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84,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白酒技术协调有关专家和国家白酒评委鉴评结论:“花丛酒无色透明、容香浓郁、醇厚绵甜、香味协调、尾净味长,具有本品风格,与川内六大名酒相比各有所长。”下列关于酿酒的相关知识,错误的是( )
A 酿酒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B. 酿酒的过程中酵母菌始终进行的是无氧呼吸
C. 酿酒的过程中需要维持温度在20℃左右
D.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香味物质也与其他微生物的活动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酿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酿酒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A正确;
B、在生产过程中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进行大量增殖,发酵过程中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防止温度太高将酵母菌杀死,过低又会降低酵母菌的活性,因此酿酒的过程中需要维持温度在20℃左右,C正确;
D、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香味物质也与其他微生物的活动相关,D正确。
故选B。
2. 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制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的腐乳比豆腐更容易保存
B. 腐乳的发酵过程只有毛霉菌参与
C. 腐乳制作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增加
D. 微生物产生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相比豆腐,腐乳中氨基酸、脂肪酸增多,营养价值比豆腐高,且腐乳容易保存,A正确;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B、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一种称为毛霉的丝状真菌,B错误;
C、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并利用其中一部分能量,因此腐乳制作过程中有机物种类增多,但有机物的干重减少,C错误;
D、蛋白质分解产物为氨基酸和小分子的肽,D错误。
故选A。
3. 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就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发酵的初期,乳酸菌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斗争
B. 在发酵的中期,乳酸菌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
C. 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
D. 在发酵的中期,泡菜坛内各种微生物大量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到了后期由于营养物质等资源的缺乏,导致种内发生斗争。
【详解】A、在发酵的初期,乳酸菌数目增加较快,其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A错误;
B、在发酵的中期,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乳酸菌的种内竞争趋于激烈,B错误;
C、密闭的酸性的发酵环境,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使乳酸菌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C正确;
D、在发酵的中期,由于乳酸的大量积累,pH下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泡菜坛内的其它微生物减少,D错误。
故选C。
4. 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是( )
A. 碳源B. 琼脂C. 氮源D. 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培养微生物时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氮源和无机盐四类,其中培养基中加琼脂会得到固体培养基,琼脂起凝固剂的作用,不属于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
故选B。
5. 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种后的培养皿要倒置,以防培养污染
B. 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
C. 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 接种前后,涂布器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菌技术指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的手段,防止实验室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保持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技术,其中包括在微生物的分离、转接、保存等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手段。
【详解】A、接种后,培养皿需要倒置,以防皿盖上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A正确;
B、分离菌种可以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B正确;
C、接种室、接种箱等常用紫外线消毒法处理,接种环等常用灼烧灭菌法处理,吸管、培养皿等常用干热灭菌法处理,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因此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不都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C错误;
D、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每次接种前后,涂布器都要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灭菌,D正确。
故选C。
6. 高压蒸汽灭菌锅是一种常用的灭菌设备,其灭菌原理是利用高温高压条件导致( )
A. 菌体和芽孢都存活B. 菌体死亡但芽孢存活
C. 菌体和芽孢都死亡D. 菌体存活但芽孢死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C的条件下,维持 15 ~ 30min。
【详解】高压蒸汽灭菌可以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因此利用高温高压条件导致菌体和芽孢都死亡。
故选C。
7. 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
A. 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 待培养基冷却至4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C. 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D. 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s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答案】C
【解析】
【分析】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计算:依据是培养基配方的比例;(2)称量:牛肉膏比较黏稠,可同称量纸一块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3)溶化:牛肉膏和称量纸+水加热取出称量纸→加蛋白胨和氯化钠→加琼脂(注意: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补加蒸馏水至100mL;(4)调pH;(5)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6)倒平板。
【详解】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A错误;
B、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B错误;
C、牛肉膏比较黏稠,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C正确;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重点考查培养基的制备过程。考生要识记培养基制备的具体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 如图表示培养和纯化X 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
B. 步骤②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后迅速沾取菌液进行平板划线,以免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C. 步骤③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
D. 利用步骤④所采用的方法培养和纯化X细菌的同时可对其进行计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
【详解】A、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A错误;
B、步骤②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待冷却后才可以沾取菌液后平板划线,B错误;
C、步骤③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C正确;
D、利用步骤④平板划线法不能对X细菌进行计数,D错误。
故选C。
9. 关于菌种保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B. 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C. 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因此保存时间不长
D. 临时保藏菌种,可以将菌落长成后的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可以将培养的菌液与等体积灭菌后的甘油混合均匀后于-20℃冷冻箱内保存,。
【详解】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A正确;
B、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将培养的菌液与等体积灭菌后的甘油混合均匀后于冷冻箱内保存,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B正确;
C、临时保藏的菌种由于频繁转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因此保存时间不长,C正确;
D、临时保藏的菌种,可以将菌落长成后的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有恰当的稀释度
B. 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
C. 该实验每隔 24h 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以菌落数目稳定时记录作为结果
D. 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添加了酸碱缓冲剂的培养基来培养该细菌后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答案】B
【解析】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除了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外,也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样品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详解】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有恰当的稀释度,才能保证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A正确;
B、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设置接种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B错误;
C、该实验每隔 24h 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以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C正确;
D、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酸碱缓冲剂只能使培养基的pH相对稳定,所以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添加了酸碱缓冲剂的培养基来培养该细菌后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D正确。
故选B。
11. 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 mLCR溶液后加入100 mL培养基
B.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C. 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刚果红
D.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此法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二是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此法则不需要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两种染色法中若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则均会出现透明圈。
【详解】A、到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0mg/mL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mL培养基加入1ml的比例加入CR溶液,A错误;
B、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因为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B正确;
C、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C错误;
D、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考生要识记与理解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刚果红染液的使用及操作要求,结合各选进行推理和判断。
12. 加酶洗衣粉中含有的常见酶类为( )
A. 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B. 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纤维素酶
C. 脂肪酶、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D. 蛋白酶、淀粉酶、麦芽糖酶、肽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加酶洗衣粉中常见的酶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详解】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A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下列有关加酶洗衣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普通洗衣粉相比,用加酶洗衣粉可以减少磷对河流的污染
B. 温度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C.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都是固定化酶
D. 加酶洗衣粉中的纤维素酶不能直接去除污垢,但可以增强洗涤效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这些酶制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并且这些酶制剂及其分解产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
【详解】A、普通洗衣粉中含有磷相对较多,含磷的污水排放到水体中,可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而污:染水体,而加酶洗衣粉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A正确;
B、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不同温度必将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B正确;
C、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将酶层层包裹的,不是固定化酶,C错误;
D、加酶洗衣粉中纤维素酶的作用主要是使纤维素的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得渗入纤维深处的尘土和污垢能够与洗衣粉接触,最终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D正确。
故选C。
14. 下列哪一种不是组成果胶酶的成分之一( )
A.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B. 葡萄糖异构酶
C. 果胶分解酶D. 果胶酯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果胶酶能分解果胶,它并不是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果胶分解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酯酶。
【详解】A、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属于果胶酶的成分,与题意不符,A错误;
B、葡萄糖异构酶不属于果胶酶的成分,与题意相符,B正确;
C、果胶分解酶属于果胶酶的成分,与题意不符,C错误;
D、果胶酯酶属于果胶酶的成分,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B。
【点睛】
15. 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胶酶能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B. 食品加工中果胶酶主要是由植物中提取产生
C. 酶的反应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反应物的减少量来表示
D. 果胶酶包含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含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使果汁更加澄清。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果胶酶可以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胞间层,从而提高水果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A正确;
B、食品加工中果胶酶主要是由霉菌发酵生产,B错误;
C、酶的反应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反应物的减少量或者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C正确;
D、果胶酶是能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含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D正确。
故选B。
16. 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果汁体积。在下图中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果汁的生产,利用了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作用,pH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在最适pH时,果汁体积最多,低于或高于最适pH,果汁体积都将减少。
故选A。
17. 下列关于果胶酶最适用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 pH只要相同即可
C. 需要检测相同反应时间条件下的生成物量
D. 搅拌时间可以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果胶酶的浓度,因变量是反应速率,可以用相同条件下的生成物的量来表示。无关变量要保证一致。
【详解】A、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实验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果胶酶,A错误;
B、pH属于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B错误;
C、为了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需要在相同的反应时间等条件下检测生成物的量,C正确;
D、搅拌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一致,D错误。
故选C。
18. 酶的固定化技术提高了酶的回收和再利用,图中(1)、(2)、(3)酶的固定方法分别是( )
A. 包埋、物理吸附、化学结合
B 物理吸附、化学结合、包埋
C. 化学结合、物理吸附、包埋
D. 包埋、化学结合、物理吸附
【答案】D
【解析】
【分析】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
包埋法是将微生物包埋在凝胶的微小格子或微胶囊等有限空间内,微生物被包裹在该空间内不能离开,而底物和产物能自由地进出这个空间。
物理吸附法是依据带电的微生物细胞和载体之间的静电、表面张力和粘附力的作用,使微生物细胞固定在载体表面和内部形成生物膜。
化学结合法是将酶通过化学键连接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载体上,使用偶联剂通过酶表面的基因将酶交联起来,而形成相对分子量更大、不溶性的固定化酶的方法。
【详解】(1)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内,为包埋法;(2)是将酶互换链接起来,为化学结合法;(3)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为物理吸附法,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9. 下面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正确步骤是( )
① 配制CaCl2溶液 ② 海藻酸钠溶化 ③ 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④ 酵母细胞活化 ⑤ 固定化酵母细胞
A. ④①②③⑤B. ④①③②⑤
C. ④⑤②①③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采用包埋法制备固定酵母细胞的主要步骤:酵母细胞的活化(利用蒸馏水使干酵母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海藻酸钠、CaCl2溶液的配制(在溶解海藻酸钠溶液的过程中使用小火或间断加热,防止溶液焦糊)→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注意冷却海藻酸钠溶液至室温,防止高温破坏酵母菌的活性)→固定化酵母细胞。
【详解】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正确步骤是④酵母细胞活化、①配制CaCl2溶液、②海藻酸钠溶化、③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⑤固定化酵母细胞。A正确。
故选A。
20. 下列对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采集血样后分离红细胞时采用的是低速长时间离心
B. 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C. 纯化过程中要用生理盐水充分溶胀凝胶来配制凝胶悬浮液
D. 实验时向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红蛋白变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详解】A、采集血样后分离红细胞时采用的是低速短时间离心,A错误;
B、猪属于哺乳动物,猪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众多的细胞器,提纯时杂蛋白较少,是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良好材料,B正确;
C、纯化过程中要用缓冲液充分溶胀凝胶来配制凝胶悬浮液,C错误;
D、实验时向新鲜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D错误。
故选B。
21. 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即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装置密闭发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变化是先增加后趋于稳定
B. “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说明葡萄酒的酿制不需要微生物
C. 酿酒中期起泡现象是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
D. 工业发酵中为降低杂菌污染,发酵前需要对器具、原料等进行灭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果酒制作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装置密闭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使酒精度先增加,当葡萄糖消耗到一定程度时无氧呼吸停止,酒精度趋于稳定,A正确;
B、果酒制作利用了果皮表面附着的酵母菌,不需要额外添加微生物,B错误;
C、酿酒中期起泡现象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C正确;
D、工业发酵中发酵前需要对器具、原料等进行灭菌,以降低杂菌污染,D正确。
故选B。
22.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制作腐乳可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B. 参与上述四种传统发酵食品制作过程的微生物都含有胞内膜结构
C. 在果酒、果醋的发酵制作过程中生物间的关系有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等
D. 在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中,所用原料中有机物的总量会减少,种类会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2、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详解】A、制作腐乳可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A正确;
B、参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和乳酸菌,其中醋酸菌和乳酸菌为原核生物,不具有胞内膜结构,但这四种微生物都含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B错误;
C、在果酒、果醋的发酵制作过程中,随着菌种的增加,菌种之间的斗争加剧,这属于种内斗争;菌种和杂菌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这属于种间竞争,C正确;
D、在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中,原料中的有机物会被分解,此时有机物的总量会减少,由于生成了很多中间产物,种类会增加,D正确;
故选B。
23.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过程中,关于倒平板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等培养基冷却至4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②将皿盖与皿底分开,皿盖先单独倒置在桌面上,再将培养基倒入皿底
③拔出锥形瓶棉塞后,使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④配置好的培养基要进行干热灭菌
⑤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即盖上皿盖
⑥等待平板冷却5~10s,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A. ①②③④B. ③⑤⑥C. ③⑤D. ①②④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倒平板操作的步骤:(1)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2)右手拿锥形瓶,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3)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血盖;(4)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盖在下、皿底在上,这样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分滴到培养基上造成培养基的污染。
【详解】①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防止杂菌污染,①错误;
②倒平板时,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酒精灯火焰旁,不能将皿盖先单独倒置在桌面上,而是将培养皿打开一个缝隙,将培养基倒入皿底,将皿盖单独倒置在桌面上会造成杂菌污染,②错误;
③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高温防止杂菌污染,③正确;
④方法不对,配置好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④错误;
⑤倒平板时,灭过菌的培养皿在酒精灯火焰旁,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个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皿底,左手立即盖上皿盖,⑤正确;
⑥等待平板冷却5~10分钟,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⑥错误。
故选C。
24. 下表是某同学配制的一种培养基的配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用该培养基筛选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应将蛋白胨改成尿素
B. 该培养基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C. 若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D. 配制培养基时先调pH再灭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其中碳源和氮源常采用蛋白胨和牛肉膏,因为它们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
【详解】A、由于蛋白胨可以提供氮源,所以用该培养基筛选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需要将蛋白胨去掉,用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A正确;
B、该培养基含有水、氮源(蛋白胨提供)、碳源(乳糖和蛋白胨提供),无机盐(K2PO4)等营养物质,B正确;
C、该培养基含有伊红,从用途看此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C错误;
D、为实现无菌环境,配制此培养基时先调pH再灭菌,D正确。
故选C。
25. 下面关于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可以进入到凝胶颗粒内部
B. 层析柱中最后洗脱出来的是分子质量最大的蛋白质
C. 红细胞的洗涤效果与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密切相关
D. 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可通过电泳法鉴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所用的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
【详解】A、凝胶是一些具有多孔的微小球体,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可以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A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故最后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蛋白质,B错误;
C、红细胞的洗涤效果与洗涤次数、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有关,C正确;
D、电泳法是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或鉴定。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可以采用电泳法,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除标记分值外,每空1分)
26. 每一年的葡萄采摘季节,来自恩阳区内外的消费者不仅喜欢直接到葡萄种植基地品尝新鲜的葡萄,还会大量购买带回家自酿葡萄酒,体验酿酒的乐趣。
(1)传统的葡萄酒酿制原理是利用附着在葡萄皮上的 _____酵母菌进行 _____将糖类物质转变为酒精。
(2)酵母菌是 _____(真核/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是 _____。
(3)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_____。
(4)由于自酿葡萄酒的工艺过于简单,难以控制发酵条件和防止杂菌混入,因此饮用自酿的葡萄酒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王某名在饮用了自酿葡萄酒后,出现了腹痛腹泻的症状。他怀疑是葡萄酒中的大肠杆菌超标导致,于是他决定对葡萄酒进行检测。
①配制伊红美蓝培养基,该培养基属于 _____;(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②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60℃左右,在 _____附近倒平板;
③为了弄清楚葡萄酒中的大肠杆菌数目是否超标,王某民应该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
④将接种的平板和未接种的平板一起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计数平板上的大肠杆菌菌落数目。培养未接种的平板的目的是 _____。在该培养基上形成的大肠杆菌的菌落的特征是呈现 _____。
(5)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相同,故一般认为,如果控制好发酵条件,葡萄酒是不易被大肠杆菌污染的,理由是 _____。
【答案】26. ①. 野生 ②. 无氧呼吸
27. ①. 真核 ②. 异养兼性厌氧型
28.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9. ①. 鉴别培养基 ②. 酒精灯火焰 ③.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④. 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⑤. 黑色
30. 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解析】
【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小问1详解】
果酒发酵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传统酿制葡萄酒的原理是利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糖类物质转变为酒精。
【小问2详解】
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是 异养兼性厌氧型,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小问3详解】
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其反应式是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小问4详解】
①大肠杆菌在含有伊红美蓝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菌落呈黑色,该培养基可用于鉴别大肠杆菌,属于鉴别培养基。
②灭菌后的培养基应适当冷却后,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③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能够用于计数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④为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需要培养未接种的平板:若平板上长出菌落,证明培养基被污染;由于加入了伊红美蓝,故在该培养基上形成的大肠杆菌的菌落的特征是呈现黑色。
【小问5详解】
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都是异养兼性厌氧型,但一般认为如果控制好发酵条件,葡萄酒是不易被大肠杆菌污染的,在酵母菌酒精发酵时会产生CO2,溶于发酵液会使pH下降,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27. 随着葡萄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各个葡萄种植基地的葡萄产量连年提高,果农只靠售卖鲜果已经不能解决产销矛盾。于是,有农业专家建议就地建立葡萄加工厂,将葡萄制作成葡萄汁饮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销路,还能提高其附加值。
(1)为了提高葡萄的出汁率和葡萄汁的澄清度,他们需要使用果胶酶和_____酶等来解决上述问题。
(2)果胶是植物 _____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 _____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
(3)加工厂在生产葡萄汁时,为了充分利用果胶酶,需要首先了解果胶酶催化反应的最适 _____和最适 _____。
(4)为了节约成本,还需要探究果胶酶的最适使用量。在这一探究中,自变量为 _____,因变量为 _____。
(5)葡萄加工厂通过使用果胶酶,明显提高了葡萄的出汁率和葡萄汁的澄清度,原因是 _____。
【答案】27. 纤维素
28. ①. 细胞壁 ②. 半乳糖醛酸
29. ①. 温度 ②. pH
30. ①. 果胶酶(浓度) ②. 出汁率和葡萄汁的澄清
31. 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以及胞间层
【解析】
【分析】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
【小问1详解】
由于职务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而酶具有专一性,故为了提高葡萄的出汁率和葡萄汁的澄清度,需要使用果胶酶和果胶酶。
【小问2详解】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小问3详解】
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条件,故加工厂在生产葡萄汁时,为了充分利用果胶酶,需要首先了解果胶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小问4详解】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果胶酶的最适使用量,提高葡萄的出汁率和葡萄汁的澄清度,则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果胶酶(浓度),因变量是出汁率和葡萄汁的澄清度。
【小问5详解】
果胶酶能够提高葡萄的出汁率并使浑浊的果汁变澄清,其原因是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以及胞间层。
28. 葡萄加工厂通过使用果胶酶等处理,虽然提高了葡萄的出汁率和葡萄汁的澄清度,但是在成品葡萄汁中总有少量果胶酶,影响了葡萄汁的品质,同时葡萄汁的生产成本还有一点高。于是,加工厂的技术人员建议制备固定化果胶酶。
(1)固定化果胶酶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___和 _____。
(2)技术人员提出的固定化果胶酶,与普通的果胶酶相比,其优势体现在:一是固定化果胶酶既能 _____、又能 _____,二是固定化果胶酶可以 _____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常采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果胶酶一般不采用该方法的原因是 _____。
(4)由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果汁加工业。如图为从黑曲霉菌中提取果胶酶的流程图。
①图1中步骤A为粗分离,该步骤常采用透析法,原理是 _____。
②图2中甲、乙分别为MCM﹣48用量及果胶酶浓度对果胶酶固定效果的影响,据图可知,固定化果胶酶较适宜的条件是_____。
【答案】(1) ①. 吸附法 ②. 包埋法
(2) ①. 提高酶的稳定性 ②. 果汁的质量 ③. 可以重复回收,多次利用
(3)酶分子体积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
(4) ①. 小分子可以自由进出透析袋(半透膜),而大分子不能通过 ②. MCM—48用量0.05g、果胶酶浓度0.5mg/ml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表示MCM-48用量与果胶酶吸附量的关系,在0-0.05g中,MCM-48用量越多,果胶酶吸附量越多,超过0.05g后,MCM-48用量越多,果胶酶吸附量越少。图乙表示果胶酶浓度与果胶酶吸附量的关系,0-0.5mg/ml中,果胶酶吸附量随果胶酶用量增加而增加,在0.5mg/ml之后,果胶酶增加,果胶酶吸附量不再增加,达到吸附上限。
【小问1详解】
果胶酶在生产上需求量大,且多为一次性使用,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又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固定化果胶酶可以实现 (多次)重复利用,从而能够减少果胶酶的使用量,节约生产成本。果胶酶固定化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吸附法、包埋法等。
【小问2详解】
在果汁生产中使用固定化果胶酶具有很多优点,如固定化果胶酶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和果汁的质量,便于果汁加工工艺操作的连续化、自动化;二是固定化固定化果胶酶可以重复回收,多次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小问3详解】
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属于包埋法,一般固定酶时不采用这种方法,原因是酶分子体积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小问4详解】
①图中步骤A在样品处理之后纯化之前,为粗分离过程,常采用透析法,利用的原理是小分子可以自由进出透析袋(半透膜),而大分子不能通过,目的是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②分析图甲与图乙中的转折点可知,MCM-48用量0.05g、果胶酶浓度0.5mg/mL为固化果胶酶较适宜的条件。
29. 创建葡萄种植基地之前,农业专家对葡萄园的土壤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分析。期间发现很多葡萄园的土壤中纤维素含量较高,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纤维素,就可以减少肥料的使用,使葡萄更加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于是有人提出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少导致土壤纤维素含量高?还是纤维素分解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差?
(1)农业专家从葡萄园的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在对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的步骤中,不需要的是 。
A. 酒精灯B. 无菌水C. 培养皿D. 显微镜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_____。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发生这种反应。农业专家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如图)。图中降解圈大小主要与 _____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___。
(4)为分析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将制备的菌液稀释103倍后涂布5个平板,每个平板滴加0.1mL稀释液,平板上的菌落数依次为:54、53、54、57、52,空白平板未检出菌落,每毫升菌液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是_____。
(5)根据资料得知,引进的葡萄新品种对土壤PH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葡萄品种在土壤PH为6.5﹣7.5生长良好。农业专家对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PH条件下进行发酵,结果如下图。你认为更适合在葡萄园施用的纤维素分解菌是 _____。理由是:_____。
【答案】(1)D (2)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3) ①. 纤维素酶的活性大小 ②. ①
(4)5.4×105 (5) ①. J1 ②. J1菌株在pH为6.5﹣7.5的活性更高
【解析】
【分析】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小问1详解】
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需要使用酒精灯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对培养皿进行灭菌,用无菌水稀释菌液,不需要用到显微镜。
故选D。
【小问2详解】
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过多会在培养基表面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所以不宜过多。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发生这种反应,故图中降解圈大小主要与纤维素酶的活性大小有关;纤维素酶的量越多,活性越强,分解的纤维素越多,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比值最小,所以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①。
【小问4详解】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依次为:54、53、54、57、52,则每毫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为(54+53+54+57+52)÷5÷0.1×103=5.4×105个。
【小问5详解】
分析题意,引进的葡萄新品种对土壤PH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葡萄品种在土壤PH为6.5﹣7.5生长良好,根据题图分析可知,J1菌株在PH为6.5﹣7.5的活性更高,所以推测J1是更适合在葡萄园施用的纤维素分解菌。
30. 农业专家通过对农户的调查了解,得知以前农户种庄稼经常使用一种有机农药苯磺隆进行除草,该农药污染环境。除去葡萄种植基地的苯磺降污染才符合绿色生态的理念。采用什么方法去除苯磺隆成为争论的焦点,于是有人提出微生物降解苯磺隆最环保更生态。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纯化菌株时,本实验种采用的划线工具是 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划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的可能操作是 _____。
(2)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 _____,该实验设计合理吗?_____为什么?_____。
(3)培养微生物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水、____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以 _____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接种环 ②.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2) ①. 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 ②. 不合理 ③. 缺少空白对照
(3) ①. 无机盐、碳源、氮源 ②. 苯磺隆 ③. 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探索苯磺隆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图甲中,首先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菌种,再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出相应的菌种;图乙中加入蛋白酶可分解上清液中蛋白质,通过测定苯磺隆降解率。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纯化菌株时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接种环;接种环在平板内的每一次划线前,都要先灼烧灭菌冷却后再划线,而且要从上一次划线末端而非空白处划线,不冷却会烫死上次划线末端菌株,从空白处划线是不会有菌株的,故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可能是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小问2详解】
从图乙上清液中加入蛋白酶溶液可知是用于水解上清液中的某蛋白质的,由此可判定实验假设是目的菌株通过分泌某种蛋白质来降解苯磺隆;但是尚需设置不加入蛋白酶的空白对照组实验,否则没有说服力,因而该实验设计不合理。
【小问3详解】
培养微生物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而选择培养基只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又要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故该选择培养基必须以苯磺隆为唯一碳源,只让能降解苯磺隆的目的菌株生存繁殖。成分
蛋白胨
乳糖
K2HPO4
伊红
琼脂
含量/g
10
5.0
2.0
0.4
1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