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生物
一、单选题
1. 2017年11月,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我国诞生,同月“华华”诞生,寓意为“中华”。下列叙述错误是( )
A. “中中”和“华华”的培育过程属于无性生殖
B. 克隆猴培育过程利用的技术有核移植、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C. 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无免疫排斥反应,为克隆猴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D. 卵母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并含有诱导体细胞核表现全能性的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动物一个细胞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胚胎,这个新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
用核移植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详解】A、“克隆”是一个核移植过程,克隆猴“中中”和“华华”通过无性生殖方式诞生,A正确;
B、克隆猴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显微注射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B错误;
C、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后,经电刺激使两细胞融合,构建重组胚胎。重组胚胎通过胚胎移植在代孕母猴体内存活,其生理学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
D、重组细胞中的体细胞核能够表现出全能性,是因为卵母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并含有诱导(激发)体细胞核表现全能性的物质,D正确。
故选B。
2. 在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叙述中,正确( )
A. 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大量的细胞分泌蛋白
B. 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
C. 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于原代培养过程中
D. 培养至50代后继续传代的细胞是细胞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细胞产物或细胞群,如获得大量健康细胞,并不只是获得大量的细胞分泌蛋白,A错误;
B、由于动物细胞之间通过胶原蛋白相连,所以动物细胞培养前可通过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B正确;
C、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进而出现衰老甚至死亡的现象,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中有些细胞会因基因突变而变成不死性细胞,这个过程发生在传代培养过程中,C错误;
D、培养至50代后能继续传代的细胞叫细胞系,D错误。
故选B。
3. 如图为烟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②应根据要求使用适宜的培养基,且在避光的环境中进行
B. 过程③为脱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对过程①获取的根组织块应作消毒处理
D.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芽、根等,进一步发育成植株,图中②为脱分化,③为再分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广泛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快繁技术、作物脱毒)、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过程②为脱分化,应根据要求使用适宜的培养基,且在避光的环境中进行,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A正确;
B、过程③为再分化,实质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
C、对过程①获取的根组织块应作消毒处理,防止杂菌生长 一方面与培养物竞争营养, 另一方面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培养物,C正确;
D、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B
4. 《齐民要术》关于泡菜制作的记载为“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纳)瓮中。其洗菜盐水,澄取清者,泻著瓮中,令没菜把即止”,意思是制作极咸的盐水,用盐水洗过的菜放入菜坛中,再把洗过菜的澄清盐水倒入菜坛中,直至淹没菜为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泡菜发酵液表面有一层白膜是乳酸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B. “极咸”盐水可减少杂菌繁殖,降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C. 再倒入菜坛中的“洗菜盐水”也可能含有泡菜发酵的乳酸菌
D. “令没菜把即止”主要是为泡菜中乳酸菌发酵创设无氧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在泡菜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详解】A、泡菜发酵液表面有一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繁殖形成的菌膜,A错误;
B、温度过高、腌制时间过短、食盐用量过少等均会导致杂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因此“极咸”盐水可减少杂菌繁殖,降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B正确;
C、由于蔬菜上原本就有可能附着有乳酸菌,用盐水清洗泡菜时,可以将原来附着在蔬菜上的乳酸菌一并洗到盐水中,故再倒入菜坛中的“洗菜盐水”也可能含有泡菜发酵的乳酸菌,C正确;
D、“令没菜把即止”的意思是将盐水加到淹没蔬菜为止,这是因为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乳酸菌的发酵提供无氧条件,让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D正确。
故选A。
5.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B. 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C. 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用液体培养基
D. 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答案】D
【解析】
【分析】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
【详解】A、体外受精是指经过获能处理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的过程,A正确;
B、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此过程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B正确;
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均用液体培养基,C正确;
D、受精卵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D错误。
故选D。
6.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使供体母牛超数排卵,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促性腺激素
B. 进行胚胎移植前需要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免疫检查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C. 早期胚胎需要移植到经同期发情处理的同种雌性动物体内发育
D. 胚胎分割时对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分割的次数越多,成功率越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指将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详解】A、促性腺激素属于蛋白质(多肽类)激素,在饲料中添加会导致其发生水解而失效,A错误;
B、受体子宫基本不会对外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故不需要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免疫检查,B错误;
C、早期胚胎需要移植到经同期发情处理的同种雌性动物体内发育,供受体之间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C正确;
D、胚胎分割的对象是桑椹胚(桑葚胚)或囊胚时期进行分割 ,D错误。
故选C。
7.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借助其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以胞吞的方式进入肺部细胞,并在肺部细胞内完成增殖。科学家利用S蛋白研制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并用于新冠患者的治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备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时,应将S蛋白注入小鼠体内
B. 经过第一次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即为制备成功的单克隆抗体
C. 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抗原检测,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D. 若病毒S蛋白的部分结构发生改变,则原来的单克隆抗体的效应可能会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制备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时,应将S蛋白注入小鼠体内,以激发小鼠产生相应的B细胞,A正确;
B、制备成功的单克隆抗体需要经过两次筛选过程,经过第一次筛选获得的只是杂交瘤细胞,B错误;
C、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故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抗原检测,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新冠病毒借助其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故若病毒S蛋白的部分结构发生改变,则原来的单克隆抗体的效应可能会降低,D正确。
故选B。
8. 我国支持治疗性克隆,反对生殖性克隆。如图表示治疗性克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述过程利用了核移植和胚胎移植技术
B. ①过程可采用电脉冲融合技术
C. ②③过程都需在CO2培养箱中培养
D. 治疗性克隆可解决器官移植中的排异问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治疗性克隆是指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形成重组胚胎,体外培养到一定时期分离出ES细胞,获得的ES细胞定向分化为所需的特定类型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用于治疗。此技术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A、该过程表示治疗性克隆过程,利用了核移植技术,但并没有使用胚胎移植技术,A错误;
B、①表示核移植过程,是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形成重组胚胎,可采用电脉冲融合技术,B正确;
C、②③过程都需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C正确;
D、治疗性克隆是指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形成重组胚胎,体外培养到一定时期分离出ES细胞,获得的ES细胞定向分化为所需的特定类型细胞,可解决器官移植中的排异问题,D正确。
故选A。
9. 以四倍体(基因型为AAaa)植株的花药为外植体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植株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③过程不需要更换培养基
B. ①②③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 若用植株根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有望获得脱毒苗
D. 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间期抑制纺锤体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1、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性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体。
2、 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①是外植体消毒,②是脱分化,③是再分化,④形成试管苗后进行移栽。
【详解】A、②是脱分化,③是再分化,②③过程培养基中的激素比例不同,需要更换培养基,A错误;
B、①过程需进行消毒,②③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B错误;
C、植物根尖含有的病毒较少或不含病毒,所以用植株根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有望获得脱毒苗,C正确;
D、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进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C。
10. 下图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进行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株A一般能保持玉米幼芽的遗传特性
B. 培育成幼苗2的过程中需更换培养基
C. 植株B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D. 获得幼苗1和2的过程,容易受到培养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AaBb)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幼苗1表示利用芽尖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为无性繁殖过程,所得植株A的基因型与亲本相同;幼苗2为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其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植株B。
【详解】A、植株A的获得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繁殖,因此植株A一般能保持玉米幼芽的遗传特性,A正确;
B、培育成幼苗2的过程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因此需更换培养基,B正确;
C、植株B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纯合体植株,其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获得幼苗1和2的过程都需要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该过程中细胞进行旺盛的分裂过程,因而容易受到培养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突变,D正确。
故选C。
11. 实验人员利用矮牵牛(二倍体,)的红色花瓣细胞(液泡呈红色)与枸杞(四倍体,)叶肉细胞,制备了相应的原生质体,并诱导其融合,经筛选、培养获得杂种植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B. 可利用电激、振动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 显微镜下有花瓣细胞、枸杞细胞、花瓣一花瓣细胞、枸杞一枸杞细胞和花瓣一枸杞杂种细胞等
D. 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62条
【答案】D
【解析】
【分析】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前,先要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时,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电激、振动等)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会形成3种细胞,即矮牵牛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枸杞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种细胞,所以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8条或96条或62条;可利用显微镜筛选得到融合后的杂种原生质体。
【详解】A、导植物细胞融合前,可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A正确;
B、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电激、振动等)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用电激、振动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
C、原生质体两两融合,会新形成3种细胞,显微镜下会有花瓣细胞、枸杞细胞、花瓣一花瓣细胞、枸杞一枸杞细胞和花瓣一枸杞杂种细胞等,C正确;
D、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8条或96条或62条,D错误。
故选D。
12. 发酵工程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等多个环节。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菌种选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人工诱变等手段
B. 在利用发酵工程生产青霉素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严格灭菌
C. 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采用过滤、沉淀或其他适当方法提取
D. 发酵过程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等,但不需要再添加营养成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置、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详解】A、在菌种选育过程中,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等手段获得,A正确;
B、青霉素是抗生素,但其并不能杀灭所有微生物,所以其生产过程也要严格灭菌,B正确;
C、若发酵工程的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若产品是代谢物,可以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提取、分离和纯化产品,C正确;
D、发酵过程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并需要及时添加营养成分,D错误。
故选D。
13. 某同学以苹果汁为原料,先制果酒再制果醋。下图为部分发酵原理,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和②是生产的第一阶段,发生在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中
B. 在生产过程中,第二阶段需要短暂通入无菌空气
C. 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中,可为菌种大量繁殖提供能量
D. 缺少氧气时,醋酸菌可直接将乙醇转变为乙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有氧条件下,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并释放大量的能量,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释放少量的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过程①和②是生产果醋的第一阶段,发生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
B、醋酸菌是好氧菌,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果醋的第二阶段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B错误;
C、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在酵母菌的线粒体中,可为菌种大量繁殖提供能量,C正确;
D、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氧气缺乏时,会引起醋酸菌死亡,D错误。
故选C。
14. 某同学想用下表所示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细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
NaNO3
K2HPO4
KH2PO4
KCl
MgSO4·7H2O
FeSO4
(CH2O)
H2O
青霉素
含量
3g
1g
1g
0.5g
0.5g
0.01g
30g
1L
0.1万单位
A. 根据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 该培养基可用来筛选抗青霉素的微生物
C. KH2PO4和K2HPO4在提供无机盐的同时还能维持培养基的pH
D. 该培养基除去(CH2O),并添加纤维素后即可用于培养纤维素分解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照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物质,抑制杂菌生长,促进所需微生物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①目的要明确;②营养要协调;③pH要适宜。
【详解】A、该培养基不含琼脂,根据物理性质分,属于液体培养基,A正确;
B、该培养基中加入了青霉素,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可用来筛选抗青霉素的微生物,B正确;
C、KH2PO4和K2HPO4在提供无机盐的同时还能维持培养基的pH,C正确;
D、纤维素分解菌能利用纤维素(碳源),且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故该培养基无法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CH2O)和青霉素,添加纤维素才可进行培养,D错误。
故选D。
15. 埃博拉病毒能引起人体内出血,最终造成全部脏器衰竭,致死性极高,可以利用小鼠骨髓瘤细胞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以从感染过埃博拉病毒的康复者体内提取免疫细胞
B. 可以用灭活病毒诱导小鼠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
C. 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抗埃博拉病毒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 若要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只能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物,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其结构简单,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根据其中含有的核酸的种类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埃博拉病毒属于RNA病毒。
【详解】A、埃博拉病毒作为抗原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为了获得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从从感染过埃博拉病毒的康复者体内提取免疫细胞,A正确;
B、小鼠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可以用灭活病毒诱导,该方法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B正确;
C、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抗埃博拉病毒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正确;
D、若要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可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进行体内培养,也可在体外创设适宜的条件进行大量培养,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
16. 如图所示为科学家利用番茄叶细胞和马铃薯叶细胞杂交培育“番茄—马铃薯”植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⑤⑥⑦培育成植株的过程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④过程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
(3)过程________属于再分化,细胞发生分化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番茄细胞内含A个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B个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______个染色体;若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成功的话,得到的后代含______个染色体,必须用________来处理幼苗,才能得到可育的“番茄-马铃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植物组织培养 ②.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
(3) ①. ⑥ ②.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 ①. A+B ②. (A+B)/2 ③. 秋水仙素/低温 ④.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株的技术。
【小问1详解】
⑤⑥⑦培育成植株的过程是将杂交细胞培育成一棵植株,运用的技术手段是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小问2详解】
两种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
【小问3详解】
过程⑥是指愈伤组织再分化为杂种植株幼苗,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小问4详解】
若番茄细胞内含A个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B个染色体,“番茄-马铃薯”细胞含有两种杂种细胞的染色体,故含有A+B个染色体;若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成功,杂交属于有性繁殖,后代是由两种植株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故得到的后代含(A+B)/2个染色体,由于后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故必须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才能得到可育的“番茄-马铃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源杂交育种,培育植株新品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7.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是指可同时与癌细胞和药物结合特异性抗体。下图是科研人员通过杂交一杂交瘤细胞技术(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杂交技术)生产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一种抗癌药物)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②诱导融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选用的骨髓瘤细胞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HAT培养基上生长。
(2)经过程③筛选得到的细胞还需转移至多孔培养板中进行过程④,原因是_________.
(3)获得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__________________,均可提取出大量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答案】(1) ①. 聚乙二醇(PEG)诱导、电刺激、灭活病毒诱导法等(答出一种即可)
②. 不能
(2)从小鼠体内提取的B淋巴细胞不止一种类型(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
(3)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
1.对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
2.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
3.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
4.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这种杂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5.对上述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6.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这样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小问1详解】
过程②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诱导,如电刺激,也可以用化学法诱导,如用聚乙二醇(PEG)进行诱导促融。HAT培养基为选择性培养基,通过筛选,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在此培养基生长,其他细胞如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均不能在HAT培养基上生长。
【小问2详解】
从小鼠体内提取的B淋巴细胞不止一种类型(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经过③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是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因此再经过④的筛选和培养,可以获得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小问3详解】
获得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均可提取出大量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18. 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伴随能量的输入,碳元素以__________________形式进入生物群落。
(2)c表示初级消费者_________的能量。f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部分,其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d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_________的能量。g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成分)所利用的能量值,其获得的h来自第_________营养级。
【答案】(1) ①. a ②. CO2
(2) ①. 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②. 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3) ①.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②. 分解者 ③. 一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图示可知:图示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b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h表示该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g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小问1详解】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即a;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以CO2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
【小问2详解】
图中c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f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小问3详解】
图中的d是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减去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h表示该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即第一营养级。
19.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中内启光将成为第一个在日本政府支持下进行“人兽嵌合体”器官培养研究的干细胞专家,其实验基本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的精子在受精之前需要经历一个生理过程才具备受精能力,这个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__;受精时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_________.
(2)图中ips细胞是由人的成体干细胞经诱导产生的,常用的诱导因子有c-Myc、Oct3/4、Sox2、Klf4四种,其中c—Myc属于原癌基因,但是后来的实验直接将其去除,结合原癌基因的功能特点,推测将c—Myc去除的原因是_________。ips细胞的功能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S细胞),推测科学家最初寻找成体干细胞成为ips细胞的诱导因子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精子获能 ②. 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
(2) ①. 原癌基因突变容易导致肿瘤细胞产生 ②. 在胚胎干细胞中寻找特异性表达或发挥关键作用的物质
【解析】
【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小问1详解】
小鼠的精子在受精之前需要经历一个生理过程才具备受精能力,这个生理过程称为精子获能;受精时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小问2详解】
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在培育过程中将c—Myc去除,原因是原癌基因突变容易导致肿瘤细胞的产生;iPS细胞是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一类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推测科学家最初寻找成体干细胞成为ips细胞的诱导因子的思路是在胚胎干细胞中寻找特异性表达或发挥关键作用的物质。
20. 如图1为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图2为经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图3为羊水检查的主要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植物细胞融合相比细胞A的形成过程中特有的诱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
(2)在图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包括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个过程。直接产生的A细胞可能有______种,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进而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
(3)图2过程优质奶牛的培育过程需要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其生理基础是受体牛对胚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同时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图2中囊胚进行胚胎分割,操作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免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答案】(1)灭活的病毒处理
(2) ①. 3 ②.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3)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
(4)注意将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因素是灭活的病毒处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涉及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个过程,若要同时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囊胚进行胚胎分割,操作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将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小问1详解】
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因素是灭活的病毒处理。
【小问2详解】
直接产生的A细胞可能有3种,包括小鼠B细胞自身融合细胞、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杂交瘤细胞,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小问3详解】
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其生理基础是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
【小问4详解】
若要同时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图2中囊胚进行胚胎分割移植,操作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将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动物细胞培养、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四营养级,细菌占有第二,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B)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