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42811/0-17074833942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第一节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42811/0-17074833943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第一节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同步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42811/0-17074833943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第一节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第一节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同步练习,共1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甲、乙、丙三个精原细胞中,甲为正常细胞,乙、丙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丙细胞中染色体1的部分片段转移到了染色体3上。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发生自由组合,则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B.乙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2种配子,一种配子正常,一种配子不正常C.乙细胞中发生的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乙细胞和丙细胞的变异类型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若为倒位则观察不到2.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的顺序为⑤→②→④ B.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②③④C.细胞①中染色体与核DNA比例为1:2 D.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3.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数量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所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相等B.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出现染色体复制、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现象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的分裂完全相同D.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均不需要经过变形4.染色体的数目和行为是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重要依据。据此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A.有丝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5.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6.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 1~8 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与 2、3、4 互为等位基因,与 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 1~8C.1 与 3 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 与 2 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减数分裂时,1 分别与 6、7、8 都能自由组合7.下图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坐标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核DNA的含量,则a—b过程发生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B.若纵坐标表示核DNA的含量,则b—c过程每条染色体上都有2个DNA分子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b—c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d—e过程存在姐妹染色单体8.蝗虫染色体数为24条,在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分裂的固定装片时,看到某细胞有12条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上,说明该细胞处于( )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有丝分裂中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9.下图为某雌性动物的某种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在四个不同阶段(甲、乙、丙、丁)的数量关系,下列描述对图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B.丙阶段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C.甲~丁中染色体的数量比是2:2:2:1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乙阶段10.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有关果蝇有性生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C.减数分裂完成后,精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4条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果蝇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二、实验题11.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的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表示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成为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__________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失),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3)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进行鉴定。取该小偃麦的__________________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12.藏獒原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是一种高大、凶猛、垂耳的家犬。具有基因B时,皮毛呈黑色;具有基因bb时,皮毛呈褐色;但毛色的形成还受I(i)基因的控制。下图甲表示藏獒毛色的遗传实验,乙表示F1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实验结果说明该性状的遗传是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2)甲图中亲本褐毛和白毛藏獒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F2中,黑毛藏獒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3)让F2中的褐毛藏獒与基因型为BbⅠi的个体进行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细胞(填序号);依据②细胞的特征可判断出乙图为________(雌性/雄性)藏獒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三、综合题13.图1为某雌性动物体内五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2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含量;图3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G表示相关细胞,①~④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细胞有______个四分体,c细胞属于______________分裂中期。d细胞分裂完成后得到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a-e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2)染色体呈染色质丝状态时的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_____时期,图1中的细胞c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时期。(3)图3中过程①发生的物质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D、E、F和G需要再经过__________才能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14.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 DNA 数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1)图①中 b 柱表示的是______(填“染色体”、“DNA”或“染色单体”),图②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______。图①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②中的______。(2)图①中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主要是_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②中的______变成乙的过程。(3)图①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4)图 A 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 B 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______。分裂方式相应结果A有丝分裂E~F时期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有丝分裂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于D~E时期C减数分裂C~D时期的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D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于C~D时期参考答案:1.B【分析】分析图示:与甲正常细胞相比,乙中多了一条含a的染色体,说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a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与甲正常细胞相比,丙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甲只是一个细胞,正常减数分裂,不考虑其他变异,最终产生4个2种基因型的配子,即RA、ra或Ra、rA,A错误;B、乙细胞中多了一条含a的染色体,不考虑其他变异,经减数分裂形成2种配子,即RAa、ra或Raa、rA或RA、raa或Ra、rAa,不论哪一种配子组合,都是一种配子正常,一种配子不正常,B正确;C、乙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既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C错误;D、乙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都属于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倒位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也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错误。故选B。2.A【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间期。【详解】A、如图,减数分裂过程的顺序为⑤间期→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细胞①着丝粒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C错误;D、细胞②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A。3.B【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①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②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三个极体退化消失,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③精子形成过程中,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经过变形,直接形成成熟的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详解】A、每个精原细胞和每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均可产生四个子细胞,但前者可形成四个成熟的生殖细胞,后者只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殖细胞,所以相同数量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所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之比为4:1,A正确;B、精子和卵细胞形成都需要经过减数分裂,故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出现染色体复制、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现象,B正确;C、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分裂存在不均等(如初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C正确;D、精子的形成需要经过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D错误。故选D。4.C【分析】由图可知,图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卵母细胞。【详解】AB、有丝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同源染色体不会分离,AB错误;C、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卵母细胞,C正确;D、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5.D【分析】导致线段BC是由于DNA复制,DE是着丝粒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减半;如果曲线代表有丝分裂,EF时期包括后期、末期结束前;如果曲线代表减数分裂,C~D时期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前期和中期,EF段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及以后的时期。【详解】A、线段BC是由于DNA复制,DE是着丝粒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减半。如果曲线代表有丝分裂,EF时期包括后期、末期结束前,细胞中由于染色体加倍,染色体组数也加倍为4个,A错误;B、如果曲线代表有丝分裂,DE时期包括是后期着丝粒分裂,赤道板不是细胞的结构,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出现,B错误;C、如果曲线代表减数分裂,C~D时期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前期和中期,其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如果曲线代表减数分裂,C~D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6.B【分析】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与2、5与6、3与4、7与8为相同基因,1(或2)与3或4可能是等位基因,5(或6)与7或8可能是等位基因。【详解】A、1与2是相同基因,1与3、4可能互为等位基因,1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B、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1~8,B正确;C、若不考虑交叉互换,1与3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与2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则1与2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1与3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D、自由组合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上,1与6在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因此1与6的不能进行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B。7.C【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则ab段表示间期,bc段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de段表示末期;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规律,则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c段表示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后期和末期。【详解】A、若纵坐标表示核DNA的含量,则a—b过程发生染色体的复制,该过程中核DNA数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B、若纵坐标表示核DNA的含量,则b—c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核DNA分子,B错误;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b—c过程可能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等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D、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d—e过程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核DNA分子,此时不存在姐妹染色体单体,D错误。故选C。8.D【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①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②MI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③MI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④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⑤M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MII前期: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排布;⑦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II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⑨MI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详解】蝗虫染色体数为24条,看到某细胞有12条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上,说明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均有24条,ABC错误。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选D。9.D【分析】题图为某雌性动物的某种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在四个不同阶段(甲、乙、丙、丁)的数量关系,甲图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且和体细胞一致,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是卵原细胞;乙图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为2n,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丙图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为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丁图染色体和核DNA是体细胞一半,已经完成了减数分裂,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详解】A、丙图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为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丁图染色体和核DNA是体细胞一半,已经完成了减数分裂,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可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B、丙图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为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因题目为雌性动物,丙阶段的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B错误;C、甲~丁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2n、n、n,故甲~丁中染色体的数量比是2:2:1:1,C错误;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为2n,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包含减数第一次分裂所有时期,D正确。故选D。10.A【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错误;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正确;C、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8条染色体,减数分裂完成后,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精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4条,C正确;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D正确。故选A。11.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染色体数目 20W和20W+1E 40W 根尖(芽尖、分生组织)【分析】长穗偃麦草的配子有一个染色体组,普通小麦的配子有三个染色体组,所以F1体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丢失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单体),2E变成1E后减数分裂时没有与1E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所以形成的配子中一种有E,一种没有E。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的后代中的白粒个体是两个没有E的配子结合的结果。选择实验材料时,不能精确到分生区等部位,所以要写根尖或芽尖。【详解】(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是两个物种,在能实现种间杂交的情况下,得到的后代体细胞中含有两个物种的染色体,因此该杂种后代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因为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2)由题干中提供的“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可知该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蓝粒单体小麦(40W+1E)自交,其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20W和20W+1E;若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有三种染色体组成,分别是:40W、40W+1E、40W+2E,其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40W。(3)如要观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需选择分裂旺盛的细胞(根尖或芽尖)作为实验材料。【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2. 自由组合 bbii BBII BBii和Bbii 2/3 白毛:黑毛:褐毛=2:1:1 ① 雌性【详解】(1)分析甲图:F2性状分离比为12:3:1,是9:3:3:1的变式,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甲图:F2性状分离比为12:3:1,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BbIi.根据题意“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另有I(i)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也有关,当I基因存在时狗的毛色为白毛.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可以推断P中褐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白毛狗基因型为BBII。F1雌雄狗相互交配,F2中白毛狗基因型及比例为9/16B_I_和3/16bbI,黑毛狗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BBii和2/16Bbii,褐毛狗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ii,因此F2中黑毛狗的基因型是BBii和Bbii,其中纯合子占1/3,杂合子占2/3。(3)如果让F2中褐毛狗(bbII)与(BbIi)F1交配,得到白毛狗(1/4BbIi、1/4bbIi):黑毛狗(1/4Bbii):褐毛狗(1/4bbII)=2:1:1。(4)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才会出现细胞质的分裂不均等现象,而右图中标号②的细胞就是不均等分裂,说明乙图为雌性藏獒组织切片显微图像。细胞①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②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③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乙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细胞①。【点睛】13.(1) 0 有丝 极体##第二极体 bce(2) III、IV I(3) 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变形【分析】1、分析图1: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分析图2:Ⅰ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Ⅱ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Ⅲ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Ⅳ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3、分析图3:为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为初级精母细胞,BC为次级精母细胞,DEFG表示精细胞。【详解】(1)a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四分体,所以a细胞有0个四分体;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是雌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细胞质平均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是极体(第二极体)。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bce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2)染色体呈染色质丝状态,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不分裂的细胞或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了配子,所以染色体呈染色质丝状态时的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III(分裂间期、不分裂的细胞)、IV(配子)。图1中的细胞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I时期(Ⅰ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3)图3中过程①是精原细胞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及细胞适度长大,准备进入减数分裂,D、E、F和G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需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成熟的精子。14.(1) 染色单体 甲 乙(2) DNA 分子复制 丙(3) Ⅲ、Ⅳ I(4)③【分析】图①中根据abc的比例及有无可判断,a表示染色体数目、b表示染色单体数目、c表示DNA数目;Ⅰ可表示体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Ⅳ表示卵细胞、第二极体或精细胞;图②中甲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详解】(1)图1中,b柱在Ⅰ中不存在,表示染色单体,Ⅱ中b柱和c柱相等,c为DNA,则a表示染色体;图②中甲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为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对应于图2中的乙。(2)图1中,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主要是DNA复制,导致DNA数量加倍,并形成染色单体;由Ⅱ变化为Ⅲ,染色体数目减半,相当于图2中的丙→乙过程。(3)图1中,Ⅰ为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未经复制的体细胞,Ⅱ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由此可知,Ⅰ、Ⅱ、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Ⅲ和Ⅳ,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Ⅰ。(4)分析图A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图A和图B中③可能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