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22 最值问题中的瓜豆原理模型 (全国通用)
展开1、以专题复习为主。如选择题、填空题的专项练习,要把握准确度和时间的安排。加强对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综合性试题、实际应用题等专题的练习,深化对常考题型的熟悉程度。在函数复习过程中,如果考生未能完全理解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针对此类问题,在专项复习中,可以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的专项练习,进行突破,如“读懂图象信息问题”等,将复杂问题由浅入深,层层分解,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2、重视方法思维的训练。对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要通过典型试题的训练,进一步渗透和深刻理解其内涵,重要处舍得投入时间与精力。强化解题过程中常用的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通法。
3、拓宽思维的广度,培养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将专项复习中的共性习题串连起来,通过一题多解,积极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优解法,这样,对于解决难度较大的压轴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专题22 最值问题中的瓜豆原理模型
【模型展示】
【模型证明】
【题型演练】
一、单选题
1.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将沿EF所在直线翻折,得到,则的长的最小值是
A.B.3C.D.
【答案】D
【分析】以点E为圆心,AE长度为半径作圆,连接CE,当点在线段CE上时,的长取最小值,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CE的长度,用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以点E为圆心,AE长度为半径作圆,连接CE,当点在线段CE上时,的长取最小值,如图所示,
根据折叠可知:.
在中,,,,
,
的最小值.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利用作圆,找出取最小值时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在Rt△ABC中,∠ABC=90°,∠ACB=30°,BC=2 ,△ADC与△ABC关于AC对称,点E、F分别是边DC、BC上的任意一点,且DE=CF,BE、DF相交于点P,则CP的最小值为( )
A.1B.C.D.2
【答案】D
【分析】连接BD,证明△EDB≌△FCD,可得∠BPD=120°,由于BD的长确定,则点P在以A为圆心,AD为半径的弧BD上,当点A,P,C在一条直线上时,CP有最小值.
【详解】解:连接AD,因为∠ACB=30°,所以∠BCD=60°,
因为CB=CD,所以△CBD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BD=DC
因为DE=CF,∠EDB=∠FCD=60°,
所以△EDB≌△FCD,所以∠EBD=∠FDC,
因为∠FDC+∠BDF=60°,
所以∠EBD+∠BDF=60°,所以∠BPD=120°,
所以点P在以A为圆心,AD为半径的弧BD上,
直角△ABC中,∠ACB=30°,BC=2,所以AB=2,AC=4,
所以AP=2
当点A,P,C在一条直线上时,CP有最小值,
CP的最小值是AC-AP=4-2=2
故选D.
【点睛】求一个动点到定点的最小值,一般先要确定动点在一个确定的圆或圆弧上运动,当动点与圆心及定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取最小值.
3.如图,等腰Rt△ABC中,斜边AB的长为2,O为AB的中点,P为AC边上的动点,OQ⊥OP交BC于点Q,M为PQ的中点,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C时,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为( )
A.B.C.1D.2
【答案】C
【分析】连接OC,作PE⊥AB于E,MH⊥AB于H,QF⊥AB于F,如图,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C=BC=,∠A=∠B=45°,OC⊥AB,OC=OA=OB=1,∠OCB=45°,再证明Rt△AOP≌△COQ得到AP=CQ,接着利用△APE和△BFQ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PE=AP=CQ,QF=BQ,所以PE+QF=BC=1,然后证明MH为梯形PEFQ的中位线得到MH=,即可判定点M到AB的距离为,从而得到点M的运动路线为△ABC的中位线,最后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到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
【详解】连接OC,作PE⊥AB于E,MH⊥AB于H,QF⊥AB于F,如图,
∵△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AB=,∠A=∠B=45°,
∵O为AB的中点,
∴OC⊥AB,OC平分∠ACB,OC=OA=OB=1,
∴∠OCB=45°,
∵∠POQ=90°,∠COA=90°,
∴∠AOP=∠COQ,
在Rt△AOP和△COQ中
,
∴Rt△AOP≌△COQ,
∴AP=CQ,
易得△APE和△BFQ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E=AP=CQ,QF=BQ,
∴PE+QF=(CQ+BQ)=BC==1,
∵M点为PQ的中点,
∴MH为梯形PEFQ的中位线,
∴MH=(PE+QF)=,
即点M到AB的距离为,而CO=1,
∴点M的运动路线为△ABC的中位线,
∴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C时,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AB=1,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梯形的中位线、点运动的轨迹,通过计算确定动点在运动过程中不变的量,从而得到运动的轨迹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Q是直线y=﹣x+2上的一个动点,将Q绕点P(1,0)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
A.B.C.D.
【答案】B
【分析】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求出旋转后Q′的坐标,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并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作QM⊥x轴于点M,Q′N⊥x轴于N,
设Q(,),则PM=,QM=,
∵∠PMQ=∠PNQ′=∠QPQ′=90°,
∴∠QPM+∠NPQ′=∠PQ′N+∠NPQ′,
∴∠QPM=∠PQ′N,
在△PQM和△Q′PN中,
,
∴△PQM≌△Q′PN(AAS),
∴PN=QM=,Q′N=PM=,
∴ON=1+PN=,
∴Q′(,),
∴OQ′2=()2+()2=m2﹣5m+10=(m﹣2)2+5,
当m=2时,OQ′2有最小值为5,
∴OQ′的最小值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的变换-旋转,二次函数的性质,勾股定理,表示出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5.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4,为上一点,且,为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以为边向右侧作等边,连接,则的最小值为_____.
【答案】
【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点为主动点,为从动点,所以以点为旋转中心构造全等关系,得到点的运动轨迹,之后通过垂线段最短构造直角三角形获得最小值.
【详解】由题意可知,点是主动点,点是从动点,点在线段上运动,点也一定在直线轨迹上运动
将绕点旋转,使与重合,得到,
从而可知为等边三角形,点在垂直于的直线上,
作,则即为的最小值,
作,可知四边形为矩形,
则.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极值问题,分清主动点和从动点,通过旋转构造全等,从而判断出点的运动轨迹,是本题的关键.
6.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B=4,高线AH=2,D是线段AH上一动点,以BD为边向下作等边三角形BDE,当点D从点A运动到点H的过程中,点E所经过的路径为线段CM,则线段CM的长为_______,当点D运动到点H,此时线段BE的长为__________.
【答案】
【分析】由“SAS”可得△ABD≌△CBE,推出AD=EC,可得结论,再由勾股定理求解 当重合时,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如图,连接EC.
∵△ABC,△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BA=BC,BD=BE,∠ABC=∠DBE=60°,
∴∠ABD=∠CBE,
在△ABD和△CBE中,
,
∴△ABD≌△CBE(SAS),
∴AD=EC,
∵点D从点A运动到点H,
∴点E的运动路径的长为,
当重合,而(即)为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动点的轨迹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7.如图,在平面内,线段AB=6,P为线段AB上的动点,三角形纸片CDE的边CD所在的直线与线段AB垂直相交于点P,且满足PC=PA.若点P沿AB方向从点A运动到点B,则点E运动的路径长为______.
【答案】.
【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可知点C运动的路径为线段AC′,点E运动的路径为EE′,由平移的性质可知AC′=EE′,在Rt△ABC′中,易知AB=BC′=6,∠ABC′=90°,∴EE′=AC′==,故答案为.
点睛:主要考查轨迹、平移变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
8.如图,在Rt△ABC中,,,BC=2,线段BC绕点B旋转到BD,连AD,E为AD的中点,连接CE,则CE的最大值是___.
【答案】3
【分析】通过已知求得D在以B为圆心,BD长为半径的圆上运动,∵E为AD的中点,
∴E在以BA中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圆上运动,再运用圆外一定点到圆上动点距离的最大值=定点与圆心的距离+圆的半径,求得CE的最大值.
【详解】解:∵BC=2,线段BC绕点B旋转到BD,
∴BD=2,
∴.
由题意可知,D在以B为圆心,BD长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E为AD的中点,
∴E在以BA中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CE的最大值即C到BA中点的距离加上长.
∵,,BC=2,
∴C到BA中点的距离即,
又∵,
∴CE的最大值即.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了与圆相关的动点问题,正确识别E点运动轨迹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F沿线段AO从点A至点O运动,连接DF,以DF为边作等边三角形DFE,点E和点A分别位于DF两侧,连接OE.现给出以下结论:
①;②;③直线;④点E运动的路程是.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答案】①②③
【分析】①根据,,得出为等边三角形,再由为等边三角形,得,即可得出结论①正确;
②如图,连接,利用证明,再证明,即可得出结论②正确;
③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③正确;
④如图,延长至 ,使,连接 ,通过,,可分析得出点F在线段AO上从点A至点O运动时,点E从点O沿线段 运动到,从而得出结论④错误.
【详解】解:①∵∠DAC=60°,OD=OA,
∴△OAD为等边三角形,
∴∠DOA=∠DAO=∠ODA=60°,AD=OD,
∵△DFE为等边三角形,
∴∠EDF=∠EFD=∠DEF=60°,DF=DE,
∵∠BDE+∠FDO=∠ADF+∠FDO=60°,
∴∠BDE=∠ADF,
∵∠ADF+∠AFD+∠DAF=180°,
∴∠ADF+∠AFD=180°﹣∠DAF=120°,
∵∠EFC+∠AFD+∠DFE=180°,
∴∠EFC+∠AFD=180°﹣∠DFE=120°,
∴∠ADF=∠EFC,
∴∠BDE=∠EFC,
故结论①正确;
②如图,连接OE,
在△DAF和△DOE中,
,
∴△DAF≌△DOE(SAS),
∴∠DOE=∠DAF=60°,
∵∠COD=180°﹣∠AOD=120°,
∴∠COE=∠COD﹣∠DOE=120°﹣60°=60°,
∴∠COE=∠DOE,
在△ODE和△OCE中,
,
∴△ODE≌△OCE(SAS),
∴ED=EC,∠OCE=∠ODE,
故结论②正确;
③∵∠ODE=∠ADF,
∴∠ADF=∠OCE,即∠ADF=∠ECF,
故结论③正确;
④如图,延长OE至,使=OD,连接,
∵△DAF≌△DOE,∠DOE=60°,
∴点F在线段AO上从点A至点O运动时,点E从点O沿线段运动到,
∵=OD=AD=AB•tan∠ABD=4•tan30°= ,
∴点E运动的路程是,
故结论④错误.
故答案为①②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性质,等边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点的运动轨迹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等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0.如图,已知,平面内点P到点O的距离为2,连接AP,若且,连接AB,BC,则线段BC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
【分析】如图所示,延长PB到D使得PB=DB,先证明△APD是等边三角形,从而推出ABP=90°,∠BAP=30°,以AO为斜边在AC下方作Rt△AMO,使得∠MAO=30°,连接CM,过点M作MH⊥AC于H,解直角三角形得到,从而证明△AMB∽△AOP,得到,则,则点B在以M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上,当M、B、C三点共线时,即点B在点的位置时,BC有最小值,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解:如图所示,延长PB到D使得PB=DB,
∵,
∴,
又∵∠APB=60°,
∴△APD是等边三角形,
∵B为PD的中点,
∴AB⊥DP,即∠ABP=90°,
∴∠BAP=30°,
以AO为斜边在AC下方作Rt△AMO,使得∠MAO=30°,连接CM,过点M作MH⊥AC于H,
∴,
同理可得,
∵∠OAM=30°=∠PAB,
∴∠BAM=∠PAO,
又∵,
∴△AMB∽△AOP,
∴,
∵点P到点O的距离为2,即OP=2,
∴,
∴点B在以M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上,
连接CM交圆M(半径为)于,
∴当M、B、C三点共线时,即点B在点的位置时,BC有最小值,
∵AC=2AO=8,
∴AO=4,
∴,
∴,,
∴,
∴,
∴,
∴BC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圆外一点到圆上一点的最值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瓜豆模型即证明点B在以M为圆心,半径为的圆上运动.
三、解答题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0),且a,b满足,C、D两点分别是y轴正半轴、x轴负半轴上的两个动点;
(1)如图1,若C(0,4),求△ABC的面积;
(2)如图1,若C(0,4),BC=5,BD=AE,且∠CBA=∠CDE,求D点的坐标;
(3)如图2,若∠CBA=60°,以CD为边,在CD的右侧作等边△CDE,连接OE,当OE最短时,求A,E两点之间的距离.
【答案】(1)△ABC的面积为12;(2)D点的坐标为(-2,0);(3)A,E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分析】(1)利用完全平方式和绝对值的性质求出a,b,然后确定A、B两点坐标,从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判断出,从而得到,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及可求出结论;
(3)首先根据“双等边”模型推出,得到,进一步推出,从而确定随着D点的运动,点E在过点A且平行于BC的直线PQ上运动,再根据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为垂线段的长度,确定OE最短时,各点的位置关系,最后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解:(1)∵,
∴,
由非负性可知,,解得:,
∴,,,
∵,
∴,
∴;
(2)由(1)知,,
∴,
∵,
∴,
在和中,
∴,
∴,
∵,,
∴,
在和中,
∴,
∴,
∵,,
∴,,
∴,
∴,
∵,
∴;
(3)由(2)可知CB=CA,
∵∠CBA=60°,
∴△ABC为等边三角形,∠BCA=60°,∠DBC=120°,
∵△CDE为等边三角形,
∴CD=CE,∠DCE=60°,
∵∠DCE=∠DCB+∠BCE,∠BCA=∠BCE+∠ECA,
∴∠DCB=∠ECA,
在△DCB和△ECA中,
∴,
∴,
∵,
∴,
即:随着D点的运动,点E在过点A且平行于BC的直线PQ上运动,
∵要使得OE最短,
∴如图所示,当OE⊥PQ时,满足OE最短,此时∠OEA=90°,
∵,,
∴,,
∵,
∴,
∴,
∴当OE最短时,A,E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的特征,掌握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练使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12.如图所示,在中,,点是上一点,以为一边向右下方作等边,当由点运动到点时,求点运动的路径长.
【答案】点运动的路径长为.
【分析】根据是等边三角形,得出点运动的路径长等于点运动的路径长,即为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点为定点,
可以看作是绕点顺时针旋转60°而来,
点运动的路径长等于点运动的路径长,即为的长,
,,
.
点运动的路径长为.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轨迹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点E的运动轨迹,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3.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点D是直线AB上一点.将线段CD绕点D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E,连结BE.
(1)若点D在AB边上(不与A,B重合)请依题意补全图并证明AD=BE;
(2)连接AE,当AE的长最小时,求CD的长.
【答案】(1)见解析;(2)
【分析】(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BC=AC,∠A=∠B=60°,由旋转的性质得:∠ACB=∠DCE=60°,CD=CE,得出∠ACD=∠BCE,证明△ACD≌△BCE,即可得出结论;
(2)过点A作AF⊥EB交EB延长线于点F.由△ACD≌△BCE,推出∠CBE=∠A=60°,推出点E的运动轨迹是直线BE,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点E与F重合时,AE的值最小,此时CD=CE=CF,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F即可.
【详解】解:(1)补全图形如图1所示,AD=BE,理由如下: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A=∠B=60°,
由旋转的性质得:∠ACB=∠DCE=60°,CD=CE,
∴∠ACD=∠BCE,
∴△ACD≌△BCE(SAS),
∴AD=BE.
(2)如图2,过点A作AF⊥EB交EB延长线于点F.
∵△ACD≌△BCE,
∴∠CBE=∠A=60°,
∴点E的运动轨迹是直线BE,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点E与F重合时,AE的值最小,
此时CD=CE=CF,
∵∠ACB=∠CBE=60°,
∴AC∥EF,
∵AF⊥BE,
∴AF⊥AC,
在Rt△ACF中,
∴CF===,
∴CD=CF=.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关键.
14.如图①,在中,,,D是BC的中点.
小明对图①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线段AD上任取一点P,连接PB,将线段PB绕点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点B的对应点是点E,连接BE,得到.小明发现,随着点P在线段AD上位置的变化,点E的位置也在变化,点E可能在直线AD的左侧,也可能在直线AD上,还可能在直线AD的右侧.请你帮助小明继续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
(1)当点E在直线AD上时,如图②所示.
① ;②连接CE,直线CE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 .
(2)请在图③中画出,使点E在直线AD的右侧,连接CE,试判断直线CE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当点P在线段AD上运动时,求AE的最小值.
【答案】(1)①50;②;(2);(3)AE的最小值.
【分析】(1)①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②证明,,推出即可.
(2)如图③中,以P为圆心,PB为半径作⊙P.利用圆周角定理证明即可解决问题.
(3)因为点E在射线CE上运动,点P在线段AD上运动,所以当点P运动到与点A重合时,AE的值最小,此时AE的最小值.
【详解】(1)①如图②中,
∵,,
∴,
②结论:.
理由:∵,,
∴,
∴,
∴,
∵AE垂直平分线段BC,
∴,
∴,
∵,,
∴,
∴,
∴.
故答案为50,.
(2)如图③中,以P为圆心,PB为半径作⊙P.
∵AD垂直平分线段BC,
∴,
∴,
∵,
∴ .
(3)如图④中,作于H,
∵点E在射线CE上运动,点P在线段AD上运动,
∴当点P运动到与点A重合时,AE的值最小,此时AE的最小值.
【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辅助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15.如图,过抛物线上一点A作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B,交轴于点C,已知点A的横坐标为.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和点B的坐标;
(2)在AB上任取一点P,连结OP,作点C关于直线OP的对称点D;
①连结BD,求BD的最小值;
②当点D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在轴上方时,求直线PD的函数表达式.
【答案】(1)x=4;B(10,5).(2)①.②y=﹣x+.
【详解】试题分析:(1)确定点A的坐标,利用对称轴公式求出对称轴,再根据对称性可得点B坐标;
(2)①由题意点D在以O为圆心OC为半径的圆上,推出当O、D、B共线时,BD的最小值=OB﹣OD;
②当点D在对称轴上时,在Rt△OD=OC=5,OE=4,可得DE==3,求出P、D的坐标即可解决问题.
试题解析:(1)由题意A(﹣2,5),对称轴x=﹣=4,
∵A、B关于对称轴对称,
∴B(10,5).
(2)①如图1中,
由题意点D在以O为圆心OC为半径的圆上,
∴当O、D、B共线时,BD的最小值=OB﹣OD=.
②如图2中,
图2
当点D在对称轴上时,在Rt△ODE中,OD=OC=5,OE=4,
∴DE==3,
∴点D的坐标为(4,3).
设PC=PD=x,在Rt△PDK中,x2=(4﹣x)2+22,
∴x=,
∴P(,5),
∴直线PD的解析式为y=﹣x+.
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6.如图所示,在等腰中,,点在以斜边为直径的半圆上,为的中点,当点沿半圆从点运动至点时,求点运动的路径长.
【答案】点运动的路径长为.
【分析】取AB的中点O、AC的中点E、BC的中点F,连结OC、OP、OM、OE、OF、EF,如图,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BC=4,则OC=AB=2,OP=AB=2,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OM⊥PC,则∠CMO=90°,于是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点M在以OC为直径的圆上,由于点P点在A点时,M点在E点;点P点在B点时,M点在F点,则利用四边形CEOF为正方得到EF=OC=2,所以M点的路径为以EF为直径的半圆,然后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计算点M运动的路径长.
【详解】解:如图所示,取的中点,的中点,的中点,连接、、、、、,
在等腰中,,
.
.
为的中点,
.
.
点在以为直径的圆上,
当点与点重合时,点与点重合:当点与点重合时,点与点重合,易得四边形为正方形,,
点运动的路径为以为直径的半圆.
点运动的路径长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轨迹:点按一定规律运动所形成的图形为点运动的轨迹.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确定M点的轨迹为以EF为直径的半圆.
17.如图所示,点,的半径为2,,,点是上的动点,点是的中点,求的最小值.
【答案】的最小值为.
【分析】如图,连接OP交⊙P于M′,连接OM.因为OA=AB,CM=CB,所以AC=OM,所以当OM最小时,AC最小,M运动到M′时,OM最小,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交于点,连接,,
,
由勾股定理得:,
,,
.
当最小时,最小
当运动到时,最小.
此时的最小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坐标与图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最小值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圆外一点到圆的最小距离以及最大距离,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所以中考常考题型.
18.如图所示,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点在轴上移动,以为斜边向上作等腰直角,我们发现直角顶点点随着点的移动也在一条直线上移动,求这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答案】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分析】抓住两个特殊位置:当BC与x轴平行时,求出D的坐标;C与原点重合时,D在y轴上,求出此时D的坐标,设所求直线解析式为y=kx+b,将两位置D坐标代入得到关于k与b的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得到k与b的值,即可确定出所求直线解析式.
【详解】如图所示.当与轴平行时,过点作轴于点,过点作轴于点,交于点,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的坐标是,
,
,
又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点的坐标为.
当与原点重合时,在轴上,
此时,即,
设所求直线解析式为:,
将、代入得
解
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点睛】此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19.如图1,在中,,,,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圆.点为上的动点,连接,作,使点落在直线的上方,且满足,连接,.
(1)求的度数,并证明;
(2)如图2,若点在上时,连接,求的长;
(3)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若有,请求出当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的度数;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3)有.① 当取得最大值时,;②当取得最小值时,.
【分析】(1)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BAC,先判断出,再判断出,即可得出结论;
(2)先求出∠PAC,进而得出∠PAB=90°,再利用相似求出AP,即可得出结论;
(3)先求出AP=1是定值,判断出点P在以点A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分当点在的延长线上时和当点在线段上时,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1)在中,,,
,
,
,,
,
,
,
,
;
(2)由(1)知,,
,
,
,
,,
,
,
,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3)有.由(1)知,,
,
,
是定值,
点是在以点为圆心,半径为的圆上,
①如图所示,当点在的延长线上时,取得最大值,
.
,
.
当取得最大值时,;
②如图所示,当点在线段上时,取得最小值,
,
,
当取得最小值时,.
【点睛】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的性质,判断出△APC∽△BPC是解本题的关键.
20.如图所示,在扇形中,,,点是上的动点,以为边作正方形,当点从点移动至点时,求点经过的路径长.
【答案】点经过的路径长为.
【分析】如图,由此BO交⊙O于F,取的中点H,连接FH、HB、BD.易知△FH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F=HB,∠FHB=90°,由∠FDB=45°=∠FHB,推出点D在⊙H上运动,轨迹是(图中红线),易知∠HFG=∠HGF=15°,推出∠FHG=150°,推出∠GHB=120°,易知HB=3,利用弧长公式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如图,由此BO交⊙O于F,取的中点H,连接FH、HB、BD.
易知△FH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F=HB,∠FHB=90°,
∵∠FDB=45°=∠FHB,
∴点D在⊙H上运动,轨迹是(图中红线),
易知∠HFG=∠HGF=15°,
∴∠FHG=150°,
∴∠GHB=120°,易知HB=3,
∴点D的运动轨迹的长为=2π.
【点睛】本题考查轨迹、弧长公式、圆的有关知识、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正确寻找点D的运动轨迹,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
21.如图所示,在矩形中,,,为的中点,为上一动点,为的中点,连接,求的最小值.
【答案】的最小值为.
【分析】根据中位线定理可得出点点P的运动轨迹是线段P1P2,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当BP⊥P1P2时,PB取得最小值;由矩形的性质以及已知的数据即可知BP1⊥P1P2,故BP的最小值为BP1的长,由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解:如图:
当点F与点C重合时,点P在P1处,CP1=DP1,
当点F与点E重合时,点P在P2处,EP2=DP2,
∴P1P2∥CE且P1P2=CE.
当点F在EC上除点C、E的位置处时,有DP=FP.
由中位线定理可知:P1P∥CE且P1P=CF.
∴点P的运动轨迹是线段P1P2,
∴当BP⊥P1P2时,PB取得最小值.
∵矩形ABCD中,AB=4,AD=2,E为AB的中点,
∴△CBE、△ADE、△BCP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P1=2.
∴∠ADE=∠CDE=∠CP1B=45°,∠DEC=90°.
∴∠DP2P1=90°.
∴∠DP1P2=45°.
∴∠P2P1B=90°,即BP1⊥P1P2,
∴BP的最小值为BP1的长.
在等腰直角BCP1中,CP1=BC=2,
∴BP1=
∴PB的最小值是.
故答案是:.
【点睛】本题考查轨迹问题、矩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特殊位置解决问题,有难度.
22.如图,在矩形ABCD中,,,连接BD,将绕点D顺时针旋转,记旋转后的三角形为,旋转角为a(,且).
(1)在旋转过程中,当落在线段BC上时,求的长;
(2)连接、,当时,求;
(3)在旋转过程中,若的重心为G,则CG的最小值=______.
【答案】(1)
(2)3
(3)
【分析】(1)当落在线段BC上时,如图,由题意可得,,在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继而求得的长;
(2)由题意可得当时,点B,,D三点共线,如图,过点作,在中,由勾股定理得:,易证,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继而可求得,,然后即可求得的值;
(3)如图,分别取的中点H,N,分别连接HD,HN,CG,过点G作GM//HN,可得,HN是的中位线,继而可得,由点G是的重心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求得,,即可确定点G的运动轨迹是以M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然后根据CG的最小值即可求得答案.
(1)
解:当落在线段BC上时,如图,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2)
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
∴当时,点B,,D三点共线,
如图,过点作,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
∴,
即:,
解得:,
∴,
∴,
∴;
(3)
解:如图,分别取的中点H,N,分别连接HD,HN,CG,
过点G作GM//HN,
∴,HN是的中位线,
∴,
∵点G是的重心,
∴,
∵GM//HN,
∴,
∴,
∴,,
∴点G的运动轨迹是以M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
当点C、G、M三点共线时,CG的值最小,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CG的最小值为.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重心的性质以及瓜豆模型求最值等,熟练掌握相关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解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3.在菱形中,,是对角线上的一点,连接.
(1)当在的中垂线上时,把射线绕点顺时针旋转后交于,连接.如图①,若,求的长.
(2)在(1)的条件下,连接,把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如图②,连接,点为的中点,连接,求的最大值.
【答案】(1) (2)
【分析】(1)通过菱形性质证明,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度,再中,可以得到,在等腰中,利用角度推导出,代入数值求解即可.
(2)判断出点H的运动轨迹,从而知道点N的运动轨迹,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得到AN的最大值.
【详解】(1)解:过点F作于点M,如下图:
∵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
∴
∵为菱形对角线
∴,
又∵在的中垂线上
∴
∴
∴,
在中,
∴
设:,则
∵
即:
解得:
∴
∵,
∴
∴
∴
又∵
∴
∴
∴
∴
(2)连接AC,延长AE交BC于点M,则有,点H的运动轨迹是以点B为圆心,BH为半径的圆,因为点C为固定点,点N为CH的中点,所以点N的运动轨迹是以点M为圆心,NM为半径的圆,如下图:
此时:在在,,当 A、M、N三点共线时,AN最大
则:在中,
∵
∴
∴
又∵M点是BC的中点,N是CH的中点
∴
∴
【点睛】本题看考查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瓜豆模型等相关知识点,根据题意列出相关等量关系是解题重点.
24.如图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是矩形点分别在轴和轴的正半轴上,连结,,,是的中点.
(1)求OC的长和点的坐标;
(2)如图2,是线段上的点,,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经过三点的抛物线交轴的正半轴于点,连结交于点
①将沿所在的直线翻折,若点恰好落在上,求此时的长和点的坐标;
②以线段为边,在所在直线的右上方作等边,当动点从点运动到点时,点也随之运动,请直接写出点运动路径的长.
【答案】(1) OC=,点的坐标为;(2) ①点的坐标为,②.
【分析】(1)由OA=3,tan∠OAC=,得OC= ,由四边形OABC是矩形,得BC=OA=3,所以CD= BC= ,求得D();
(2)①由易知得ACB=∠OAC=30°,设将△DBF沿DE所在的直线翻折后,点B恰好落在AC上的B'处,则DB'=DB=DC,∠BDF=∠B'DF,所以∠BDB'=60°,∠BDF=∠B'DF=30°,所以BF=BD•tan30°=,AF=BF=,因为∠BFD=∠AEF,所以∠B=∠FAE=90°,因此△BFD≌△AFE,AE=BD=,点E的坐标( ,0);
②动点P在点O时,求得此时抛物线解析式为y=,因此E(,0),直线DE: ,F1(3,);当动点P从点O运动到点M时,求得此时抛物线解析式为,所以E(6,0),直线DE:
,所以F2(3,);所以点F运动路径的长为,即G运动路径的长为 .
【详解】(1) ∵,
∴.
∵四边形是矩形,
∴.
∵是的中点,
∴,
∴点的坐标为.
(2) ①∵,
∴,
∴.
设将翻折后,点落在上的处,
则,
∴,
∴,
∴.
∵,
∴.
∵,
∴,
∵,
∴.
∴.
∴,∴点的坐标为.
②动点P在点O时,
∵抛物线过点P(0,0)、
求得此时抛物线解析式为y=
∴E(,0),
∴直线DE: ,
∴F1(3,);
当动点P从点O运动到点M时,
∵抛物线过点
求得此时抛物线解析式为,
∴E(6,0),
∴直线DE:y=-
∴F2(3,)
∴点F运动路径的长为,
∵△DFG为等边三角形,
∴G运动路径的长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特殊三角函数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特点
瓜豆原理
若两动点到某定点的距离比是定值,夹角是定角,则两动点的运动路径相同。主动点叫瓜,从动点叫豆,瓜在直线上运动,豆也在直线上运动;瓜在圆周上运动,豆的轨迹也是圆。
模型总结:
条件:主动点、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是定量;
主动点、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是定量.
如图,点C为定点,点P、Q为动点,CP=CQ,且∠PCQ为定值,当点P在直线AB上运动,Q的运动轨迹是?
结论:
① 主动点路径做在直线与从动点路径所在直线的夹角等于定角 ;
②当主动点、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相等时,从动点的运动路径长等于主动点的运动路径长;
③ 主动点、从动点的运动轨迹是同样的图形;
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连接AP,Q为AP中点.
考虑: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Q点轨迹是?
分析:观察动图可知点Q轨迹是个圆,而我们还需确定的是此圆与圆O有什么关系?
考虑到Q点始终为AP中点,连接AO,取AO中点M,则M点即为Q点轨迹圆圆心,半径MQ是OP一半,任意时刻,均有△AMQ∽△AOP,QM:PO=AQ:AP=1:2.
结论:确定Q点轨迹圆即确定其圆心与半径,由A、Q、P始终共线可得:A、M、O三点共线,
由Q为AP中点可得:AM=1/2AO.Q点轨迹相当于是P点轨迹成比例缩放.根据动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圆心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动点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轨迹圆半径数量关系.
结论
主动点、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是定量
解决方案
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连接AP,作AQ⊥AP且AQ=AP.
考虑: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Q点轨迹是?
分析:Q点轨迹是个圆,可理解为将AP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AQ,故Q点轨迹与P点轨迹都是圆.接下来确定圆心与半径.考虑AP⊥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AM⊥AO;考虑AP=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AM=AO,且可得半径MQ=PO.即可确定圆M位置,任意时刻均有△APO≌△AQM.
如图,△APQ是直角三角形,∠PAQ=90°且AP=2AQ,当P在圆O运动时,Q点轨迹是?
分析考虑AP⊥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AM⊥AO;考虑AP:AQ=2:1,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AO:AM=2:1.即可确定圆M位置,任意时刻均有△APO∽△AQM,且相似比为2.
模型总结
为了便于区分动点P、Q,可称点P为“主动点”,点Q为“从动点”.此类问题的必要条件:两个定量
主动点、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是定量(∠PAQ是定值);
主动点、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是定量(AP:AQ是定值).
结论:
(1)主、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等于两圆心与定点连线的夹角:∠PAQ=∠OAM;
(2)主、从动点与定点的距离之比等于两圆心到定点的距离之比:AP:AQ=AO:AM,也等于两圆半径之比.
按以上两点即可确定从动点轨迹圆,Q与P的关系相当于旋转+伸缩.
古人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圆得圆,“种”线得线,谓之“瓜豆原理”.
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17 最值问题中的将军饮马模型 (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17 最值问题中的将军饮马模型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7最值问题中的将军饮马模型原卷版docx、专题17最值问题中的将军饮马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05 全等三角形与矩形翻折模型 (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05 全等三角形与矩形翻折模型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5全等三角形与矩形翻折模型原卷版docx、专题05全等三角形与矩形翻折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02 全等三角形中的半角模型 (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02 全等三角形中的半角模型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2全等三角形中的半角模型原卷版docx、专题02全等三角形中的半角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