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解析部编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88728/0-17086882245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解析部编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88728/0-170868822463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解析部编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88728/0-17086882246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解析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解析部编版),共12页。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感概 拖沓 鸿儒(rú) 譬如(bì)B. 谦虚 妥贴 菌子(jūn) 麂子(jǐ)C. 梨花 漆黑 茅屋(máo) 寨子(zhài)D. 毫杰 迷茫 牡丹(mǔ) 契约(qiè)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他遇到问题时总是虚心地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B.“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张桂梅老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写照。C. 小明和小强都很健谈,海阔天空,聊起来没个完。D. 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3. [2023·潍坊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之所以能成为“网红”产品,是因为其挖掘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价值的缘故。B. 中国是全球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发现的高等植物大约占全球的10% 左右。C. 目前,该地对这座唐代中期古墓的抢救工作已全面启动,许多文物将“重见天日”。D.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并制定了一系列这方面的法律法规。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驿路梨花》通过记叙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故事,赞美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B.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叙,赞美了他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德。C. 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一文中论述了人生苦乐与责任的关系,告诉我们负责任是人生最大快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D. 《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5. [2022·杭州改编] 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___________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奋斗精神?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④②①③ D. ①②④③6. 默写。(8分)(1)《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陋室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明白了即使身处简陋的环境,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爱莲说》中写君子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7. [2023·南京期末]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1)请仿照活动一,围绕主题再设计两项活动。(2分)活动一:举办“孝亲敬老”手抄报比赛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2)请指出不适合作为此次手抄报内容的一项,并说明理由。(3分)A.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B.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C.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D.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诗经》)不适合作为此次手抄报内容的一项是(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罗同学拟了一副对联,上联为“跪乳羔羊酬母爱”,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2分)A. 感恩莫待催白头 B. 离巢乌鸦念反哺C. 儿女孝顺报春晖 D. 老来自有孝子孙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12分)【甲】《陋室铭》(见教材)【乙】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①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②之交,如斯而已。(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有改动)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3)不尚虚礼 ________________ (4)如斯而已 ________________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0. 刘禹锡与陈继儒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加以概括。(3分)11. 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禹锡?(3分)(二)[2023·连云港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7分)材料一:莲,亦称“荷”“芙蓉”“芙蕖”“菡萏”,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中,叶子圆形,花大,淡红色或白色,其种子和地下茎均可食。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采集莲子作为食物,同时将莲作为审美对象。材料二:藕实茎,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一名水芝丹。生池泽。 (节选自《神农本草经》)材料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材料四: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节选自季羡林《清塘荷韵》,有删改)材料五:莲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莲的种植、食用,到绘画、剪纸、莲花装饰,由被应用于生产性、生活性活动逐渐向娱乐性、观赏性活动演变。在历史进程中,莲芬芳高洁的象征意义逐渐被社会认同和发扬光大。 (节选自张进《源远流长的中国莲文化》)12. 阅读以上材料,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A. 材料一中指出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采藕为食,但并未将莲作为审美对象。B. 材料二以古籍记载来说明莲具有药用价值。C. 材料三从描写莲的外形特点向突出莲的品质上延展,也是对“莲”文化内涵的一种丰富。D. 材料四中“最好的最理想的”突出了作者对于荷花(莲)的偏爱。13. 材料四中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请你根据所给材料说说原因。(3分)14. 材料五中指出“莲芬芳高洁的象征意义逐渐被社会认同”,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谈谈你的理解。(2分)(三)[2023·汕头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3分)细水长流①父亲说,有人说,他是一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袋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给噎回去了。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庄稼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叫父亲别去上班了,先去浇地。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庄稼地里穿梭,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儿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儿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有删改)15. 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16.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17.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表达作用。(4分)(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18. 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3分)(四)[2022·十堰改编]阅读下文,完成练习。(8分)言而有信,诚者自成汪曦永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朋友间交往,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信者,人言也;诚者,言成也。《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孟子认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②出言必成,其言方信,“诚信”二字是成功的关键。商鞅变法图强获得成功,始于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商鞅制定好变法之策后,并没有立即公布,而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宣布谁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金。就在百姓感觉奇怪之时,赏金加到了五十金,终于有人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当即兑现承诺,以此向国民宣布变法的决心和信用。循名责实,信赏必罚,改革法令迅速得到有力推行,为后来秦国的兴盛局面奠定了基础。③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信义,就没有立世之本。孔子认为,如果国家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则“民无信不立”,国家就会垮掉;如果一个人不讲信义,则“不知其可也”,无法确定这个人是否能把事情做好。对于诚信的重要性,《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第一位的就是“诚”。现代汉语中,将“诚信”二字连用,表示真诚,守信用。诚侧重内心层面,指内心情感的真实无伪、自然流露。信侧重于人际交往层面,指言而有信、遵守信用。诚于中,信于外,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④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上,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以身涉世,莫要于信。此事非可袭取,一事失信,便无事不使人疑。”只要有一件事失信于人,别人可能就事事生疑。因此,必须时时谨记自己的承诺,小事也要认真对待。曾子妻子哄骗儿子,要“杀彘”给他吃,结果曾子真的要“捕彘杀之”。面对妻子的所谓“特与婴儿戏耳”,曾子严肃地批评她:“现在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戏言虽小,但关乎诚信,为了教导孩子诚实诚信,曾子身体力行,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最终给孩子“烹彘”而食。⑤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每个诚信的故事都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一诺千金的季布、替夫还债的武秀君……从古至今,诚信一直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尤其是面对诱惑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应该重信守诺,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让诚信成为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⑥人有信则立,国有信则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立足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守诚信原则,反对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歪念,秉持持之以恒的精神,依靠矢志不渝的奋斗,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19. 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20. 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21.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解释了“诚信”的含义。B.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唯一原则。C. 信侧重于人际交往层面。诚于外,信于中,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D. 本文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更要坚守诚信原则。三、写作(50分)22. [2022·威海改编] 题目:竟然如此简单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 字。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一、1. C 【点拨】A 项,“概”应写作“慨”,“譬”应读作“pì”;B 项,“贴”应写作“帖”,“菌”应读作“jùn”;D 项,“毫”应写作“豪”,“契”应读作“qì”。2. A 【点拨】“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句中不合语境。故选A。3. C 【点拨】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 项句式杂糅,可删掉“的缘故”;B 项语义重复,应删掉“大约”或“左右”;D 项语序不当,应将“实施并制定”改为“制定并实施”。故选C。4. C 【点拨】《最苦与最乐》一文告诉我们,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5. C 【点拨】本语段主要围绕“我们这一代人如何走好长征路”展开叙述。④句“忆往昔”先叙述先辈们的精神,确定④句为首句;②句“想今朝”,提出我们这一代人如何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的问题,因此②句承接④句;①③句说明了我们这一代人应怎样做,回答②句的问题,根据先“打好扎实的基础”“然后在实践中历练”的顺序可知,③句应排在最后,故排序为:④②①③。故选C。6. (1)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2)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杨花榆荚无才思7. (1)示例:举办“孝亲敬老”演讲比赛 举办“孝亲敬老”讲故事比赛【点拨】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应围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设计活动,仿照活动一“举办‘孝亲敬老’手抄报比赛”的形式设计活动即可。(2)C “事师之犹事父也”的意思是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与本次活动的主题无关。(3)B 【点拨】上联“跪乳羔羊酬母爱”中的“跪乳羔羊”是偏正短语,“酬母爱”是动宾短语,B 项“离巢乌鸦念反哺”中的“离巢乌鸦”是偏正短语,“离巢”与“跪乳”相对,“乌鸦”与“羔羊”相对,“念反哺”是动宾短语,与“酬母爱”相对。故选B。二、(一)8. (1)出名,有名 (2)形体、躯体(3)尊崇,注重 (4)这样【点拨】本题注意词类活用,如“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9. 说说笑笑的是学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点拨】本题注意对“鸿儒”“往来”“白丁”的翻译要准确。10. ①两人都有不慕名利(甘于淡泊)的品质;②两人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③两人交往的都是志趣相投的人。【点拨】【甲】文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了刘禹锡不慕名利(甘于淡泊)的品质,【乙】文中的“不侈荣利”也表现了陈继儒的这种品质;【甲】文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乙】文中的“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说明两人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甲】文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中的“凡入此斋,均为知己”“臭味之交,如斯而已”说明两人交往的都是志趣相投的人。11. 示例:我看到了一个专心致志 、超凡脱俗的刘禹锡。【乙参考译文】在我的书斋中,不注重虚伪的礼节。凡是进入此斋的(人),都是知己。要来要去都随意,欢声笑语中忘掉形骸;不说是非,不奢求荣华名利;闲谈古今之事,静静赏玩山水风景;清茶和好酒,用来契合幽雅的意趣。志趣相投的朋友,正是如此。(二)12. A 【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材料一中的表述为“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采集莲子作为食物,同时将莲作为审美对象”,故A 选项中的表述错误。13. 莲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且花叶美丽,具有观赏性;莲子可食,具有食用价值;可以入药,具有药用价值;莲花品性高洁,契合君子的道德标准;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语句可提炼出:莲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且花叶美丽,具有观赏性;莲子可食,具有食用价值。根据材料二中的“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可提炼出:可以入药,具有药用价值。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提炼出:莲花品性高洁,契合君子的道德标准。根据材料五的内容可提炼出: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14. 莲的高洁品性和中国人对君子的要求是契合的;莲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容易被接纳;古代文人将对莲的赞美写入诗文中,使得莲的象征意义得以传播。【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由材料三可知,莲的高洁品性和中国人对君子的要求是契合的。由材料四可知,莲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容易被接纳。古代文人将对莲的赞美写入诗文中,使得莲的象征意义得以传播。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三)15. 老刘“命好”体现在: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不跟人闹意见。原因:老刘包容、豁达、不计得失。【点拨】结合文章第②段中的“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可概括出: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不跟人闹意见。 “命好”的原因结合第②段中的“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可总结为:老刘包容、豁达、不计得失。16. 交代背景:天大旱、庄稼缺水、邻居又不在家。(2)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做铺垫。【点拨】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结合第④段中的“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和“庄稼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以及“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可知,第④段在内容上交代背景:天大旱、庄稼缺水、邻居又不在家。结合第⑤段中的“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浇了三家的地”和“母亲便自言自语……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可知,第④段在结构上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做铺垫。17. (1)“急”在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现出母亲对“我”的不满,突出了母亲对地和庄稼的重视。(2)“急切”的意思为迫切,表现出了母亲内心的兴奋之情。【点拨】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能力。(1)结合语境可知,这里的“急”是着急,生气的意思。母亲从“我”的话里听出“我”对地和庄稼的不在意,这种态度让母亲着急,也让母亲生气。“急”表现出母亲对“我”的不满,突出了母亲对地和庄稼的重视。(2)“急切”的意思是迫切,这里指母亲想快点儿告诉“我”之前发生的事情及对父亲做法的认可,从中表现出母亲内心的兴奋之情。18. 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邻居的回馈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4)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题。(四)19. 引用名言引出论点“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点拨】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文章第①段引用了名言,引出了中心论点“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并且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名言能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20. 首先提出本段观点“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上,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然后引用“以身涉世……便无事不使人疑”进行道理论证,接着列举了曾子杀猪的故事进行举例论证,从而证明了本段观点。21. D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与写法。A. 从第③段中的“对于诚信的重要性,《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可知,“解释了‘诚信’的含义”的说法不正确;B. 从第⑤段中的“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可知,“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唯一原则”的说法不正确;C. 从第③段中的“诚于中,信于外,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可知,“诚于外,信于中,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的说法不正确。三、22.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竟然如此简单》内涵丰富。每个人的心中或生活中都可能有一座难以越过的高山,一道难以跨过的鸿沟,那可能是困难挫折,也可能是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隔阂。“竟然如此简单”意指只要我们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可能度过磨难期,迈向成功的彼岸;可能消除了误解与隔阂。可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件克服困难的事件来写,不仅要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还要写清事件的结果。要把克服困难的艰难过程和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之情写出来。例文:竟然如此简单望着书柜里的那张合唱比赛的奖状,我不由得想起了比赛前的“魔鬼训练”,真是苦不堪言啊!我从一开始的积极参加训练到后来的想要放弃,再到继续坚持,直到在比赛中拿到奖状,这中间的过程是多么艰辛啊!我那时还是个刚刚迈入初中校园的学生,没有顽强的毅力、吃不了苦的我,根本适应不了那么艰苦的训练。天气又闷又热,我们待在那没有空调的“桑拿屋”里唱着歌。我瞥见了站在前排的一个男同学,他的汗汇聚在发尖处,然后一滴一滴落在地板上。他的白色短袖也湿透了,我想那短袖大概能拧出水来吧!我也热得要命,拿出歌谱夹子不停地扇着风,这样才能让我稍稍舒服一些,但只要停下还是特别热。再加上已经站了好半天,我的腿也酸了。这时候,闷热和劳累缠绕着我,甩也甩不掉,我变得焦躁不安起来。我不断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住啊!绝对不能放弃!可我就是静不下来。突然一只有些潮湿的手握住了我的手,是左边的队友,她坚定地注视着我,说道:“坚持住,一定要坚持住啊,加油!”我从她那坚定的眼神中得到了力量,从她那潮湿的手中得到了力量。是啊!不坚持如何取得胜利的果实?于是,我重新把歌谱举到了胸前,和大家一起唱了起来。很快,就到了比赛那天。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紧张、激动、害怕……种种心情涌动,我的手心都渗出了汗。旁边的同学看出了我的紧张,她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坚定地对我说:“别怕,我们一定会成功的!”是啊!那么多天的“魔鬼训练”我们都挺过来了,今天就是出成果的时候。我注视着灯光下那一双双充满信心的眼睛,暗暗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坚持住,现在正是黎明前那最难熬的黑暗,我相信成功就在眼前。伴奏声响起,强烈的灯光打在我们身上,透着一股热气,让我非常难受。可我依然微笑着面对着台下的观众和评委。汗水浸湿了我的全身,但我依然坚持着,因为我知道胜利就在前方。当听到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我知道我们成功了,我们通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到达了成功的彼岸。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坚持、努力,成功竟然如此简单。点评 文章开篇点出了一张奖状的来之不易,然后用“魔鬼训练”一词引出对下文的回忆。作者详细记叙了准备比赛的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得很真实,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们”的不易与坚持,结尾点题。【注释】①随分:随意。②臭(xiù)味:气味。比喻同类。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感概 拖沓 鸿儒(rú) 譬如(bì)B. 谦虚 妥贴 菌子(jūn) 麂子(jǐ)C. 梨花 漆黑 茅屋(máo) 寨子(zhài)D. 毫杰 迷茫 牡丹(mǔ) 契约(qiè)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他遇到问题时总是虚心地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B.“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张桂梅老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写照。C. 小明和小强都很健谈,海阔天空,聊起来没个完。D. 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3. [2023·潍坊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之所以能成为“网红”产品,是因为其挖掘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价值的缘故。B. 中国是全球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发现的高等植物大约占全球的10% 左右。C. 目前,该地对这座唐代中期古墓的抢救工作已全面启动,许多文物将“重见天日”。D.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并制定了一系列这方面的法律法规。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驿路梨花》通过记叙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故事,赞美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B.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叙,赞美了他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德。C. 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一文中论述了人生苦乐与责任的关系,告诉我们负责任是人生最大快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D. 《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5. [2022·杭州改编] 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___________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奋斗精神?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④②①③ D. ①②④③6. 默写。(8分)(1)《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陋室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明白了即使身处简陋的环境,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爱莲说》中写君子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7. [2023·南京期末]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1)请仿照活动一,围绕主题再设计两项活动。(2分)活动一:举办“孝亲敬老”手抄报比赛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2)请指出不适合作为此次手抄报内容的一项,并说明理由。(3分)A.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B.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C.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D.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诗经》)不适合作为此次手抄报内容的一项是(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罗同学拟了一副对联,上联为“跪乳羔羊酬母爱”,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2分)A. 感恩莫待催白头 B. 离巢乌鸦念反哺C. 儿女孝顺报春晖 D. 老来自有孝子孙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12分)【甲】《陋室铭》(见教材)【乙】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①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②之交,如斯而已。(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有改动)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3)不尚虚礼 ________________ (4)如斯而已 ________________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0. 刘禹锡与陈继儒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加以概括。(3分)11. 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禹锡?(3分)(二)[2023·连云港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7分)材料一:莲,亦称“荷”“芙蓉”“芙蕖”“菡萏”,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中,叶子圆形,花大,淡红色或白色,其种子和地下茎均可食。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采集莲子作为食物,同时将莲作为审美对象。材料二:藕实茎,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一名水芝丹。生池泽。 (节选自《神农本草经》)材料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材料四: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节选自季羡林《清塘荷韵》,有删改)材料五:莲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莲的种植、食用,到绘画、剪纸、莲花装饰,由被应用于生产性、生活性活动逐渐向娱乐性、观赏性活动演变。在历史进程中,莲芬芳高洁的象征意义逐渐被社会认同和发扬光大。 (节选自张进《源远流长的中国莲文化》)12. 阅读以上材料,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A. 材料一中指出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采藕为食,但并未将莲作为审美对象。B. 材料二以古籍记载来说明莲具有药用价值。C. 材料三从描写莲的外形特点向突出莲的品质上延展,也是对“莲”文化内涵的一种丰富。D. 材料四中“最好的最理想的”突出了作者对于荷花(莲)的偏爱。13. 材料四中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请你根据所给材料说说原因。(3分)14. 材料五中指出“莲芬芳高洁的象征意义逐渐被社会认同”,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谈谈你的理解。(2分)(三)[2023·汕头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3分)细水长流①父亲说,有人说,他是一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袋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给噎回去了。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庄稼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叫父亲别去上班了,先去浇地。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庄稼地里穿梭,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儿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儿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有删改)15. 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16.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17.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表达作用。(4分)(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18. 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3分)(四)[2022·十堰改编]阅读下文,完成练习。(8分)言而有信,诚者自成汪曦永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朋友间交往,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信者,人言也;诚者,言成也。《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孟子认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②出言必成,其言方信,“诚信”二字是成功的关键。商鞅变法图强获得成功,始于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商鞅制定好变法之策后,并没有立即公布,而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宣布谁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金。就在百姓感觉奇怪之时,赏金加到了五十金,终于有人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当即兑现承诺,以此向国民宣布变法的决心和信用。循名责实,信赏必罚,改革法令迅速得到有力推行,为后来秦国的兴盛局面奠定了基础。③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信义,就没有立世之本。孔子认为,如果国家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则“民无信不立”,国家就会垮掉;如果一个人不讲信义,则“不知其可也”,无法确定这个人是否能把事情做好。对于诚信的重要性,《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第一位的就是“诚”。现代汉语中,将“诚信”二字连用,表示真诚,守信用。诚侧重内心层面,指内心情感的真实无伪、自然流露。信侧重于人际交往层面,指言而有信、遵守信用。诚于中,信于外,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④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上,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以身涉世,莫要于信。此事非可袭取,一事失信,便无事不使人疑。”只要有一件事失信于人,别人可能就事事生疑。因此,必须时时谨记自己的承诺,小事也要认真对待。曾子妻子哄骗儿子,要“杀彘”给他吃,结果曾子真的要“捕彘杀之”。面对妻子的所谓“特与婴儿戏耳”,曾子严肃地批评她:“现在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戏言虽小,但关乎诚信,为了教导孩子诚实诚信,曾子身体力行,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最终给孩子“烹彘”而食。⑤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每个诚信的故事都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一诺千金的季布、替夫还债的武秀君……从古至今,诚信一直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尤其是面对诱惑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应该重信守诺,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让诚信成为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⑥人有信则立,国有信则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立足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守诚信原则,反对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歪念,秉持持之以恒的精神,依靠矢志不渝的奋斗,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19. 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20. 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21.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解释了“诚信”的含义。B.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唯一原则。C. 信侧重于人际交往层面。诚于外,信于中,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D. 本文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更要坚守诚信原则。三、写作(50分)22. [2022·威海改编] 题目:竟然如此简单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 字。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一、1. C 【点拨】A 项,“概”应写作“慨”,“譬”应读作“pì”;B 项,“贴”应写作“帖”,“菌”应读作“jùn”;D 项,“毫”应写作“豪”,“契”应读作“qì”。2. A 【点拨】“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句中不合语境。故选A。3. C 【点拨】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 项句式杂糅,可删掉“的缘故”;B 项语义重复,应删掉“大约”或“左右”;D 项语序不当,应将“实施并制定”改为“制定并实施”。故选C。4. C 【点拨】《最苦与最乐》一文告诉我们,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5. C 【点拨】本语段主要围绕“我们这一代人如何走好长征路”展开叙述。④句“忆往昔”先叙述先辈们的精神,确定④句为首句;②句“想今朝”,提出我们这一代人如何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的问题,因此②句承接④句;①③句说明了我们这一代人应怎样做,回答②句的问题,根据先“打好扎实的基础”“然后在实践中历练”的顺序可知,③句应排在最后,故排序为:④②①③。故选C。6. (1)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2)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杨花榆荚无才思7. (1)示例:举办“孝亲敬老”演讲比赛 举办“孝亲敬老”讲故事比赛【点拨】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应围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设计活动,仿照活动一“举办‘孝亲敬老’手抄报比赛”的形式设计活动即可。(2)C “事师之犹事父也”的意思是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与本次活动的主题无关。(3)B 【点拨】上联“跪乳羔羊酬母爱”中的“跪乳羔羊”是偏正短语,“酬母爱”是动宾短语,B 项“离巢乌鸦念反哺”中的“离巢乌鸦”是偏正短语,“离巢”与“跪乳”相对,“乌鸦”与“羔羊”相对,“念反哺”是动宾短语,与“酬母爱”相对。故选B。二、(一)8. (1)出名,有名 (2)形体、躯体(3)尊崇,注重 (4)这样【点拨】本题注意词类活用,如“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9. 说说笑笑的是学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点拨】本题注意对“鸿儒”“往来”“白丁”的翻译要准确。10. ①两人都有不慕名利(甘于淡泊)的品质;②两人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③两人交往的都是志趣相投的人。【点拨】【甲】文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了刘禹锡不慕名利(甘于淡泊)的品质,【乙】文中的“不侈荣利”也表现了陈继儒的这种品质;【甲】文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乙】文中的“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说明两人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甲】文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中的“凡入此斋,均为知己”“臭味之交,如斯而已”说明两人交往的都是志趣相投的人。11. 示例:我看到了一个专心致志 、超凡脱俗的刘禹锡。【乙参考译文】在我的书斋中,不注重虚伪的礼节。凡是进入此斋的(人),都是知己。要来要去都随意,欢声笑语中忘掉形骸;不说是非,不奢求荣华名利;闲谈古今之事,静静赏玩山水风景;清茶和好酒,用来契合幽雅的意趣。志趣相投的朋友,正是如此。(二)12. A 【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材料一中的表述为“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采集莲子作为食物,同时将莲作为审美对象”,故A 选项中的表述错误。13. 莲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且花叶美丽,具有观赏性;莲子可食,具有食用价值;可以入药,具有药用价值;莲花品性高洁,契合君子的道德标准;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语句可提炼出:莲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且花叶美丽,具有观赏性;莲子可食,具有食用价值。根据材料二中的“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可提炼出:可以入药,具有药用价值。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提炼出:莲花品性高洁,契合君子的道德标准。根据材料五的内容可提炼出: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14. 莲的高洁品性和中国人对君子的要求是契合的;莲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容易被接纳;古代文人将对莲的赞美写入诗文中,使得莲的象征意义得以传播。【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由材料三可知,莲的高洁品性和中国人对君子的要求是契合的。由材料四可知,莲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容易被接纳。古代文人将对莲的赞美写入诗文中,使得莲的象征意义得以传播。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三)15. 老刘“命好”体现在: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不跟人闹意见。原因:老刘包容、豁达、不计得失。【点拨】结合文章第②段中的“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可概括出: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不跟人闹意见。 “命好”的原因结合第②段中的“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可总结为:老刘包容、豁达、不计得失。16. 交代背景:天大旱、庄稼缺水、邻居又不在家。(2)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做铺垫。【点拨】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结合第④段中的“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和“庄稼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以及“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可知,第④段在内容上交代背景:天大旱、庄稼缺水、邻居又不在家。结合第⑤段中的“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浇了三家的地”和“母亲便自言自语……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可知,第④段在结构上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做铺垫。17. (1)“急”在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现出母亲对“我”的不满,突出了母亲对地和庄稼的重视。(2)“急切”的意思为迫切,表现出了母亲内心的兴奋之情。【点拨】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能力。(1)结合语境可知,这里的“急”是着急,生气的意思。母亲从“我”的话里听出“我”对地和庄稼的不在意,这种态度让母亲着急,也让母亲生气。“急”表现出母亲对“我”的不满,突出了母亲对地和庄稼的重视。(2)“急切”的意思是迫切,这里指母亲想快点儿告诉“我”之前发生的事情及对父亲做法的认可,从中表现出母亲内心的兴奋之情。18. 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邻居的回馈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4)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题。(四)19. 引用名言引出论点“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点拨】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文章第①段引用了名言,引出了中心论点“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并且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名言能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20. 首先提出本段观点“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上,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然后引用“以身涉世……便无事不使人疑”进行道理论证,接着列举了曾子杀猪的故事进行举例论证,从而证明了本段观点。21. D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与写法。A. 从第③段中的“对于诚信的重要性,《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可知,“解释了‘诚信’的含义”的说法不正确;B. 从第⑤段中的“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可知,“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唯一原则”的说法不正确;C. 从第③段中的“诚于中,信于外,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可知,“诚于外,信于中,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的说法不正确。三、22.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竟然如此简单》内涵丰富。每个人的心中或生活中都可能有一座难以越过的高山,一道难以跨过的鸿沟,那可能是困难挫折,也可能是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隔阂。“竟然如此简单”意指只要我们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可能度过磨难期,迈向成功的彼岸;可能消除了误解与隔阂。可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件克服困难的事件来写,不仅要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还要写清事件的结果。要把克服困难的艰难过程和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之情写出来。例文:竟然如此简单望着书柜里的那张合唱比赛的奖状,我不由得想起了比赛前的“魔鬼训练”,真是苦不堪言啊!我从一开始的积极参加训练到后来的想要放弃,再到继续坚持,直到在比赛中拿到奖状,这中间的过程是多么艰辛啊!我那时还是个刚刚迈入初中校园的学生,没有顽强的毅力、吃不了苦的我,根本适应不了那么艰苦的训练。天气又闷又热,我们待在那没有空调的“桑拿屋”里唱着歌。我瞥见了站在前排的一个男同学,他的汗汇聚在发尖处,然后一滴一滴落在地板上。他的白色短袖也湿透了,我想那短袖大概能拧出水来吧!我也热得要命,拿出歌谱夹子不停地扇着风,这样才能让我稍稍舒服一些,但只要停下还是特别热。再加上已经站了好半天,我的腿也酸了。这时候,闷热和劳累缠绕着我,甩也甩不掉,我变得焦躁不安起来。我不断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住啊!绝对不能放弃!可我就是静不下来。突然一只有些潮湿的手握住了我的手,是左边的队友,她坚定地注视着我,说道:“坚持住,一定要坚持住啊,加油!”我从她那坚定的眼神中得到了力量,从她那潮湿的手中得到了力量。是啊!不坚持如何取得胜利的果实?于是,我重新把歌谱举到了胸前,和大家一起唱了起来。很快,就到了比赛那天。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紧张、激动、害怕……种种心情涌动,我的手心都渗出了汗。旁边的同学看出了我的紧张,她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坚定地对我说:“别怕,我们一定会成功的!”是啊!那么多天的“魔鬼训练”我们都挺过来了,今天就是出成果的时候。我注视着灯光下那一双双充满信心的眼睛,暗暗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坚持住,现在正是黎明前那最难熬的黑暗,我相信成功就在眼前。伴奏声响起,强烈的灯光打在我们身上,透着一股热气,让我非常难受。可我依然微笑着面对着台下的观众和评委。汗水浸湿了我的全身,但我依然坚持着,因为我知道胜利就在前方。当听到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我知道我们成功了,我们通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到达了成功的彼岸。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坚持、努力,成功竟然如此简单。点评 文章开篇点出了一张奖状的来之不易,然后用“魔鬼训练”一词引出对下文的回忆。作者详细记叙了准备比赛的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得很真实,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们”的不易与坚持,结尾点题。【注释】①随分:随意。②臭(xiù)味:气味。比喻同类。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