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丽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丽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丽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丽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丽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2024丽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含答案
展开考生须知:
1.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题至第25题为选择题,第26题至第30题为非选择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3.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Mg 24 S 32 Al 27 Fe 56 Cu 64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Al2O3是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2.下列实验仪器为分液漏斗的是
A B C D
3.物质的量浓度常用的单位是
A.ml B.ml/L C.L/ml D.g/ml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A.Na2CO3 B.NaHCO3 C.NaOH D.C2H5OH
5.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C.按照分散剂的不同,胶体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
D.将铝片粉碎到直径为1~100nm的铝粉时,该铝粉属于胶体
6.关于化学反应:SO2+2H2S === 3S↓+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S是还原剂 B.H2O是还原产物
C.SO2是氧化剂 D.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7.下列物质中,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ClO溶液 B.BaSO4 C.SO3 D.熔融KOH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14N和14C互为同位素 B.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
C.氯化钠的电子式:eq Na\\ac(︰Cl︰,\s\up7(‥),\s\d8(‥)) D.Cl-的结构示意图:
9.下列关于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C.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经验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0.下列关于物质制备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NaOH
B.实验室采用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方法制取Al(OH)3
C.Na2O2可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D.Cl2、ClO2、O3都可作为自来水的消毒剂
11.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Cl < I B.碱性:Mg(OH)2 < NaOH
C.稳定性:H2S < HCl D.粒子半径:Na+ < O2-
12.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作用的主要过程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②
①
A.在进行该实验时,需要全程佩戴护目镜
B.浓硫酸滴入蔗糖后,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白色固体变黑色,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
D.固体膨胀变大,说明实验中有大量气体产生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3+、NH4+、SCN-、Cl- B.Na+、HCO3- 、Ba2+、OH-
C.K+、SOeq \\al(2-,4)、Mg2+、NO3- D.Fe2+、H+、MnO4-、SOeq \\al(2-,4)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CO2+2OH-===COeq \\al(2-,3)+H2O
B.铁与稀硫酸的反应:2Fe+6H+===2Fe3++3H2↑
C.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COeq \\al(2-,3)+2H+===H2O+CO2↑
D.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2++2OH-===Mg(OH)2↓
15.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可用于制药和焙制糕点
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C.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D.从锂到铯,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① ② ③ 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①中用玻璃棒引流将NaCl溶液注入100mL容量瓶
B.操作②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C.操作③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D.操作④仰视容量瓶上的刻度线,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偏大
17.下列有关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2与H2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的HF很稳定
B.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久置氯水的酸性比新制氯水弱
C.Br2是深红棕色液体,I2是紫黑色固体
D.氯、溴、碘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绿豆大小的钠放入水中,钠在水中的位置、钠的形状都会发生变化
B.可用稀硝酸和KSCN溶液,检验菠菜等食品中的铁元素
C.阿伦尼乌斯的电离模型认为,电解质通电后会电离产生离子
D.考古研究中利用13 6C和15 7N的测定,分析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
19.下表物质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0.下列溶液或用品,不能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①澄清石灰水;②H2S溶液;③酸性KMnO4溶液;④溴水;⑤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2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 H218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水充分反应,产生Cl-数目为NA
的NaCl溶液中Na+的数目为0.01NA
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中含有H原子数为NA
22.下列事实不能用“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来解释的是
A.常见的一些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的大
B.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的性能有很大差别
C.测试工程师依据组成元素及含量确定不锈钢等级
D.铝和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二种金属元素
23.某合金15 g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H2 11.2 L,此合金的主要组成可能为
A.Mg和Al B.Fe和Cu C.Fe和Al D.Fe和C
24.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上制备高铁酸钠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的化学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2Fe3++3ClO-+10OH-===2FeO2- 4+3Cl-+5H2O,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利用了ClO-的还原性
B.该反应中Fe3+被还原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 3
D.制备0.1ml Na2FeO4,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2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0分)
26.(8分)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CuSO4·5H2O的俗名: ;硫黄的化学式: 。
(2)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3)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7.(10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提出的联合制碱法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主要工业流程可简要表示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 。
(2)“循环Ⅱ”的物质为: 。
(3)“操作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流程中产生NaHCO3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操作1”可知,在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溶解度比NaCl大
B.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得到的主要产品是烧碱,副产物是NH4Cl
C.应该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NH3,再通入足量CO2
D.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设计了“循环Ⅰ”
28.(10分)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考元素①~⑥在表中的位置,请回答:
(1)元素①的符号_________,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②和③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元素④和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填化学式)。
(4)写出能证明元素金属性⑥>②的实验事实: 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9.(10分)电子工业常用30%的氯化铁溶液腐蚀覆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作印刷电路板。为了使使用后的“废液(主要成份为FeCl3、FeCl2和CuCl2)”得到充分利用,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1)“滤渣”的成分是 ,B的物质为 。
(2)加入过量A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 、
。
(3)通入C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0.(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Cl2、Fe3+、SO2三者氧化性强弱顺序,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省略)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止水夹K1、K2、K3、K4,通入N2一段时间,关闭K1、K3、K4,向B中加入15 mL新制FeCl2溶液。
Ⅱ.打开活塞a,向容器A中滴加适量浓盐酸,加热A,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关闭K2。
Ⅲ.打开活塞b,待约2 mL溶液流入D试管,关闭活塞b,检验D试管溶液中的阳离子。
Ⅳ.打开K3和活塞c,向C中滴加70%硫酸,一段时间后关闭K3。
Ⅴ.另取试管E,打开活塞b,待约2 mL溶液流入E试管,关闭活塞b,检验E试管溶液中的阴离子。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Ⅰ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Ⅱ中溶液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Ⅲ,检验D试管溶液中是否含有Fe2+,不能选用酸性KMnO4溶液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步骤Ⅲ和步骤Ⅴ的检验结果如下:
则Cl2、Fe3+、SO2三者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
(6)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E试管溶液中的SOeq \\al(2-,4): 。选项
A
B
C
D
物质
MgCl2
CO2
H2O2
Cl2
化学键类型
共价键
共价键
离子键
共价键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结论
A
把温度计插入滴加了几滴水的碳酸氢钠固体中,温度计读数下降。
碳酸氢钠溶解放热
B
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点在pH试纸上,试纸变白。
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C
向分别装有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一小块铝片,两支试管均产生气泡。
铝片与酸、碱都能反应
D
向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溶液变为无色。
二氧化硫有强氧化性
族
周期
ⅠA
0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3
②
③
④
⑤
4
⑥
步骤Ⅲ,D试管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
既有Fe3+,又有Fe2+
步骤Ⅴ,E试管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
有SOeq \\al(2-,4)
丽水市2023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2024.01)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0分)
26.(8分,每空2分)
(1)胆矾或蓝矾 S
(2) NaHSO4===Na++H++SOeq \\al(2-,4)
(3) 2Na+2H2O===2Na++2OH-+H2↑ (未配平给1分,化学式错误不给分,气体符号不要求)
27. (10分,每空2分)
(1) 过滤 (2) CO2
(3) 2NaHCO3Na2CO3+CO2↑+H2O(未配平,或没加热均给1分,化学式错误不给分,气体符号不要求)
NH3+CO2+NaCl+H2O===NaHCO3↓+NH4Cl(化学式错误不给分)
(5) AB
28. (10分,每空2分)
(1) O 第二周期ⅥA族
(2) Al(OH)3+NaOH===Na[Al(OH)4](化学式错误不给分)
(3) HClO4>H2SO4
(4) 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9. (10分,每空2分)
(1) Fe、Cu(写对一个给1分) 稀盐酸
(2) 2FeCl3+Fe===3FeCl2 CuCl2+Fe===FeCl2+Cu(未配平给1分,化学式错误不给分)
(3) 2Fe2++Cl2===2Fe3++2Cl-(未配平给1分,化学式错误不给分)
30. (12分,每空2分)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3) Fe2+被氧化为Fe3+
(4) 2MnOeq \\al(-,4)+10Cl-+16H+===5Cl2↑+2Mn2++8H2O (未配平给1分,化学式错误不给分,气体符号不要求)
(5) Cl2>Fe3+>SO2
(6)向E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SOeq \\al(2-,4)。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B
D
C
B
D
D
A
B
A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D
B
C
B
A
A
D
C
D
C
2024丽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丽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6 kJ·ml-1,5 kJ·ml-1,0×10-36,7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化学: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化学,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