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江苏卷第4题 人体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展开巧借反射弧和反射,考查结构与功能观
结合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成因,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围绕兴奋的传递,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结合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结合人脑的高级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结合激素的本质及功能,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围绕激素研究实例,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结合血糖平衡的调节,考查分析推理能力
结合激素的分泌调节,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结合神经、体液调节的关系及特点,考查归纳综合分析能力
结合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考查稳态与平衡观
结合体温调节,考查稳态与平衡观
结合水盐平衡调节及其意义,考查生命观念
围绕免疫系统的组成,考查生命观念
结合免疫系统的功能,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结合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围绕各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特点,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结合免疫失调的实例分析,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结合免疫学的应用及相关实验探究,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2021江苏卷T4). 如图表示人体胃肠激素的不同运输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胃肠激素都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B. 内分泌腺细胞不可能是自身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C. 图中组织液含有激素,淋巴因子、尿素等物质
D. 不同胃肠激素的作用特异性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运输途径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表示人体胃肠激素的不同运输途径,据图可知,人体胃肠激素的运输途径有4条:①是激素进入组织液,然后作用于产生激素的细胞;②是激素产生以后,进入消化道;③是激素分泌后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④是激素分泌后进入组织液,然后作用于相邻细胞。
【详解】A、据分析可知,胃肠激素不都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可在消化道发挥作用,A错误;
B、据题图信息可知,内分泌腺细胞可能是自身激素作用的靶细胞,B错误;
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存在于体液中。故组织液含有激素,淋巴因子、尿素等物质,C正确;
D、不同胃肠激素的作用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特异性受体,D错误。
故选C。
(2021江苏卷T6). 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兴奋则会引起人的兴奋
B. b兴奋使c内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
C. 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D. 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结构处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详解】A、a兴奋可能会使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或者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则会引起的人兴奋或者抑制,A错误;
B、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Na+内流,B错误;
C、神经元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c,神经a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b,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即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正确;
D、一些简单脊髓反射活动,例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依然能完成,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020江苏卷T12). 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
B. 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
C. 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
D.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
B、降血糖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升血糖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B正确;
C、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内,C错误;
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都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D正确。
故选C。
(2020江苏卷T13). 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 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 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 细胞外液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涉及到的神经元有a、b两个,其中①②④为刺激部位,③是突触。
【详解】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需要足够强度的刺激,A正确;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到②④处,由于不知③突触处产生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递质还是抑制性递质,故电位大小不一定相等,B错误;
C、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只能从细胞a传到细胞b,C错误;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能影响钠离子的内流和神经递质的活性或扩散,故会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也会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D错误。
故选A。
(2020江苏卷T14). 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天冬氨酸分子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
B. 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
C. 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
D. 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详解】A、天冬氨酸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A错误;
B、氨基酸分子既含有氨基也含有羧基,B正确;
C、天冬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囊泡内,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可以批量释放到突触间隙,C正确;
D、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使Na+内流,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A。
1.(2023春·江苏·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与谷氨酸(脑中主要的兴奋性递质)代谢异常有关。癫痫发病时,患者脑内谷氨酸浓度升高且在发作后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谷氨酸在脑内的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发突触小体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
B.谷氨酸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
C.突触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均可回收谷氨酸
D.EAAT功能过强是导致癫痫的重要因素
【答案】D
【分析】据图可知:胶质细胞中谷氨酸可以合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进入突触前神经元转化成谷氨酸,当细胞兴奋时谷氨酸被释放到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可被胶质细胞和突触前神经元回收,若回收障碍导致谷氨酸浓度升高可发生癫痫。
【详解】A、图中谷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发突触小体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A正确;
B、谷氨酸是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使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使突触后神经元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进而发生膜内外电位变化,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B正确;
C、从图分析可知,突触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都可以通过膜上EAAT回收谷氨酸,C正确;
D、结合C选项的分析,若EAAT功能过强,则会使谷氨酸回收量增加,进而导致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含量减少,而题干中指出癫痫是由于患者脑内谷氨酸浓度升高且在发作后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所致,故EAAT功能过强并不会导致癫痫,D错误。
故选D。
2.(2023春·江苏南通·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一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纤维表面,给予神经纤维适宜刺激后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时电位差为0,此时处于静息状态
B.b点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C.c点时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
D.若在两个电极的中点给予适宜刺激,可能测不到电位变化
【答案】C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详解】A、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一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纤维表面,如图所示 ,a点时电位差为0,细胞膜外都是正电位,此时处于静息状态,A正确;
B、b点时为A点兴奋,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B正确;
C、c点时为B点兴奋,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C错误;
D、若在两个电极的中点给予适宜刺激,A点、B点同时兴奋,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细胞膜外均为负电位,可能测不到电位变化,D正确。
故选C。
3.(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模拟预测)下图 1 为某突触结构示意图,图 2、图 3 分别为该突触浸泡箭毒前、后,给予突触前神经元 相同刺激之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箭毒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来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
B.a 为突触小泡,其中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
C.神经元从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同一种离子会出现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D.刺激一段时间后才检测到电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兴奋在突触部位存在信号形式的转换
【答案】B
【分析】1、维持静息电位时的钾离子外流,以及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时钾离子外流,都是钾离子通道开放,相当于协助扩散;产生动作电位时的钠离子外流,是钠离子通道开放,也是相当于协助扩散;若涉及“钠-钾泵”作用下的吸钾排钠,是主动运输。
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详解】A、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分析图3可知,箭毒处理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被抑制,故箭毒可能是通过阻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来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A正确;
B、结合图2可知,图1接受刺激后,a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故a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不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错误;
C、产生兴奋时,Na+内流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恢复静息状态时,Na+-K+泵运输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故神经元从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同一种离子会出现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C正确;
D、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需要“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故刺激一段时间后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D正确。
故选B。
4.(2023秋·江苏南京·高三南京市中华中学校联考期末)在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中,有时使用到糖皮质激素(GC)。GC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正常机体调节GC分泌的途径如下图所示(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关于G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患者使用GC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消灭病毒
B.长期大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弱
C.机体内GC作用的受体主要存在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内
D.图中GC的分泌存在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答案】B
【分析】据题图分析: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使得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
【详解】A、新冠肺炎患者使用GC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减少,A错误;
B、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涉及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其分泌增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长期大量使用GC,因为负反馈调节,ACTH和CRH分泌减少,最终使得肾上腺皮质萎缩,最终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弱,B正确;
C、GC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且GC是类固醇激素,其受体存在于丘脑和垂体细胞内部,但是结合题意“GC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知GC主要作用的细胞为免疫细胞,C错误;
D、据题图分析: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使得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B。
5.(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激素是生物体非常重要的调节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不诱导靶细胞产生新的生理活动,只能加强或者减弱原有的生理过程
B.激素在血液中的生理浓度很低,作用却非常显著
C.不同激素可以作用于相同的靶器官和靶细胞
D.靶细胞结合激素的受体是位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答案】D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直接通过血液传递到全身各处;(2)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激素的运输是不定向的,但会作用于特定的细胞或器官(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发挥完作用后就被灭活。
【详解】A、激素可以加强或减弱靶细胞的原有生理过程,不诱导靶细胞产生新的生理活动,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A正确;
B、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的激素浓度都很低,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B正确;
C、不同激素可以作用于相同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的细胞,C正确;
D、不是所有激素的受体均位于细胞膜表面,如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D错误。
故选D。
6.(2023·江苏常州·常州市第三中学校考模拟预测)肝脏是哺乳动物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餐后胆固醇的合成量会增加,其调节机制如图,图中mTORC1、AMPK、USP20、HMGCR均为调节代谢过程的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CA可直接生成胆固醇
B.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增加可通过抑制AMPK进而提高mTORC1的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抑制USP20磷酸化
D.USP20基因缺失或其药理抑制作用可以提高胆固醇的水平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在细胞内利用乙酰-CA合成胆固醇,同时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抑制AMPK的作用,而AMPK可以抑制mTORC1,而mTORC1能促进胆固醇的合成,进而表现为餐后胆固醇含量增加。
【详解】A、从图中可看出,合成胆固醇的原料是乙酰-CA,该过程中经过了一系列反应,因此不能说乙酰-CA可直接生成胆固醇,A错误;
B、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增加,进入肝细胞的葡萄糖增加,抑制AMPK活性,而AMPK抑制mTORC1,可见,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增加可通过抑制AMPK进而提高mTORC1的活性,B正确;
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激活mTORC1,活化后的mTORC1促进USP20磷酸化,C错误;
D、由于磷酸化的USP20使HMGCR稳定催化乙酰-CA合成胆固醇,因此USP20基因缺失或其药理抑制作用可以降低胆固醇的水平,D错误。
故选B。
7.(2023·江苏·一模)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受体胞内部分的相关位点发生磷酸化水平改变,进而激活胞内信号通路,实现降血糖;据图分析,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主要指胰岛素不能起到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是( )
A.GLUT4蛋白功能失活B.控制胰岛素受体合成的基因突变
C.胰岛素分泌不足D.含GLUT4的囊泡与膜融合受阻
【答案】C
【分析】血糖含量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
【详解】A、GLUT4蛋白功能失活则相当于胰岛素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A正确;
B、控制胰岛素受体合成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胰岛素无法起作用,进而使血糖无法下降,而表现为糖尿病,这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引起的,B正确;
C、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相关代谢障碍,进而表现为血糖无法下降,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C错误;
D、含GLUT4的囊泡与膜融合受阻也会阻止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障碍,相当于胰岛素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D正确。
故选C。
8.(2023春·江苏·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研究表明将小鼠Cdx2细胞(一种胎盘干细胞)由静脉注入心肌受损的模型小鼠,可再生出健康的心脏细胞,提高小鼠的心输出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诱导心肌细胞坏死,导致心脏功能异常
B.在胚胎发育早期,Cdx2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胎盘、胎膜
C.注入小鼠的Cdx2细胞可迁移至心脏,直接修复心脏
D.注入小鼠的Cdx2细胞一般不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攻击
【答案】D
【分析】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详解】A、细胞的结构受到损伤可诱发细胞自噬,细胞自噬会导致细胞正常功能受影响,严重时可能会诱导细胞凋亡,即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导致心脏功能异常,A错误;
B、在胚胎发育早期,Cdx2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分化形成胎盘,实现早期胚胎与母体子宫的联系,B错误;
C、注入小鼠的Cdx2细胞可迁移至心脏,通过有丝分裂、分化实现对心脏的修复,C错误;
D、Cdx2是一种胎盘干细胞(自体细胞),Cdx2细胞进入机体后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否则不能迁移至心肌受损部位实现修复,D正确。
故选D。
9.(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下图表示甲型H1N1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1N1流感病毒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B细胞受到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即大量增殖分化
C.细胞2是细胞毒性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
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X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1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2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3为浆细胞,物质X为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详解】A、病毒为非细胞生物,H1N1流感病毒只含有RNA,其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A错误;
B、B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需要两个信号以及细胞因子的作用,一个信号是病原体与B细胞直接接触,另一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错误;
C、分析题图:细胞1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2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3为浆细胞,其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C正确;
D、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细胞3为浆细胞,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故注射的疫苗不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X(抗体),D错误。
故选C。
10.(2023·江苏南京·统考二模)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自2022年起,南京市决定按自愿原则,为在校初一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下图表示首次注射HPV疫苗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多次接种HPV疫苗能实现有效的免疫治疗
B.物质A为细胞因子、物质B为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细胞①③⑤都能识别、摄取、提呈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
D.接种HPV疫苗后细胞④能在机体被HPV感染后迅速分泌抗体
【答案】B
【分析】图中①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浆细胞。
【详解】A、接种HPV疫苗属于免疫预防,A错误;
B、图中A是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物质B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
C、⑤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D、细胞④是记忆细胞,不能分泌抗体,当接触抗原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D错误。
故选B。
押江苏卷第12题 遗传规律-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这是一份押江苏卷第12题 遗传规律-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文件包含押江苏卷第12题遗传规律-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docx、押江苏卷第12题遗传规律-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江苏卷第11题 生物进化-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这是一份押江苏卷第11题 生物进化-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文件包含押江苏卷第11题生物进化-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docx、押江苏卷第11题生物进化-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江苏卷第9题 细胞代谢-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这是一份押江苏卷第9题 细胞代谢-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文件包含押江苏卷第9题细胞代谢-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docx、押江苏卷第9题细胞代谢-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