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含培优竞赛试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重难点突破(人教版) 试卷 1 次下载
-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含培优竞赛试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重难点突破(人教版) 试卷 1 次下载
- 6.2 二氧化碳的制取(含培优竞赛试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重难点突破(人教版) 试卷 1 次下载
-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培优竞赛试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重难点突破(人教版) 试卷 1 次下载
- 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含培优竞赛试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重难点突破(人教版) 试卷 1 次下载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燃烧和灭火优秀课堂检测
展开知识01 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1.燃烧
(1)概念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概念解读
①这里的燃烧是狭义的观念。广义的燃烧是指所有伴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氢气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②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就会发光、放热,但是这是物理变化,不是燃烧。
温馨提醒
A、绝大多数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但有些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
B、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
①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
②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灭火发法,不能一概而论。
2.燃烧的条件及灭火
3.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及改进
(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铜片的作用:导热;
热水的作用:
①使水中白磷与空气隔绝,
②为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
(2)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A.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需要与氧气接触。
B.控制变量法:把白磷放在水中,通过液封二隔绝空气,是为了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条件而控制另一个条件。
(3)实验装置的改进
1.(2023年安徽省中考)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答案】B
【解析】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可通过加热 KMnO4 制取 O2,故A说法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图示中白磷在60℃的热水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 O2 后,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并不是只需要氧气,故B说法错误;
C、白磷和红磷都在60℃的热水中,通入 O2 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故C说法正确;
D、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2023·辽宁盘锦·校联考二模)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向烧杯中滴加水后白磷燃烧(注射器预装50mL水,导管内的空气体积忽略不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提供热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理论上注射器的活塞停留在30mL附近
D.实验中白磷需足量,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答案】C
【解析】A、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故说法正确;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说法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 mL,则其中氧气约10 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 mL附近,故说法错误;
D、实验时白磷一定过量,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否则测定结果偏小,故说法正确。
故选C。
3.(2023海南中考二模)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装置的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锥形瓶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也能燃烧
B. 70℃热水的作用只是为锥形瓶提供热量
C. 由物质A与物质C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由物质C与物质B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C
【解析】A、锥形瓶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B、锥形瓶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此时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锥形瓶中白磷燃烧,水底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此时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C、白磷A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C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符合题意;
D、白磷B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红磷C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 无法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中,合理的是
A.图1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B.图2中将煤块制成蜂窝煤,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图3中烧杯内的蜡烛熄灭的顺序为,蜡烛由上而下依次熄灭
D.四4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A、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吸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B正确,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物质的着火点是不会变的,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02 灭火的原理及探究
1.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1)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三大条件之一,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三类方法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其着火点以下。
2.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只烧杯中;然后向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2)实验现象及分析
Ⅰ.蜡烛逐渐熄灭。
Ⅱ.蜡烛继续燃烧。
Ⅲ.加入试剂后,蜡烛熄灭。
实验分析:
Ⅰ.蜡烛熄灭是因为烧杯中的氧气耗尽。
Ⅱ.蜡烛继续燃烧是因为蜡烛和氧气接触。
Ⅲ.加入试剂后,反应生成了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气体,隔绝和氧气或空气的接触,所以蜡烛熄灭。
3.常见的灭火方法
(1)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或空气。
(2)燃着的酒精灯用灯冒盖灭——隔绝氧气或空气。
(3)酒精洒在桌子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其着火点以下。
(4)森林火灾,灭火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5)建筑物着火,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降温到其着火点以下。
4.灭火器及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eq \\ac(\s\up6(△),\(==,===))Na2CO3+H2O+CO2↑。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5.火灾自救
遭遇火灾要保持冷静,火势不大,可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灭火;当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墙壁逃离火灾现场,并寻找机会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1.(2023·辽宁辽阳·校联考三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B.划着的火柴,火柴头冲上更容易持续燃烧
C.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着火
D.吹灭蜡烛的主要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答案】B
【解析】A、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选项A说法正确;
B、划着的火柴,火柴头冲下更容易让未燃烧的火柴梗达到着火点,有利于持续燃烧,故选项B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着火,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吹灭蜡烛的主要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B。
2.(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
B.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
C.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D.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答案】C
【解析】A、加压液化时,气体变成液体,则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正确;
B、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正确;
C、灭火时,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同时二氧化碳能隔绝空气,错误;
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痕迹,也不会使物体损坏,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正确;
故选:C。
3.(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清除或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升高温度至煤炭的着火点,使其燃烧,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木柴架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3年重庆市中考A卷)有关重庆缙云山山火扑救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
B.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C.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
【答案】C
【解析】A. 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此选项正确;
B. 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防止火势蔓延,此选项正确;
C. 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此选项错误;
D. 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的性质,此选项正确。
故选C。
知识03 易燃、易爆及安全常识
1.爆炸
(1)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起爆炸。
例如,燃放鞭炮就是使火药在极小的空间内燃烧而引起爆炸;家庭用的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如果泄露,可燃性气体聚集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有限空间内,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就会急剧地燃烧,很可能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2.粉尘爆炸实验
(1)如图所示,剪去空金属灌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在金属灌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瓶盖盖住灌。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灌,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及分析
实验现象:发生爆炸,塑料盖被炸飞。
分析: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遇到明火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3.常见的易燃物
常见的易燃物有固体:硫、磷、面粉、棉絮、木炭等;液体有:酒精、石油产品(汽油、柴油、煤油);气体有:液化石油气、氢气、乙炔、沼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4.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5.在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1)易燃、易爆物不能和其他物质混合存放、应隔离储存;不能放在露天或高温的地方。
(2)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应贴好图标及注意事项,以便及时提醒人们。
(3)在搬运易燃、易爆物品时,要轻拿、轻放,切勿撞击,以免发生意外。
温馨提醒
A、燃烧和爆炸的比较
(1)相同点:爆炸和燃烧都需要与氧气接触,都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都会有明显的放热等。
(2)区别: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
B、安全常识
(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2)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3)当室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后,室内充满可燃性气体。在此环境下。不能打电话或打开换气扇,应首先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漏原因。
1.(2023·江苏盐城·校考二模)下列图标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C是腐蚀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故选C。
2.(2023年云南省中考)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解析】A、因为天然气是可燃物,所以会燃烧,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故选项B说法正确;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清除了可燃物,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3.(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着火,打开门窗B.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C.火灾逃生,匍匐前进D.加油站内,接打电话
【答案】C
【解析】A、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故错误;
B、燃气具有可燃性,泄露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不能立即开灯,不然可能会引起电火花,引发爆炸,故错误;
C、火灾发生时,浓烟中含有很多有害成分,并受热膨胀上升。浓烟首先充满屋顶,后渐渐从上往下扩散。故低处浓烟较少,空气相对较好,视野清晰,易于呼吸与逃生,所以火灾逃生时最好匍匐前进,故正确;
D、在加油站附近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在加油站接打电话,故错误。故选C。
4.(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节选)结合教材粉尘爆炸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加油站、面粉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必须严禁烟火
B.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C. 实验中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D. 火药在有限的空间燃烧而引起爆炸,易燃易爆物与周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答案】C
【解析】
(2)A、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等场所都含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加油站、面粉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必须严禁烟火,故A说法正确;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故B说法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变的,点燃蜡烛是为了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故C说法错误;
D、火药在有限的空间燃烧而引起爆炸,所以易燃易爆物与周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 生煤炉火时,为什么先引燃纸和木材?
答: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2. 室内起火,为什么不能打开门窗?
答: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3. 为什么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会熄灭?
答: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同时将石蜡的蒸汽吹走,等于移出可燃物,所以一扇就灭。不是降低了温度至石蜡的着火点以下!
4. 电器着火,怎么处理?
答:先应切断电源,再灭火。
5. 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
答:不一定。多数物质的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但有些物质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或氮气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
6. 灭火时降温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吗?
答:不能。
多数物质的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但有些物质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或氮气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
题型一 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例1. (2023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模拟)小东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的探究。实验过程中向右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后发现白磷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注射器中氧气可以换成空气
B. 细沙可以阻止白磷随水流动
C. 气球可以缓冲管内气压
D. 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A、空气中含有氧气,能够支持白磷燃烧,可以代替氧气,A正确;
B、细沙能够保证在推动注射器的时候白磷不随水移动,影响实验,B正确;
C、气球能够缓解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和消耗收缩导致的压强变化,C正确;
D、实验前后的变量是白磷是否与氧气接触,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错误。
故选:D。
变式1.(2023•阜新模拟)如图是“物质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示意图,下列实验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B.实验二验证了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
C.实验三验证了只要物质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D.实验一中的现象也能证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C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及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进行分析。
【解析】A、实验一中,热水可使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且能提供热量,使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故结论正确;
B、实验二中,小木块为可燃物,小石块不是可燃物,其它条件均相同,对比可知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故结论正确;
C、实验三中,小木块和小煤快的着火点不同,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但不是只要物质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故结论不正确;
D、实验一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白磷也能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结论正确。
故选:C。
变式2. (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_____。
【答案】
(1) 4P+5O2eq \\ac(\s\up7(点燃),\(===,====))2P2O5
(2)增大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解析】(1)白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eq \\ac(\s\up7(点燃),\(===,====))2P2O5;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
(3)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题型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例1. (2023•内蒙古)下列灭火措施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放入较多的蔬菜
B.家用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时可开辟隔离带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答案】B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A.炒菜的油锅着火,放入较多的蔬菜来隔绝氧气,同时降低温度来灭火,故正确;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否则容易触电,不安全,故错误;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火路走势前方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了可燃物,故正确;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故正确。
故选:B。
变式1. (2023•西城区期末)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燃烧起来后,最合理简单的灭火的措施是
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
C.拨打报警电话D.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D
【分析】根据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行分析。
【解析】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燃烧起来后,最合理简单的灭火的措施是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选:D。
变式2. (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真题)下判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燃烧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
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D.图书、档案失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答案】B
【解析】A、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以防触电,然后再灭火,故B正确;C、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C错误;D、二氧化碳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的失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扑灭,以免产生的水损坏图书、档案,故D错误;故选B。
题型三 易燃、易爆及安全常识
例1. (2023·广西南宁·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关于火灾自救和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A.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答案】C
【解析】A、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出隔离带可以移出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通过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C、当室内发生火灾时,不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否则增大空气流动速度,燃烧更激烈,说法错误;
D、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且不对图书造成损害,说法正确;
答案:C。
变式1. (2023 •淄博期末)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煤气”泄漏时,应先闭阀门再开门窗通风
B.遇到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离开着火区域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在加油站可随意接听和拨打电话
【答案】D
【解析】A.“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煤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然后打开门窗通电,故正确;
B.遇到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故正确;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防止产生危险,故正确;
D.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在加油站不可随意接听和拨打电话,故错误。
故选:D。
变式2. (2023•乐陵市二模)化学实验安全管理制度中对于易燃、易爆物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携带易燃易等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定期检查家庭厨房中天然气炉具及管道是否漏气
C.加油站严禁接打手机
D.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冬季取暖要保持烟囱通畅
【答案】A
【解析】A、为防止危害公共安全,严禁携带易燃易等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故A不正确;
B、定期检查家庭厨房中天然气炉具及管道是否漏气,防止发生爆炸,故B正确;
C、加油站严禁接打手机,防止发生爆炸,故C正确;
D、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冬季取暖要保持烟囱通畅,有利于一氧化碳的排出,故D正确。
故选:A。
说法正确的有①④;故选B
1. (2023秋·黑龙江牡丹江·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加油站、油库、纺织厂内都应张贴的图标是
A.B.C.D.
【答案】D
【解析】A、有毒品标志,加油站不必粘贴,不符合题意;
B、腐蚀品标志,加油站不必粘贴,不符合题意;
C、节约用水标志,加油站不必粘贴,不符合题意;
D、禁止烟火标志,加油站必须粘贴,符合题意。
故选D。
2. (2022·山东济南·校考模拟预测)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答案】B
【解析】A、实验1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2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件,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因为没有了氧气,白磷不能燃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通过实验1和2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扇子扇蜡烛,一扇就灭——隔绝氧气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木柴架空燃烧更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一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答案】A
【解析】A、用扇子扇蜡烛,一扇就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之下,从而熄灭,故A说法错误;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是利用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说法正确;
C、木柴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燃烧更旺,故C说法正确;
D、氧气中氧气浓度高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4. (2023·江苏淮安·统考模拟预测)“安全重于泰山”。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不点燃杨絮柳絮,以免发生危险B.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乘电梯逃生
C.电动车用充电桩充电,以免引发火灾D.燃着烟头不能扔进下水道,以免爆炸
【答案】B
【解析】A、杨柳絮极其易燃,燃烧速度快,危险性大,所以不点燃杨絮柳絮,以免发生危险,故A做法正确;
B、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所以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不能乘电梯逃生,故B做法错误;
C、电动车应利用充电桩充电,不能在室内等充电,以免引发火灾,故C做法正确;
D、下水道中存在沼气,沼气具有易燃性,避免将燃着的烟头等物品扔进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故D做法正确;
故选B。
5. (2023春•道里区期末)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图书、精密仪器着火最好使用干粉灭火器
B.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C.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D.火灾中所处区域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A
【解析】A.用干粉灭火器扑灭图书,精密仪器等火灾会留下痕迹,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可燃性气体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室内起火时,急于打开所有门窗,会给火势提供足量的氧气越烧越旺,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火灾中温度比较高,烟尘聚集在上方,所以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为了防止烟尘被吸入体内,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2023春·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爆炸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面粉厂要禁止烟火,以防发生爆炸事故
B.吹入空气使蜡烛剧烈燃烧导致爆炸
C.发生爆炸后容器内温度升高、氧气不充分蜡烛熄灭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答案】B
【解析】A. 面粉是可燃物,面粉厂空气中混有大量的可燃性悬浮颗粒,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面粉厂要禁止烟火,以防发生爆炸事故。正确。
B. 吹入空气的作用是将面粉分散到空气中,以使面粉和氧气充分接触,及使面粉运动到燃着的蜡烛附近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错误。
C. 发生的爆炸是面粉在有限空间内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发生爆炸后容器内温度升高,消耗氧气,导致氧气不充分蜡烛熄灭。正确。
D. 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以免玻璃破碎迸溅造成较大危险,正确。
故选:B。
7. (2023春·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生活中有人通过放孔明灯(如图)祈福。孔明灯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不会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灯罩不是可燃物
B.孔明灯升空是因为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变小
C.放孔明灯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场地
D.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A、灯罩具有可燃性,但是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错误;
B、点燃孔明灯后,灯罩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在浮力作用下升空,故正确;
C、孔明灯燃烧时温度可达300°C,一旦其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就会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引发火灾,所以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易爆场地,故正确;
D 、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故正确;
故选A。
8. (2023上·河北唐山·九年级统考期中)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比①、③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B.①、③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
C.对比②、③可得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D.图中小气球有密闭装置、缓冲气压的作用
【答案】A
【解析】A.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①中白磷不燃烧时因为白磷不接触氧气,试管③中充满氧气,试管③中红磷不燃烧时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对比①、③不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A错误;
B.试管①中白磷和试管③中红磷均未反应,可回收再利用,故B正确;
C.试管③中红磷不燃烧时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试管②中的白磷燃烧,对比②、③可得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C正确;
D.图中小气球有密闭装置、缓冲气压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9. (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D.用水喷淋灭火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不能用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灭火,不符合题意;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D、用水喷淋灭火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3上·贵州六盘水·九年级统考期末)陆游的笔记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省油灯用嘴吹灭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勿用铜盏”是因为铜比较昂贵、用瓷盏比较便宜
C.及时添加水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降温降低油的着火点
D.夹瓷盏的照明过程中主要可燃物是棉绳
【答案】A
【解析】A、省油灯用嘴吹灭,可以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说法正确;
B、“勿用铜盏”是因为铜导热性好,燃烧放热,造成油大量挥发,故B说法错误;
C、及时添加水的目的是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故C说法错误;
D、夹瓷盏的照明过程中主要可燃物是油,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1. (2023上·陕西西安·九年级统考期中)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干粉灭火器灭火B.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电话
C.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答案】A
【解析】A、档案资料着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防止造成图书破坏,符合题意;
B、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火花,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C、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稀释煤气的浓度,不符合题意;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2023上·河北张家口·九年级校联考期中)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容器内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不足
D.面粉厂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答案】A
【解析】A、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所以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B、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面粉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燃烧,不符合题意;
D、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面粉厂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3·八年级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关于化学爆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爆炸是物质剧烈燃烧的结果,所以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天然气和氢气在密闭容器内混合,用电火花点火可能发生化学爆炸
C.化学爆炸一定会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D.面粉厂遇到明火发生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答案】B
【解析】A、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化学爆炸是物质剧烈燃烧的结果,所以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天然气和氢气这两种气体只有可燃性,没有助燃性,两种可燃性气体混合不会发生爆炸,说法错误;
C、化学爆炸是物质剧烈燃烧的结果,一定会伴有发光、发热现象,说法正确;
D、面粉厂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是由于面粉燃烧引起的,属于化学爆炸,说法正确。
故选B。
14. (2023·四川成都·九年级期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白磷、红磷均不燃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说明白磷、红磷均不是可燃物
B.若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便可观察到红磷燃烧
C.若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便可观察到白磷燃烧,对比在水中白磷不燃烧的现象,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此实验装置既操作简便,又能防止空气污染
【答案】C
【解析】A.白磷和红磷均属于可燃性,水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是因为均未与氧气接触,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的着火点是240°C,而热水的温度是80°C,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若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也不会燃烧,选项说法错误;
C.若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便可观察到白磷燃烧,对比在水中白磷不燃烧的现象,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选项说法正确;
D.此实验装置操作简便,但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还会扩散到空气中,所以该装置不能防止空气污染,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5.(2023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2023年3月27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中毒者应立即移至通风处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C.高楼火灾时,人应乘电梯逃生D.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中毒后,应立即移至通风处,大量呼吸新鲜空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可能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进入之前应先进行灯火实验,该选项说法正确;
C、高楼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该选项说法错误;
D、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6.(2023·广东深圳模拟)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白磷燃红磷不燃烧;待白磷停止燃烧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由上述实验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若操作无误,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即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
D.实验中所用白磷的量不会影响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果
【答案】D
【解析】A、铜丝导热可以点燃白磷,正确;
B、红磷燃烧、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正确;
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将量筒中水倒吸入集气瓶,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即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正确;
D、白磷需要过量,充分消耗集气瓶中氧气,否则会使结果偏小,错误。
故选:D。
17.(2023•文登区模拟)灭火器中的化学
如表是一种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说明。
(1)未熄灭的烟头掉落在地毯上可能引发火灾,烟头提供的燃烧条件是 。
(2)碳酸氢钠在50℃以上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试分析该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
(3)扑灭油、酒精等引起的失火时,要将干粉灭火器的喷嘴对准火焰的 (填“顶部”、“中部”或“根部”)。
(4)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单质碳和一种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编号)。
A.Na2SO4 B.Na2CO3 C.Na2O D.NaOH E.NaHCO3
【答案】
(1)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碳酸氢钠分解时吸热降温,生成的二氧化碳、碳酸钠及未反应的石英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3)根部;
(4)ADE。
【分析】(1)根据烟头可以升高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氢钠在50℃以上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分解吸热降温,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且生成的二氧化碳、碳酸钠及未反应的石英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进行分析;
(3)根据扑灭油、酒精等引起的失火时,要将干粉灭火器的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进行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析】(1)未熄灭的烟头掉落在地毯上可能引发火灾,烟头可以升高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使其燃烧;
(2)碳酸氢钠在50℃以上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分解吸热降温,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且生成的二氧化碳、碳酸钠及未反应的石英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扑灭油、酒精等引起的失火时,要将干粉灭火器的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使可燃物隔绝空气而熄灭;
(4)A、硫酸钠由Na、S、O三种元素组成,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不可能生成硫酸钠,故A符合题意;
B、碳酸钠由Na、C、O元素组成,可能生成碳酸钠,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钠由Na、O元素组成,碳由碳元素组成,可能生成氧化钠,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由Na、O、H三种元素组成,反应物中不含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钠,故D符合题意;
E、碳酸氢钠由Na、H、C、O四种元素组成,反应物中不含氢元素,不可能生成碳酸氢钠,故E符合题意;
故选ADE。
故答案为:(1)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碳酸氢钠分解时吸热降温,生成的二氧化碳、碳酸钠及未反应的石英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3)根部;
(4)ADE。
18.(2022·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酒精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实验室常用酒精灯作为加热仪器,对酒精灯适当改进,可提高其火焰的温度,以下是两种改进方法的示意图。
(1)对比分析:方法一添加金属网罩能提高温度的原因是 ;方法二将铜丝的两端插入酒精灯的灯芯处,从燃烧条件上看,插入铜丝的作用是 。加热完成后,用镊子取下金属网罩或铜丝,盖上灯帽,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
(2)查阅资料: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体积分数)为3.28%~18.95%: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能有效杀菌消毒。结合资料分析,夏天在家用汽车内喷洒酒精溶液消毒,比冬天更易引发爆燃危险,这是因为 。消毒时,为避免这一隐患,你的一个合理建议是 。
【答案】
(1)可以集中火焰 加速酒精的挥发,提高酒精浓度,提供较多的可燃物 隔绝氧气
(2)酒精具有挥发性,夏天温度高,酒精挥发的快,更易达到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改为擦拭消毒
【解析】(1)添加金属网罩,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将铜丝的两端插入酒精灯的灯芯处,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加速酒精的挥发,提高酒精浓度,提供较多的可燃物,从而使温度升高;
盖上灯帽,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2)酒精具有挥发性,夏天温度高,酒精挥发的快,更易达到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故夏天在家用汽车内喷洒酒精溶液消毒,比冬天更易引发爆燃危险;
消毒时,为避免这一隐患,可采取擦拭消毒的方法。
19. (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Ⅰ.试管中白磷燃烧;
Ⅱ.水中白磷未燃烧;
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
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 。
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 。
③从现象Ⅳ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 。
(2)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答案】
(1)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2) 4P+5O2eq \\ac(\s\up7(点燃),\(===,====))2P2O5 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氧气足量
【解析】(1)①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故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试管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气球a变大,是因为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2)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eq \\ac(\s\up7(点燃),\(===,====))2P2O5;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说明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氧气足量。
20.(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2-2023上学期期末)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木炭、红磷、氢气等物质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A. 发光B. 产生大量的白烟C. 发热D. 产生黑色固体
(2)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___。
A. 卧薪尝胆B. 釜底抽薪C. 火上浇油D. 钻木取火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3)某学习小组对铁燃烧实验作了探究,分别从物质状态和反应物浓度等外界因素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实验______(填“编号”)与实验①对比,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反应更剧烈;纳米铁粉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剧烈反应,原因是______。从安全的角度看,对实验②、③集气瓶的底部做的处理为______。
【任务三】调控燃烧
(4)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用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______。通过材料分析,氦气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任务四】燃烧再利用
(5)有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在蜡烛、煤气(主要含CO、CH4、H2)、木条的火焰中存在着纳米尺寸的钻石颗粒,这些钻石颗粒极为微小,很快在火焰中消失。但将来可能因此发现新的生产钻石的途径。从元素角度分析,蜡烛、煤气、木条燃烧过程中能得到钻石颗粒的原因是______,钻石颗粒在火焰中很快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AC
(2)A
(3)② 增大了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4)隔绝氧气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5)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钻石是碳的单质,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很快消失
【解析】
(1)A、物质燃烧都会发光、发热,故正确;
B、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木炭与氢气燃烧均不会产生大量白烟,故错误;
C、物质燃烧都会发光、发热,故正确;
D、红磷、木炭、氢气燃烧都不会产生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AC;
(2)A、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原意与燃烧不相关,故选项正确;
B、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
C、火上浇油,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
D、钻木取火,木头本身是易燃物且较为粗糙,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实验②与实验①对比,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反应更剧烈;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剧烈反应,原因是增大了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从安全的角度看,对实验②、③集气瓶的底部做的处理为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以防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4)陶瓷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氦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可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通过材料分析,氦气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5)有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在蜡烛、煤气、木条的火焰中存在着纳米尺寸的钻石颗粒,这些钻石颗粒极为微小,很快在火焰中消失。但将来可能因此发现新的生产钻石的途径。从元素角度分析,蜡烛、煤气、木条燃烧过程中能得到钻石颗粒的原因是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钻石颗粒在火焰中很快消失的原因是钻石是碳的单质,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很快消失。
21.(2023·安徽合肥期末)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甲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网棉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A.小明提出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提出了补充: 。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此气体可能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依据是 。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也能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氢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提供氧气。
【补充实验】明确了以上性质,小芳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丙所示。将一团包有过氧化氢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与火焰不接触)。请回答:
(4)棉花 (选填“能”或“不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 ,同时反应放热。
(5)结束实验后,结合上述实验事实,同学们对于保存过氧化钠固体提出了安全建议是: 。
【答案】
此反应还会放热
(1)氧气/O2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
(3)Na、H 质量守恒定律
(4)能 二氧化碳、水
(5)注意防潮,且需密封保存
【解析】提出猜想: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所以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放热。
实验与分析:
(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氧气(O2);
(2)导管口冒出气泡,可能生成了气体,也可能气体的温度升高,通过分析没有生成气体,只能是锥形瓶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故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导致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Na和H。
补充实验
(4)棉花能燃烧,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都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且放热可以使棉花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棉花能燃烧。
(5)二氧化碳和水都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保存过氧化钠固体应该注意防潮,且需密封保存。
培优竞赛
1.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向右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后发现白碳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注射器中氧气可以换成空气
C.细沙和纸棒可以阻止白磷随水流动
D.气球可以缓冲气压减少污染
【答案】A
【解析】A.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该实验中有可燃物白磷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向右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后发现白磷燃烧,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注射器中氧气可以换成空气,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细沙和纸棒可以阻止白磷随水流动,防止白磷流动,没有充分燃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气球膨胀,且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内部气压减小,所以气球可以缓冲气压,同时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气球还可以收集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气球的作用可以缓冲气压减少污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 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答案】A
【解析】A、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是不会改变的,只能改变可燃物的温度,故A错误;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B正确;
C、Mg(OH)2分解的产物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C正确;
D、碳酸镁和碳酸钙都不具有可燃性,受热都会分解出二氧化碳,都可作阻燃剂,故D正确。
故选A
3. 如图所示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可以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下列关于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收集后,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B.可以利用镁条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C.镁条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答案】B
【解析】A、收集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气体,集满后应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利用镁条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镁条燃烧消耗的不只是氧气,所以会使测量值偏大,故B选项符合题意;
C、因为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镁条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1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1)[提出猜想]
a.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了热量。
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 。
(2)[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小刚的猜想符合题意。
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你的判断依据是
。
(4)[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氧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
[补充实验]
明确了以上性质,小芳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3)。
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请回答:棉花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 ,同时反应放热。
(5)[实验结论] 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 。
(6)[反思与评价]通过小芳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一条启示是 。
【答案】(1)反应生成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
(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Na、H;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CO2(H2O和CO2或填名称均可得分)
(5)2Na2O2+2CO2=2Na2CO3+O2
(6)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 CO2灭火
【解析】(1)a.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了热量。
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反应生成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
(2)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有氧气生成。
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共有两种,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Na、H。
(4)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水,同时反应放热。
(5)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此化合物应该是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
(6)[反思与评价]通过小芳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一条启示是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 CO2灭火。比如金属钠燃烧。
5.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如图甲所示,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快速搓动木棍使底部的干草着火,从“燃烧条件”分析:“钻木”为干草燃烧提供的条件是______。
(2)形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的现象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
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表中信息,写一条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④木炭在臭氧(O3)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图乙所示,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经研究:子火焰中燃烧物为石蜡蒸气。
①蜡烛能产生子火焰这一现象,证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写一点,下同),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导气管不宜太长,其原因是 。
(4)双燃料汽车的燃料是汽油和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天然气替代汽油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
(5)发生火灾时,对于被困人员来说,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填标号)。
A.尽可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撤离
B.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火势较大时,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答案】
(1)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氧气的浓度不同 CO2+Ca(OH)2=CaCO3↓+H2O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 3C+2O3eq \\ac(\s\up7(点燃),\(===,====))3CO2
(3)沸点低 可燃性 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4)CH4+2O2eq \\ac(\s\up7(点燃),\(===,====))CO2+2H2O 污染小
(5)AB
【解析】
(1)钻木取火的原理是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干草的着火点时,干草便会燃烧。
(2)①空气和氧气中氧气的浓度不同,所以木炭在其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③木炭可在臭氧中剧烈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④木炭在臭氧中燃烧生成CO2,化学方程式为3C+2O3eq \\ac(\s\up7(点燃),\(===,====))3CO2 。
(3)①子火焰中燃烧物为石蜡蒸气,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沸点是物理性质。并且石蜡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是化学性质。②若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在导气管中冷凝,则不能从导气管末端排出,也就不会产生子火焰。
(4)甲烷燃烧生成CO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H4+2O2eq \\ac(\s\up7(点燃),\(===,====))CO2+2H2O,因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空气污染小。
(5)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逃生,尽可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撤离,但不能乘坐电梯,以免因电路故障被困。故选:AB。学习目标
重难点
1.通过红磷和白磷燃烧实验总结燃烧的条件
2.掌握验证燃烧条件的方法
3.理解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方法
4.识记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 (最低温度)
灭火器类型
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
用来扑灭一般失火以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品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
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以及固体材料引起的失火,如汽油、柴油等以及木柴引起的失火
内容物成分
适用范围
使用注意事项
碳酸氢钠、石英粉(主要成分为SiO2)
a类:固体可燃物
b类:可燃液体
c类:气体或蒸汽及其他带电设备
压下压把时将喷嘴对准火焰…不能用于金属钠、镁等的火灾扑救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①
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
不燃烧
②
将铁丝加红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
③
将纳米铁粉稍加热立即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
不同气体中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在臭氧中
实验现象
红热
剧烈燃烧
非常剧烈地燃烧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7687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精品课堂检测</a>,文件包含442---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含培优竞赛试题原卷版docx、442---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含培优竞赛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2 水的净化优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2 水的净化优秀达标测试</a>,文件包含42---水的净化含培优竞赛试题原卷版docx、42---水的净化含培优竞赛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爱护水资源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5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1 爱护水资源优秀课时作业</a>,文件包含41---爱护水资源含培优竞赛试题原卷版docx、41---爱护水资源含培优竞赛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