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全套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3群落的结构考点1群落的结构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3群落的结构考点1群落的结构,共7页。
考点1 群落的结构
1.群落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1] 生物种群 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提醒(1)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与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是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是群落。
(2)群落并不是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
2.群落的物种组成
3.群落的种间关系
4.群落的空间结构
5.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1)群落的季节性
(2)生态位
基础自测
1.同样是对生物群体的研究,种群和群落是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 √ )
2.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
3.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 √ )
4.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的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 )
5.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对光的利用率。(× )
6.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7.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 )
8.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 )
9.恢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助于群落所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 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
情境应用
1.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生物学知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诗经·小雅·小宛》中写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其中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捕食 。
(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种间竞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种间关系是 捕食 。
2.四大家鱼指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它们的混养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若要再引进新的鱼种混养,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提示 应注意避免引进食物及生存环境等特性与四大家鱼相同的鱼种,以避免引起种间竞争。
深度思考
1.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能否相互提供能量?为什么?
提示 不能。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和能量,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无机物,而不是为豆科植物提供能量。
2.两个物种或更多个物种利用同样而有限的资源时产生竞争,而竞争一般会导致形态和生态位的分化,淘汰了弱者,保存了生存能力较强的物种,其意义是什么?
提示 在有限的空间和食物条件下容纳更多的物种,使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达到有序的平衡,有利于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
3.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不是。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4.有人说,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 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不能构成垂直结构。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存在。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1 种间关系的判断与相关曲线分析
1.[2021山东]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解析 放入螺后,L中的甲藻数量大幅度减少,并减小到较低水平,此时间段L中乙藻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丙藻数量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说明螺在甲藻减少的情况下主要捕食乙藻,即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A正确;据没有螺存在的M中三种藻类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B错误;导致L中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捕食,C错误;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D错误。
2.[2021重庆]若某林区的红松果实、某种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和革蜱的数量变化具有如图所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
A.曲线③和①不能明显体现捕食关系,推测是小型鼠繁殖能力强所致
B.通过曲线②与③的关系推断小型鼠与革蜱不是互利共生关系
C.曲线③在K值上下波动,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似的波动特征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而图中曲线③和①没有明显体现捕食关系,可能是小型鼠繁殖能力较强所致,A正确。若两种生物是互利共生关系,则二者的数量变化曲线将呈现同升同降的变化趋势,而曲线②和曲线③不是同升同降关系,推测革蜱和小型鼠的种间关系不是互利共生,B正确。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有气候、传染病、捕食者等,C错误。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因此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似的波动特征,D正确。
通性通法
“两依据”法判断曲线图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命题点2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3.[2024浙江模拟]自然生物群落往往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森林中喜鹊筑巢的位置高低错落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沙漠仙人掌为争夺水分形成的均匀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同一水平方向上植被呈镶嵌分布是空间结构的一种表现
D.群落的组成和类型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解析 森林中的喜鹊是同一个物种,其筑巢的位置高低错落分布,没有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沙漠仙人掌为争夺水分形成的均匀分布是一个种群内的分布,未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同一水平方向上植被呈镶嵌分布是空间结构的一种表现,镶嵌分布是水平结构的特征,C正确;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而群落类型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属于演替,D错误。
4.[2022全国乙]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
解析 森林中,位于最上层的植物应该是高大的乔木,②错误;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不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⑥错误,A符合题意。
命题点3 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分析
5.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群落的外貌出现季节性变化与光照强度、温度及降雨等有关
B.某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出现季节性变化与温度有关,与水资源无关
C.夏枯草在每年春季开花、夏季结束生活周期,使其所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
D.北方地区农田中冬季多见小麦,夏季多见玉米,体现了农田群落的季节性
解析 季节性河流区域等群落中的动物出现迁入、迁出情况主要受水资源的影响,B错误。
6.[2023江苏]在江苏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生态位重叠的两种动物甲、乙发生生态位分化,如图所示。甲主要以植物a为食,乙主要以植物b为食,两者又共同以植食性动物c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
A.a、c分别处于第一、二营养级,其生态位重叠
B.a、b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C.生物群落中物种的生态位受生物因素影响,也与非生物因素有关
D.生态位分化是经自然选择形成的生物适应性,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 a为植物,c为植食性动物,a、c分别处于第一、二营养级,由于a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故两者生态位并不重叠,A错误;a、b为植物,两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在被植食性动物取食后,其中的能量在食物链中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当食物链中的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以及排遗物和动植物遗体被微生物分解时,这些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正确;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生物群落中物种的生态位既受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C正确;自然群落中,生态位有重叠的物种会发生生态位分化,从而减少或排除竞争,使它们共同生存下来,因此生态位分化是不同生物在长期自然选择下形成的生物适应性,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如栖息空间、食物等)的利用率,D正确。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
2.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群落的结构
2023:江苏T14、海南T6BCD和T19(3)、北京T18(3)、天津T13(1)、湖南T4C、浙江6月T21(3)、新课标T33(2);
2022:广东T20、浙江1月T15、全国乙T5、全国甲T31(3)(4)、山东T11C和T24(1)(2)(3)、湖南T20(2)、重庆T22(1)(3)、辽宁T19;
2021:河北T12B、全国乙T30、天津T13(4)、湖南T20、湖北T22(1)、江苏T9B、辽宁T11A;
2020:北京T10、全国ⅢT31(3)、天津T12、山东T24(2)、浙江1月T26(1);
2019:天津T7(1)、全国ⅠT31(2)、江苏T6C和T26(3)
1.生命观念——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2.科学思维——分析种间关系模式图,培养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制订并实施方案: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020:全国ⅠT6
命题分析预测
1.高考主要侧重对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的考查,并结合教材基础知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以曲线图、文字叙述等为信息载体,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在非选择题中,常与种群、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2.预计2025年高考可能结合具体实例考查群落的结构及种间关系的判断
概念
在群落中,各个[19] 生物种群 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类型
[20] 垂直 结构
[21] 水平 结构
表现
垂直方向有明显的[22] 分层 现象
水平方向上常呈[23] 镶嵌 分布
决定
因素
①植物:光照、温度、水分、无机盐等;
②动物:[24]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①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以及光照强度的不同;
②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原因
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意义
利于群落整体对[25] 自然资源 的充分利用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0 群落的结构,共14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1种群的数量特征,共5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3群落的结构考点2土壤中携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