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第23课《+马说》+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3课《+马说》+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页
    第23课《+马说》+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人教部编版马说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马说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导学,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能说出韩愈的经历并识记作家作品。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感情。
    ◎重点:
    1.疏通文义,积累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重要的文言现象,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等的深层含义。
    【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 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 ”。
    “说”,古代的一种 体裁,大多是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与现在的杂文大致相同。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
    背景介绍:《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入仕途,不得志。他曾经先后三次上书宰相以求擢用,但结果却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他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最终未被纳用。后来,他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于是,他便写下了这一篇“不平则鸣”之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骈( ) 槽( )枥( )
    一石( ) 其真无马邪( )
    外见( ) 食( )不饱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执策而临之:
    【答案】
    1.唐 唐宋八大家 议论
    2.pián cá lì dàn yé xiàn shí sì sì
    3.(1)(和普通马)一同死。
    (2)想要。
    (3)喂养。
    (4)握着马鞭。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初读课文,疏通大意, 积累文言词句。
    1.准确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策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策之不以其道()
    ②食食不饱(动词,吃)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喂养)
    ③而而伯乐不常有(转折连词)执策而临之(顺承连词)
    ④其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 今义: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 今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案】
    1.(1)①名词,马鞭 动词,用马鞭驱赶
    ②动词,吃 动词,喂养
    ③转折连词 顺承连词
    ④代词,指千里马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大概,表推测语气
    (2)同样 等候 怎么 安全
    2.(1)也只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到埋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任务驱动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感知把握文意。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把 比作“食马者”,把 比作“千里马”,用“伯乐”喻指 ,用“千里马”不遇“伯乐” ,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比喻有才能的人终生不得赏识的际遇,集中抨击(反映)了 的社会现象,寄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文章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有什么目的?
    【答案】
    1.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人才 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比喻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 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不满和愤慨
    2.托物寓意。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表示强烈的愤慨,警诫统治者要学会识别人才、善用人才。
    任务驱动三跳读课文,重点理解, 体会作者情感。
    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课一法
    作者的情感态度
    理清情感态度,要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
    在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述常常借助于一些文言虚词来完成,例如“耳、耶、焉、岂、其、哉、为”等语气词,或批判,或赞赏,或质疑。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用心揣摩。
    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理解。
    【答案】
    1.“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抨击,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愤慨。
    2.示例:这句话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也写出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其中暗含着“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这一深层含义。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没有遇到“伯乐”,我们也要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
    任务驱动四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发表个人看法。
    要想成为“千里马”,需要哪些主客观因素?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①要能遇到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思维导图
    根据课文,完成填空。
    【答案】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 怀才不遇 重用人才

    相关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导学,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导学,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自主预习案,课中探究学习案,课后检测复习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