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同步训练题
展开1.读拼音,写词语。
(1)过年了,人们见了面,bǐ cǐ 说着吉祥话,互相hè nián 。
(2)yuán xiā 节到了,rán fàng 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天空,小弟弟zhǎ ba 着眼睛,好奇地看着。
2.看一看,写一写。
3.给下面的字换偏旁,再组词。
4.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这 粥,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孩子们忙乱,大人们 紧张。
(3)北京 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5.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展览:
(2)掺和:
(3)万象更新:
(4)万不得已:
(5)截然不同:
(6)悬灯结彩:
6.按要求写词语。
(1)新年到了,我想用 、 、 等四字词语来形容喜庆、热闹的场面。
(2)“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读了这句话,我想到的四字词语有 、 、 等。
(3)新年新气象,我能用 、 、 等四字词语来形容。
7.比一比,再组词。
8.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9.“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判断对错)
10.细读鉴赏,感知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1)课文《北京的春节》为我们具体展示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热闹的画面。但对过年前后的几个日子,作者并不是平均用墨,有的日子写得浓墨重彩,如正月十五;有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如正月十九。仔细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有详有略地叙述呢?
(2)反复读一读详细描写春节热闹场面的段落,并将你的阅读感受写下来。
语言实践:我也能运用详略结合的方法介绍家乡过某一个传统节日时的习俗。
(基础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北京的春节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读拼音,写词语。
(1)过年了,人们见了面,bǐ cǐ 彼此 说着吉祥话,互相hè nián 贺年 。
(2)yuán xiā 元宵 节到了,rán fàng 燃放 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天空,小弟弟zhǎ ba 眨巴 着眼睛,好奇地看着。
【解答】故答案为:
(1)彼此 贺年;
(2)元宵 燃放 眨巴。
2.看一看,写一写。
【解答】故答案为:
3.给下面的字换偏旁,再组词。
【解答】故答案为:
芝 芝麻 借 借钱
格 格子 摊 摊开
4.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这 不是 粥, 而是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孩子们忙乱,大人们 也 紧张。
(3)北京 虽 是城市, 可是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而且 过得分外热闹。
【解答】(1)句子是并列关系,可用“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2)句子是并列关系,可用“……也……”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3)前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可是……”,相连后一个分句与前面是递进关系,可以用“而且”相连。
故答案为:
(1)不是 而是;
(2)也;
(3)虽 可是 而且。
5.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展览: 陈列物品供人观赏。
(2)掺和: 混杂、或插手、参与。
(3)万象更新: 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4)万不得已: 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5)截然不同: 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6)悬灯结彩: 意思是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解答】(1)展览:陈列物品供人观赏。
(2)掺和:混杂、或插手、参与。
(3)万象更新: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4)万不得已: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5)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6)悬灯结彩:意思是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故答案为:
(1)陈列物品供人观赏。
(2)混杂、或插手、参与。
(3)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4)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5)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6)意思是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6.按要求写词语。
(1)新年到了,我想用 悬灯结彩 、 锣鼓喧天 、 鞭炮齐鸣 等四字词语来形容喜庆、热闹的场面。
(2)“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读了这句话,我想到的四字词语有 寒风刺骨 、 天寒地冻 、 冰天雪地 等。
(3)新年新气象,我能用 一元复始 、 万象更新 、 欣欣向荣 等四字词语来形容。
【解答】(1)悬灯结彩:形容喜庆、热闹。锣鼓喧天:敲锣打鼓,响声震天。形容欢乐、喜庆的场面。鞭炮齐鸣:许多鞭炮齐放,形容十分热闹兴奋,常常用在节日、婚礼、典礼、庆典、大型活动等十分喜庆热闹的场景。
(2)寒风刺骨:寒风像刺进了骨头一样。形容非常寒冷。天寒地冻:形容天气特别寒冷。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3)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万象更新:各种事物或景象都变换了新的面貌。欣欣向荣:形容草木健康生长的样子。多比喻事业兴旺发达。
故答案为:
(1)悬灯结彩 锣鼓喧天 鞭炮齐鸣;
(2)寒风刺骨 天寒地冻 冰天雪地;
(3)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欣欣向荣。
7.比一比,再组词。
【解答】例如“熬”与“傲”,音不同,部首不同,义不同。熬:读[á]时,指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可组词“熬粥”。傲:指自高自大。可组词“骄傲”。
故答案为:
熬粥 骄傲 搅拌 伙伴
自然 燃烧 元宵 销售
玩耍 要求 乱闯 热闹
8.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解答】故答案为:
9.“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 (判断对错)
【解答】除夕(腊月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二月底)、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初五)、重阳节(九月初九)正确的顺序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故为×。
故答案为:
×
10.细读鉴赏,感知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1)课文《北京的春节》为我们具体展示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热闹的画面。但对过年前后的几个日子,作者并不是平均用墨,有的日子写得浓墨重彩,如正月十五;有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如正月十九。仔细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有详有略地叙述呢? 这样叙述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让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风俗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反复读一读详细描写春节热闹场面的段落,并将你的阅读感受写下来。
我感觉到了老北京人与我们过春节时的不同点,让我体会到了北京城过春节时的热闹、团圆与喜庆。使我对老北京过春节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语言实践:我也能运用详略结合的方法介绍家乡过某一个传统节日时的习俗。 端午节到了,这一天早上,人们在门上、窗上挂上艾蒿,驱赶蚊虫,寓意驱除病魔。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人们还要在这一天包粽子、吃艾叶蛋。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最隆重的活动要数赛龙舟了,参赛的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喊着响亮而整齐的口号,奋力向前划着龙舟,你追我,我追你,非常热闹。龙舟像离弦的箭,一个劲儿地向前冲。每只龙舟下面都绑着不少粽子,随着龙舟向前,龙舟上不时地有人剪断绑粽子的线,让粽子掉进水里。
【解答】(1)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学生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解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可知,正月十五有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的风俗。选文中对元宵节花灯内容的描述所占篇幅比较大,而放花炮和吃元宵是一笔带过的,所以作者详写的是看花灯,略写的是放花炮、吃元宵,这样叙述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让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风俗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即可。
运用详略结合的方法介绍家乡过某一个传统节日时的习俗。
故答案为:
(1)这样叙述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让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风俗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我感觉到了老北京人与我们过春节时的不同点,让我体会到了北京城过春节时的热闹、团圆与喜庆。使我对老北京过春节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端午节到了,这一天早上,人们在门上、窗上挂上艾蒿,驱赶蚊虫,寓意驱除病魔。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人们还要在这一天包粽子、吃艾叶蛋。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最隆重的活动要数赛龙舟了,参赛的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喊着响亮而整齐的口号,奋力向前划着龙舟,你追我,我追你,非常热闹。龙舟像离弦的箭,一个劲儿地向前冲。每只龙舟下面都绑着不少粽子,随着龙舟向前,龙舟上不时地有人剪断绑粽子的线,让粽子掉进水里。
泛( )
洛( )
惜( )
滩( )
熬
傲
拌
伴
然
燃
宵
销
耍
要
闯
闹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详写还是略写
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所有人为过年做准备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贴春联、大扫除、预备年货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元宵节
正月十九
学生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泛( 芝 ) 芝麻
洛( 格 ) 格子
惜( 借 ) 借钱
滩( 摊 ) 摊开
熬 熬粥
傲 骄傲
拌 搅拌
伴 伙伴
然 自然
燃 燃烧
宵 元宵
销 销售
耍 玩耍
要 要求
闯 乱闯
闹 热闹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详写还是略写
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详写
课文讲的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最能表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的,莫过于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
初一、元宵节这几天了。这几天可以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几个高潮,所以要详写。相比之下,其他的日子显得有些寻常,没必要一一详述。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所有人为过年做准备
略写
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吃糖
详写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贴春联、大扫除、预备年货
略写
除夕
穿新衣、放鞭炮、出团圆饭、祭祖、守岁
详写
正月初一
拜年、待客、逛庙会
详写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略写
元宵节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学生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略写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详写还是略写
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详写
课文讲的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最能表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的,莫过于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
初一、元宵节这几天了。这几天可以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几个高潮,所以要详写。相比之下,其他的日子显得有些寻常,没必要一一详述。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所有人为过年做准备
略写
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吃糖
详写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贴春联、大扫除、预备年货
略写
除夕
穿新衣、放鞭炮、出团圆饭、祭祖、守岁
详写
正月初一
拜年、待客、逛庙会
详写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略写
元宵节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学生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略写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126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匆匆课时练习</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词语,按要求填一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按要求写句子,【课文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藏戏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6123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藏戏精练</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写词语,根据课《藏戏》文内容填空,按要求写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122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北京的春节同步训练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课文理解,节前准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地修辞方法,照样子写句子,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