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4.1 燃烧与灭火精品课时训练
展开知识01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定义
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称作可燃物的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
1.存在可燃物
可燃物主要包括活泼的金属,例如钾、钙、钠、镁、铝等;活泼的非金属,例如磷、硫、碳、氢气等。
2.可燃物接触助燃剂
助燃剂就是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所需的氧化剂。最常见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此外还有氯气等(如:2Na+Cl2 2NaCl,现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比较特殊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作为某活泼金属(例如钠、镁)的助燃剂
(如:2Mg+CO22MgO+C,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粉末和黑色固体)。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注意: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则发生燃烧现象,缺一不可。
思考:可燃物是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
思考:为什么白磷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
着火点是物性不可改变
(三)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注意】不是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
例1.(2022·上海闵行·统考二模)有关燃烧与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
B.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C.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温度达可燃物着火点就能燃烧
【答案】B
【详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燃烧,故错误;
B.因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所以隔绝氧气能够灭火,故正确;
C.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温度达可燃物着火点不一定燃烧,故错误。
故选:B。
【变式1-1】(2022·上海青浦·统考二模)工业上常把固体燃料粉碎后燃烧,其原理是
A.使可燃物分子变小B.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详解】工业上常把固体燃料粉碎后燃烧,其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选D。
【变式1-2】(2022秋·九年级单元测试)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详解】A、乒乓球是可燃物,可以燃烧,A说法不正确;
B、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B说法不正确;
C、铜片导热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滤纸碎片燃烧说出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说法不正确;
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例2如图,白磷在热水(90℃)下不能燃烧,而通入空气或氧气后,会自发燃烧起来,这是因为 ( )
A.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B.白磷是湿的
C.白磷没有达到着火点 D.白磷本身不属于可燃物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白磷燃烧需要具备的几个条件。
【解】90℃已超过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水下主要是缺空气(氧气),故不能自发燃烧。故选A。
【点评】解此类题告诉我们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两个条件,否则即使是燃烧的物质也会熄灭。解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善于从题意中提炼出正确的内涵。
【变式1-1】(2023·上海·九年级专题练习)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 。
(3)热水的作用是 。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详解】(1)根据资料,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可知白磷的着火点很低,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虽也达到了着火点,但未与氧气接触而不燃烧,故说明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热水的温度较高使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中的白磷由于热水隔绝了氧气不能发生燃烧。故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变式1-2】(2023·上海·九年级专题练习)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
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答案】D
【详解】A、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白磷2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空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不符合题意;
B、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气球可以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通入氧气,可使白磷2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升高水温,最多只能达到100℃,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1-3】(2023·上海·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2)下列情况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内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答案】(1)使面粉充满塑料筒,使面粉颗粒与氧气充分接触
(2)①②
【详解】(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充满塑料筒,使面粉颗粒与氧气充分接触;
(2)①金属筒不加盖时,不是有限空间,不会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没有明火,也不会爆炸,符合题意;
③无盖小塑料筒内装的是干燥煤粉时,煤粉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也可能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
例3(2023秋·上海·九年级假期作业)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酒和醋的酿造B.动植物的呼吸C.酒精的燃烧D.食物的腐烂
【答案】C
【详解】A、酒和醋的酿造的过程很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B、动植物呼吸的过程反应缓慢,不容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
C、酒精燃烧属于氧化反应,并且反应比较剧烈,不属于缓慢氧化;
D、食物腐烂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综上所述:选择C。
【变式1-1】(2022秋·九年级单元测试)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1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
a.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了热量。
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 。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率,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小刚的猜想正确。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你的判断依据是 。
【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
【补充实验】明确了以上性质,小芳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3)。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火焰与脱脂棉不接触)。片刻后脱脂棉燃烧起来,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 (填物质名称),同时反应放热。
【实验结论】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且该化合物由三种元素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评价】通过小芳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一条灭火启示是 。
【答案】 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钠元素和氢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 水和二氧化碳 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详解】[提出猜想]根据验证小刚的实验现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生成物有氧气,则小刚的猜想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有氧气。
[实验与分析](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则锥形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则烧杯中的导管有气泡产生。
(3)根据元素守恒,反应物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而生成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说明另一种产物中一定含有钠元素和氢元素。
[补充实验]由于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故填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中含有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根据元素守恒,则生成的化合物中也含这三种元素,则为碳酸钠,则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评价]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此时会引起脱脂棉燃烧起来,则说明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知识0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灭火的原理
消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燃料的充分燃烧
1.一定量的可燃物充分燃烧时,通常需要一定量的氧气。
2.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
(1)不间断地鼓入足量的空气(氧气)。
(2)增大接触面积,把固体燃料进行粉碎,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
(3)有效改进设备,防止反应热量的散失。
3.化石燃料和绿色能源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均为混合物。
煤:是一种固体矿物物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元素,还有硫、磷、氢、氮、氧等元素。煤经过干馏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和粗氨水等不同的干馏产物。干馏是化学变化。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液体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有碳元素、氢元素和其他元素。
石油经过分馏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产物,每一馏分仍为混合物。分馏是物理变化。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气体化石燃料。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先验纯,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安静燃烧,火焰呈浅蓝色,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产物无污染,所以天然气是一种清洁(或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
氢能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理由是来源广泛,燃烧生成水,无污染,燃烧产生的热量多等。除此以外,绿色能源还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等。
例1(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的“遥五运载火箭”,使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不属于氢能的优势是
A.相同质量的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是汽油的三倍
B.氢气的燃烧速度是汽油的十倍以上
C.制氢气的原料丰富,比如各类活泼金属与酸
D.氢气燃烧后生成水
【答案】C
【详解】A、氢气的热值大约是汽油热值的3倍,则相同质量的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是汽油的三倍,故属于氢能源的优势;
B、氢气为气体燃料,汽油为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燃烧时与氧气接触面积较大,氢气的燃烧速度是汽油的十倍以上,故属于氢能源的优势;
C、制氢气的原料丰富,比如各类活泼金属与酸,但此种生产氢气的方式成本较高,故不属于氢能源的优势;
D、氢气与氧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故属于氢能源的优势;
故选C。
【变式1-1】下列图示中灭火方法有错误的是 ( )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识图题,对于青少年来说,具备防火、防盗、防水等基本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解】灭火时应该按照灭火的原理,从三个方面着手考虑,移走可燃物、或者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者隔绝空气,A是用高压水枪降温,D是用锅盖隔绝空气,B则两个方面都有,而C需要特殊处理,由于是电器失火,自来水会导电,所以必须先切断电源,然后再进行灭火。故选C。
【点评】 此题是看图回答问题,直观、形象、生动,要特别引起注意,它是中考化学的信息窗。
【变式1-2】(2022秋·九年级单元测试)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
B.室内失火应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答案】D
【详解】A、家用电器使用时有电,着火时不可直接用水浇灭,否则会导致触电事故;错误;
B、室内失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打开门窗会引入更多的氧气会使燃烧更旺;错误;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环境温度,使环境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
D、可燃物燃烧要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关闭燃气阀门没有了可燃物,即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正确;
故选D。
【变式1-3】(2022·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
(1)如图,所占消费比例最大的能源是______;
(2)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石油是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煤燃烧会产生 CO2和 SO2等物质,其中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是______;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CH4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5)长征 5 号火箭采用液氢为燃料,写出液氢(H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6)科学家用“人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吸收 CO2,获得 O2,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在该反应中,生成 C 和 D 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答案】(1)煤炭(2)混合物(3)二氧化碳##CO2(4)两##二##2(5)(6)1:4
【解析】(1)
由图可知,所占消费比例最大的能源是煤炭;
(2)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多种碳氢化合物,故石油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3)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4)甲烷由C、H两种元素组成;
(5)液氢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在该反
基础巩固
1(2022·上海金山·统考一模)下列实验对水的主要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A.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并提供热量
B.集气瓶中的水可以观察气体收集的情况
C.冷却溅落的熔化物,吸收热量
D.吸收放出的热量
【答案】D
【详解】A、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并提供热量,正确;
B、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的水可以观察气体收集的情况,正确;
C、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水可以冷却溅落的熔化物,吸收热量,正确;
D、硫和氧气生成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减少污染,错误。
故选D。
2.(2022秋·九年级单元测试)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
B.对比①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
C.对比③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本实验用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替代白磷,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答案】C
【详解】A、对比①③,白磷均不能燃烧,不能得出物质燃烧需要跟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①④,①中白磷不能燃烧,④中白磷能燃烧,但是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温度和是否与氧气接触,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比③④,③中白磷不能燃烧,④中白磷能燃烧,得出物质燃烧需要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细铁丝的着火点太高,热水的温度无法满足,得不出相同的实验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2020秋·上海·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答案】B【详解】A、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铜片上的白磷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B、热水的温度是8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而红磷不能燃烧则,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现象③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现象②,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而不是红磷不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4.(2020秋·九年级单元测试)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温度到达着火点
A、水温5℃,未达到白磷40℃的着火点,故不能燃烧,A选项错误;
B、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氮气不支持燃烧,故B选项错误;
C、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C选项错误;
D、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且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因此白磷会燃烧,D选项正确;
故选D。
5(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能使煤炭充分燃烧的措施是
A.增加煤炭的用量B.将煤炭碾成粉末C.减少空气通入量D.降低煤的着火点
【答案】B
【详解】A、增加煤炭的用量,会使锅炉中空气更相对不足,使煤炭燃烧不充分,不符合题意;
B、将煤炭碾成粉末能够增大煤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炭充分燃烧,符合题意;
C、减少空气通入会减少锅炉中空气的含量,使煤炭燃烧不充分,不符合题意;
D、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降低,且不能使煤炭燃烧充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3·上海徐汇·九年级上海民办位育中学校考期末)甲、乙、丙是进行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甲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
B.实验乙改进的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C.实验丙中①能燃烧而②不燃烧的原因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片的着火点
D.上述三个实验均采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
【答案】C
【详解】A、实验甲中铜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红磷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燃烧,水中的白磷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也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A说法正确;
B、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使试管形成了一个密闭的容器,可以吸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故B说法正确;
C、实验丙中两个纸片均裹在试管外壁,即均接触空气(氧气),纸片均为可燃物,但实验时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不燃烧,则一定是①中温度达到了纸片着火点,而②中温度未达到纸片着火点,观察实验装置图,可看到由于②中纸片包裹的试管内有水,加热时水吸收了热量,使温度达不到纸片着火点而不能燃烧。故说法不正确;
D、甲实验,铜片是的白磷和红磷其他条件相同,只是着火点不同,一个燃烧,一个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其他条件相同,只一个与氧气接触,一没有与氧气接触,一个燃烧,一个不燃烧,所以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乙实验白磷和红磷其他条件相同,只是着火点不同,一个燃烧,一个不燃烧,也运用控制变量法;丙实验两纸片都与氧气接触,只是①中温度达到了纸片着火点,而②中温度未达到纸片着火点,一个燃烧,一个不燃烧,也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说法正确 。
故选C。
7.(2023·上海闵行·统考二模)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使可燃物分子变小
C.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减少消耗氧气的质量
【答案】C
【详解】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使燃料充分燃烧。
故选C。
8.(2023春·上海杨浦·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关于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要有氧气B.一定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一定会放出热量D.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A
【详解】A、燃烧时不一定需要氧气,如镁可以在氮气中燃烧,该选项说法错误;
B、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该选项说法正确;
C、所有的燃烧反应均放热,该选项说法正确;
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2023·上海黄浦·统考一模)汽车发动机中将汽油雾化的目的是
A.减少碳排放B.增加汽油分子的数量
C.减少氧气用量D.使汽油与空气充分混合
【答案】D
【详解】A、将汽油雾化不能减少碳排放,故A错误;
B、将汽油雾化不能增加汽油分子的数量,故B错误;
C、将汽油雾化不是为了减少氧气用量,故C错误;
D、将汽油雾化可以使汽油与空气充分混合,有利于汽油充分燃烧,故D正确;
故选D。
10(2023·上海宝山·一模)下列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煤块制成多孔蜂窝煤球B.发动机内燃油喷成雾状
C.加高工厂排气烟囱D.富氧炼钢鼓入加氧空气
【答案】C
【详解】A、煤块制成多孔蜂窝煤球,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燃料充分燃烧,故A措施合理;
B、发动机内燃油喷成雾状,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充分燃烧,故B措施合理;
C、加高工厂排气烟囱 ,并不能促进燃料燃烧,故C措施不合理;
D、富氧炼钢鼓入加氧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促进燃料燃烧,故D措施合理;
故选C。
11.(2023秋·上海静安·九年级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校考期末)野炊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可以降低木柴的着火点B.散热的速率快
C.木柴是可燃物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答案】D
【详解】把木柴架空一些,能增大可燃物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选D。
12.(2022秋·上海杨浦·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是为了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答案】C
【详解】A、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温度低于木头的着火点,所以没有燃烧,故A正确;
B、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纯度不足时燃烧容易引发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故B正确;
C、油锅着火,一般用锅盖盖上,利用隔绝氧气的方式灭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烫伤或使着火面积扩大,故C错误;
D、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将可燃物与火隔离进而灭火,故D正确;
故选C。
13.(2020秋·上海浦东新·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小王同学在一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竟然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A.纸不是可燃物B.没有和氧气接触C.没有达到着火点D.水能灭火
【答案】C【详解】A、纸是可燃物,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达到着火点,故A不正确;
B、纸船和氧气接触,故B不正确;
C、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
D、水能灭火不是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故D不正确。故选C。
14(不定向)(2022·上海·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可知,约占空气质量的21%B.由乙可知,燃烧一般需要与氧气接触
C.甲、乙实验中,均采用了控制变量D.甲、乙实验中,水的作用完全不同
【答案】AC
【详解】A、由甲可知,O2约占空气体积的21%,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由乙可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一般需要与氧气接触,此选项表述正确;
C、甲实验中没有用到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乙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甲实验中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测定瓶内氧气的体积且起到吸热降温的作用,乙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给铜片上的白磷提供热量,同时让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故两实验中水的作用不同,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AC。
15.(2023·上海·九年级专题练习)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制取氧气和燃烧条件探究的创新实验。如图:
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②P2O5+6NaOH═2Na3PO4+3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按图连接好装置,将注射器内筒向外拉出一段距离,装置C(装有水)中导管内立即形成一段水柱,片刻后观察到导管中的水柱不下降,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 。
(3)向装置A中分别装入适量H2O2溶液和少量MnO2粉末,装置B中小试管装入一小颗白磷,装置C中装入适量NaOH溶液,连接好装置,缓慢推送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注入H2O2溶液,立即观察到锥形瓶内产生气泡,装置B中白磷不燃烧。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向装置B的仪器a中注入90℃热水,片刻,可观察到白磷会 (填写实验现象)。
(5)装置C的作用是 。
【答案】(1)烧杯
(2)气密性
(3)2H2O22H2O+O2↑
(4)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5)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故填烧杯。
(2)将注射器内筒向外拉出一段距离,装置C(装有水)中导管内立即形成一段水柱,片刻后观察到导管中的水柱不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即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气密性。
(3)由图可知,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
(4)向装置B的仪器a中注入90℃热水,生成的氧气与白磷接触,则装置B中的白磷燃烧,观察到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5)由题文可知,五氧化二磷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则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故填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
二氧化氮密度大,在下面运动的原因。故填: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6(2020秋·九年级单元测试)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 。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 。
【答案】 4P+5O22P2O5 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等);空气 氧气被消耗,试管中气体压强变小
【详解】(1)白磷燃烧是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甲中与空气接触的白磷燃烧起来,说明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X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等和水混合放热的物质;根据控制变量原则,乙中的Y为空气;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氧气被消耗,使试管中气体的量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17(2022秋·上海黄浦·九年级上海市黄浦大同初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生命离不开水,水的用途广泛。
(1)可燃冰是CH4与H2O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物质。CH4的摩尔质量为 ,1mlCH4中约含有 个碳原子,含有 g氢元素。
(2)水可以做制氢气的原料,图一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书写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b中气体的化学式是 ;b中气体约是a中气体体积的 倍。图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检验水的现象 。
(3)水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物质,请说出实验中水的作用。
B实验的现象为: 。
【答案】(1) 16g/ml 6.02×1023 4
(2)
H2 2 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瓶壁上有无色小液滴 瓶壁上有无色小液滴
(3) 防止高温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瓶底 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做溶剂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详解】(1)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l;
一个甲烷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故1ml 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一个甲烷分子中有四个氢原子,故1ml 中约含有4×6.02×1023个氢原子;
1ml 甲烷的质量是16g,故1ml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所以氢元素的质量为4g;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b内得到的气体体积较大,说明是氢气,化学式为H2;
试管a中气体较少,说明是氧气,b中气体约是a中气体体积的2倍;
图二中是干燥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因此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瓶壁上有无色小液滴出现;
检验水的现象为:瓶壁上有无色小液滴出现;
(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物的温度很高,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需要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故填:防止高温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瓶底;
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也没有燃烧,在该实验中热水既能提供热量,还能隔绝空气,故填: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配制溶液时,常用水做溶剂,故填:作溶剂;
铜片上的白磷温度既达到了着火点,又能与氧气充分接触,铜片上的红磷未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未接触氧气,故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模考训练
1.(2023·上海静安·统考一模)点燃篝火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快散热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B
【详解】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木柴燃烧更旺,故选B。
2(2022·上海青浦·统考二模)工业上常把固体燃料粉碎后燃烧,其原理是
A.使可燃物分子变小B.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详解】工业上常把固体燃料粉碎后燃烧,其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选D。
3.(2022·上海崇明·统考二模)所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D.加油站内,禁止吸烟
【答案】B
【详解】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采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灭火,选项A正确;
B、燃气泄漏,燃气与空气混合,如果点火检查,可能发生爆炸,选项B错误;
C、如果氢气不纯,点燃就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选项C正确;
D、加油站内,空气中混有挥发出来的汽油等可燃物,如果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加油站内必须禁止吸烟,选项D正确。
故选B。
4.(2023·上海·模拟预测)有关燃烧与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
B.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C.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温度达可燃物着火点就能燃烧
【答案】B
【详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燃烧,故错误;
B.因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所以隔绝氧气能够灭火,故正确;
C.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温度达可燃物着火点不一定燃烧,故错误。
故选:B。
5.(不定向)(2023·上海·模拟预测)有关推理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BC
【详解】A、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泡的发光、放热,故A推理错误;
B、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故B推理正确;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所以质量守恒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故推理正确;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但是不属于氧化物,故D推理错误;
故选BC。
6.(不定向)(2022·上海普陀·统考一模)单质在氧气中发生燃烧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一般是氧化物B.一定比在空气中更加剧烈
C.反应发生均需要点燃或加热D.产物在常温下一定是气体或固体
【答案】AB
【详解】A、单质在氧气中发生燃烧时,反应物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气中的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那么生成物中的一定也是两种元素,一种元素是氧,所以说产物一般的是氧化物,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B、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纯氧中低,所以单质在氧气中发生燃烧时一定比在空气中更加剧烈,B选项符合题意;
C、自燃时不需要点燃或加热,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的产物为水,水在常温下是液态,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学习目标
重难点
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理解有机物的定义
重点:燃烧实验条件的探究
定义
区别和联系
缓慢
物质在着火点以下发生的氧化反应,只产生热而不发光,如呼吸、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物质的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属于氧化反应,但是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现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放热反应。
自燃氧化
物质因缓慢氧化而热量积蓄,当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如白磷自燃、稻草自燃等。
爆炸
在有限的空间内,当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汽或可燃性粉尘的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爆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①
②
③
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A
B
C
选项
事实或结论
推理或判断
A
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
C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
D
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4.4 化学燃料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a href="/hx/tb_c1557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4.4 化学燃料一课一练</a>,文件包含45化石燃料-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讲与练沪教版·上海原卷版docx、45化石燃料-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讲与练沪教版·上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 浩瀚的大气2.2 神奇的氧气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a href="/hx/tb_c15577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浩瀚的大气2.2 神奇的氧气同步训练题</a>,文件包含24氧气的制备原卷版docx、24氧气的制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1 水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a href="/hx/tb_c15578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1 水优秀课时作业</a>,文件包含31水原卷版docx、31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