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8天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8天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基因突变,抑癌基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基因突变的特点,意义,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意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 基因突变: DNA中发生剪碱基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P81)
2.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3.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细胞之间粘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P83)
5.基因突变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P83)
6.基因突变的特点: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自然条件下发生频率很低(P83)
7.意义:它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P83)
8. 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P84)
9.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P84)
考点二: 染色体变异
1. 染色体变异: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P87)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的成倍地增加或减少。(P87)
3.染色体组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4.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P87)
5.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P88)
6. 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叫做单倍体。(P87)
考点三: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 胚胎学证据;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
2.化石: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P100)
3.化石的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P100)
4.化石分布:沉积岩的地层(P100)
5.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6. 比较解剖学证据:比较解剖学是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的科学。比较解剖学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P102)
7.胚胎学: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学科。(P103)
考点四: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适应性的含义:(1)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2)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P106)
2.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3.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1)生物来源:不是神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2)进化原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P107)
4.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①过度繁殖——基础;②生存斗争——手段;③遗传变异——内因;④适者生存——结果(P107)
考点五: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P110)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P111)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P111)
4.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P112)
5.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P116)
6.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P116)
7.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P116)
考点六: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指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P119)
2.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P119)
3.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P121)
4.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P121)
5.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P123)
1.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为防止取食含有强毒素的部分,织叶蛾采用卷起叶片再摄食的策略
D.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2.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不能得出( )
A.这种差异是由基因中碱基替换造成的
B.两者共同祖先的血红蛋白也有α链
C.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D.导致差别的变异发生在黑猩猩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中
3.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但偶尔出现极少数例外子代。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如下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亲代白眼雌蝇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
C.具有Y染色体的果蝇不一定发育成雄性
D.例外子代的出现源于母本减数分裂异常
4.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岛上蜗牛物种数就是该岛的物种多样性
B.该岛上所有蜗牛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
C.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重叠的结果
5.人的扣手行为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右型扣手(A)对左型扣手(a)为显性。某地区人群中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体中两个左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3/50
B.该群体中两个右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25/324
C.该群体下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0.16,aa基因型频率为0.64
D.该群体下一代A基因频率为0.4,a基因频率为0.6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B.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从黑猩猩进化而来
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
D.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7.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B.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
C.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D.F2中A基因频率为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启动子区发生DNA甲基化可导致基因转录沉默。研究表明,某植物需经春化作用才能开花,该植物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是开花的前提。用5-azaC处理后,该植株开花提前,检测基因组DNA,发现5'胞嘧啶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但DNA序列未发生改变,这种低DNA甲基化水平引起的表型改变能传递给后代。
8.这种DNA甲基化水平改变引起表型改变,属于(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表观遗传
9.该植物经5-azaC去甲基化处理后,下列各项中会发生显著改变的是( )
A.基因的碱基数量B.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C.基因的复制D.基因的转录
10.改良水稻的株高和产量性状是实现袁隆平先生“禾下乘凉梦”的一种可能途径。研究人员克隆了可显著增高和增产的eui基因,并开展了相关探索。
步骤I:
步骤II:
(1)花药培养能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________。在步骤I的花药培养过程中,可产生单倍体愈伤组织,将其培养于含________的培养基上,可促进产生二倍体愈伤组织。I中能用于制造人工种子的材料是________。
(2)步骤II中,eui基因克隆于cDNA文库而不是基因组文库,原因是________;在构建重组Ti质粒时使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为筛选含重组Ti质粒的菌株,需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获得的农杆菌菌株经鉴定后,应侵染I中的________,以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再生植株是否含有eui基因的鉴定方法是________,移栽后若发育为更高且丰产的稻株,则可望“禾下乘凉”。
倒数第8天 变异、育种与进化
考点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 基因突变: DNA中发生剪碱基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P81)
2.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3.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细胞之间粘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P83)
5.基因突变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P83)
6.基因突变的特点: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自然条件下发生频率很低(P83)
7.意义:它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P83)
8. 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P84)
9.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P84)
考点二: 染色体变异
1. 染色体变异: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P87)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的成倍地增加或减少。(P87)
3.染色体组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4.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P87)
5.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P88)
6. 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叫做单倍体。(P87)
考点三: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 胚胎学证据;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
2.化石: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P100)
3.化石的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P100)
4.化石分布:沉积岩的地层(P100)
5.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6. 比较解剖学证据:比较解剖学是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的科学。比较解剖学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P102)
7.胚胎学: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学科。(P103)
考点四: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适应性的含义:(1)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2)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P106)
2.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3.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1)生物来源:不是神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2)进化原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P107)
4.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①过度繁殖——基础;②生存斗争——手段;③遗传变异——内因;④适者生存——结果(P107)
考点五: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P110)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P111)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P111)
4.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P112)
5.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P116)
6.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P116)
7.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P116)
考点六: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指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P119)
2.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P119)
3.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P121)
4.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P121)
5.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P123)
1.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为防止取食含有强毒素的部分,织叶蛾采用卷起叶片再摄食的策略
D.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2.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不能得出( )
A.这种差异是由基因中碱基替换造成的
B.两者共同祖先的血红蛋白也有α链
C.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D.导致差别的变异发生在黑猩猩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中
3.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但偶尔出现极少数例外子代。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如下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亲代白眼雌蝇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
C.具有Y染色体的果蝇不一定发育成雄性
D.例外子代的出现源于母本减数分裂异常
4.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岛上蜗牛物种数就是该岛的物种多样性
B.该岛上所有蜗牛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
C.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重叠的结果
5.人的扣手行为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右型扣手(A)对左型扣手(a)为显性。某地区人群中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体中两个左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3/50
B.该群体中两个右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25/324
C.该群体下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0.16,aa基因型频率为0.64
D.该群体下一代A基因频率为0.4,a基因频率为0.6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B.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从黑猩猩进化而来
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
D.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7.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B.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
C.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D.F2中A基因频率为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启动子区发生DNA甲基化可导致基因转录沉默。研究表明,某植物需经春化作用才能开花,该植物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是开花的前提。用5-azaC处理后,该植株开花提前,检测基因组DNA,发现5'胞嘧啶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但DNA序列未发生改变,这种低DNA甲基化水平引起的表型改变能传递给后代。
8.这种DNA甲基化水平改变引起表型改变,属于(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表观遗传
9.该植物经5-azaC去甲基化处理后,下列各项中会发生显著改变的是( )
A.基因的碱基数量B.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C.基因的复制D.基因的转录
10.改良水稻的株高和产量性状是实现袁隆平先生“禾下乘凉梦”的一种可能途径。研究人员克隆了可显著增高和增产的eui基因,并开展了相关探索。
步骤I:
步骤II:
(1)花药培养能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________。在步骤I的花药培养过程中,可产生单倍体愈伤组织,将其培养于含________的培养基上,可促进产生二倍体愈伤组织。I中能用于制造人工种子的材料是________。
(2)步骤II中,eui基因克隆于cDNA文库而不是基因组文库,原因是________;在构建重组Ti质粒时使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为筛选含重组Ti质粒的菌株,需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获得的农杆菌菌株经鉴定后,应侵染I中的________,以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再生植株是否含有eui基因的鉴定方法是________,移栽后若发育为更高且丰产的稻株,则可望“禾下乘凉”。
参考答案:
1.C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由于基因突变等变异,乌凤蝶中存在对香豆素降解能力强和降解能力弱的个体,香豆素可将降解能力强的个体选择并保存下来,故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A正确;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可减少紫外线引起的香豆素含量增加,该行为是香豆素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而非织叶蛾采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C错误;
D、共同进化是指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2.D
【分析】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A、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可能是由由基因中碱基替换造成的,A不符合题意;
B、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推测两者共同祖先的血红蛋白也有α链,B不符合题意;
C、人与黑猩猩都能正常生存,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C不符合题意;
D、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这属于基因突变,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生物的任何生长发育过程,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分析】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2、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
【详解】A、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可判断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A正确;
B、白眼为隐性,因此正常情况下亲代白眼雌蝇只能产生1种类型的配子,B错误;
C、由图可知,XXY的个体为雌性,具有Y染色体的果蝇不一定发育成雄性,C正确;
D、例外子代的出现是源于母本减数分裂异常,出现了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或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D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蜗牛只是其中的一种生物,其数量不能代表该岛的物种多样性,A错误;
B、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而该岛上的蜗牛有上百个物种,故其全部基因不能组成一个基因库,B错误;
C、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所处的环境相同,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分化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5.B
【分析】根据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分别是4/25、1/5、16/25,可知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0.16+0.20×1/2=13/50,则a的基因频率=1-13/50=37/50。
【详解】A、该群体中两个左型扣手的人(基因型均为aa)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1,A错误;
B、根据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分别是4/25、1/5、16/25,可知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0.16+0.20×1/2=13/50,则a的基因频率=1-13/50=37/50,该群体中两个右型扣手的人婚配,人群中右型扣手的杂合子所占概率为1/5÷(4/25+1/5)=5/9 ,二者后代左型扣手(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5/9×5/9×1/4=25/324 ,B正确;
C、由B选项分析可知,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13/50 ,a的基因频率37/50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下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13/50)2=169/2500=0.0676 ,aa基因型频率为(37/50)2=0.5476 ,C错误;
D、根据遗传平衡定律,每一代的基因频率都不变,下一代A基因频率为(0.16+0.20×1/2)=0.26 ,a的基因频率为1-0.26=0.74 ,D错误。
故选B。
6.B
【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实质是可遗传变异。检测遗传多样性最简单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最可靠的方法是测定不同亚种、不同种群的基因组全序列。
3、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物种的多样化。
【详解】A、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基因型,即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
B、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较近的亲缘关系,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改变,黑猩猩不能进化成人类,B错误;
C、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C正确;
D、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联系,自然界中的动物和其他动物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7.D
【分析】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种群中只存在Aa和aa两种基因型的个体。
【详解】A、根据题意,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匍匐型个体Aa占80%,野生型个体aa占20%,则A基因频率=80%×1/2=40%,a=60%,子一代中AA=40%×40%=16%,Aa=2×40%×60%=48%,aa=60%×60%=36%,由于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所以子一代中Aa占(48%)÷(48%+36%)=4/7,A错误;
B、由于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每一代都会使A的基因频率减小,故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低,B错误;
C、子一代Aa占4/7,aa占3/7,产生的配子为A=4/7×1/2=2/7,a=5/7,子二代中aa=5/7×5/7=25/49,由于AA=2/7×2/7=4/49致死,因此子二代aa占25/49÷(1-4/49)=5/9,C错误;
D、子二代aa占5/9,Aa占4/9,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4/9×1/2=2/9,D正确。
故选D。
8.D 9.D
【分析】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在DNA某些区域结合一个甲基基团。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
8.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
故选D。
9.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植物经5-azaC去甲基化处理后,基因启动子正常解除基因转录沉默,基因能正常转录产生mRNA。
故选D。
10.(1) 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所得植株为纯合子,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秋水仙素 胚状体
(2) cDNA文库是由编码蛋白质的mRNA逆转录来的基因导入受体菌而形成的,基因工程中只需要转录出编码蛋白质的部分就可以,筛选比较简单易行 限制酶和 DNA连接酶 抗生素 愈伤组织 DNA分子杂交技术
【分析】1、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而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cDNA是指以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的互补DNA。以细胞的全部m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组成的重组克隆群体称为cDNA文库,基因组文库指的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组DNA切割成一定大小的片段,并与合适的载体重组后导入宿主细胞,进行克隆得到的所有重组体内的基因组DNA片段的集合,它包含了该生物的所有基因。
【详解】(1)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所得植株为纯合子,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将水稻花粉进行脱分化处理,可产生单倍体的愈伤组织,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将其培养于含秋水仙素的培养基上,可促进产生二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可用于制造人工种子。
(2)cDNA文库又叫部分基因文库,是由编码蛋白质的mRNA逆转录来的基因导入受体菌而形成的,而基因组文库包含了本物种全部基因,基因工程中只需转录出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部分就即可,故选cDNA文库。在构建重组Ti质粒时,必须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切割质粒使其具有与目的基因相同的黏性未端,之后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成重组质粒。该重组的Ti质粒中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故应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以便对重组质粒进行筛选和鉴定。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即用含eu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以便将eui基因导入愈伤组织,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检测植株是否含有eui基因,可采取DNA分子杂交技术的方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5套育种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齐民要术》中《种谷》篇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15天细胞的结构与分子组成(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学说,归纳法,系统,生命系统,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固醇类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14天细胞的物质运输、酶(原卷版+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渗透作用,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胞吞,酶的专一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