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四章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326569/0-17070548382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四章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326569/0-17070548383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四章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326569/0-17070548383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精品练习
展开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大孤山铁矿所在的矿区,距离辽宁省鞍山市十几千米,因丰富的铁矿储量被称为“十里铁山”。但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大孤山已从一座海拔近300米的山变成了海拔近-300米的大深坑。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截至2018年11月,大孤山铁矿累计治理面积达127.33公顷。目前,通过示范基地和绿色矿山建设,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图示为大孤山铁矿遥感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这种“人造天坑”的形成出现在( )
A.采集渔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生态文明时期
2.该地质奇观形成的背后隐藏的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有( )
①植被破坏
②土地沙漠化
③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④滑坡与泥石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改善大孤山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主要是( )
A.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铁矿开采持续长久
C.工业废水循环利用
D.居住环境清洁优美
“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被誉为“城市建筑的肌肤”。下图为“立体绿化”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立体绿化”建筑反映出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人地协调
5.与普通建筑相比,“立体绿化”建筑( )
A.采光性能增强 B.噪声污染减弱
C.电能消耗增大 D.雨水排泄加快
(2023河南郑州期中)巨菌草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耐旱、耐盐碱,是一种良好的饲料作物,相比于玉米等传统饲料作物,巨菌草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要求更低。近年来,宁夏同心县在沙漠戈壁推广巨菌草种植,促进草畜产业一体化发展。下图为巨菌草和玉米植株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与传统饲料作物相比,同心县推广巨菌草种植是因为( )
A.单位面积产草多 B.可提高耕地质量
C.种植经验更丰富 D.便于机械化耕作
7.该地在沙漠戈壁推广巨菌草种植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增大蒸腾量,增加区域降水
B.减少水耗,增加河川径流
C.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弱竞争
D.根系固沙,减弱风沙活动
8.推广巨菌草种植,促进草畜产业一体化发展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是( )
A.减少耕地面积 B.保障草料供应稳定
C.提高牧业成本 D.扩大饲料用粮需求
题组二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2023山东莱西期中)我国某地区的生态农业主要采取“农、养、沼、种”四者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农、养、沼、种”指水稻生产、养猪(鸭子)、沼气、种植蘑菇和其他蔬菜等。这种生态循环模式不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同时又为“农、种”等提供了很好的肥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稻田养鸭场”生产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利用鸭子消除稻田中的病菌、害虫
B.鸭粪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产量
C.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消除污染
D.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绿色生产
10.该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对当地发展的作用有(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在我国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河西走廊
C.江汉平原 D.河套平原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对图中所表达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
B.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对外开放,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从源头上改变能源来源
C.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进行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是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D.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不会制约经济发展
13.下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举措不合理的是 ( )
A.生态文明建设要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B.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C.要积极谋求生产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D.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大区域资源开发力度,大力推进区域经济水平快速提高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2022河南焦作期中)人海关系就是指人类活动与海洋之间的互动关系,西方国家人海关系互动演进可划分为4个时期,即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时代(国家与海洋的互动表现为以陆涉海、以海养陆)、开拓殖民时代(国家的海洋领地化意识增强,对海洋的认识由探索、开拓转化为占有、控制)、两次世界大战到冷战时代(对海洋权力空间属性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后冷战时代(从海洋霸权政治向海洋权利政治发展,世界海洋秩序得以重建)。下图为人海关系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西方国家人海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是( )
A.共有性—先占先得—以海制陆—可持续发展
B.先占先得—以海制陆—共有性—可持续发展
C.以海制陆—先占先得—可持续发展—共有性
D.可持续发展—共有性—先占先得—以海制陆
2.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塑造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竭泽而渔 B.定期休渔
C.远洋倾倒垃圾 D.大力填海造陆
2019年11月,习近平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称赞这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下图是位于杨浦滨江“生活秀带”的“绿之丘”,由烟草仓库改造而成。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生活秀带”是指( )
A.美丽生活风景区 B.零售餐饮集聚区
C.城市中心商务区 D.高档商品展示区
4.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 C.科技 D.市场
题组二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023浙江临海模拟)庭院经济是以居民自家庭院及周围闲置空间为载体进行种植、养殖和提供服务等复合结构的家庭经济模式。下图为福建省桂峰村“五小庭院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国家推广“庭院经济”主要是为了( )
A.扩大种植面积,发展规模农业
B.缓解撂荒现象,保障耕地安全
C.整合闲置土地,增加农民收入
D.采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6.桂峰村大力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有利于( )
①适应市场变化
②循环利用资源
③提升城市化水平
④提升专业化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生态文明的协调度是对一个地区的生态质量、经济和谐、社会发展、保障体系协调程度的评价。下图示意2010—2016年河北省生态文明子系统雷达图演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2010—2016年,河北省生态文明的主要支撑系统为 ( )
A.经济和谐 B.社会发展
C.保障体系 D.生态质量
8.河北省在保持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需要 ( )
A.重视生态保护 B.推广农药使用
C.扩大耕地面积 D.改变作物熟制
9.(2023湖北恩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察雅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区域年平均气温约为11℃,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50 mm,“种养循环一体棚”项目位于该县的河谷地区。该项目以棚室为边界,将种植系统、生猪养殖和发酵系统相结合,是一种立体养殖新模式,其种植系统年产蔬菜约4 000 kg,年产成品苗约39万株,生猪养殖年出栏仔猪约1 600头。下图示意“种养循环一体棚”剖面和其农业生产过程。
(1)描述“种养循环一体棚”模式的农业生产过程。
(2)从自然地理要素角度分析本地区采用该模式的必要性。
(3)说明采用“种养循环一体棚”模式给当地带来的益处。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基础过关练
1.C 大孤山“人造天坑”是近百年来开采铁矿形成的,因此出现在工业文明时期。故选C。
归纳总结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D 开采铁矿会破坏植被,植被的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但不会造成土地沙漠化;开采铁矿会造成地面塌陷,进而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开采铁矿容易造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故选D。
3.A 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因此改善大孤山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而保障资源与环境安全。故选A。
4.D 通过材料可知,“立体绿化”是人类活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并造福于人类自身,体现了人地协调的人地关系思想,故选D。
5.B 材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说明,“立体绿化”建筑表面布满植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因此采光性能比普通建筑弱,A错误;建筑表面布满植物,能够吸收一定的噪声,使得噪声污染减弱,B正确;建筑表面的植物能够削减太阳辐射,降低室温,使电能消耗减少,C错误;植物还能够滞留雨水,雨水排泄速度减慢,D错误。故选B。
6.A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巨菌草地上生物量远大于玉米,与传统饲料作物相比,巨菌草单位面积产草量更多,故同心县推广巨菌草种植,选A。
7.D 种植巨菌草会增大蒸发量,导致土壤更加干旱,A错误;巨菌草地上生物量更大,推测其耗水量更高,B错误;巨菌草不是当地原生物种,对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作用较小,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巨菌草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耐旱、耐盐碱”可知,巨菌草根系发达,固沙能力较强,能够减弱风沙活动,防治荒漠化,D正确。故选D。
8.B 推广巨菌草种植,不会减少耕地面积,A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推广巨菌草种植,可以增加草料的供给,保障草料供应稳定,B正确;增加草料的供给,会降低牧业成本,C错误;饲料增加之后,会减少饲料用粮的需求,D错误。故选B。
9.D 鸭子可以消除害虫,但无法消除病菌,A错误;鸭粪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不是主要目的,可通过施肥等其他方式提高土壤肥力,B错误;无法消除污染,C错误;该生产模式既提高了土壤肥力,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污染,可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绿色生产,D正确。故选D。
10.B 该生产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①正确。农业生产是在农村进行的,与城镇无关,②错误。该生产模式可以产生沼气,提供清洁能源,③正确。对民居集聚影响不大,④错误。故选B。
11.C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热量和水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沼气池也需要气温高才能有更好的制沼效果。江汉平原位于南方地区,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故选C。
12.A 图中文字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所表达的含义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图示不能体现加强对外开放,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从源头上改变能源来源;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仅是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制约经济发展。
13.D 生态文明建设要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积极谋求生产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要合理控制区域资源开发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区域经济水平提高。
能力提升练
1.B 西方国家先开辟新大陆,先占先得,再通过海洋军事的发展,以海制陆,两次世界大战到冷战时代,对海洋权力空间属性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海洋为人类共有,故最终开始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西方国家人海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是先占先得—以海制陆—共有性—可持续发展。故选B。
拓展延伸 人海关系指的是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关系,不仅包括人类活动与海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还包括以海洋为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人文地理的角度来看,人海关系是人地关系概念的引申,是人地关系的区域性体现,人海关系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最重要的类型。它一方面反映了海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作用;另一方面表达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与把握,突出人类与海洋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彼此响应和反馈,认识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海关系的发展。
2.B 定期休渔有利于鱼类的繁殖、生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故选B。
3.A “生活秀带”是指生态良好、环境秀丽、生活宜居的地带,即美丽生活风景区,故选A。
4.A 从“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说明传统工业区通过以生态优先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得以重新发展,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主要影响因素是该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国家政策,故选A。
5.C 根据材料“庭院经济是以居民自家庭院及周围闲置空间为载体进行种植、养殖和提供服务等复合结构的家庭经济模式”可知,庭院经济可以整合闲置土地,发展产业,增加经济收入,故选C。
6.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桂峰村大力发展“五小庭院经济”,同时发展种植、养殖、服务等,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类型及规模,同时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①②正确;发展庭院经济对城市化水平、专业化程度影响较小,排除③④。故选A。
拓展延伸 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它的特点主要有:生产经营项目繁多,模式多种多样;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经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集约化程度高;利用闲散、老弱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庭院经济是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庭院经济的优点在于能合理开发农业土特产资源,继承和发展传统技艺,是农村商品生产的重要基地,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和积累经营经验的园地,也是农民致富的门路。
7.B 2010—2016年,在河北省生态文明子系统中,社会发展系统所占比重大,且上升趋势最明显,因此社会发展是该时段河北省生态文明的主要支撑系统。故选B。
8.A 保持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相统一,A对;推广农药使用及扩大耕地面积都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B、C错;作物熟制主要由气候决定,且改变作物熟制对生态质量提高无明显影响,D错。故选A。
知识拓展 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
9.答案 (1)通过相关农业资源的输入,构建起种植、养殖及发酵系统;生猪养殖为发酵系统提供原料并提供肉产品;发酵系统为种植系统提供有机肥并输出肥料产品;种植系统分别为养殖、发酵、人类提供饲料、原料、蔬菜产品。
(2)地处高原,气候高寒,使用大棚利于保温;河谷地形,立体养殖节约养殖空间;该区土壤肥力低,该模式利于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大棚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水资源利用高效。
(3)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废弃物排放减少,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带动建材、资源回收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1)据材料“该项目以棚室为边界,将种植系统、生猪养殖和发酵系统相结合”可知,这种农业生产构建了包括种植、养殖和发酵系统的模式;读图可知,生猪养殖可提供肉产品并为发酵系统提供粪便;发酵系统为种植系统提供有机肥并输出肥料产品;种植系统为生猪养殖提供牧草,为发酵系统提供废弃物并为人类提供蔬菜。
(2)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大棚可以保温并且利于保持棚内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该地位于河谷,土地有限,立体养殖可节约空间;青藏高原土壤肥力较低,该模式提供的有机肥可保证作物生长。
(3)该模式带来的好处可以从经济、社会及生态三方面分析。经济方面: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方面: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生态方面:废弃物重新利用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C
2.D
3.A
4.D
5.B
6.A
7.D
8.B
9.D
10.B
11.C
12.A
13.D
1.B
2.B
3.A
4.A
5.C
6.A
7.B
8.A
在思想上
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
在政策上
应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措施上
应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在行动上
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社会发展阶段,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