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6《太阳系》课件+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2702/4-17089620871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6《太阳系》课件+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2702/4-17089620871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6《太阳系》课件+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2702/4-170896208722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6《太阳系》课件+练习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2702/4-17089620872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6《太阳系》课件+练习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2702/4-170896208730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6《太阳系》课件+练习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2702/4-170896208733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6《太阳系》课件+练习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2702/4-170896208735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6《太阳系》课件+练习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2702/4-170896208738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6《太阳系》课件+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2702/6-17089620889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和宇宙第6节 太阳系精品课件ppt
展开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的有关知识。通过第148页读图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建立太阳系整体的空间概念。通过有关恐龙灭绝和外星球智慧生命的问题的讨论,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9.5 地球所处的宇宙位置
⑤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描述太阳系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并不孤独,水星、金星、火星、木星等相邻的星球与地球结伴,一起围绕着太阳转动。
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
4.20世纪50年代以来航天探测器的运用,使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1.人类很早就用肉眼观察到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
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
2.公元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地动说”。
3.公元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第一次揭开了太阳系神秘面纱。
1. 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写出八大行星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行星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_ 星和 _________ 星轨道之间。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系质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阳,它强大的引力控制着大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运动。
组成太阳系的星体有什么特点?
如果以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为 1,太阳系其他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的数值见表 4-2。
1. 体积、质量最大的两颗行星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体积、质量和地球相近的行星是 __________。
表 4-2 八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3. 根据图 4-38,说说八大行星的外观差异。
外观差异: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有否卫星、光环等。
在黄昏时分,西方余辉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
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
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行星,表面与地球环境最相似。现已探测证实火星上确实存在水!人类有望走出地球!
2.地球生命生存的条件是什么?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一定的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
1.为什么人类把火星首选为移居星球的第一站?
1.木星是 星球,它有固体岩石核心,表面充满氢、氦等构成的大气。2.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 。3.木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一个颜色鲜艳的 。表面还有大气形成的 。4.有 ,有 颗卫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之最
与地球最相似,称为“红色的星球”的行星—— ;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
体积最大的行星—— ;
最亮的行星—— ;
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 ;
卫星最多的行星—— ;
2.类地行星 ,气体行星 。
有最美丽光环的行星—— ;
归纳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直径在数米到数百千米不等。已经发现的小行星有数十万颗。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有时,在天空中会看到一些拖着尾巴的星星,它们叫做彗星。
彗核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
彗核的冰物质受太阳光照后变成气态物质,形成彗发。
气态物质被太阳风吹拂,形成长长的彗尾。
彗尾的朝向及长短变化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
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上次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那下次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76年
因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准确地预言它的到来而得名。
我国早在公元前 613年就有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比西欧早了六七百年。此后,它每次接近地球,我国都有记载,但可惜没有人发现它的周期。
彗星在绕日运行时如果被行星俘获,也会发生剧烈的撞击现象。
1994年苏梅克 - 列维 9号彗星以每小时 21万千米的速度撞击木星。
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
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
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
火星冲日是指地球在火星和太阳之间,火星与太阳视黄经相差180度时的天象。这时,火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边,太阳刚一落山,火星就从东方升起,而等到太阳从东方升起时,火星才在西方落下,因此整夜都可观测火星。
一般来说,火星冲日时,火星离地球较近,它的亮度也是一年当中最亮的。
1.下列各组行星中,全部都有光环的是( ) A.水星、火星 B.木星、土星C.地球、水星 D.土星、金星
2.在太阳系行星中,按照它们的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木星 火星 地球 海王星 B.土星 地球 金星 水星C.天王星 土星 木星 水星 D.地球 水星 金星 火星
3.某中学天文馆里陈列了一张珍贵图片(如图)。这是该学校“明天科技小组”的同学们拍摄到的太阳系某行星凌日天文奇观照片,此图可能是( ) A.水星凌日或金星凌日 B.水星凌日或火星凌日C.金星凌日或火星凌日 D.木星凌日或土星凌日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和宇宙第6节 太阳系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2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4章 地球和宇宙第6节 太阳系多媒体教学ppt课件</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太阳系,中心天体,启明星,金星凌日现象,火星冲日,金星和木星,双星伴月,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节 太阳系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2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6节 太阳系获奖ppt课件</a>,文件包含46太阳系pptx、46太阳系练习原卷版docx、46太阳系练习解析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节 太阳系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节 太阳系评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太阳系示意图,行星及其卫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最亮的行星,我们的家园,思考与讨论,最大的行星,小行星及彗星,不规则的小天体,拖着尾巴的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