(《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1:文言句式(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文件包含专题11文言句式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原卷版docx、专题11文言句式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文言词语(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文件包含专题10文言词语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原卷版docx、专题10文言词语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文言词语(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考纲解读,考情分析,知识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一古今异义,二一词多义,三通假字,四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