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396142/0-17088490278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3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396142/0-170884902792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3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同步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396142/0-17088490279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3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课时作业
展开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3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课时作业,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可逆反应A(g)+3B(g)2C(g)+ D(g)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0.15ml ·(L·min)-1B.VB=0.6 ml ·(L·min)-1
C.VC=0.4 ml ·(L·min)-1D.VD=0.6 ml ·(L·min)-1
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的
B.根据图②,若除去溶液中的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至pH在4左右
C.图③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D.图④表示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的焓变减小
3.反应速率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在下列四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3H2⇌2NH3,其中生成NH3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AB.BC.CD.D
4.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N2和H2的混合气体充入某恒容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N2、H2、NH3共存B.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C.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D.N2、NH3浓度相等
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的溶液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B.与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中所含电子数为
D.含的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得的胶体粒子为
6.臭氧在烟气脱硝中的反应为。向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充分反应,平衡时,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该反应的
B.点时,的体积分数为
C.点时,
D.正反应速率的大小:点点
7.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CO2(g)+4H2(g)=CH4(g)+2H2O(g) ΔH=-164.7kJ·ml-1
CO2(g)+H2(g)=CO(g)+H2O(g) ΔH=41.2kJ·ml-1
在密闭容器中,1.01×105Pa,n起始(CO2):n起始(H2)=1:4时,CO2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CO2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CH4的选择性可表示为×1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CO(g)+2H2(g)=CO2(g)+CH4(g)的焓变ΔH=-205.9kJ·ml-1
B.CH4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C.用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480~530℃
D.450℃时,提高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CO₂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
8.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经后测得D的浓度为,,以C表示的平均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
B.该反应方程式中,x=1
C.时,A的转化率为60%
D.时,A的物质的量为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B.硫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时均作氧化剂
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
D.在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0.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我国学者发现CH3OH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如图(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为,且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
B.优良的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热,节约能源
C.CH3OH在铜基催化剂上的总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D.理论上,催化剂表面会吸附积累大量中间产物CO
11.是工业上制造氮肥的重要反应,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反应速率
B.和的总能量低于总能量
C.增大的浓度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合适的条件下,和能100%转化为
12.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Si-Cl键的数目为
B.标准状况下,11.2LNO与混合后分子的数目为
C.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13.历史上曾利用HCl、CuCl2和O2制取氯气,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Ⅱ属于复分解反应
C.上述反应原理图中有2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CuO是整个过程的催化剂
14.对水样中M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每次取2L水样进行实验,在相同温度下,M的物质的量[n(M)]随时间(t)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③④得,水样中添加Cu2+,能加快M的分解速率
B.由②③得,反应物浓度越大,M的分解速率越快
C.由②④得,水样的pH越小,M的分解速率越快
D.在0~20min内,②中M的平均分解速率为0.0075ml/(L·min)
15.不同条件下,用O2氧化一定浓度的FeCl2溶液过程中所测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
B.由②和③可知,pH越大,Fe2+氧化速率不一定越快
C.由①和③可知,温度越高,Fe2+氧化速率越快
D.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2H2O=4Fe3++4OH-
二、填空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Ⅰ.请回答:
(1)已知断开 键、键、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则由 和 生成 会 “放出”或“吸收”) kJ的热量。
Ⅱ.某温度时,在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的气体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求得: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开始至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4)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第 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正 逆 填“ ”、“ ”或“ ” 。
17.铜冶金技术以火法冶炼为主。
(1)火法炼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反应I:2Cu2S(s)+3O2(g)=2Cu2O(s)+2SO2(g) △H=-768.2kJ·ml-1
反应Ⅱ:2Cu2O(s)+Cu2S(s)=6Cu(s)+SO2(g) △H=+116.0 kJ·ml-1
①在反应Ⅱ中,每生成1mlSO2转移电子 ml。
②反应Cu2S(s)+O2(g)=2Cu(s)+SO2(g)的△H= kJ·ml-1 。
③理论上m1:m2= 。
(2)炼铜的副产品SO2多用于制硫酸和石膏等化学产品。制硫酸中重要的一步反应是:2SO2(g)+O2(g)2SO3(g) △H=-196kJ·ml-1。如图表示将2.0mlSO2和1.0mlO2置于1L密闭容器中,当其他条件一定时,SO2(g)的平衡转化率α随X的变化关系,X(X1、X2)代表压强或温度。X代表的物理量是 。A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K= 。
(3)工业硫酸中往往含有一定量SO2,测定过程如下:取mg工业硫酸配成100mL溶液,取出20.00mL溶液,加入1mL指示剂,用cml·L-1I2标准溶液滴定,消耗的I2标准溶液VmL,工业硫酸中含有SO2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 。
三、解答题
18.氢氧化氧镍(NiOOH)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是合成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前驱体。某化工厂用含镍废料(主要成分为NiO,杂质为Fe3O4、CaO、CuO)制备NiOOH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几种金属离子沉淀的pH如表:
(1)为了提高“酸浸”中原料的浸出效率,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有_______。
A.研磨废料B.加入大量水C.搅拌D.适当升高温度
(2)料渣2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3)“除铜”中发生两个反应,写出其中生成CuS的离子方程式 。
(4)“除铁”在40~50℃下进行,加入H2O2的作用是 ,NaOH用于调节溶液的pH,应调节pH的范围是 。
(5)NiOOH中Ni的化合价为 。
(6)若用2.0t废料(含NiO75%)制得NiOOH 1.6t,则NiOOH的产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9.金属钛(Ti)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目前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TiO2)转化为TiCl4,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回答下列问题:
(1)TiO2转化为TiCl4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在1000℃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数如下:
ⅰ.直接氯化法:
TiO2(s)+2Cl2(g)=TiCl4(g)+O2(g) △H1>0 Kpl
ⅱ.碳氯化法:
TiO2(s)+2Cl2(g)+2C(s)=TiCl4(g)+2CO(g) △H2<0 Kp2
①反应2C(s)+O2(g)=2CO(g) △H3 Kp3,则△H3= (用含△H1、△H2的代数式表示),Kp3= (用含Kp1,Kp2的代数式表示), (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②对于直接氯化法:仅增大压强,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仅升高温度,Cl2(g)平衡转化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压强为170kPa恒压作用下,将TiO2(s)、C(s)、Cl2(g)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2.2:2进行反应。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①原子中运动的电子有两种相反的自旋状态,若一种自旋状态用+表示,与之相反的用-表示,称为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对于基态钛原子,其价电子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 。
②反应C(s)+CO2(g)=2CO(g)的平衡常数Kp(T2℃)= kPa(分压=物质的量分数×总压)。
(3)查阅资料可知:Kp2>Kp1,即碳氯化法的反应趋势远大于直接氯化法,其原因为 。
容器
N2浓度/ml·L-1
H2浓度/ml·L-1
温度/℃
催化剂
A
2
3
400
无
B
2
3
500
无
C
1
6
500
无
D
2
6
500
有
金属离子
Fe3+
Fe2+
Ni2+
开始沉淀的pH
1.5
6.5
7.2
沉淀完全的pH
3.2
9.7
9.2
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将各物质的速率转化为同一个物质的速率,再进行比较。
【详解】A.VA=0.15ml/(L·min);
B.VA=VB=0.2ml/(L·min);
C.VA=VC=0.2ml/(L·min);
D.VA=VD=0.6ml/(L·min);
综上所述反应速率最快的为D,故答案为D。
2.B
【详解】A.根据图①可知,交点之前,反应未达平衡,交点时处于平衡状态,交点后增大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可以判断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
B.由图可知,三价铁离子在pH=4左右沉淀完全,此时铜离子不沉淀,故可以加入适量CuO调节pH至4左右,从而除去溶液中的,B正确;
C.乙酸溶液中通入氨生成乙酸铵,由弱电解质变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与图像不符,C错误;
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历程,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通过表格中数据分析,D 中使用了催化剂,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该反应在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同时温度最高,浓度最大,所以反应速率最快,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可逆反应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体系,故A错误;
B.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1∶3∶2,也可能不是1∶3∶2,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B错误;
C.当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N2、NH3的浓度相等,无法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变化,掌握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根据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可知1ml转移1ml电子,n()==0.1ml,因此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A项错误;
B.和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与充分反应生成的HI小于2ml,转移的电子数小于2NA,B项错误;
C.中含有2个电子,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0.5ml,所含电子数为,C项正确;
D.胶体粒子是大量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所以含0.1ml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小于0.1ml,D项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反应属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A错误;
B.,又a点平衡时的体积分数25%,所以,则x=0.29,故臭氧体积分数为41.5%,B错误;
C.点时的体积分数小于同等温度下平衡时体积分数,即该点反应逆向进行,故,C错误;
D.a、b两点二氧化氮体积分数一样,但b点温度高速率快,故反应速率点点,D正确;
故选D。
7.BD
【详解】A.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的焓变,A错误;
B.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含量降低,故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正确;
C.由图可知温度范围约为350~400℃时二氧化碳实际转化率最高,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此时为最适温度,温度继续增加,催化剂活性下降,C错误;
D.450℃时,提高的值可提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压强反应I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均能使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D正确;
故选BD。
8.D
【详解】A.根据题意得v(D)==0.25ml·L-1·min-1,则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B)=v(D)=0.125ml·L-1·min-1,A错误;
B.根据题意得v(D) =0.25ml·L-1·min-1,以C表示的平均速率v(C)=0.25ml·L-1·min-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2,B错误;
C.由D知A的转化率为,C错误;
D.2min时,D的物质的量是0.5ml/L×2L=1ml,所以消耗A、B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5ml、0.5ml,设A、B起始物质的量均为y,则剩余A、B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1.5ml、y-0.5ml,根据c(A):c(B)=3:5,解得=3:5,解得y=3ml。所以2min时,A的物质的量为3ml-1.5ml=1.5ml,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为可逆反应进行不完全,则和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充分反应,转移电子小于4ml,电子数目小于,A错误;
B.硫与O2反应生成SO2时,硫作还原剂,B错误;
C.硫在足量O2中燃烧只能生成SO2,C错误;
D.反应中3mlS中2mlS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1mlS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反应I是1 ml反应产生1 ml CO(g)和2 ml H2(g),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低,因此发生反应时会吸收能量,所以反应物总键能应大于生成物总键能,故A错误;
B.优良的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反应热不变,故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低,所以>0,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扩大的吸热反应,>0,>0,要使反应发生<0,则<0,因此高温条件下更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故C正确;
D.从图可知中间产物CO处于高能量状态,根据化学反应趋于更低能量,所以中间产物CO不会大量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A.加入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A错误;
B.反应放热,故和的总能量高于总能量,B错误;
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A.的结构式为,含有Si-Cl键的数目为,故A正确;
B.混合后发生的反应,,后者为可逆过程,不能判断混合后分子数目,故B错误;
C.与足量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即,不能计算转移电子数目,故C错误;
D.溶液中的水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13.D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Ⅰ为O2+2CuCl2=2CuO+2Cl2,反应Ⅱ为CuO+2HCl=CuCl2+H2O。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O2+2CuCl2=2CuO+2Cl2,A正确;
B.反应Ⅱ为CuO+2HCl=CuCl2+H2O,属于复分解反应,B正确;
C.上述反应原理图中,反应Ⅰ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O、Cl化合价发生变化,C正确;
D.从原理图中看,反应物为O2、HCl,生成物为Cl2、H2O,CuCl2出现在第一个反应中,则CuCl2是整个过程的催化剂,D不正确;
故选D。
14.AD
【详解】A.根据③④知,pH相同时,添加铜离子的,相同时间内c(M)的变化量越大,则M的分解速率大,A正确;
B.根据②③知,反应起始浓度及溶液pH都不同,两个变量,则无法判断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B错误;
C.根据②④知,铜离子及溶液pH都不同,两个变量,则无法判断M的分解速率与pH关系,C错误;
D.由题图知0~20 min内,②中M的分解速率v(M)==0.0075 ml·L-1·min-1,D正确;
故选AD。
15.B
【分析】在酸性条件下,Fe2+和氧气、氢离子反应生成Fe3+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由图象可知,当pH相同温度不同时,温度越高Fe2+的氧化率越大;当温度相同pH不同时,pH越大,Fe2+的氧化率越小。
【详解】A.由图象可知,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故A正确;
B.由②和③可知,当温度相同pH不同时,pH越大,Fe2+的氧化速率越小,故B错误;
C.由①和③可知,当pH相同温度不同时,温度越高Fe2+的氧化速率越大,故C正确;
D.在酸性条件下,Fe2+和氧气、氢离子反应生成Fe3+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2H2O=4Fe3++4OH-,故D正确;
故选B。
16.(1) 放出 11
(2)
(3)
(4) 75% >
【详解】(1)由 和 生成 ,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36+151=587kJ,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299×2=598kJ,所以反应放出598-587=11kJ的热量。
(2)0~4min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0.4ml、B的物质的量增加0.2ml,则A是反应物、B是生成物,且A、B得系数比为2: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开始至时,B的物质的量增加0.2ml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4)反应达到平衡,A的物质的量减少0.6ml,的转化率为;第 后,A继续减少、B继续增多,反应正向进行,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正>逆)。
17.(1) 6 -217.4 2:1
(2) 压强 80
(3)
【详解】(1)①反应Ⅱ中S由-2价变为+4价,故每生成1mlSO2转移电子6ml;
②由盖斯定律可知得Cu2S(s)+O2(g)=2Cu(s)+SO2(g),△H=-217.4 kJ·ml-1;
③反应Ⅰ中每消耗2mlCu2S的同时生成2mlCu2O,在反应Ⅱ中每消耗2mlCu2O的同时又消耗1mlCu2S,故m1:m2=2:1;
(2)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转化率降低;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转化率增大,则X表示压强;2SO2(g)+O2(g)2SO3(g),平衡常数:;
(3)发生反应方程式:,得关系式:,则20.00mL溶液中含二氧化硫物质的量:,工业硫酸中含有SO2的质量分数:。
18.(1)B
(2)Fe(OH)3
(3)H2S+Cu2+=2H++CuS↓
(4) 将Fe2+氧化为Fe3+ 3.2≤pH<7.2
(5)+3
(6)87
【分析】向含NiO的废料(杂质为Fe3O4、CaO、CuO等)加入过量硫酸,过滤得到可溶性的硫酸盐和含有微溶物硫酸钙的滤渣;向滤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过滤得到难溶的硫化铜以及单质硫和可溶性的硫酸盐(含Fe2+、Fe3+、Ni2+、Ca2+等);向滤液中加入H2O2将Fe2+氧化为更容易沉淀的Fe3+,再加试剂NaOH调节溶液的pH除去Fe3+,过滤得到含Ni2+、Ca2+的滤液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滤渣;向滤液中加氟化钠将溶液中的Ca2+转化为难溶性的CaF2,过滤得到Ni2+的溶液,向滤液中加NaOH和K2S2O8溶液将Ni2+转化为NiOOH,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NiOOH固体,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提高“酸浸”中原料的浸出效率,采取的措施有:研磨废料、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大硫酸浓度、搅拌等,故答案选B;
(2)由分析可知料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
(3)“除铜”中发生两个反应,一个为:Fe3+将H2S氧化为S,化学方程式为:;另一个为生成CuS的化学方程式:,则生成CuS的离子方程式为H2S+Cu2+=2H++CuS↓;
(4)“除铁”时,加入H2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
NaOH用于调节溶液的pH,目的是除去Fe3+,使其转化为沉淀Fe(OH)3,但不能将Ni2+沉淀,应调节pH的范围是3.2≤pH<7.2;
(5)NiOOH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i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 x+(-2)+(-2)+(+1)=0,解得: x=+3;
(6)若用2.0t废料(含NiO75%)制得NiOOH1.6t,则NiOOH的产率=。
19.(1) △H2-△H1 任意温度 不 变大
(2) +1或-1 1740.8
(3)碳氯化法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增加,△H<0,是熵增、放热过程,为自发过程,而直接氯化法的体系中气体分子数不变,且是吸热过程
【详解】(1)①由盖斯定律,反应ii-反应i可得反应2C(s)+O2(g)=2CO(g),则△H3=△H2-△H1,两式相减则平衡常数相除,则Kp3=,△H3<0,正反应是气体系数增加,则△S>0,由△G=△H-T△S<0能自发进行,则任意温度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②对于直接氯化法,正反应是气体系数不变的反应,仅增大压强,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则平衡不移动,△H1>0是吸热反应,仅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Cl2(g)平衡转化率变大;
(2)①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3d2是分占2个d轨道、自旋方向相同的2个电子,4s轨道填了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则其价电子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2×(+)=+1或2×(-)=-1;
②压强为170kPa恒压,由图可知T2℃时各物质的分压为p(CO)= 170kPa×0.64=108.8kPa,p(CO2)= 170kPa×0.04=6.8kPa,反应C(s)+CO2(g)=2CO(g)的平衡常数Kp(T2℃)= kPa;
(3)碳氯化法的反应趋势远大于直接氯化法,其原因为碳氯化法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增加,△H<0,是熵增、放热过程,为自发过程,而直接氯化法的体系中气体分子数不变,且是吸热过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第3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3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