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原卷+答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原卷+答案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科学家是
A. 张青莲B. 门捷列夫C. 拉瓦锡D. 侯德榜
2. 下列气体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78%的是
A. 氧气B. 氮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成分中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气体是
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4.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难以从空气中获得的是
A. 氧气B. 氮气C. 氢气D. 水蒸气
5. 下列物质的构成微粒与构成氧气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
A. 硫酸铜B. 氦气C. 水D. 金刚石
6. 自然界里多数物质含有氧元素。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B. Al2O3C. Ca(OH)2D. K2CO3
7. 氮气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A. 单质B. 化合物C. 氧化物D. 混合物
8. 随着神舟十三号飞船的安全着陆,中国航天员创造了在太空驻留时长的新纪录,航天员在空间站呼吸的“人造空气”中不该含有的气体是
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氧气D. 氮气
9.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鱼类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B.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 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燃料D. 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0.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B. 空气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C. 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D. 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11.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重要方式,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烟D.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12. 区分O2、H2、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 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C.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3. 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汽车尾气中含有 CO、NO2等,会污染空气,下列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出行尽量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B. 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
C. 停止生产汽车D.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净化尾气
14. 空气是一种宝贵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15. 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二、非选择题
16. 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1)表中的四种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种。
(2)y=______。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 下列实验均用到红磷或白磷,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为达到实验目的,磷要足量的是实验______(填“1”或“2”或“3”)。
(2)实验1中,测量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2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
(4)实验3中观察到______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
18.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①仪器名称是______。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______。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2)用装置F和装置______(填序号)收集并测量O2体积,实验时气体应从装满水的装置F中的导管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NH3)。若要制取并收集于燥的氨气,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19. 下列各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主要实验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数字序号)。若用C装置收集一瓶较纯净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时开始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___,该装置也可以用于制取氧气,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若实验室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则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下同)。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选择G收集氧气,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
(4)实验室制取CO2时,发生装置选择C来代替B,其优点是______;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是利用CO2______的性质。
21. 小琳邀请你走进化学实验室,和她一起完成如图的实验: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可选择图1中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序号)。
(3)图1中装置C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
(4)图2中的装置可用来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时,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测量并记录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数据只需记录产生的氧气体积
B. 实验中所用MnO2、CuO的质量相等
C. 实验过程中发现U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说明过氧化氢分解是吸热反应
22.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_______(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需要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F装置,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导管口进入。
(3)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装置G中,发现只有白磷燃烧,对比通氧气前后白磷与红磷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
(4)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甲烷气体。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甲烷气体,可选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23.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用C收集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用F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应从_______端通入。
(5)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硫,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①→②→_______→⑤(填序号)。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4. 常见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1)实验台上摆放着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请结合图示信息回答:
(1)制取CO2应选用药品______(填编号)。气体收集满后,要用玻璃片的______面(填“光滑”或“磨砂”)盖好集气瓶。
(2)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如图是某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装置。请根据该装置推断:
①反应物的状态:______。
②反应条件:______。
③该气体的性质:______。
25. 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制取少量氧气。
(1)配制6%的过氧化氢稀溶液,步骤如下:
①计算:市售双氧水溶质质量分数通常为30%。用购买的上述溶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g,计算的依据为__________。
②__________(填步骤名称)。
③混匀。
(2)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下图)
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出检查其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
②若用C装置干燥氧气,则C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
(3)拓展延伸
如果使用30%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下列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26. 在复习“镁及其性质”时,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展开了相关探究。
I.铁在中气中燃烧
(1)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跟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人们将镁粉广泛用于节日焰火,主要是该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质疑】镁燃烧后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为什么几乎看不到淡黄色固体?
Ⅱ.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图)
(2)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瓶内壁有黑色物质附着,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可知:燃烧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气,盛放金属镁的仓库着火,_____(填“能”或“不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4)甲同学认为:由于镁也能与CO2反应,所以不能用“镁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你赞成他的说法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III.镁在氮气中燃烧
【资料】①。
②氮化镁(MgN2)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水反应。
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图实验研究镁在氮气中的燃烧(假设各步反应完全,仅考虑空气中的N2、O2、CO2和水蒸气,不考虑其它成分)。
(5)A中的现象是________,B的作用是________。
(6)C中固体变成暗红色,有大量白烟,冷却后有淡黄色粉末;D中液体变成红色且有白色沉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冷却后D中红色褪去。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该反应_______(填“是”或“不是”)复分解反应。热水的作用是:①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_______。
(7)根据以上信息,24g镁在足量空气中充分燃烧,得到固体质量可能为__________。
B.35g C.39g D.40g
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科学家是
A. 张青莲B. 门捷列夫C. 拉瓦锡D. 侯德榜
【答案】C
【解析】
【详解】A、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符合题意;
D、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气体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78%的是
A. 氧气B. 氮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占空气中体积分数为21%,不符合题意;
B、氮气占空气中体积分数为78%,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占空气中体积分数为0.94%,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占空气中体积分数为0.0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成分中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气体是
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人呼吸,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气体,故选A。
4.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难以从空气中获得的是
A. 氧气B. 氮气C. 氢气D. 水蒸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含有大量氮气和氧气,含有少量水蒸气,几乎不含氢气,难以获取氢气,故选:C。
5. 下列物质的构成微粒与构成氧气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
A. 硫酸铜B. 氦气C. 水D. 金刚石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
【详解】A、硫酸铜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与构成氧气的微粒种类不相同,故A不正确;
B、氦气由氦原子构成,与构成氧气的微粒种类不相同,故B不正确;
C、水由水分子构成,与构成氧气的微粒种类相同,故C正确;
D、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与构成氧气的微粒种类不相同,故D不正确。故选C。
6. 自然界里多数物质含有氧元素。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B. Al2O3C. Ca(OH)2D. K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O2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Al2O3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Ca(OH)2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D、K2CO3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氮气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A. 单质B. 化合物C. 氧化物D. 混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一种单质,故选A。
8. 随着神舟十三号飞船的安全着陆,中国航天员创造了在太空驻留时长的新纪录,航天员在空间站呼吸的“人造空气”中不该含有的气体是
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氧气D. 氮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航天员在空间站呼吸的“人造空气”应与空气中的成分基本相同,空气中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该含有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故选B。
9.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鱼类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B.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 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燃料D. 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的物理性质中溶解性是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B、植物光合作用原理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故选项正确;
C、氧气可支持燃烧,但氧气没有可燃性,所以氧气不能作火箭燃料,故选项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B. 空气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C. 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D. 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如空气中的氧气可供给呼吸,空气中的氮气可用于制造氮肥,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工业区附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符合题意;
C、氮气含氮元素,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所占比例较少,但是用途广泛,如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重要方式,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烟D.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A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B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C正确;
D、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正确。
故选A。
12. 区分O2、H2、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 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C.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O2、H2,故A错误;
B、三种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铜网,变黑的是氧气,另外两种物质不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O2、CO2不能与氧化铜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燃烧,则是氢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D正确。故选D。
13. 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汽车尾气中含有 CO、NO2等,会污染空气,下列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出行尽量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B. 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
C. 停止生产汽车D.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净化尾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出行尽量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汽车对生活、生产都非常重要,不能停止生产汽车,符合题意;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净化尾气,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空气是一种宝贵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D. 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助燃剂,不能做燃料,故A不正确;
B.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约占78%,故B正确;
C.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故C不正确;
D. 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高,故D不正确。
故选:B。
15. 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可以燃烧,极细铁粉在空气中会自燃,才能说明和反应物接触面积有关,选项错误;
B、木炭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与氧气反应,说明反应的温度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选项正确;
C、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是氧气浓度不同导致的,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选项正确;
D、双氧水常温下分解缓慢,而加入二氧化锰后就迅速分解,说明了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选项正确;
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
16. 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1)表中的四种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种。
(2)y=______。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两 (2)92
(3)CH4+2O2CO2+2H2O
17. 下列实验均用到红磷或白磷,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为达到实验目的,磷要足量的是实验______(填“1”或“2”或“3”)。
(2)实验1中,测量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2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
(4)实验3中观察到______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
【答案】(1)1 (2) 导管上的止水夹未夹紧
(3)缓冲气压,防止橡皮塞迸出
(4)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
18.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①仪器名称是______。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______。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2)用装置F和装置______(填序号)收集并测量O2体积,实验时气体应从装满水的装置F中的导管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NH3)。若要制取并收集于燥的氨气,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答案】 ①. 酒精灯 ②. ③. 氧气不易溶于水 ④. 正 ⑤. I ⑥. b ⑦. AHE(或AHF)
19. 下列各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主要实验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数字序号)。若用C装置收集一瓶较纯净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时开始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___,该装置也可以用于制取氧气,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略
②. ④②①③⑤ ③.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3) ①. B ②. D ③.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若实验室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则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下同)。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选择G收集氧气,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
(4)实验室制取CO2时,发生装置选择C来代替B,其优点是______;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是利用CO2______的性质。
【答案】(1)酒精灯 (2)BDE(或CDE)
(3) ① 略 ②.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4) ①.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②. 不支持燃烧
21. 小琳邀请你走进化学实验室,和她一起完成如图的实验: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可选择图1中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序号)。
(3)图1中装置C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
(4)图2中的装置可用来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时,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测量并记录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数据只需记录产生的氧气体积
B. 实验中所用MnO2、CuO的质量相等
C. 实验过程中发现U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说明过氧化氢分解是吸热反应
【答案】(1)集气瓶 (2) ①. ②. AE或EA
(3)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4)B
22.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_______(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需要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F装置,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导管口进入。
(3)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装置G中,发现只有白磷燃烧,对比通氧气前后白磷与红磷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
(4)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甲烷气体。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甲烷气体,可选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答案】(1) ①. B ②. 略
(2)a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4)AC或AD
23.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用C收集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用F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应从_______端通入。
(5)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硫,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①→②→_______→⑤(填序号)。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2)略
(3) ①. 略
②. 能
(4) ①.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 ②. a ③. b
(5) ①. ③→④ ②.
24. 常见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1)实验台上摆放着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请结合图示信息回答:
(1)制取CO2应选用药品______(填编号)。气体收集满后,要用玻璃片的______面(填“光滑”或“磨砂”)盖好集气瓶。
(2)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如图是某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装置。请根据该装置推断:
①反应物的状态:______。
②反应条件:______。
③该气体的性质:______。
【答案】 ①. 乙、丙 ②. 磨砂 ③. 略 ④. 固体和固体 ⑤. 加热 ⑥. 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25. 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制取少量氧气。
(1)配制6%的过氧化氢稀溶液,步骤如下:
①计算:市售双氧水溶质质量分数通常为30%。用购买的上述溶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g,计算的依据为__________。
②__________(填步骤名称)。
③混匀。
(2)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下图)
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出检查其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
②若用C装置干燥氧气,则C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
(3)拓展延伸
如果使用30%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下列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 ①. 80 ②.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③. 量取
(2) ①. 略 ②. 应先把导管的末端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或热毛巾)捂住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有无气泡生成。 ③. 浓硫酸
(3)G
26. 在复习“镁及其性质”时,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展开了相关探究。
I.铁在中气中燃烧
(1)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跟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人们将镁粉广泛用于节日焰火,主要是该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质疑】镁燃烧后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为什么几乎看不到淡黄色固体?
Ⅱ.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图)
(2)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瓶内壁有黑色物质附着,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可知:燃烧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气,盛放金属镁的仓库着火,_____(填“能”或“不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4)甲同学认为:由于镁也能与CO2反应,所以不能用“镁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你赞成他的说法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III.镁在氮气中燃烧
【资料】①。
②氮化镁(MgN2)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水反应。
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图实验研究镁在氮气中的燃烧(假设各步反应完全,仅考虑空气中的N2、O2、CO2和水蒸气,不考虑其它成分)。
(5)A中的现象是________,B的作用是________。
(6)C中固体变成暗红色,有大量白烟,冷却后有淡黄色粉末;D中液体变成红色且有白色沉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冷却后D中红色褪去。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该反应_______(填“是”或“不是”)复分解反应。热水的作用是:①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_______。
(7)根据以上信息,24g镁在足量空气中充分燃烧,得到固体质量可能为__________。
B.35g C.39g D.40g
【答案】 ①. 光 ②. 置换 ③. 不一定 ④. 不能 ⑤. 不赞成,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含量极少,对于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影响不大,不能用“镁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主要是镁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氮气反应 ⑥. 红色固体逐渐变黑 ⑦.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得到纯净的氮气 ⑧. ⑨. 是 ⑩. 加入热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增加,部分氢氧化镁溶于水,解离出氢氧根离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从而得出反应生成了碱 ⑪. BC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因素
A
铁丝在氧气中不会燃烧,极细铁粉在空气中会自燃
反应物接触面积
B
木炭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碳和氧气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反应物浓度
D
双氧水常温下分解缓慢,而加入二氧化锰后就迅速分解
催化剂
物质序号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甲
32
0
乙
130
2
丙
10
98
丁
20
y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因素
A
铁丝在氧气中不会燃烧,极细铁粉在空气中会自燃
反应物接触面积
B
木炭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碳和氧气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反应物浓度
D
双氧水常温下分解缓慢,而加入二氧化锰后就迅速分解
催化剂
物质序号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甲
32
0
乙
130
2
丙
10
98
丁
20
y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化学与生活(原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检测)(原卷版+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 专题06 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巩固】(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