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知道分子间有空隙且有相互作用力。
3.能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4.会识别扩散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子的热运动;扩散现象;分子间是有空隙且有相互作用力的。
2.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识别扩散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探究了微观粒子的空间尺度,那么今天我们将学习在微观世界中分子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去探索浩瀚的宇宙到底有多大。
(二)新课教学
1.分子间有空隙
教学情境: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构成的,那么这些又小又轻的分子,它们是不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在静止一起不动呢?现在我们就带着这样的一个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
例举出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并回答问题:
a.一满瓶水,在低温下结成冰之后,为什么体积会变大?
b.如图所示,装满液体的试管,为什么最后液体的体积会变小?
c.将机油装入一个壁很厚且相当坚固的钢筒中,然后加上2万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压。结果钢筒“流泪”了,这是为什么?
知识归纳: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2.探究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教学情境:在王安石的《梅花》中,有这样的一句“为有暗香来”。为什么我们会闻到梅花的香味?对于分子而言,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是运动的,它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装有空气的玻璃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玻璃板。
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2)实验步骤
①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②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最后两个玻璃瓶中的气体都变成了红棕色。
(3)列举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a.一滴红色的墨水滴到一杯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那么分别向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是否散开,哪个散得快?b.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地面和墙角都会染上一层黑色,用力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还有黑色,这是为什么?
知识归纳:
①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温度高时扩散得快;
③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空隙;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提问:你能列举出一些关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生活实例吗?
①人闻到的气味;
②浸入盐水的东西变咸;
③墙内开花墙外香;
④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有一层厚厚的黑色印迹。
3.探究分子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力
(1)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针筒、水
实验步骤: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活塞,看看能否将水压缩。
动手做一做,我们发现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2)请同学们把细铁丝拉长一点,说明用力情况,容易吗?
知识归纳:分子之间是存在相互作用力的。
说明: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设分子间的平衡距离为r0(r0=10-10m),则:
①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此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②当r<r0时,引力小于斥力,此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③当r=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处于平衡状态;
④当r>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4.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教学情境:让学生观察下图中不同物质的分子状态,根据课本上的内容,总结出不同状态下的物质特点。
知识归纳:
(1)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能流动。
(2)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弱,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能够流动。
(3)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弱,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确定的体积,能够流动。
四、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a href="/wl/tb_c64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子间有空隙吗,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