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2.(1)“火”改为“伙”;(2)“漂”改为“飘”(4分,每空1分)
3.“虽然”改为“即使”(2分)
4.(8分,每空1分)
却道天凉好个秋;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或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对即可)
5.示例一:我选择《礁石》。礁石虽然不动,却把主动“扑过来”的“浪”“打成碎沫”虽然它的“脸上和身上”可能经受过创伤,但它却依旧微笑。在成长道路上可能会经历一些磨难与考验,但越磨砺越能坚韧和顽强。所以我觉得这一首更适合。
示例二:我选择《永恒的青春》。这首诗告诉我们,不要有所成就时就安于现状,要抛弃这种囚困、“躺平”的思想,要继续努力,与时间“赛跑”,寻找我们永恒的青春。对于成长期的我们,这首诗更有激励作用。所以我觉得这一首更适合放在“诗歌伴成长”的板块中。
(6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理由合理即可)
6.(4分,每空1分) (1)这样 (2)同“只”,只有,仅
(3)① (4)讨好、巴结(意对即可)
7.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树第治圃/顾何时而居乎
(3分,每处1分)
8.本句是说“没想到今天反而因为正确的言论而得罪您。”写出了范仲淹面对晏殊指责时不卑不亢,正义凛然的态度,也表达了他义愤填膺和失望的心情。
(3分,翻译、内容分析、情感品质各1分)
9.①范仲淹担任广德军司理时敢与太守据理力争,不为所屈;②担任馆职时,上奏反对天子率领百官向章献太后祝寿,③面对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晏殊的责备,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正色抗言而不唯唯诺诺。(6分,每点2分)
10.①范仲淹一生经历坎坷沉浮,但他始终不改少年本色,一片赤子之心。《睢阳学舍怀》一诗中通过颜回的典故可见他少年求学时就已立下安贫乐道之志,直到晚年想要退官之际,也依然未改其志,拒绝置办私产。②少年时立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利泽天下的志向,便一生践行,不谄媚权贵,始终直言进谏,保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风骨。
(3分,要求:诗文结合、前后关联.答到一点即满分)
11.第一次:班主任打电话关心她、表扬她;爸爸妈妈跟她和爷爷视频。第二次:爷爷带来关于口罩的好消息;她安慰冉冉,忘记了“禁足”这件事。(4分,每个点2分)
12.(1)节奏紧凑,表明可可马上就要出门了,与下文她放弃出门形成对比,突出她的自制、自律。(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2)既为两个星期“禁足”的不易而委屈,又为自己最终坚持下来而高兴。(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亦可)
13.①用它们的可爱,增加小说的趣味性。②让它们给可可“禁足”制造干扰,考验可可的意志,推动情节发展。③安排可可给“木木”洗澡、教“老八”背诗,显示可可的变化,丰富可可的形象。(4分,作用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意思对即可。)
14.“成长”示例:在“禁足”过程中,从产生动摇、自我调整、努力坚持,到因帮助朋友而忘记“禁足”,可可磨炼了意志,战胜了自我,实现了心灵成长。可可的成长使我明白:一个人只有主动担当,经历考验,才有可能真正成长起来。
“爱”示例:家人和老师关爱可可,可可想方设法帮助冉冉,体现了亲人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的爱;可可对同学送她口罩心怀感激,她捐献口罩,帮助朋友,体现了爱的传递:可可一家人用各自的方式参与抗疫,体现了对他人、对社会的爱。生活中没有一个人是孤立的,所以我们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他人,奉献爱心,让生活更加美好。
“参与”示例:面对突发的疫情,可可的父母去武汉支援,爷爷在社区当志愿者,可可为了捐口罩而自我“禁足”,一家三代人用各自的方式参与到抗疫之中,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全民参与、共同抗疫的主题。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承担责任,做力所能及的事,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教育”示例:可可能成长为一个懂得感恩、愿意帮助别人、自律的孩子,这跟她家人的言传身教和老师的教育分不开。家人参与抗疫的行动、奉献社会的精神影响了可可,老师的表扬让她坚定了“禁足”的信心,加上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使她最终完成“禁足”目标,获得成长。启示:在教育中,学校的引导、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自身的努力都非常重要。
(6分,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合理即可满分。)
15、(1)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2)举例论证(3)描摹形态力求穷形尽相
(4)无可削,不得减(5)如今的创作大多有“水分”,因此提倡简练为文。
(5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
16.因为“简”有“言简意赅”与“言简意少”之分。“言简意赅”是凝炼、厚重,“言简意少”是平淡、单薄;“繁”也有“繁冗拖沓”与“以繁胜简”之分。故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3分)
17、不会,这两段实际上均为举例论证,在《水浒传》简笔与繁笔的运用都有体现,第2段主要论述了其“用笔极为俭省”亦能达到“一字传神”的神韵效果。第3段则是论述了文章有时不避其繁,更使人物刻画,细致入微。从而证明了本文观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在同一本名著中,列举简笔与繁笔的不同运用,使文章观点更明确,更有说服力。
(3分,有欠缺酌扣)
18、选择A,诗句巧妙运用了“互文”修辞,不同的集市就像是切换镜头一样,东西南北各个方位会还交叠,我们仿佛看到了木兰出征前奔波忙碌的身影,细节上的画面组合交接,浓墨重彩的场景描写,一个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从而有力地证明了“繁笔的运用,可以是文章穷形尽相,细致入微”。
选择B,诗句运用白描手法,不啰嗦不累赘,“一”字为全都之意,将湖心亭雪景的壮阔苍茫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浩渺苍茫,唯见其大。“一”字用笔极简,却意韵无穷,有力地证明了“简笔运用,亦可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和境界”。
(4分,有欠缺酌扣)
19.C
20(1)阿长 寿镜吾
(2)示例一:我会选择跟吴用做朋友(1分),在《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屡次发挥聪明才智,智取大名府,智取生辰纲,辅助宋江,取得了不少战役的胜利。在生活中,我也需要像吴用这样智慧的朋友,给我提供建议,解决困难。(2分)
我不会选择跟宋江做朋友。(1分)虽然他是梁山的领袖人物,但他最后让李逵喝下毒酒,怕李逵在他死后造反惹事,坏了他宋江的名声,这样的做法,实在对不起一心忠于他的朋友。我认为朋友应彼此坦诚,互相信任,不存在利用与猜忌。(2分)
(6分,人物、情节、品质各1分,如果只写人物没有分析不给分。有欠缺酌扣!)
21题。略
【分析】参考译文:
材料二:比如神鸟凤凰和瑞兽麒麟,也被楚人所讥讽,被鲁人所中伤。但凤凰和麒麟难道会因为楚人的讥讽和鲁人的中伤而不灵验而不给大家带来祥瑞吗?所以说,一旦切割东西就会卷刃的刀剑怎么可以成为神兵利器,一旦被焚烧就会变化的石头,怎么可以称作是宝玉?宁可大声告诉世人并因此被误解而死,也不能沉默偷生。
材料三:范仲淹还未显达时,曾经去神祠求签祈祷,他说:“将来我能当丞相吗?”签名表明不可以。然后又在神祠求签祈祷,说:“不行的话,那我就当个良医也行。”签名表明还是不可以。于是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的志向。”
材料四:范仲淹以进士身份进入仕途,任广德司理参军时,范仲潼经常抱着已经结案的案件卷宗与太守争论案件判的是否公正,大守经常被范仲淹的质疑弄得盛怒靠近他大发脾气,范仲淹却不为太守的怒气所屈服,回去后一定会把他和太守关于案件所经历的反复争论记录在大堂的屏风上。在范仲淹离开的时候,屏风上已经容纳不下字了,穷的只剩下一匹马,把自己仅有的一匹马卖掉了,步行去新的地方赴任。
范仲淹在服丧期间,陈述朝廷政令的得失以及民间利弊,总共一万多字,宰相王曾看了后认为奇异。当时晏殊也在京师,晏殊有一个出任国史馆(宋代中央高官多出自馆阁)的推荐名额,可是晏殊却没有推荐范仲淹。宰相王曾对晏殊说:“你不是很了解范仲淹吗?为什么不推荐了解的范仲流,却推荐别人呢?你提出的推荐信我已经替你压下来了,最好还是推荐范仲淹吧。”晏殊听从,推荐范仲淹,不久,为了庆祝冬至设立仪仗,礼官商定意见,想讨好章献太后,奏请天子率领大臣们在大殿上给太后献礼祝寿,范仲淹上奏认为不可以这样。(事后)晏殊很害怕(得罪太后),召唤来范仲淹,愤怒地责备他,认为他太狂傲,范仲淹脸色严肃而高声地反驳说:“范仲淹受到您错误的赏识,经常害怕不称职,还不知道自己的羞耻,没想到今天反而因为正确的言论而得罪您。”晏殊惭愧,无言以对。
范仲淹做杭州知府的时候,家中的晚辈就知道他有退隐的理想,趁着空闲的时候请求在洛阳建住宅,栽种树木花圃,作为他安享晚年的地方。范仲淹说:“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啊?我现在年龄超过六十,生命将没有几年了,竟然考虑建住宅种植林木,考虑什么时候居住吗?”
14,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14,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答题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对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