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枣儿精品一课一练
展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都是好孩子
①上高中那会儿,我最喜欢的时间段是上午第二节课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因为那个课间比其他课间要多出足足10分钟,也就是所谓的“大课间”。这意味着我可以潇洒地挽着同桌的胳膊一起去校外的书店,租借有关言情小说的书刊来看。
②我每次都是竖着耳朵等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的,总感觉它的声音能穿透灵魂,陪我探寻更恣意盎然的人生。
③同桌尚文虽然外表看起来文文静静,但骨子里有着让人难以捉摸的不同寻常。她的家境优渥,在小镇上是数一数二的。她跟穷乡僻壤里出来的我,气质完全不一样。我这个寒门子弟,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要么是“知识改变命运”,要么是“去广州等沿海城市打工,做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圈子被死死固定,一想起流水线上机械的工作,我就感到要命似的痛苦,所以在那时,我更信奉前者。
④尽管如此,信念在神奇又力量强大的青春期叛逆面前还是甘拜下风,仿佛一瞬间,我就缴械投降了。
⑤临近考试,我还在一本又一本地看言情小说。那个时候,我的青春读物的基调多以伤痛悲凉为主,我至今都能想起,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是怎么偷偷在课堂上哭起来的。还没等我缓过神,一只发现战利品的手就伸了过来。班主任言辞尖锐:“你们这些不务正业的坏孩子,真是自毁前程!”接着,她又从同桌尚文的桌兜发现几本新的“战利品”。我愣在那里,“坏孩子”三个字像《大话西游》里唐僧念经一般萦绕在我的耳旁,折磨着我的心智。什么时候,我被归于“坏孩子”的阵营了呢?
⑥我依稀记得,初中时我还是老师眼中标准的“三好学生”,是父母嘴里“别人家的好姑娘”。有一次期末考试,校领导还亲自到我家发放奖学金,虽然只有100元,但在我们那个小村庄里已经是家家户户争相谈论的头号新闻了。
⑦我被单独拎出来谈话:“你刚来班里时成绩在前10名,你忘记了?你跟人家尚文不一样,知道吗?你父母是怎么说的?这个星期内把你的家长叫来谈一谈。”
⑧听到要叫家长,我开始慌了,内心还在艰难地消化着终于被人指出来的“从好孩子到坏孩子”的转变。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只是自己不敢正视,接受不了。那时的感觉,就像被戳到了难以启齿的痛处,也失去了拉紧我的最后一条救命线,在双重打击下,我的躯体开始下沉,眼泪像掉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班主任看我特别伤心,放缓了语气说:“叫家长的事情,我再考虑考虑,你先回去上课。”
⑨回到座位上,我趴在桌子上继续沉浸在悲伤里。尚文开始安慰我,我不听,直到她说:“嘿,有什么大不了的,中午我请你吃炸鸡。”我一听就炸了,冲她吼道:“我才不要当坏孩子,我也没有你那资本不务正业,有钱也没什么了不起的。”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尚文眼中闪现的难过与惊愕。
⑩两个星期后,她换了座位。
(11)我好像又变回了通俗意义上的好学生,即便成绩提升很慢,但已经作为“改过自新”的例子被老师在班上表扬,但我并不开心。
(12)直到在某个大课间的前一节课上,我收到她传来的一张小字条:“送你一个礼物,是课间播放的第一首歌曲,里面有我想对你说的话。”
(13)那是王筝的《我们都是好孩子》:
那时我们什么都不怕
看咖啡色夕阳又要落下
你说要一直爱一直好
就这样永远不分开
我们都是好孩子
异想天开的孩子
相信爱可以永远啊
我们都是好孩子
最最善良的孩子
……
(14)后来,我才知道,冷战的那段日子,她争取到了校园广播站播放员的职位,之后在大课间的20分钟里,一直都会响起王筝的那首《我们都是好孩子》,每每此时,我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意。
(15)多年后的我,已经小有成就,已经理解了老师“望生成龙”的急切,也依稀记得尚文说的话:“即便我们是坏孩子,我们也有梦想,你想做的,只不过要在适合自己的环境和时间做适合的事,你想做的,加油去做,我支持你!”
(16)在某个傍晚时分,偶然网易云音乐的电台播放《我们都是好孩子》这首歌,不觉又想起了中学时代那个大课间的20分钟里,那个还未出芽就干涸枯萎的言情小说梦,还有那个拥有踹生活两脚精神的好同桌。
(选文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2.分析8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3.第13段写出歌名和歌词,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4.下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告诫我们任性放纵的青春期叛逆是要付出代价的。
B.提醒我们要多阅读那些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经典读物。
C.表现青春期追梦多愁的特质,赞美同学间的纯真友谊。
D.批判了老师教学方式不当,对“我”造成了心理伤害。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噢?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5.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6.“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7.“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8.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二、语言表达
9.下面的台词意蕴丰富,请你揣摩其言外之意。
(1)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2)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3)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10.校戏剧社正在排练课本剧《枣儿》,小明只顾表现自己,总是抢别人的戏份,导致排练很不顺利。社长小刚觉得小明虽然热情很高,但应该学会与大家合作。假如你是小刚,你会怎样委婉地劝说小明?请把劝说的话写下来。
三、综合性学习
11.根据课文内容和结构,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1.(1)期待
(2)我看言情小说被老师发现并批评。
(3)我收到尚文的小字条,听到她给我点的歌。 2.示例:“戳”“下沉”或比喻的修辞,具体地描写出“我”被老师批评后受打击的样子;生动地表现出“我”内心的伤心、难受。 3.表现出尚文的善良、宽容;表达了“我”对青春友谊的美好回味;结构上与标题呼应。 4.C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及概括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梳理文章思路并进行概括即可。
第一空,根据原文第②段“我每次都是竖着耳朵等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的”可知,“我”十分期待大课间的到来,概括为“期待或盼望”;
第二空,根据原文第⑤段“临近考试,我还在一本又一本地看言情小说”“班主任言辞尖锐……”可知,临近考试时“我”仍然沉迷于言情小说,老师批评“我”;
第三空,根据原文第⑫段“我收到她传来的一张小字条:‘送你一个礼物,是课间播放的第一首歌曲,里面有我想对你说的话’”可知,“我”收到尚文给的小字条,听到她给“我”点的歌。
2.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时,注意把握重点词语,并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划线句子“失去了拉紧我的最后一条救命线,在双重打击下,我的躯体开始下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好孩子”比作拉紧自己的生命线,老师的批评让“我”失去了这根线,躯体随之开始下沉,“戳”“拉紧”“沉”生动形象地写出“我”被老师批评后受打击后的伤心、难过。“眼泪像掉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我”的伤心。
3.考查文段的作用。解答文段的作用,注意从内容、结构、文章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从结构上看,“我们都是好孩子”为文章的标题,第⑤段的歌名和歌词与标题遥相呼应;从内容上看,“我”因看言情小说导致成绩下降而被老师批评为“坏孩子”,而尚文虽然与“我”冷战,仍然将这首歌送给“我”来安慰、鼓励“我”,由此表现了尚文的善良与贴心;从主旨上看,“我”和尚文的友情是“我”对那段年少阶段的美好回忆。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4.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A.错误。根据原文可知,文章并不意在说明青春期叛逆是要付出代价的;
B.错误。文章通过记叙“我”在青春叛逆期沉迷言情小说一事引出“我”和尚文的友谊,但文章主旨并非提醒我们多阅读经典读物;
D.错误。根据全文可知,老师批评“我”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但文章并不意在指出老师教学方式不当;
故选C。
5.男孩的语言体现了他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 6.这些对人物动作、表情简要做的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做舞台提示(或舞台说明)。剧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7.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8.答案不唯一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男孩的唱词”来分析其性格特征,比如:(1)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2)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3)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4)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这些语言能够体现男孩“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
6.本题考查学生对戏剧常识及其作用的分析和把握。这些对人物动作、表情做简要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做舞台提示(舞台说明)。剧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7.本题考查学生对戏剧语言的特点的把握。戏剧语言有时候含蓄蕴藉,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这句台词除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外,“不认识回家的路”还应该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8.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从“物质上、精神上”等方面予以帮助,言之有理即可。比如和这些老人和孩子多交流,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缓解他们的思亲之情,在过节时可以把他们接到身边等。
9.(1)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2)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感情。(3)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方向的迷失。精神家园的迷失。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言外之意。
(1)“甜是甜”是指内在的品质;“不中看”是指外表的普通平凡。这句话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
(2)“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不仅是对吃枣而言,也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感情。
(3)注意理解“不认识回家的路”的比喻义,即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找不到精神的家园。
10.(示例)小明,你的表演很精彩,但是如果你能和大家配合得再默契些,我们的课本剧表演一定会更精彩。
【详解】这是一道劝说题。劝说时应该有称呼,劝说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首先要肯定小明的热情,然后说明课本剧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个人有个人的表演机会,要团结合作,尊重他人,并肯定小明一定能演好自己的角色,予以鼓励。注意劝说的语气要委婉。
11.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表格中已经根据课文内容梳理出了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同一级别的示例进行总结概括。言之成理即可,不需要与参考答案完全一样。《屈原》中,由“屈原是有些名望的人,毒死了他,不会惹出乱子吗”可知,二人密谋毒死屈原。《雷电颂》歌颂的是雷电,东皇太一和云中君是天神和云神,屈原痛斥他们“高坐在神位上”“产生黑暗”;东君是太阳神,理应心地光明,屈原指斥他“也害羞吗 ?”“完全是一片假”;“湘君”“湘夫人”这一对湘水之神是会“痛哭几声”的,屈原揭露其结果只是哭出“打奴隶的刑具”;至于主宰人生死祸福的“大司命”“少司命”“只有晓得播弄人”,可知屈原借《雷电颂》指斥神鬼。
《天下第一楼》中,由唐茂昌的“昨天我让福子拿五百块钱,他为什么不给”“这儿全是大爷的”“把钱柜打开”可知,唐茂昌前行要钱;从王子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在勉强应付。由克五的“罗大头,你身上就有烟”“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可知,他以罗大头藏烟头为要挟骗吃骗喝,由卢孟实的“谁让他进来的”“赶走”可知,克五被卢孟实赶出。由“下作的东西,店规怎么写的?背”“我看你是吃饱了,家里有富裕了,给我走着”可知,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由“这是掌柜送上的喜幛子钱”“怎么红火怎么办”可知,卢孟实厚赏成顺。由“别忘了你们当初是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今天我不烤了,你们另请高明吧”“你爸爸怎么死的,攀着大钩,蜷着腿,让人家拿大称当牲口称,憋闷死的”可知,卢孟实自恃烤鸭技术自大,侮辱卢孟实撂挑子离开。由“分号要修门面,用点儿钱”“另外,我还要借个人”“我要常贵”可知,唐茂盛趁机要钱,挖走常贵。
《枣儿》中,由“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幕后传来带西北口音的童谣”可知,背景在枣树下童谣声;由“全给你吃”“爷爷帮你擦干净”“疼吗?来”“老人趴到地上,让男孩猜到自己背上摘枣儿”可以看出,老人代表老一辈农民,从他身上可表现出亲情爱心。由“我带回家去,给爹留着”“我最喜欢听故事了”“你为啥把枣儿放到匾子里晒了又晒”“我瞒着你,还偷偷藏了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可以看出,男孩子好奇懂事。枣儿表现出亲情与故乡的主题。
准备与排练:准备阶段可以是选择剧本,研究剧本后可以进行排练,分配角色等。
演出与评议分为演出前、演出中和演出后,演出前需要先制作宣传单、节目单,推举主持人、检查相关道具准备是否到位;演出中注意集中注意力,互相配合;演出后进行优秀演员评选。
时间
事件
“我”的心情
大课间
“我”和尚文去校外租借言情小说。
(1)
临近考试
(2)
伤心
回到座位后
“我”不顾尚文的安慰,向她发火
生气
两个星期后
(3)
感动
语文九年级下册枣儿优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1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枣儿优秀达标测试</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语言表达,语段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枣儿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1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枣儿精品课时训练</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请说出下面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枣儿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枣儿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