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4课 《灯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4课 《灯笼》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4课 《灯笼》教学设计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4课 《灯笼》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人教部编版灯笼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灯笼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概括文章叙述的事件,理解“灯笼”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思。
    2.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叙述的事件,理解“灯笼”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思。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同学们,
    你们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吗?你们元宵节的时候有没有去参加过灯会?想必,“灯笼”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深刻的印象。
    师:谁能说出有关于灯笼的诗句?
    生: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唐·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释义:帝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昼,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释义:灯光绚丽的色彩远远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地点缀着天际。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释义: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灯光将花市照得像白天一样明亮。
    师:灯笼如今在人们的心中是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年代,灯笼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伯箫写的《灯笼》吧!
    环节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请同学们上黑板写出这些陌生汉字的字音,每个同学写两个。
    争讼(sònɡ) 领域(yù)
    斡旋(wò xuán) 静穆(mù)
    思慕(mù) 怅惘(chànɡ wǎnɡ)
    褪色(tuì) 熙熙然(xī)
    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篇,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师:发放生词解释清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填写。
    争讼:因争论而诉讼。
    领域:从事一门专门活动或一事业的范围、部类或部门。
    斡旋:调解周旋。
    静穆:安静而严肃。
    思慕:怀念;追慕。
    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褪色: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暖融融: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
    马前卒: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朗读课文
    1. 教师范读第一段
    2. 学生自由朗读
    环节三: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和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文体知识
    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1800对年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灯笼不仅有照明的作用,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现在,灯笼又逐渐在家居装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课堂互动探究,自读感知,梳理情节
    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
    2.速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划分层次结构
    设问1:文章以“灯笼”为题,围绕“灯笼”回忆和联想了哪些事?
    (生分小组展开交流)
    预设 村中犬吠;看戏的景象;挑灯笼,接祖父夜行;接纱灯,上灯学;村头挂红灯,慰藉孤行客;元宵张灯,跟着龙灯跑半夜;族姊远嫁,曾经的富贵已破落;纱灯上用朱红描字;联想献帝灯笼;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将军。
    设问2:这些对灯笼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段落?据此给文章分段,概括每部分内容。
    预设 对灯笼的描写集中在第2—11段。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说“火”,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体说“灯笼”,写“我”对灯笼的回忆及联想。
    第三部分(第12段):结尾说“火”,情调高昂,抒发爱国情怀。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认识和归纳,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梳理和归纳能力。
    一盏灯笼,一把烈火
    1.那么再读第四段“路上黑,打了灯笼去 吧。”母亲的吩咐:“路上黑”是黑暗的现实,“去吧”是上战场去吧,“打了灯笼”是照亮前行的路去追求光明。这是母亲对我的支持,是出征前的叮嘱。
    2.理解最后一段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壮”是照应了前一段“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唉”“于今灯笼又不够了”是从当时的动荡的时局来看,灯笼已不够承载战场杀敌的激越悲壮,而是需要更大更强,更多更烈的光火——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学生朗读此段,读出前后语气变化。
    助力理解:最后第二段在人称上有了变化,除了“我”,还出现了“你”,这个“你”是谁?
    所以,作者发出的感叹,目的是什么?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抗日的队伍中。作者渴望振臂一呼,全中国的民众们都团结起来,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侵略。以星星灯火,凝聚燎原之力量。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生交流讨论,师引导)
    1.第1自然段叙述了什么事情?有何作用?
    玩火坑灯,燃滴滴金,放焰火,点烛……
    引出下方,为下方做铺垫。
    2.快速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夸张与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使表达显得形象生动,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3.第10自然段写了哪些名将?有何作用?
    霍嫖姚,李广,裴公。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的马前卒”的誓愿。
    4.自由读10-11自然段,思考:关于宫灯的想象和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
    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升华
    5.最后一自然段表达“我”强烈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怀?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也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疑新探究
    出示课件
    ①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②“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乡俗还愿,孤客心暖”这部分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生交流讨论,师引导)
    预设 ①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②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对母亲的感念,但却通过写“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等细节,让这份情感跃然纸上;“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仿佛在凝视母亲的形象,平静的叙述中透出深厚的感情。
    ③作者通过回忆中家乡“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等细节,给“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孤行客以“去村不远”的慰藉,深切地表达了对给人温暖的乡俗的怀念。
    感悟精彩句子
    课件展示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同学探讨,说出自己观点即可。
    师引导做出总结: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课后探究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1)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等亲人的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2)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3)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4)记录、传承家族历史。
    (5)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写作特色
    1、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作者以“灯笼”为线索,顺着自己的思绪,具体记叙了记忆中一些和灯笼有关的事情。包括灯笼所承载的对祖父、母亲的情感,与灯笼相关的乡情民俗,以及现实社会中自己的一些感慨等,层层递进,使灯笼在文章中所承载的作者赋予其的含义一层层地展示出来。
    2、语言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
    本文语言文白相间,既富有雅致,又不会过于通俗。比如“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句中的“锵然”“古远”等词的运用,使得文章耐人寻味。而大量的诗词典故的运用,也使得文章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比如“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一句,就化用了宋朝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之》里的诗句。
    教学板书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2 说灯笼缘,3-11 忆灯笼事,12 明灯笼情, 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学设计,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再读文本,合作探究,三读文本,感悟提升,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背景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