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随堂练习题
展开班级: 姓名: 日期 月 日 等级______
一、选择题
1.近年受国人关注的新冠肺炎疫情当中,不同的事件展示了不一样的人生,一下做法符合行己有耻的是( )
①自知已感染病毒不隐瞒,不乱跑
②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特殊时期居家办公,减少外出
③不惧怕感染,随意乱跑到处游玩
④积极宣传抗疫正能量,在能力范围为防控疫情贡献力量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2.下列哪些行为符合止于至善的追求( )
①小赵把矿泉水瓶随手扔出窗外
②小钱看到操场上有纸屑随手捡起来
③小孙遇到红灯,但并没有车辆,于是他走过了马路
④小李把零花钱捐给了疫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3.为了得到表扬,小文没控制住自己,抄了同桌的答案,成绩出来后,小文得了高分,老师同学都纷纷夸赞她,可是她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难过的只想哭……说明小文( )
A.做到了止于至善B.做到了自立自强
C.有知耻之心 D.自作自受
4.规范汉字的书写,不仅写字需要规范,我们的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生也是如此。对“格”理解正确的是( )
A.格就是格子B.格就是规矩
C.格就是格调D.格可以是界限
5.雨果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探索青春,飞扬自我,需要( )
①积极进取,勇敢尝试 ②磨砺意志,行己有耻
③唯我独尊,肆意放纵 ④向往美好,止于至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对止于至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B.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梦想
C.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D.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7.选出和其他选项表达意思不一致的一项( )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日省起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8.下列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合理的是( )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会欣赏他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一止于至善,向榜样学习,自我省察
④“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呵护友谊,正确处理朋友间的竞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自我省察。下列语句体现了“慎独”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说:“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宋代名儒陆九渊说:“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明末思想家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这些名言都说明了( )
A.人有羞耻是因为人常犯错误B.人应该有羞耻之心
C.只有名人懂得羞耻 D.有羞耻之心的人,是没有自尊的
11.同学们下列行为属于“慎独”的是( )
①在深夜无人的街头仍遵守交通规则 ②班长看见操场上散落的垃圾,主动找来笤帚清扫
③班里个别男生躲在校园角落里抽烟 ④同桌非得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完成背诵作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2022年9月30日,山东省“新时代好少年”名单发布。通过各市推荐,网络点赞,专家评审,媒体公示等程序,推选出在红色宣讲、科技创造、绿色环保、助人为乐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新时代好少年”。这些好少年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因为他们( )
①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方量 ②向我们昭示着做人、做事的态度
③是普通人无法学习、难以企及的 ④激发我们思考人生的理想和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3.新学期开学不久,小涛就沾染了一些不良行为:打架、抽烟、喝酒、旷课。甚至,他还在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用粉笔头砸老师。我们要劝说小涛( )
①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 ②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
③要知廉耻,懂荣辱 ④师生是不平等的,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对下列古语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②慎独:在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③见贤思齐: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④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实践过程。东南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不约而同将“止于至善”作为校训。追求“至善”要求我们( )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16.材料一 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说:“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宋代名儒陆九渊说:“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
材料二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需要做到“行己有耻”。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请你聚焦现实生活,列举两个违背“行己有耻”要求的行为(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名等。)
(2)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三方面即可)
17.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为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刻写了伟大时代的凡人善举;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在播出后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阅读材料,说明为什么在社会中要大力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
18.2022年3月3日晚,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有: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为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杨振宁;身残志坚、自立自强,书写“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感人故事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颁奖仪式最后特别致敬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飞行乘组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
我们应该如何向榜样学习,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三、综合探究题
19.实践探究题
踏着青春的节拍,感受青春的力量。我们应该如何度过青春,奔向何方?某校七年级(3)班在道德与法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青春力量】
接着,班长展示了搜集到的三则名言警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三则名言启示青春的我们应该具有的品质是什么。谈谈具备这种品质的重要性。
【青春有格】
在总结座谈会上,老师指出“行已有耻”能让我们的青春有格。知廉耻、懂荣辱从现在做起。
(2)谈谈从现在做起,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20.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据此,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下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感悟青春之美】青春靓丽无限,榜样就在身边。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则案例:
2022年8月,重庆爆发山火,外卖配送员“龙麻子”得知山上物资告急后,他第一个骑着摩托车冲上山,为救援人员运送物资。他的行为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在网上一炮而红。面对自己的爆红,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位重庆娃子应该做的事。
(1)“龙麻子”的行为体现了青春之美,是止于至善的体现,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把“止于至善”的火炬传递下去?
(2)如果你在网上跟帖赞美“龙麻子”,你会如何跟帖?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二框 青春有格
一、选择题
1.近年受国人关注的新冠肺炎疫情当中,不同的事件展示了不一样的人生,一下做法符合行己有耻的是( )
①自知已感染病毒不隐瞒,不乱跑
②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特殊时期居家办公,减少外出
③不惧怕感染,随意乱跑到处游玩
④积极宣传抗疫正能量,在能力范围为防控疫情贡献力量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行己有耻。
①②:根据所学知识,“行己有耻”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自知已感染病毒不隐瞒,不乱跑;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特殊时期居家办公,减少外出都是行己有耻的表现,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不惧怕感染,随意乱跑到处游玩是违背抗疫要求的行为,故③说法错误;
④:积极宣传抗疫正能量,在能力范围为防控疫情贡献力量是止于至善的表现,故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下列哪些行为符合止于至善的追求( )
①小赵把矿泉水瓶随手扔出窗外
②小钱看到操场上有纸屑随手捡起来
③小孙遇到红灯,但并没有车辆,于是他走过了马路
④小李把零花钱捐给了疫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如何做到止于至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
①②③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故②④符合止于至善的要求,①③是缺乏羞耻之心的表现,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C。
3.为了得到表扬,小文没控制住自己,抄了同桌的答案,成绩出来后,小文得了高分,老师同学都纷纷夸赞她,可是她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难过的只想哭……说明小文( )
A.做到了止于至善B.做到了自立自强
C.有知耻之心D.自作自受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行己有耻的具体材料分析能力。
C:材料中,小文在考试中的表现说明了小文具有知耻之心,故C说法正确;
ABD:这是对题文材料的曲解,故AB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4.规范汉字的书写,不仅写字需要规范,我们的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生也是如此。对“格”理解正确的是( )
A.格就是格子B.格就是规矩
C.格就是格调D.格可以是界限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青春有格这一课题的整体理解能力。
D:结合课本知识,对格的理解,格可以是格,可以是格子,也可以是规矩,可以是格调,也可以是界限,故D说法正确;
ABC:这是对材料的曲解,故AB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5.雨果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探索青春,飞扬自我,需要( )
①积极进取,勇敢尝试 ②磨砺意志,行己有耻
③唯我独尊,肆意放纵 ④向往美好,止于至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①②④:题干中“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启示我们探索青春,飞扬自我,我们要积极进取,勇敢尝试;要磨砺意志,行己有耻;要向往美好,止于至善,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唯我独尊不利于自身的成长,③错误;
故本题选B。
6.对止于至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B.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梦想
C.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D.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对止于至善这一概念的理解。
ABCD:依据教材知识,“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而不是梦想,故ACD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
本题逆向选择,故本题选B。
7.选出和其他选项表达意思不一致的一项( )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日省起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AB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日省起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强调的是止于至善的要求,属于一类,但不符合题意;
D:这里强调的是行己有耻的内容,故其他三项不符,但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下列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合理的是( )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会欣赏他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一止于至善,向榜样学习,自我省察
④“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呵护友谊,正确处理朋友间的竞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欣赏自己、止于至善、呵护友谊。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体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①正确;
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学会欣赏他人,②正确;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体现止于至善,向榜样学习,自我省察,③正确;
④:“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体现是的友谊需要精心呵护,④错误;
故本题选A。
9.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自我省察。下列语句体现了“慎独”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慎独。
C: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分析题干选项可知,“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的意思是对内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他人,敬畏上天,也就是说君子不做违心之事,不做欺骗之事,不做伤害伤天害理之事,这是慎独的表现,C正确;
A:这说明了朋友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不符合题意,排除A;
B:这体现了不懈追求、积极上进观念,不符合题意,排除B;
D:这体现了从小事做起,积善成德,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本题选C。
10.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说:“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宋代名儒陆九渊说:“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明末思想家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这些名言都说明了( )
A.人有羞耻是因为人常犯错误B.人应该有羞耻之心
C.只有名人懂得羞耻D.有羞耻之心的人,是没有自尊的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行己有耻。
B:题干中的名言强调人应该有羞耻之心,因为唯有知耻,才有自尊,不知耻就无自尊,故B正确;
A:人有羞耻会使人改正错误,故A错误;
C:不是只有名人懂得羞耻,普通人也有羞耻心,故C错误;
D:有羞耻之心的人,有自尊,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11.同学们下列行为属于“慎独”的是( )
①在深夜无人的街头仍遵守交通规则 ②班长看见操场上散落的垃圾,主动找来笤帚清扫
③班里个别男生躲在校园角落里抽烟 ④同桌非得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完成背诵作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慎独的相关知识。
①②:“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分析可知,①②做到了自律,是“慎独”的表现,符合题意;
③④:缺乏自律,需要他律,均不是“慎独”,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2.2022年9月30日,山东省“新时代好少年”名单发布。通过各市推荐,网络点赞,专家评审,媒体公示等程序,推选出在红色宣讲、科技创造、绿色环保、助人为乐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新时代好少年”。这些好少年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因为他们( )
①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方量
②向我们昭示着做人、做事的态度
③是普通人无法学习、难以企及的
④激发我们思考人生的理想和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榜样的力量。
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这些好少年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因为他们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方量,向我们昭示着做人、做事的态度,激发我们思考人生的理想和道路,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普通人也可以做到,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3.新学期开学不久,小涛就沾染了一些不良行为:打架、抽烟、喝酒、旷课。甚至,他还在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用粉笔头砸老师。我们要劝说小涛( )
①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
②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
③要知廉耻,懂荣辱
④师生是不平等的,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青春的认识,行己有耻。
①②③:根据题干中小涛的行为,要劝说他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要知廉耻,懂荣辱,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①②③说法符合题意;
④:师生是平等,相互尊重,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4.对下列古语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②慎独:在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③见贤思齐: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④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①: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知廉耻,懂荣辱,①说法正确;
②:慎独,在有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②说法错误;
③:见贤思齐,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向他看齐,要向榜样学习,③说法正确;
④: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5.“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实践过程。东南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不约而同将“止于至善”作为校训。追求“至善”要求我们( )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止于至善的要求。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止于至善要求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二、简答题
16.材料一 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说:“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宋代名儒陆九渊说:“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
材料二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需要做到“行己有耻”。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请你聚焦现实生活,列举两个违背“行己有耻”要求的行为(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名等。)
(2)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三方面即可)
【答案】(1)言之有理即可。比如:①某些同学在自习课上大声喧哗;②个别同学在校园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③过马路时,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闯红灯等。
(2)①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和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我们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④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等。
【详解】(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如何做到行己有耻的知识,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7.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为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刻写了伟大时代的凡人善举;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在播出后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阅读材料,说明为什么在社会中要大力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
【答案】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详解】本题考查榜样的作用,可以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18.2022年3月3日晚,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有: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为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杨振宁;身残志坚、自立自强,书写“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感人故事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颁奖仪式最后特别致敬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飞行乘组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
我们应该如何向榜样学习,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答案】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
【详解】本题考查止于至善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三、综合探究题
19.实践探究题
踏着青春的节拍,感受青春的力量。我们应该如何度过青春,奔向何方?某校七年级(3)班在道德与法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青春力量】
接着,班长展示了搜集到的三则名言警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三则名言启示青春的我们应该具有的品质是什么。谈谈具备这种品质的重要性。
【青春有格】
在总结座谈会上,老师指出“行已有耻”能让我们的青春有格。知廉耻、懂荣辱从现在做起。
(2)谈谈从现在做起,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案】(1)自强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2)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分析】考点考查:自强品质的表现和重要性、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自强的有关知识,从认知类、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小题1:关键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可链接自强的品质。
小题2: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强的重要性,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如何做到行己有耻,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20.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据此,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下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感悟青春之美】青春靓丽无限,榜样就在身边。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则案例:
2022年8月,重庆爆发山火,外卖配送员“龙麻子”得知山上物资告急后,他第一个骑着摩托车冲上山,为救援人员运送物资。他的行为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在网上一炮而红。面对自己的爆红,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位重庆娃子应该做的事。
(1)“龙麻子”的行为体现了青春之美,是止于至善的体现,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把“止于至善”的火炬传递下去?
(2)如果你在网上跟帖赞美“龙麻子”,你会如何跟帖?
【答案】(1)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2)向榜样学习,追求止于至善。言之有理即可。(3)
【分析】考点考查:止于至善
能力考查:分析和描述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
(1)本题考查怎样追求“止于至善”,可以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zz/tb_c12153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青春有格同步练习题</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综合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精品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青春有格》分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青春有格优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青春有格优秀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青春有格》分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