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7节 电的安全使用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8452/0-170902505200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节 电的安全使用教案
展开第7节 电的安全使用
课 时
1
课型
新授
核心 知识
安全电流和电压,触电,安全用电的原则
学情
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阅读、提问、结合欧姆定律基本能掌握
教学 目标
1.了解一般情况下的安全电流和电压。
2.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
3.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策略 方法
阅读、提问、介绍、练习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 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生成或评价
教
学
过
程
一、安全电流和电压:
1.用电不当的危害:引起触电,损坏电器设备和引发火灾。
【提问】人的两手接触一节干电池的正负极,有没有触电?--通过人体的电流太小的缘故。
2.触电:是指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对人体的伤害事故。
【阅读】电流值与相应的人体反应
结论:极小的电流(100-200微安)可以治病。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从触电到死亡的时间越短。
【设问】决定通过人体电流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欧姆定律来分析讨论。1-6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时,效果是无害的刺痛。25-29毫安是生死边界。因此安全电流为24毫安,人体电阻的取值范围为1000-2000欧,计算安全电压为:36伏
因为人体电阻并不是一个固定值。以皮肤的电阻为最大。当皮肤干燥和无损伤的情况下,人体的电阻可高达4-40万欧,如果除去皮肤,人体的电阻可下降至600-800欧。所以安全电压不是绝对的。
在潮湿环境下,人体电阻变小,安全电压也会变小,应在24伏甚至12伏以下。
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小于等于36伏
3.通过人体电流的计算:I=U/R
二、触电事故
1.触电的原因: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伏,动力电路的电压是360伏,远远超过安全电压。
【课件】图4-59:人站在地上,手接触火线触电。这是因为人体跟火线和大地构成一个回路,造成大电流通过人体,从而产生触电。
图4-60:说明人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构成回路而触电。人相当于一个电阻接入电路。
2.触电救护:
立即切断电源或将触电者与带电体分离,救护人员不能直接用手拉触电者。必要时对触电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
了解触电的原因,知道安全电流和安全电压的值,小于等于24毫安和36伏知道安全电压的值会随人体电阻的变化而变化
会计算通过人体电流
知道触电的原因和安全用电的原则
教
学
过
程
三、安全用电常识
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安全电压的带电体除外),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讨论:为什么不能靠近高压带电体?——高压电弧、跨步电压
2.不接触金属带电体。例:
3.防止不该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该绝缘的物体导了电
4.阅读安全用电小常识
四、课堂小结:
1.安全电流和安全电压的值,小于等于24毫安和36伏
2.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I=U/R
3.触电的原因:
4.安全用电的原则:
5.安全用电的小常识:
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核心
知识
巩固
当堂
练习
投影巩固练习
课后
作业
作业本
板书
设计
第7节 电的安全使用
1.用电不当的危害:引起触电,损坏电器设备和引发火灾。
2.触电:是指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对人体的伤害事故,原因是人接触火线。
3.安全电流和安全电压的值,小于等于24毫安和36伏
4.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安全电压的带电体除外),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教后
反思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的成分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kx/tb_c9423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土壤的成分教案</a>,共4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kx/tb_c942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空气与氧气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物质的分类,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检验方法,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探究实验,氧气的制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节 电的安全使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74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7节 电的安全使用教学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对人体安全用电的电压是,触电的形式,触电的急救方法,安全用电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