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 教案第1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 教案第2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 教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设计考量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对远离有毒物质部分的有关规定如下表所示:
    (二)设计思想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达成这样一些教育目标: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lgy)、社会(sciety)的英语缩写。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一种产物,其力求在关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突出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科学的背景和情境,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近三十年对STS教育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初中化学作为化学学习的启蒙课,既要让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又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仅了解书本的知识,还要与科学、技术、社会进行连接,对各部分都有较宽视野的认知。
    (三)设计原则
    1,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的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食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动态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由此推理,在开放性化学课堂教学中增加大量的STS内容,并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化学情景,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来源和演变过程,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结构不良领域问题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教师由信息的提供者变为获取信息的指导者,是任务和问题的展现者,教师的责任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思考、探索和建构意义的环境。把相关的信息设计成各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问题中主动建构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2,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化学学习中,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中,一定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可以是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从教学材料的给予、问题的设计、结果的讨论等角度组织学习的过程;学习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参与过程,主动的学习,则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的关系,主动探究未知问题的解决,强调学习的亲历性。
    3,加强学科德育教育
    化学学科教学中承载者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在教学情景中,能够让学生明确知识来自生产生活实际,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落实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寓德育与教学中。
    二、教材分析
    (一)相关内容在教科书体系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 《化学》教材由某些物质对人类有益有害作为背景,分别从化学角度对无机盐中毒,变质食品,香烟,毒品有关知识进行了解析。
    本单元“远离有毒物质”这节课内容是在对生命有重要意义的 “食物中的有机物”,以及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内容基础上安排的。前面学到的化学物质与本节即将要学习的化学物质对健康作用虽然一正一反,但事实上都是与健康密切相关的,也是赢得健康所必备的化学素养。 “反面教材”的编写更加充分体现出对化学、技术与社会基本观念的重视,也更能使学生全面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本节课主要对预防重金属盐和不吃变质食物两方面进行介绍。
    本节教材视野广、视角新,教学内容广泛,材料的选编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生认知能力分析
    初三学生大多数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希望通过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重点在帮助学生形成研究物质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本节教学内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二)学生已有经验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学习了对生命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和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讲授外部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循序渐进的讲来 。对学生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对于一些可能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大致的了解,比如:一氧化碳,砒霜等毒药,还有一些重金属等。但是这些物质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它们究竟是破坏了我们体内的哪种成分使我们的生命受到危害呢?学生可能对这些概念有些模糊。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某些无机盐、变质食品等对人体的危害。
    2、通过实验探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并解释生活的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了解其变性机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爱健康,珍惜生命,远离霉变食品。使自己形成关心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的意识。
    2,认识到掌握化学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并远离这些有害物质。
    (二)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资源与工具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
    2,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 《化学》(2011版)
    3,《远离有毒物质》第一课时课件
    4,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鸡蛋清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酒精溶液、浓硝酸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物质与健康
    1,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1,收集化学物质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气体、误食有毒物质、家居装修材料释放无的污染物等)的资料,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
    2,观看录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
    3,观看禁毒展览或影像资料,了解毒品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
    4,辩论:化学制品对人类的健康有益还是有害?
    七,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积极的获取化学知识并提高协作能力
    活动一:资料查阅,成果共享
    活动二:合作探究,学以致用

    课堂活动
    活动三:角色扮演,妙趣横生
    活动四:微课学习,轻松掌握
    达标测试,能力提升
    课内达标
    贴近生活实际,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学生对有害物质的的最初认识比较表面化。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的大量的资料,特别是视频,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健康生活意识的知识和信息平台。同时加深了对无机盐,烟草,毒品的正确认识,建立了健康的生活观。本节教学容量多,教学中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大量信息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同时破坏了他们自主思考的空间。
    我们现在的化学教学就是要确立“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这一核心的教育大理念,并以此为总统领,把素质教育三个基本要义落实在化学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而素质教育理念中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具体的学科课程中,那就是要从多个不同的维度上,制定多元目标,实现全面发展。所以本节课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中进行设计。以期通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梯次完成,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要设计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形式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如:在讲解哪些物质能使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时,我不再以讲授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然后顺水推舟,向学生提供了一些仪器和药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解决了蛋白质的性质问题。这让学生感到知识是他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的,他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并且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有着极大的社会价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我充分挖掘能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播放了大量生动震撼的视频,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烟草、毒品等物质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全体学生都没有过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有时窃窃私语,有时群情激昂,积极主动地在老师设计的活动中探究学习。
    当然由于自身经验有限,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在其可能发展的空间内充分发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
    同学们,“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绿色高端和谐宜居银川”大家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事情吗?
    答对了!银川市最近在努力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说到食品安全,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世界上的物质丰富多彩,有的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营养,因此可以作为我们的食物,也有一些物质会危害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今天咱们大家就来共同学习《远离有毒物质》
    回答:知道,我们银川市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采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件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身边的事情走进化学。
    推进新课
    【提问】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物质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各组讨论以下并展示小组成果。
    邀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本小组的成果。
    各组同学展示图片,同学进行讲解。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第一部分:重金属盐
    一,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引入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构成人体的物质有很多,例如水、蛋白质、无机盐等。那你能不能大胆猜测:我们摄入某种有毒物质使人体受到伤害,是因为它破坏了我们体内的哪种成分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我们想证明刚才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做?
    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构成我们人体的基础物质。
    进行实验
    以问题组织教学,能使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成为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实验探究】
    介绍鸡蛋清,与人体活性蛋白相似。
    (1)学生实验:
    (实验药品及仪器:鸡蛋清溶液、硫酸铜溶液、醋酸铅溶液、甲醛溶液、浓硝酸、试管、胶头滴管)
    【思考】
    鸡蛋清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我们血液中的活性蛋白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对我们人体产生什么危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热鸡蛋清
    产生白色沉淀
    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
    向鸡蛋清中滴加醋酸铅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醋酸铅能使蛋白质变性
    向鸡蛋清中滴人几滴CuS04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向鸡蛋清中滴加浓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
    向鸡蛋清中滴入儿滴甲醛
    产生白色沉淀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
    用玻璃捧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蛋白质灼烧后能发出一种特殊气昧
    追问:根据这些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蛋白质受热或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等化学物质时,结构会被破坏,生理活性也随之消失。因此,摄入重金属盐会导致中毒。
    【解决问题】
    1,若不慎误服重金属盐而中毒,在去医院之前可采取哪些方法来缓解症状?鲜牛奶可以解毒吗?
    2,酒精,碘酒或高温能用来杀菌消毒的原理。
    3,实验中出现的甲醛经常在那些方面比较常见?应该如何避免呢?甲醛还能做其他用途吗?能用来保鲜海产品吗?
    4,蛋白质变性后还可以食用吗?
    【延伸】
    现在邀请一位同学位大家讲解一下有关重金属盐的知识。
    好,通过这位同学的讲解,现在关于重金属盐的知识咱们又拓宽了一些,希望同学们能获益。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充分交流,大胆发言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完善自己的结论。
    第二部分:不吃变质食物
    二,不吃变质食物
    在生活中我们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食品在加工和贮存的过程中会受到菌类的污染,特别是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中,这种污染会引起食物的变质。说到变质食品,你能想到什么?
    【提出问题】:
    1,这些变质食品能吃吗?为什么呢?
    那这两个苹果把烂的地方削去,剩下的能不能吃呢?为什么?
    2,家里的大米、面粉发霉长毛了,我们的家长都比较节省,说把它放锅里煮煮吧,煮熟再吃就没事了,这种做法对不对呢?
    看完视频我们一起来解决
    (观看视频—黄曲霉素简介)
    解决提出的问题
    【延伸】
    1,在今年出现的最新检验食物变质的智能变质报警器,能迅速检测出食物变质的程度,希望未来这样的高科技能用在我们的冰箱里,以便我们迅速检测。
    2,不容易变质的食物:蜂蜜,白酒,食醋,食盐,食糖(请同学们下去查查为什么不容易变质)
    发霉的馒头、坏的瓜子、夏天菜时间长了就酸了……
    不能。(阅读课本,得出变质食品对我们人体的危害,进行交流)
    学会通过视频获取相关信息
    问题延伸
    追问:
    1,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储藏食品呢?
    2,平常食品加工产通常为了延长食品的保鲜时间,一般采取什么办法呢?
    【问题解决】某些不法分子为提高奶制品中氮元素含量,向其中添加三聚氰胺(化学式:C3H6N6)三聚氰胺俗称蜜胺、蛋白精,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的乙二醇、甘油、吡啶等,有毒性,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作食品添加剂。
    说说你对把三聚氰胺作为奶制品“增氮剂”的看法。
    积极思考。
    食品防腐剂
    课堂练习拓展应用
    1.下列做法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
    A.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用三聚氰胺假冒牛奶中的蛋白质
    C.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水产品 D.用霉变花生制成的花生油烹调食品
    其余见学案
    小组抢答,评选最佳小组
    课堂小结综合概括
    教师在学生的帮助下整理板书
    学生归纳,谈收获,验证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堂延伸
    查阅资料
    作业布置
    使用教师提供的课前资料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