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六年级下册语文 单元知识清单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二单元(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共2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 学案单元教学导引1. 单元编排意图及教学重点本组教材都是节选自世界名著,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也与阅读名著有关。因此,教学本组教材,教师应从教材的编排特点出发,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整部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下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为代表的世界文学名著。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学习写作品梗概”。精读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本单元唯一一篇既有梗概又有节选的文章,承担了方法引领的作用;梗概与节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何学习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和就印象深刻的人物情节交流感受是本课训练重点。《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都要求学生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口语交际《同读一本好书》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交流阅读心得,对书中的人物、情节、阅读方法做交流。习作尝试给喜欢的书籍写作品梗概。“语文园地”重在交流名著阅读方法以及语言风格。“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世界名著,并根据自己的不同阅读目的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学重点: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落实教学目标第5课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思路说明】组织学生充分预习,自读课文,归类学习字词;默读“梗概”,概括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经历了哪些事,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通过梗概中的情节和人物介绍浅谈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研读“节选”部分,抓住关键词句说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因难,再谈人物形象;对比“梗概”“节选”看看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初步感知“梗概”的写法;由学生交流梗概中其它重要的印象深刻的情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预习·初读【课时目标】1. 借助拼音,利用汉字构字规律等方法正确认读“畏惧、木筏、简陋、野蛮、叛乱、日晷、商业簿、畜养、剔出”等词语,正确书写“惧、凄、寞、宴”等14个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掌握“侵袭、倾覆、借贷、栅栏、远眺”等词语。2.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课后问题。4. 观察比较,指导规范书写生字。【教学建议】1. 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自己试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表中“会认”“会写”的生字,注意读正确。2. 综合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强化生字新词。(1)强化认读“日晷、商业簿、畜养、剔出”,能利用多音字的知识读准“畜养”读音,:“畜”读“chù”时,一般作名词,指家畜;读“xù”时,作动词,意思是“圈养”。(2)形近字区别:出示“惧——俱 籍——藉 贷——货 剔——剔 ”,从形旁入手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3)结合语境利用找近义词的办法理解“侵袭、倾覆”。(4)交流易错字形:“惧、凄、贷、覆”3. 扎实做好学生识字识词的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在组内、班级展示自己发现的易错点、识记办法。4. 训练并检测学生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5. 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1)了解什么是“梗概”。预设:教师出示“梗概”在字典中的释义:“大略的内容”。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弄明白小说的梗概就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主要的情节等要素。(2)尝试归纳“梗概”的主要内容。预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提示学生语言要简练,不能面面俱到。(3)尝试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主要事件。6. 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强调比例分配;示范书写“覆”关键笔画占位。学生自练生字,引导学生做实自评互评工作。《鲁滨逊漂流记》导学单一一、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笛福(1660—1731) 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欧洲的“小说之父”。(2)创作背景。《鲁滨逊漂流记》写于1719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他在荒岛上生活了4年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全新的英雄形象,使“鲁滨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二、小组内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1. 我能读准下列词语字音。畏惧、木筏、简陋、野蛮、叛乱、日晷、商业簿、畜养、剔出、栅栏 2.分组合作学习,记住字形,理解加点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3分类写一写。左右结构的字易错重要的字默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流落荒岛默读课文节选部分,你能准确地说出节选写的是梗概哪几自然段的内容吗?3.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品析·探究【课时目标】1.读课文,了解鲁滨逊在荒岛创造条件、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学习写梗概的方法。2.探究鲁滨逊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并且生活得很精彩的原因,感悟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了解鲁滨逊的历险经历,体会其内心想法,感知人物形象,学习他顽强、乐观的精神。4.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激发阅读课外书的兴趣。【教学建议】一、组织探究活动一:.读“梗概”,探究人物形象。1.(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找出概括鲁滨逊性格特点的词句。(2)在故事梗概里,鲁滨逊流落荒岛经历重重困难,但这些困难都被他战胜了,请你结合课文说一说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重点语句:A.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B.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荫、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C.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D.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E.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F.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另外两个野人。(3)小组讨论,抽生汇报二、组织探究活动:读节选片段,把握人物形象。(1)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阅读。过渡:这个节选片段主要讲述了鲁滨逊初到荒岛时的生活状态和他面对现实的思考。请大家朗读这个片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2)学生带着问题读选文,在文中圈点批注。(3)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感知人物形象,教师相机指导。(4)小组派代表在班级汇报,教师整理汇报结果。汇报展示:①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身陷孤岛,生活忧伤寂寞;在岛上缺少必要的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重点句子: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他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②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A.文中表明鲁滨逊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制我的沮丧心情,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个对比,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B.鲁滨逊列出“坏处”和“好处”的作用。C.理解鲁滨逊得出的经验教训。③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鲁滨逊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他是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渐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活得有意义的问题;他是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与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他是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尽管岛上条件极差,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热情地投入实际生活中去。(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选段,边读边感受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三、探究三:师生共同探究梗概写法。(1)通过比较“梗概”和节选片段在表达上的不同(2)读一读其它名著的梗概如《骆驼祥子》《骑鹅旅行记》等。《鲁滨逊漂流记》导学单二一、组织探究活动一:.读“梗概”,探究人物形象。1. 鲁滨逊流落荒岛,历经艰辛,最终战胜困难获救回国。填写下表,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鲁滨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组织探究活动:读节选片段,把握人物形象。①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 ②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探究三:师生共同探究梗概写法。 运用·拓展 【课时目标】1. 名著交流,说一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其它情节。2. 完成名著达标测验。3.试一试把你的困难烦扰,学学鲁滨逊把坏处和好处列举出来,再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拓展练习一】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 2.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________”,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小说中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书的精华。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________,这部作品叫《_______ _》。 3.《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成功的_________小说,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鲁滨逊,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他的名字,已经成为 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4.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__________年,高度浓缩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类进步的历程,他成了一位独自创造文明的英雄。 5.鲁滨逊在__________买了一块庄园,曾在那儿过了四年安稳的庄园主生活。 6.在荒岛上,鲁滨逊刚开始主要的食物是__________,由于担心弹药用完,他就把他们捉住饲养起来。 7.偶然机会,鲁滨逊抖装饲料的袋子,过了雨天,抖袋子的地方长出了__________ 苗和__________ 苗。 8.鲁滨逊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起名叫__________。 9.鲁滨逊在岛上种粮的第一年收获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他把这些粮食碾碎放进自己烧制的瓦罐中烤成__________。 10.鲁滨逊在岛上还用__________制作了一把伞。 11.鲁滨逊用__________的时间造了一只独木船,还挖了一条__________尺宽的运河,把船运到了半里外的小河里。 12.救了“星期五”,鲁滨逊知道在另一个岛上住着十五个__________人,是海船失事后逃上去的。 1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_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他是该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有__________ 的美誉,他的文章影响了后来期刊文章和报纸的发展。 14.《鲁滨逊漂流记》是以第__________ 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15.鲁滨逊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__________,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浪,好容易才保住了性命。 16.鲁滨逊第二次出海是去__________ 经商,这一次他成功了。 17.鲁滨逊第三次出航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________,被俘虏,变成了奴隶,逃出后抵达巴西,在那里独自经营一个________,生活过得很顺遂。 18.鲁滨逊第四次航行是去__________,遭遇飓风,一连十二天。当行驶到__________洲一个岛屿附近时,船突然触礁,遂遭灭顶之灾。 19.鲁滨逊有一包钱币,约值________金镑。可对于岛上的生活来说,它们却是 ________,都已经发霉了。 20.鲁滨逊来到岛上第________年的________月,突然发现岛上出现了一群________。两年后,他救下一个俘虏,那天是________,因此,这个俘虏名叫________,他成了鲁滨逊的仆人。 2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鲁滨逊带着仆人乘船离开海岛,他一共在岛上生活了__________年。 22.鲁滨逊认为荒岛上可分两季: 和 。 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思路说明】课文生动有趣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学。组织学生充分预习,自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主要情节和叙述顺序;抓住尼尔斯发生的神奇的变化和离奇的经历,吸引学生去阅读原著;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感受尼尔斯这一人物形象。预习·初读【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3. 能正确认读“潺潺、头晕目眩、刨虫子”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无济于事、乌合之众 、跃跃欲试 、头晕目眩 ”等词的词义。【教学建议】一、把握课文的特点。1. 组织学生读题目,比较这篇课题与《鲁滨逊漂流记》课题的异同;2. 读课前阅读提示对本文学习的要求。3.课前交流“尼尔斯”其它有趣的故事。二、组织学生自主识字识词。 1. 自己试读课文,能正确认读“潺潺、头晕目眩、刨虫子”等词语。2.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无济于事、乌合之众 、跃跃欲试 、头晕目眩 ”等词的词义。3. 扎实做好学生识字识词的交流展示环节。4. 检测学生朗读课文,主要评查本课生了是否能读正确。有些内容可以猜读。三、默读课文并初步了解主要内容。默读全文,想一想尼尔斯变形后有哪些变化,用简要的语言复述课文大意。《骑鹅旅行记》导学单一一、知识链接: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 瑞典女作家。她从小喜欢听故事,喜欢读书,立志要当一名作家。长大后,她在一个小城当了十年教师。在任教期间,她开始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她“因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获得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其代表作有《骑鹅旅行记》《阿尔纳先生的钱》 《一座贵族园的传说》《无形的锁链》等。二、初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准备在小组内交流识记方法。1. 给文中的多音字注音: 流水潺潺( ) 头晕目眩( ) 刨虫子( ) 无济于事( )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的方法来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3.比一比,选自己喜欢的情节读给同桌听。三、再读课文,理解:1.《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 写的一部 作品。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概括主要情节,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 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 的人。四、搜集尼尔斯其它有趣的故事,准备在小组内交流。品析·探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3.通过赏析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4.通过学习本课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学建议】组织探究一:引导学生说一说小男孩变成小狐仙以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汇报,教师梳理归纳,指导朗读小男孩身体的变化。(1)样子变化。学生读第1—4自然段,找出描写小男孩样子的句子,师生共同探究。他那淡黄色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运用外貌描写具体写出了小男孩的样子。)(2)心理变化。从第1自然段中的哪个词语能体会到小男孩变成小狐仙后的心情?(简直不敢相信。)2.利用表格,引导学生归纳,小男孩身边世界的变化。(1)默读第5—30自然段,在文中圈画出小男孩遇到的动物及它们对待小男孩的态度。(2)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3)指名读句子,思考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边读边想象情景,引导学生具体感悟猫对小男孩的态度。①他的爪子收缩着,灰白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样子十分温柔。②猫稍稍睁了睁眼睛,里面射出了一道寒光。③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④这时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对着他的咽喉张开了大嘴。3.小男孩生活的变化。(1)小男孩从院子里出来以后,他的心情如何?(2)梳理小男孩骑上年轻的雄鹅的经过。雄鹅尝试着跟随大雁飞向高山→小男孩怕父母失去大雄鹅伤心,决定阻止它飞走→大雄鹅振翅飞走的刹那,小男孩抓住了它→大雄鹅真的飞起来了,小男孩被带上了天空。组织探究二:结合课文,说说你觉得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三、引导学生想象小男孩骑鹅旅行的情景,交流《骑鹅旅行记》中其它有趣的故事。《骑鹅旅行记》导学单二一、讨论交流:小男孩变成小狐仙以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1. 2. 3. 二、默读第5—30自然段,在文中圈画出小男孩遇到的动物及它们对待小男孩的态度,小组合作,填写下表。要求:1.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成员汇报。 2.想一想,动物们对小男孩子态度变化的原因。 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男孩从院子里出来后,是怎样骑上鹅背的? 四全班交流,小说中其它有趣的故事。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导学案【教学思路说明】课文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学生自学为主。课前组织搜集作家作品相关资料,了解小说梗概,充分预习,自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品读汤姆·索亚历险前后的人们的不同表现,感受小说语言的魅力;抓住汤姆·索亚怎样历险以及历险后探望朋友几个情节,感知汤姆·索亚的人物特点。预习·初读【教学目标】搜集《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马克吐温资料以及小说的故事梗概。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自主阅读,自学生字词,并育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教学建议】一、组织学生课前搜集马克吐温资料和小说故事梗概。1.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演说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2.《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19世纪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一个名叫汤姆·索亚的孩子和他的一群小伙伴的故事。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他天性纯真、热爱自由,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先后经历了目睹凶杀案、“海盗”营地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被困、山洞再次寻宝等历险生活,最终成功获得了宝藏。二、组织学生自主识字识词。 1. 自己试读课文,能正确认读“哀悼、祈祷、瞟见”等词语。2.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喧嚣、大肆、渲染、荒唐 ”等词的词义。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默读课文并初步了解主要内容。(1)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填空,梳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导学单一搜集马克吐温的资料及小说的梗概。二、初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准备在小组内交流识记方法。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教师出示词语,要求学生读准并理解。3.词语理解。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①悲痛地悼念(死者)。 ( )②声音杂乱,不清净。叫嚣;喧嚷。 ( )③(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 )④完全不放在心上。 ( )⑤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 )三、再读课文,理解:1.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填写下表。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 、 的孩子。。品析·探究【课时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自主阅读,读中感悟,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与欣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教学建议】一、组织探究一:品读第四段,说一说汤姆在洞中的惊险经历。(1)指名读第4自然段,想象汤姆讲述历险经历时的神情和姿态。(2)抓住文中描写汤姆的句子体会其性格特点。(教师出示句子,学生品读,交流自己的感受。)(3)找出描写脱险过程的相关词语,根据提示讲一讲他们脱险的过程。提示:洞中迷路→( )→找到出口→( )→爬出洞口→( )→安全脱险。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奇)→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4)引导学生谈感受。(5)理清了汤姆在洞中历险的过程,你对汤姆有了怎样的认识?二、组织探究二:品读探望朋友,进一步感知汤姆形象。(1)学生自学第7—16自然段,概括与汤姆有关的事件,从中感受其性格特点。(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事件一:汤姆去看望哈克和贝奇。明确:汤姆的身体刚恢复就去探望哈克,在经过萨契尔法官的家时不忘去探望身体还未恢复的贝奇,这都表现了汤姆是一个富有爱心、关心朋友的人。事件二:当有人用讽刺的口吻问汤姆是否打算再去洞里时,汤姆认为自己“满不在乎”。预设:讨论这个问题时,学生不用去细究汤姆为什么会“满不在乎”,而是透过汤姆“满不在乎”的态度感受他爱冒险的特点。明确:嘲讽汤姆的人认为汤姆经历了这样的危险,一定会有所收敛,不敢再去做冒险的事,绝对不会再去那个山洞。可是汤姆对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满不在乎”,这充分体现了汤姆天性爱冒险、不畏困难的性格特点。事件三:汤姆从萨契尔法官口中得知山洞的洞口被封起来了,他担心乔埃被困在山洞里。明确:本来作恶多端的恶人乔埃被关在山洞里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是汤姆却担心乔埃会因此而死去。这表现了汤姆内心的善良。三、组织学生探究三:品读汤姆和贝奇脱险前后人们的心情,感悟语言的魅力。(1)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2、3自然段。(2)边朗读边体会人们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人们心情的句子。(3)在小组内交流句子,体会写法及其作用。●萨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神智昏迷地乱说。人家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那天半夜里, 村里的大钟忽然啷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除了这种喧嚣之外,还加上了洋铁盆子和号角的声音。阅读小说梗概,分享其它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骑鹅旅行记》导学单二一、探究一:品读第4段,说一说汤姆在洞中的惊险经历。1.找出描写脱险过程的相关词语,根据提示讲一讲他们脱险的过程。洞中迷路→( )→找到出口→( )→爬出洞口→( )→安全脱险。2.抓住文中描写汤姆的句子体会其性格特点。二、探究二:默读7—16自然段,概括与汤姆有关的事件,从中感受其性格特点。 1.默读课文,做好勾画批注 2.小组交流合作 3.交流展示三、探究三:品读汤姆和贝奇脱险前后人们的心情,感悟语言的魅力。1.边朗读边体会人们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人们心情的句子。2.在小组内交流句子,体会写法及其作用。四、探究四:阅读梗概,分享其它故事1.阅读小说梗概《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19世纪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一个名叫汤姆·索亚的孩子和他的一群小伙伴的故事。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他天性纯真、热爱自由,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先后经历了目睹凶杀案、“海盗”营地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被困、山洞再次寻宝等历险生活,最终成功获得了宝藏。2.你还知道汤姆的其它故事吗?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学思路说明】 提前布置阅读任务;学生分组,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确立好交流主题;小组交流与展示,尽量达到本次交际要求:①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②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教学目标】1.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有条理地进行表达。【教学建议】板块一:提前布置阅读同一本书的阅读任务,自己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做好批注二、板块二:明确交际要求。1.读教科书,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2. 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①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②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③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④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⑤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3.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①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②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三、板块三:互动交流,汇报心得。1.选定主题。(选择一个主题交流读书心得)2.交流读书心得的基本要求。(①可以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②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③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哪怕你的想法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3.组内交流:根据选定的主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和同学讨论:在交流读书心得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什么?4.评议谁最棒。小组评议,看同学说的是否符合要求,能否说服别人。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说说谁是最佳分享者。5.上台交流,分享收获。小组内选定代表,上台交流读书心得。四、板块四:欣赏范例。示例:《夏洛的网》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小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可怕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然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一定会救你的。”不起眼的蜘蛛居然说它可以救一只猪,一开始我也不信,但看着看着,我终于相信了夏洛,因为夏洛真的实现了它的诺言!它用它的网织出了“王牌猪”“了不起”和“谦卑”这几个字。这几个字改变了小猪威尔伯的命运。然而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多么感人的故事啊!我跟很多人一样,平时特别讨厌蜘蛛,但看了这个故事后,我就不那么讨厌蜘蛛了。蜘蛛夏洛说过:“你一直是我的朋友,我为了救你而死去,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是的,它渺小、瘦弱,但它有一个宽大的胸怀和一颗善良的心。它为了不让威尔伯成为熏肉火腿,那么努力,那么勇敢,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夏洛这种高贵的品质让人感动、让人敬佩。五、小结。 办一期读书交流会。写作:写作品梗概【教学思路说明】 复习《鲁滨逊漂流记》梗概部分,了解梗概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从内容、构段方式、语言、立意几个方面进行交流;点拨技巧,自由习作;习作展示与修改。【教学目标】1.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2.理清书籍内容的框架、把握要点。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教学建议】一、板块一:学习例文,启发思路。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说说你的发现。(脉络清晰,写出了书的内容的基本框架,使用概括性语言,主次分明,过渡自然,语意清楚连贯。)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构段方式、语言、立意几个方面进行交流。(1)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讲了几件事。(2)引导学生把每件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合并成段。(3)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3.梗概要求。(不能改变作品的中心思想;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保留作品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顺的、连贯的短文章。)4.根据要求,挑选自己想介绍的书试写作品梗概。二、板块二:习作指导。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本书。2.写作技巧点拨。第一步:读。通过精读原作,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作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白就多读几遍,直到完全理解原作。第二步:抽。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抽取出原作各部分的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作品主题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部分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 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四、板块四、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五、板块五:习作点评。1.范文展示,教师挑选优秀的梗概作品,实物投影。2.请有代表性的一两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梗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梗概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学习?3.师生共同评议修改,交流值得学习的地方。六、板块六:小组交流,互评互改。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文章时评价人物的方法以及评价人物的不同角度。2.了解比喻与夸张的表达特点。3.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称谓。【教学建议】一、板块一:学习“交流平台”。 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并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出示文中重点的语句。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讨论人物性格特点。3.探讨评价人物的角度。《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是个怎样的男孩?除了顽皮、淘气,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从他担心父母发现雄鹅不见后会伤心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个好孩子。)4.教师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1)我们要结合事件,对人物作出评价。例如,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人,这是从他五次历险的经历中分析出来的。从他叙述历险经过时,添加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了一番,可以看出他的有趣和有点儿虚荣心的特点。评价人物要立体、全面。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有淘气、顽皮的一面,也有有孝心的一面。经历了骑鹅旅行之后,他更是变成了一个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2)评价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鲁滨逊,正是由于受当时英国的航海和冒险热潮的鼓动,而参加的冒险活动。(3)塑造人物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这样就能更好地评价人物。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这些心理、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尼尔斯有孝心、勇敢的性格特点。二、板块二:学习“词句段运用”。(一)第一题。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从“盼望、饿、安静、喜欢、厚”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二)第二题。课件展示句子:下面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1.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写出了场面的伟大,同时给人无尽的遐想,可以是辉煌的,也可以是激动人心的……“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激动的心情。三、板块三:学习“日积月累”。1.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并读一读。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1)13岁:豆蔻年华。释义: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2)15岁:及笄之年。释义: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3)20岁:弱冠之年。释义: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因为体犹未壮,所以叫作弱冠。(4)30岁:而立之年。释义: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就可自立于世。后来就用“而立”指人三十岁。(5)40岁:不惑之年。释义: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6)50岁:知天命之年。释义: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年至五十,能了解上天的意志和人的命运。后来就用“知天命”指人五十岁。(7)60岁:花甲之年。释义:旧时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复杂。(8)70岁:古稀之年。释义:出自唐代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用“古稀”指人七十岁。(9)80~90岁:耄耋之年。释义:耄耋:指老年,高龄。出自汉曹操《对酒》:“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后多用“耄耋”指人八九十岁。(10)100岁:期颐之年。释义: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后来用“期颐”指人一百岁。4.尝试背诵。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名著阅读书目。2.掌握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领悟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3.体会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学建议】一、板块一:共读名著,感受魅力。1.请同学们自由读“你读过这本书吗”这部分文字。思考: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哪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不同学者对《鲁滨逊漂流记》的高度评价。2.《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有什么特色?(1)故事精彩离奇。(2)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正面形象,一个不满足于现状、敢于追求进取、不屈不挠的鲁滨逊形象。(3)小说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4)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5)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6)作品注重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和发展。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二、板块二:自主学习,交流互动。1.交流资料:了解作者。2.交流小说内容:学生简要叙述情节。鲁滨逊:冒险生活→荒岛求生→返回英国3.讨论:作者塑造的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课件出示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1)你认为主人公鲁滨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着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 鲁滨逊身上具有不屈不挠的冒险精神,勤于劳动并且善于劳动,热爱生活。)(2)你认为笛福在这部小说里是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点的?(3)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哪些部分你认为值得积累?(可以是好词好句,可以是刻画人物的方法。)4.指名同学推荐优美片段,并说明推荐理由。5.让学生列出作品当中的一些妙语佳句,并说明理由。6.教师小结:一般文学作品都有两个重要的创作方面:一是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二是作者的表达方法。我们重视了这两个方面,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交流书中的情节。(2)交流对鲁滨逊的认识。(3)课件出示学者对本书的评论。(4)补充背景资料,加深对鲁滨逊的认识。三、板块三:指导书写,读书感受。1.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2.看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页码标注下来。3.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在后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4.读完整本书,写下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四、板块四:课外延伸,好书伴成长。1.总结阅读方法。2.推荐阅读《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书。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梗概+节选)本文由“梗概”和节选片段构成。“梗概”概括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节选片段讲述了他初到荒岛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了解鲁滨逊的非凡经历,感悟鲁滨逊的性格特点,体会他面对厄运时顽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课时骑鹅旅行记(节选)选文写了一个叫尼尔斯的小男孩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及和一只家鹅开启了奇妙的旅程。引导学生阅读故事,了解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1课时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选文主要讲述了汤姆与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体现了汤姆不仅聪明、勇敢,而且善良、有乐观向上的品格与精神。品读故事,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整部小说的兴趣。1课时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开一次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得出自己的独特体会,并学会表达和分享。1课时习作写作品梗概学习概括作品主要内容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写梗概的方法,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交流阅读名著的方法和体验,学习准确评价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来读懂名著名篇。2课时词句段运用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学会运用;感受不同译文语言的魅力。体会夸张的作用,并学会仿写;说出自己阅读不同译文的感受。日积月累学习、积累古代表示不同年龄阶段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积累运用。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了解一些世界名著的故事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深入了解名著,学会做读书笔记,分享阅读收获。机动流落 凄凉 寂寞 恐惧 宴会 倒霉 淡忘 忧伤 书籍聊天 缺乏 栅栏 理智 控制 防御 侵袭 倾覆 远眺①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②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③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简析人物形象无住所建房定居食物吃光了畜养、种植野人袭击救“星期五”发现英国船只叛乱救出船长无济于事 乌合之众 聚精会神 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跃跃欲试 头晕目眩 九牛二虎之力地点遇见的小动物小动物对待小男孩的态度门廊外面麻雀一看见小男孩就叫了起来院子里鹅和鸡站在他周围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院子里猫刚开始样子十分温柔;后来摇身一变,异常凶猛,对着小男孩的咽喉张开了大嘴牛棚里三头奶牛吼声四起,吵闹得非常凶地点遇见的小动物小动物对待小男孩的态度门廊外面麻雀一看见小男孩就叫了起来哀悼 祈祷 诚心诚意 倾听 喧嚣 喜讯大肆 渲染 荒唐 监督 讽刺 满不在乎主要故事情节:孩子失踪,悲痛欲绝→ →讲述经历,开心得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 学案单元教学导引1. 单元编排意图及教学重点本组教材都是节选自世界名著,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也与阅读名著有关。因此,教学本组教材,教师应从教材的编排特点出发,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整部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下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为代表的世界文学名著。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学习写作品梗概”。精读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本单元唯一一篇既有梗概又有节选的文章,承担了方法引领的作用;梗概与节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何学习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和就印象深刻的人物情节交流感受是本课训练重点。《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都要求学生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口语交际《同读一本好书》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交流阅读心得,对书中的人物、情节、阅读方法做交流。习作尝试给喜欢的书籍写作品梗概。“语文园地”重在交流名著阅读方法以及语言风格。“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世界名著,并根据自己的不同阅读目的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学重点: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落实教学目标第5课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思路说明】组织学生充分预习,自读课文,归类学习字词;默读“梗概”,概括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经历了哪些事,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通过梗概中的情节和人物介绍浅谈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研读“节选”部分,抓住关键词句说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因难,再谈人物形象;对比“梗概”“节选”看看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初步感知“梗概”的写法;由学生交流梗概中其它重要的印象深刻的情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预习·初读【课时目标】1. 借助拼音,利用汉字构字规律等方法正确认读“畏惧、木筏、简陋、野蛮、叛乱、日晷、商业簿、畜养、剔出”等词语,正确书写“惧、凄、寞、宴”等14个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掌握“侵袭、倾覆、借贷、栅栏、远眺”等词语。2.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课后问题。4. 观察比较,指导规范书写生字。【教学建议】1. 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自己试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表中“会认”“会写”的生字,注意读正确。2. 综合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强化生字新词。(1)强化认读“日晷、商业簿、畜养、剔出”,能利用多音字的知识读准“畜养”读音,:“畜”读“chù”时,一般作名词,指家畜;读“xù”时,作动词,意思是“圈养”。(2)形近字区别:出示“惧——俱 籍——藉 贷——货 剔——剔 ”,从形旁入手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3)结合语境利用找近义词的办法理解“侵袭、倾覆”。(4)交流易错字形:“惧、凄、贷、覆”3. 扎实做好学生识字识词的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在组内、班级展示自己发现的易错点、识记办法。4. 训练并检测学生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5. 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1)了解什么是“梗概”。预设:教师出示“梗概”在字典中的释义:“大略的内容”。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弄明白小说的梗概就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主要的情节等要素。(2)尝试归纳“梗概”的主要内容。预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提示学生语言要简练,不能面面俱到。(3)尝试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主要事件。6. 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强调比例分配;示范书写“覆”关键笔画占位。学生自练生字,引导学生做实自评互评工作。《鲁滨逊漂流记》导学单一一、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笛福(1660—1731) 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欧洲的“小说之父”。(2)创作背景。《鲁滨逊漂流记》写于1719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他在荒岛上生活了4年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全新的英雄形象,使“鲁滨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二、小组内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1. 我能读准下列词语字音。畏惧、木筏、简陋、野蛮、叛乱、日晷、商业簿、畜养、剔出、栅栏 2.分组合作学习,记住字形,理解加点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3分类写一写。左右结构的字易错重要的字默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流落荒岛默读课文节选部分,你能准确地说出节选写的是梗概哪几自然段的内容吗?3.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品析·探究【课时目标】1.读课文,了解鲁滨逊在荒岛创造条件、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学习写梗概的方法。2.探究鲁滨逊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并且生活得很精彩的原因,感悟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了解鲁滨逊的历险经历,体会其内心想法,感知人物形象,学习他顽强、乐观的精神。4.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激发阅读课外书的兴趣。【教学建议】一、组织探究活动一:.读“梗概”,探究人物形象。1.(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找出概括鲁滨逊性格特点的词句。(2)在故事梗概里,鲁滨逊流落荒岛经历重重困难,但这些困难都被他战胜了,请你结合课文说一说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重点语句:A.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B.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荫、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C.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D.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E.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F.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另外两个野人。(3)小组讨论,抽生汇报二、组织探究活动:读节选片段,把握人物形象。(1)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阅读。过渡:这个节选片段主要讲述了鲁滨逊初到荒岛时的生活状态和他面对现实的思考。请大家朗读这个片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2)学生带着问题读选文,在文中圈点批注。(3)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感知人物形象,教师相机指导。(4)小组派代表在班级汇报,教师整理汇报结果。汇报展示:①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身陷孤岛,生活忧伤寂寞;在岛上缺少必要的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重点句子: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他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②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A.文中表明鲁滨逊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制我的沮丧心情,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个对比,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B.鲁滨逊列出“坏处”和“好处”的作用。C.理解鲁滨逊得出的经验教训。③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鲁滨逊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他是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渐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活得有意义的问题;他是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与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他是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尽管岛上条件极差,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热情地投入实际生活中去。(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选段,边读边感受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三、探究三:师生共同探究梗概写法。(1)通过比较“梗概”和节选片段在表达上的不同(2)读一读其它名著的梗概如《骆驼祥子》《骑鹅旅行记》等。《鲁滨逊漂流记》导学单二一、组织探究活动一:.读“梗概”,探究人物形象。1. 鲁滨逊流落荒岛,历经艰辛,最终战胜困难获救回国。填写下表,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鲁滨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组织探究活动:读节选片段,把握人物形象。①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 ②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探究三:师生共同探究梗概写法。 运用·拓展 【课时目标】1. 名著交流,说一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其它情节。2. 完成名著达标测验。3.试一试把你的困难烦扰,学学鲁滨逊把坏处和好处列举出来,再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拓展练习一】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 2.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________”,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小说中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书的精华。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________,这部作品叫《_______ _》。 3.《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成功的_________小说,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鲁滨逊,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他的名字,已经成为 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4.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__________年,高度浓缩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类进步的历程,他成了一位独自创造文明的英雄。 5.鲁滨逊在__________买了一块庄园,曾在那儿过了四年安稳的庄园主生活。 6.在荒岛上,鲁滨逊刚开始主要的食物是__________,由于担心弹药用完,他就把他们捉住饲养起来。 7.偶然机会,鲁滨逊抖装饲料的袋子,过了雨天,抖袋子的地方长出了__________ 苗和__________ 苗。 8.鲁滨逊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起名叫__________。 9.鲁滨逊在岛上种粮的第一年收获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他把这些粮食碾碎放进自己烧制的瓦罐中烤成__________。 10.鲁滨逊在岛上还用__________制作了一把伞。 11.鲁滨逊用__________的时间造了一只独木船,还挖了一条__________尺宽的运河,把船运到了半里外的小河里。 12.救了“星期五”,鲁滨逊知道在另一个岛上住着十五个__________人,是海船失事后逃上去的。 1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_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他是该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有__________ 的美誉,他的文章影响了后来期刊文章和报纸的发展。 14.《鲁滨逊漂流记》是以第__________ 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15.鲁滨逊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__________,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浪,好容易才保住了性命。 16.鲁滨逊第二次出海是去__________ 经商,这一次他成功了。 17.鲁滨逊第三次出航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________,被俘虏,变成了奴隶,逃出后抵达巴西,在那里独自经营一个________,生活过得很顺遂。 18.鲁滨逊第四次航行是去__________,遭遇飓风,一连十二天。当行驶到__________洲一个岛屿附近时,船突然触礁,遂遭灭顶之灾。 19.鲁滨逊有一包钱币,约值________金镑。可对于岛上的生活来说,它们却是 ________,都已经发霉了。 20.鲁滨逊来到岛上第________年的________月,突然发现岛上出现了一群________。两年后,他救下一个俘虏,那天是________,因此,这个俘虏名叫________,他成了鲁滨逊的仆人。 2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鲁滨逊带着仆人乘船离开海岛,他一共在岛上生活了__________年。 22.鲁滨逊认为荒岛上可分两季: 和 。 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思路说明】课文生动有趣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学。组织学生充分预习,自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主要情节和叙述顺序;抓住尼尔斯发生的神奇的变化和离奇的经历,吸引学生去阅读原著;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感受尼尔斯这一人物形象。预习·初读【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3. 能正确认读“潺潺、头晕目眩、刨虫子”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无济于事、乌合之众 、跃跃欲试 、头晕目眩 ”等词的词义。【教学建议】一、把握课文的特点。1. 组织学生读题目,比较这篇课题与《鲁滨逊漂流记》课题的异同;2. 读课前阅读提示对本文学习的要求。3.课前交流“尼尔斯”其它有趣的故事。二、组织学生自主识字识词。 1. 自己试读课文,能正确认读“潺潺、头晕目眩、刨虫子”等词语。2.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无济于事、乌合之众 、跃跃欲试 、头晕目眩 ”等词的词义。3. 扎实做好学生识字识词的交流展示环节。4. 检测学生朗读课文,主要评查本课生了是否能读正确。有些内容可以猜读。三、默读课文并初步了解主要内容。默读全文,想一想尼尔斯变形后有哪些变化,用简要的语言复述课文大意。《骑鹅旅行记》导学单一一、知识链接: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 瑞典女作家。她从小喜欢听故事,喜欢读书,立志要当一名作家。长大后,她在一个小城当了十年教师。在任教期间,她开始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她“因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获得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其代表作有《骑鹅旅行记》《阿尔纳先生的钱》 《一座贵族园的传说》《无形的锁链》等。二、初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准备在小组内交流识记方法。1. 给文中的多音字注音: 流水潺潺( ) 头晕目眩( ) 刨虫子( ) 无济于事( )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的方法来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3.比一比,选自己喜欢的情节读给同桌听。三、再读课文,理解:1.《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 写的一部 作品。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概括主要情节,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 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 的人。四、搜集尼尔斯其它有趣的故事,准备在小组内交流。品析·探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3.通过赏析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4.通过学习本课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学建议】组织探究一:引导学生说一说小男孩变成小狐仙以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汇报,教师梳理归纳,指导朗读小男孩身体的变化。(1)样子变化。学生读第1—4自然段,找出描写小男孩样子的句子,师生共同探究。他那淡黄色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运用外貌描写具体写出了小男孩的样子。)(2)心理变化。从第1自然段中的哪个词语能体会到小男孩变成小狐仙后的心情?(简直不敢相信。)2.利用表格,引导学生归纳,小男孩身边世界的变化。(1)默读第5—30自然段,在文中圈画出小男孩遇到的动物及它们对待小男孩的态度。(2)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3)指名读句子,思考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边读边想象情景,引导学生具体感悟猫对小男孩的态度。①他的爪子收缩着,灰白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样子十分温柔。②猫稍稍睁了睁眼睛,里面射出了一道寒光。③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④这时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对着他的咽喉张开了大嘴。3.小男孩生活的变化。(1)小男孩从院子里出来以后,他的心情如何?(2)梳理小男孩骑上年轻的雄鹅的经过。雄鹅尝试着跟随大雁飞向高山→小男孩怕父母失去大雄鹅伤心,决定阻止它飞走→大雄鹅振翅飞走的刹那,小男孩抓住了它→大雄鹅真的飞起来了,小男孩被带上了天空。组织探究二:结合课文,说说你觉得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三、引导学生想象小男孩骑鹅旅行的情景,交流《骑鹅旅行记》中其它有趣的故事。《骑鹅旅行记》导学单二一、讨论交流:小男孩变成小狐仙以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1. 2. 3. 二、默读第5—30自然段,在文中圈画出小男孩遇到的动物及它们对待小男孩的态度,小组合作,填写下表。要求:1.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成员汇报。 2.想一想,动物们对小男孩子态度变化的原因。 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男孩从院子里出来后,是怎样骑上鹅背的? 四全班交流,小说中其它有趣的故事。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导学案【教学思路说明】课文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学生自学为主。课前组织搜集作家作品相关资料,了解小说梗概,充分预习,自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品读汤姆·索亚历险前后的人们的不同表现,感受小说语言的魅力;抓住汤姆·索亚怎样历险以及历险后探望朋友几个情节,感知汤姆·索亚的人物特点。预习·初读【教学目标】搜集《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马克吐温资料以及小说的故事梗概。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自主阅读,自学生字词,并育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教学建议】一、组织学生课前搜集马克吐温资料和小说故事梗概。1.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演说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2.《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19世纪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一个名叫汤姆·索亚的孩子和他的一群小伙伴的故事。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他天性纯真、热爱自由,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先后经历了目睹凶杀案、“海盗”营地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被困、山洞再次寻宝等历险生活,最终成功获得了宝藏。二、组织学生自主识字识词。 1. 自己试读课文,能正确认读“哀悼、祈祷、瞟见”等词语。2.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喧嚣、大肆、渲染、荒唐 ”等词的词义。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默读课文并初步了解主要内容。(1)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填空,梳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导学单一搜集马克吐温的资料及小说的梗概。二、初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准备在小组内交流识记方法。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教师出示词语,要求学生读准并理解。3.词语理解。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①悲痛地悼念(死者)。 ( )②声音杂乱,不清净。叫嚣;喧嚷。 ( )③(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 )④完全不放在心上。 ( )⑤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 )三、再读课文,理解:1.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填写下表。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 、 的孩子。。品析·探究【课时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自主阅读,读中感悟,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与欣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教学建议】一、组织探究一:品读第四段,说一说汤姆在洞中的惊险经历。(1)指名读第4自然段,想象汤姆讲述历险经历时的神情和姿态。(2)抓住文中描写汤姆的句子体会其性格特点。(教师出示句子,学生品读,交流自己的感受。)(3)找出描写脱险过程的相关词语,根据提示讲一讲他们脱险的过程。提示:洞中迷路→( )→找到出口→( )→爬出洞口→( )→安全脱险。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奇)→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4)引导学生谈感受。(5)理清了汤姆在洞中历险的过程,你对汤姆有了怎样的认识?二、组织探究二:品读探望朋友,进一步感知汤姆形象。(1)学生自学第7—16自然段,概括与汤姆有关的事件,从中感受其性格特点。(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事件一:汤姆去看望哈克和贝奇。明确:汤姆的身体刚恢复就去探望哈克,在经过萨契尔法官的家时不忘去探望身体还未恢复的贝奇,这都表现了汤姆是一个富有爱心、关心朋友的人。事件二:当有人用讽刺的口吻问汤姆是否打算再去洞里时,汤姆认为自己“满不在乎”。预设:讨论这个问题时,学生不用去细究汤姆为什么会“满不在乎”,而是透过汤姆“满不在乎”的态度感受他爱冒险的特点。明确:嘲讽汤姆的人认为汤姆经历了这样的危险,一定会有所收敛,不敢再去做冒险的事,绝对不会再去那个山洞。可是汤姆对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满不在乎”,这充分体现了汤姆天性爱冒险、不畏困难的性格特点。事件三:汤姆从萨契尔法官口中得知山洞的洞口被封起来了,他担心乔埃被困在山洞里。明确:本来作恶多端的恶人乔埃被关在山洞里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是汤姆却担心乔埃会因此而死去。这表现了汤姆内心的善良。三、组织学生探究三:品读汤姆和贝奇脱险前后人们的心情,感悟语言的魅力。(1)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2、3自然段。(2)边朗读边体会人们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人们心情的句子。(3)在小组内交流句子,体会写法及其作用。●萨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神智昏迷地乱说。人家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那天半夜里, 村里的大钟忽然啷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除了这种喧嚣之外,还加上了洋铁盆子和号角的声音。阅读小说梗概,分享其它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骑鹅旅行记》导学单二一、探究一:品读第4段,说一说汤姆在洞中的惊险经历。1.找出描写脱险过程的相关词语,根据提示讲一讲他们脱险的过程。洞中迷路→( )→找到出口→( )→爬出洞口→( )→安全脱险。2.抓住文中描写汤姆的句子体会其性格特点。二、探究二:默读7—16自然段,概括与汤姆有关的事件,从中感受其性格特点。 1.默读课文,做好勾画批注 2.小组交流合作 3.交流展示三、探究三:品读汤姆和贝奇脱险前后人们的心情,感悟语言的魅力。1.边朗读边体会人们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人们心情的句子。2.在小组内交流句子,体会写法及其作用。四、探究四:阅读梗概,分享其它故事1.阅读小说梗概《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19世纪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一个名叫汤姆·索亚的孩子和他的一群小伙伴的故事。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他天性纯真、热爱自由,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先后经历了目睹凶杀案、“海盗”营地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被困、山洞再次寻宝等历险生活,最终成功获得了宝藏。2.你还知道汤姆的其它故事吗?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学思路说明】 提前布置阅读任务;学生分组,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确立好交流主题;小组交流与展示,尽量达到本次交际要求:①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②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教学目标】1.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有条理地进行表达。【教学建议】板块一:提前布置阅读同一本书的阅读任务,自己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做好批注二、板块二:明确交际要求。1.读教科书,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2. 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①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②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③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④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⑤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3.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①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②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三、板块三:互动交流,汇报心得。1.选定主题。(选择一个主题交流读书心得)2.交流读书心得的基本要求。(①可以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②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③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哪怕你的想法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3.组内交流:根据选定的主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和同学讨论:在交流读书心得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什么?4.评议谁最棒。小组评议,看同学说的是否符合要求,能否说服别人。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说说谁是最佳分享者。5.上台交流,分享收获。小组内选定代表,上台交流读书心得。四、板块四:欣赏范例。示例:《夏洛的网》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小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可怕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然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一定会救你的。”不起眼的蜘蛛居然说它可以救一只猪,一开始我也不信,但看着看着,我终于相信了夏洛,因为夏洛真的实现了它的诺言!它用它的网织出了“王牌猪”“了不起”和“谦卑”这几个字。这几个字改变了小猪威尔伯的命运。然而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多么感人的故事啊!我跟很多人一样,平时特别讨厌蜘蛛,但看了这个故事后,我就不那么讨厌蜘蛛了。蜘蛛夏洛说过:“你一直是我的朋友,我为了救你而死去,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是的,它渺小、瘦弱,但它有一个宽大的胸怀和一颗善良的心。它为了不让威尔伯成为熏肉火腿,那么努力,那么勇敢,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夏洛这种高贵的品质让人感动、让人敬佩。五、小结。 办一期读书交流会。写作:写作品梗概【教学思路说明】 复习《鲁滨逊漂流记》梗概部分,了解梗概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从内容、构段方式、语言、立意几个方面进行交流;点拨技巧,自由习作;习作展示与修改。【教学目标】1.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2.理清书籍内容的框架、把握要点。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教学建议】一、板块一:学习例文,启发思路。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说说你的发现。(脉络清晰,写出了书的内容的基本框架,使用概括性语言,主次分明,过渡自然,语意清楚连贯。)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构段方式、语言、立意几个方面进行交流。(1)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讲了几件事。(2)引导学生把每件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合并成段。(3)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3.梗概要求。(不能改变作品的中心思想;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保留作品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顺的、连贯的短文章。)4.根据要求,挑选自己想介绍的书试写作品梗概。二、板块二:习作指导。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本书。2.写作技巧点拨。第一步:读。通过精读原作,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作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白就多读几遍,直到完全理解原作。第二步:抽。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抽取出原作各部分的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作品主题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部分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 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四、板块四、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五、板块五:习作点评。1.范文展示,教师挑选优秀的梗概作品,实物投影。2.请有代表性的一两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梗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梗概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学习?3.师生共同评议修改,交流值得学习的地方。六、板块六:小组交流,互评互改。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文章时评价人物的方法以及评价人物的不同角度。2.了解比喻与夸张的表达特点。3.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称谓。【教学建议】一、板块一:学习“交流平台”。 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并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出示文中重点的语句。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讨论人物性格特点。3.探讨评价人物的角度。《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是个怎样的男孩?除了顽皮、淘气,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从他担心父母发现雄鹅不见后会伤心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个好孩子。)4.教师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1)我们要结合事件,对人物作出评价。例如,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人,这是从他五次历险的经历中分析出来的。从他叙述历险经过时,添加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了一番,可以看出他的有趣和有点儿虚荣心的特点。评价人物要立体、全面。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有淘气、顽皮的一面,也有有孝心的一面。经历了骑鹅旅行之后,他更是变成了一个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2)评价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鲁滨逊,正是由于受当时英国的航海和冒险热潮的鼓动,而参加的冒险活动。(3)塑造人物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这样就能更好地评价人物。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这些心理、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尼尔斯有孝心、勇敢的性格特点。二、板块二:学习“词句段运用”。(一)第一题。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从“盼望、饿、安静、喜欢、厚”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二)第二题。课件展示句子:下面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1.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写出了场面的伟大,同时给人无尽的遐想,可以是辉煌的,也可以是激动人心的……“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激动的心情。三、板块三:学习“日积月累”。1.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并读一读。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1)13岁:豆蔻年华。释义: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2)15岁:及笄之年。释义: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3)20岁:弱冠之年。释义: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因为体犹未壮,所以叫作弱冠。(4)30岁:而立之年。释义: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就可自立于世。后来就用“而立”指人三十岁。(5)40岁:不惑之年。释义: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6)50岁:知天命之年。释义: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年至五十,能了解上天的意志和人的命运。后来就用“知天命”指人五十岁。(7)60岁:花甲之年。释义:旧时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复杂。(8)70岁:古稀之年。释义:出自唐代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用“古稀”指人七十岁。(9)80~90岁:耄耋之年。释义:耄耋:指老年,高龄。出自汉曹操《对酒》:“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后多用“耄耋”指人八九十岁。(10)100岁:期颐之年。释义: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后来用“期颐”指人一百岁。4.尝试背诵。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名著阅读书目。2.掌握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领悟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3.体会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学建议】一、板块一:共读名著,感受魅力。1.请同学们自由读“你读过这本书吗”这部分文字。思考: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哪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不同学者对《鲁滨逊漂流记》的高度评价。2.《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有什么特色?(1)故事精彩离奇。(2)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正面形象,一个不满足于现状、敢于追求进取、不屈不挠的鲁滨逊形象。(3)小说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4)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5)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6)作品注重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和发展。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二、板块二:自主学习,交流互动。1.交流资料:了解作者。2.交流小说内容:学生简要叙述情节。鲁滨逊:冒险生活→荒岛求生→返回英国3.讨论:作者塑造的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课件出示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1)你认为主人公鲁滨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着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 鲁滨逊身上具有不屈不挠的冒险精神,勤于劳动并且善于劳动,热爱生活。)(2)你认为笛福在这部小说里是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点的?(3)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哪些部分你认为值得积累?(可以是好词好句,可以是刻画人物的方法。)4.指名同学推荐优美片段,并说明推荐理由。5.让学生列出作品当中的一些妙语佳句,并说明理由。6.教师小结:一般文学作品都有两个重要的创作方面:一是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二是作者的表达方法。我们重视了这两个方面,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交流书中的情节。(2)交流对鲁滨逊的认识。(3)课件出示学者对本书的评论。(4)补充背景资料,加深对鲁滨逊的认识。三、板块三:指导书写,读书感受。1.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2.看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页码标注下来。3.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在后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4.读完整本书,写下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四、板块四:课外延伸,好书伴成长。1.总结阅读方法。2.推荐阅读《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书。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梗概+节选)本文由“梗概”和节选片段构成。“梗概”概括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节选片段讲述了他初到荒岛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了解鲁滨逊的非凡经历,感悟鲁滨逊的性格特点,体会他面对厄运时顽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课时骑鹅旅行记(节选)选文写了一个叫尼尔斯的小男孩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及和一只家鹅开启了奇妙的旅程。引导学生阅读故事,了解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1课时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选文主要讲述了汤姆与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体现了汤姆不仅聪明、勇敢,而且善良、有乐观向上的品格与精神。品读故事,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整部小说的兴趣。1课时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开一次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得出自己的独特体会,并学会表达和分享。1课时习作写作品梗概学习概括作品主要内容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写梗概的方法,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交流阅读名著的方法和体验,学习准确评价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来读懂名著名篇。2课时词句段运用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学会运用;感受不同译文语言的魅力。体会夸张的作用,并学会仿写;说出自己阅读不同译文的感受。日积月累学习、积累古代表示不同年龄阶段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积累运用。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了解一些世界名著的故事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深入了解名著,学会做读书笔记,分享阅读收获。机动流落 凄凉 寂寞 恐惧 宴会 倒霉 淡忘 忧伤 书籍聊天 缺乏 栅栏 理智 控制 防御 侵袭 倾覆 远眺①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②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③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简析人物形象无住所建房定居食物吃光了畜养、种植野人袭击救“星期五”发现英国船只叛乱救出船长无济于事 乌合之众 聚精会神 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跃跃欲试 头晕目眩 九牛二虎之力地点遇见的小动物小动物对待小男孩的态度门廊外面麻雀一看见小男孩就叫了起来院子里鹅和鸡站在他周围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院子里猫刚开始样子十分温柔;后来摇身一变,异常凶猛,对着小男孩的咽喉张开了大嘴牛棚里三头奶牛吼声四起,吵闹得非常凶地点遇见的小动物小动物对待小男孩的态度门廊外面麻雀一看见小男孩就叫了起来哀悼 祈祷 诚心诚意 倾听 喧嚣 喜讯大肆 渲染 荒唐 监督 讽刺 满不在乎主要故事情节:孩子失踪,悲痛欲绝→ →讲述经历,开心得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