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课后测评
展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声音)劲疾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驾:驾驶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学习使人“知明而行无过”的中心观点,劝导君子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
B.荀子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寄寓于大量的浅显贴切的比喻中,使行文变得生动形象,“木受绳则直”就喻示了君子接受学习的重要性。
C.在作者看来,君子学习应务求“积”,而要到达圣人的思想境界,前提还是积累善行。这对时下一些人学习的浮躁心态敲响了警钟。
D.作者还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忌不自信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D.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文本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节选
文本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节选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9.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 其声呜呜然 其皆出于此乎
B.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C.而 吾尝跂而望矣 则群聚而笑之
D.以 举匏樽以相属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10.下列句式与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相同的选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B.而今安在哉
C.句读之不知D.师不必贤于弟子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批判态度。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链接阅读】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韩愈《进学解》)
1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以为轮 中:合乎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劲疾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
D.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抉:挑选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舆马,古代原指造车的工匠,后来多指车厢,并泛指车,“舆马”即车马。
B.跬步,和今天的脚步有区别,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
C.太学,作为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此称为“有司”。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善用比喻论证,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从反面比喻阐明学习的意义。
B.“登高而招”等行为,说明人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C.第四段中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之一: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
D.韩愈在《进学解》中认为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是立身处世之大端。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劝学》(荀子)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孙权劝学》
①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邪!但当涉猎,见往事。卿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以为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相待,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别。
17.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孤常读书,以为有所益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19.分析(甲)文第③段对比论证的作用。
20.你认为(乙)文中的故事可以用来论证(甲)文中哪一段的观点?请作出判断,阐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
(二)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驾,一天的行程。“驽马十驾”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
C.《荀子》,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不同。
2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只运用了比喻论证,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5.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劝学》)
(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底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2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 槁:枯
B.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节目:项目
C.又从而庸之 庸:归功
D.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
2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犹求饱而懒营馔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B.而寒于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取之于蓝 凌万顷之茫然
28.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只有第一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
29.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不可以已。
(2)此皆进学之道也。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荀子《劝学》)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唐]韩愈《师说》)
(三)
汉魏以来,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唐承其弊,是以一时士大夫之流,鲜不自鸣得意,竞耻相师,文公以一布衣周旋其间,而欲挽八代之颓风,洗一时之旧染,自非传道、授业、解惑三大端矣,不足以正流品而广善类。然持之过激,与言不得其人,则其道不传,而其业难受;其业难受,而其惑愈不解矣。今者李氏子蟠,不拘世俗,非所谓出类拔萃而知所向往者乎?文公作说以贻,因以嘉来学而奖后进。
(选自[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3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B.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C.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D.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指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也指求学的人。文中应指前一义项。
B.句读:指文章句意已尽或未尽须停顿之处。教句读者非韩愈眼中之“师”。
C.百工:泛指各种工匠。韩愈称赞他们虽地位低贱,却不以相互学习为耻。
D.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此处以身份的普通来突出韩愈的精神。
3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一)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荀子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B.选文(一)第1段连用“青出于蓝”“木直中绳”和“金就砺则利”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选文(二)第2段承接上文论述,用三组对比,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选文(二)用“嗟乎”“呜呼”等语气词点燃了作者的感叹,直接而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批判意图,发人深思。
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②今者李氏子蟠,不拘世俗,非所谓出类拔萃而知所向往者乎?
34.请按照加点词的语义关系,将下列句子进行分类整理:
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顺风而呼 ⑤小学而大遗 ⑥则群聚而笑之
⑦而欲挽八代之颓风 ⑧不足以正流品而广善类 ⑨嘉来学而奖后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省察。
B.吾尝跂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刻。
D.用心躁也 躁:急躁。
36.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运用举例论证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需要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3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①子夏曰:“百工居其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②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④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⑤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节选自《论语》)
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学者”指求学的人。
B.“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等,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
C.“百工”泛指各种工匠,“肆”此处指工匠们大胆创新。
D.“无以至千里”的“以”与“君子学以致其道”的“以”意思和作用都不同。
3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B.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C.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D.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0.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乙文中孔子认为,古人的学习观是自私的,今人的学习观是值得赞扬的,因为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他人服务。
C.乙文中孔子最欣赏弟子颜回的原因之一是他最好学,具体的表现是他“不迁怒,不贰过”,这就意味着颜回能“学以致道”。
D.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甲文认为学习能提升自我,弥补不足;乙文认为学习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种手段,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获得“道”。
4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42.“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请就文体特点简要概括两篇选文不同的言说风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颐,字正叔。年十八,上书阙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
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即上疏言:“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得于天资,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愿选名儒入侍劝讲,讲罢留之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闻帝在宫中盥而避蚁,问:“有是乎?”曰:“然,诚恐伤之尔。”颐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
神宗丧未除,冬至,百官表贺,颐言:“节序变迁,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慰。”既除丧,有司请开乐置宴,颐又言:“除丧而用吉礼,尚当因事张乐,今特设宴,是喜之也。”皆从之。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请问疾。
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节选自《宋史》,有删节)
43.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B.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C.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D.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下,本来指的是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文中指代帝王。
B.说书,本是官职名,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后来演变为一种传统曲艺。
C.访问,文中是询问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有目的地去拜访,二者意思不同。
D.张乐的“张”意思是设置,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的“张”意思相同。
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颐喜好古道,安于贫穷,固守气节,言行一定要符合忠信的原则,因此司马光、吕公著力荐他担任国子监教授。
B.程颐通过皇上在宫中盥洗而避开蚂蚁一事,委婉劝谏皇上应将这个心思放在四海万民身上,这才是帝王要道。
C.冬至期间,宋神宗丧期还没有结束,朝廷官员就上表称贺,这一做法遭到程颐反对。程颐认为,应将朝贺改为安慰。
D.张载称赞程颐兄弟二人超然脱俗,最终得到了孔子、孟子没有被后人传承的学问,在儒生之间倡导。
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
(2)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
47.文中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一句与《劝学》中的哪句话在道理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4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4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跨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引申至举步、迈步,也可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B.骐骥,与《马说》中“千里马”意思相同,都是指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C.十驾,用马拉车,一天叫做一驾,十驾就是积十天的路程。
D.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引申义是测量深度。百仞,形容极广。
5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个观点,足见学习的意义重大。
B.“青”胜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改变,有所提高,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甚至超越自我。
C.“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作者连用五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设喻,从而论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D.作者以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
5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52.材料二如何阐述道理?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B.“金就砺则利”中的“金”代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C.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春秋》并称为道家“五经”。
5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个观点,足见学习的意义重大。
B.课文第2段连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
C.课文第5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D.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展开论述。
5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6.《劝学》第二段中运用的几个比喻在意义上有何内在联系?
二、选择类
5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而耻学于师”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不拘于时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8.下列加点词语注释正确的一组是( )
A.?使之然也(弯曲) 须臾(片刻)B.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 故不积跬步(古代的半步)D.风雨兴焉(起) 驽马(骏马)
5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绝江河:超过B.锲而不舍:刻
C.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斧D.而闻者彰:清楚
60.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B.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C.“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人的能力。
三、小阅读-课内
61.课文《劝学》的第四段论述了哪些内容?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62.课文《劝学》的第三段论述了什么问题?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其论证层次怎样?
四、语言表达
6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画横线的句子排序。
有的人脑子天生聪明,可这并不是成才的保证。①荀子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②方仲永不正是由于不好学而从一个天才成为一个让人遗憾的庸才吗?③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④人不好学,要想成才又从何说起呢?⑤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一个人的生命却有限。
参考答案:
1.D 2.D 3.A 4.(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5.B 6.D 7.A
8.D 9.C 10.A 11.B 12.(1)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
13.C 14.B 15.A 16.(1)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17.C 18.即使又晒干了,也不能再挺直了,这是因为烘烤使它变成这样。 19.将骐骥因“舍”而“不能十步”与驽马“不舍”而“十驾”对比,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再以“蚯蚓”与“螃蟹”对比,突出“用心专一”是达成目的的关键,强调主观能动性对学习结果的作用。 20.参考答案:我认为(乙)文中的故事可以用来论证(甲)文中第①段的观点。(乙)文中“士别三日”的故事讲述了吕蒙被孙权劝导,积极学习后,才略大有提升,令人刮目相看。足以证明学习可以提升人的素养,学习有较大的意义。
21.C 22.D 23.B 24.(1)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
(2)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十天或一个月中,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 25.可以论证。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以及读书时学时辍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26.B 27.A 28.D 29.(1)学习不可以半途而止。
(2)以上这些,讲的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
30.C 31.A 32.B 33.①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②现在李蟠,不被世俗拘束,不就是所说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而明白自己心中向往的人吗? 34.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
35.D 36.A 37.(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8.C 39.D 40.B 41.(1)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变直,这是因为火的烘烤使它弯曲成这样。
(2)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42.甲文属于论述文,乙文属于语录体散文;
甲文语言多用比喻、排比句式,整齐对仗,节奏和谐,说理透彻,气势雄浑;乙文温文尔雅,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要言不烦,精辟隽永。
43.B 44.D 45.A 46.(1)程颐年龄过了五十,不追求做官,是真儒者的高风亮节、圣世社会的隐逸之民。
(2)行动举止,言谈沉默,全都把圣人作为导师,不达到圣人的境界不停止追求。 4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两句都说明人要长期不懈地修身养性,积善改过,才能养成高尚的德行。
48.D 49.D 50.C 51.(1)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它用心专一的缘故。
(2)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用来防微杜渐而保持中庸正直。 52.运用比喻论证。为了阐发“居必择乡,游必就士”的主旨,一连用了蒙鸠、射干、蓬茅、白沙、兰槐五个比喻,或正反对比,或前后对比,把道理说得形象、透彻。
53.D 54.D 55.(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56.(1)五组比喻句分三层意思:
①“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②“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③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推论出人只要肯下功夫学习和参省自己就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这三层意思呈递进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
57.C
58.C
59.A
60.B
61.(1)第四段中主要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用了十个比喻来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并要专心致志。
62.(1)论述问题:学习对于君子成长所起的作用;(2)说理方法:比喻论证;(3)论证层次:①先阐述学习的重要作用,摆正“学”和“思”的关系;②再用四个比喻,从见、闻、行路、渡河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而起到的重要作用;③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63.②①③⑤④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0.1 劝学复习练习题</a>,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选择题组,语言表达,句子默写,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0.1 劝学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指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0.1 劝学课时训练</a>,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非选择类,选择类,判断题,小阅读-课内,语言表达,句子默写,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