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1.(2分)海葵就像一朵小小的向日葵“绽放”在浅海的礁石上(如图所示),它“花瓣”似的触手能捕捉猎物并送入口中。海葵触手上捕杀小动物的“秘密武器”是( )
A.黏液B.纤毛C.刺细胞D.鞭毛
2.(2分)有人说:“光彩夺目的珍珠是贝类在剧痛中滴落的泪珠”,产生这些“泪珠”结构的是( )
A.贝壳B.外套膜C.鳃D.斧足
3.(2分)2023年10月12日肥西严店百大物流园开业,里面的农副产品又多又齐全。小鹏同学在水产品市场里看到很多人工养殖的鱼类产品,下列各项动物中( )
A.鲍鱼、青鱼B.娃娃鱼、草鱼
C.鱿鱼、鳊鱼D.鲈鱼、鳙鱼
4.(2分)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和鲸鱼一样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龟和蛇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甲或鳞片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属于鸟类,体温恒定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动物界的最大类群——节肢动物
5.(2分)冬残奥会的吉祥物是“雪容融”,头顶上有象征吉祥的如意造型以及和平鸽和天坛组成的一圈图案,这是和平友谊的象征。以下关于“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不恒定
B.体内有脊柱
C.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D.肺能进行气体交换
6.(2分)“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这是唐诗《咏蟹》中的诗句,诗中所说的“骨”是指螃蟹体表的( )
A.鳞片B.外骨骼C.贝壳D.外套膜
7.(2分)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以下剪纸图案代表的动物中,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B.
C.D.
8.(2分)蝉蜕是一味中药,是蝉在生长时蜕掉的一层“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蝉的鸣叫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这层“皮”会限制蝉的发育和长大
C.蝉幼体用鳃,成体用肺呼吸
D.蝉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9.(2分)下列有关不同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蜇经加工后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B.食用生鱼片,一定不会感染寄生虫病
C.蚯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D.医学上,可以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10.(2分)以下例子不能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是( )
A.在种植大棚中放养蜜蜂,提高产量
B.牧民大量猎杀狼,野兔数量大增,草场退化
C.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分解
D.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
11.(2分)下列各项属于动物信息交流的是( )
A.某些鸟类或昆虫特殊的鸣叫声
B.蜜蜂的圆形舞或“8”字摆尾舞
C.蚂蚁或某些蛾类腺体的特殊分泌物
D.上述都是
12.(2分)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最可能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乙→甲→丙
13.(2分)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经济,不断优化“一镇一特色,大产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双丰收。关于木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木耳属于个体较大的真菌
B.木耳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C.木耳的细胞中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D.木耳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4.(2分)前几年,在疫情的笼罩下,流感的存在感较低。今年,流感“报复性”出现,居高不下。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列关于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只是一种特殊蛋白质结构的非生物
B.流感病毒的结构简单,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会立即死亡
C.流感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D.流感病毒的个体很小,需要用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15.(2分)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制订计划时应当考虑实验用的滤纸和叶片的大小及颜色应该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了观察清楚菜青虫吃植物的叶片
B.为了使菜青虾食用滤纸
C.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D.为了减小菜青虫取食行为的困难
16.(2分)酸奶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制作酸奶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B.乳酸菌C.醋酸菌D.霉菌
17.(2分)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与下列哪项同属一类( )
A.望梅止渴B.蜘蛛结网C.老马识途D.东施效颦
18.(2分)皖南地区的人们在冬季常制作一种特色美食,即用盐腌制的咸鸭、咸肉、咸鱼等。加盐腌制的食物长时间不易腐烂,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低不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B.空气中没有漂浮着细菌
C.盐分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D.腌菜上生长的是有益细菌,能防腐
19.(2分)人们使用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感染.绿脓杆菌噬菌体是一种( )
A.细菌B.细菌病毒C.植物病毒D.动物病毒
20.(2分)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其共同特征之一是( )
A.皮肤辅助肺呼吸
B.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
C.幼体在水中发育
D.卵生,但卵表面没有坚韧的卵壳
21.(2分)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如图是某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两条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相当于两块骨骼肌
B.伸屈肘运动的完成与⑤这一结构无关
C.图中③、④两条松紧带的两端都是分别连在①、②两块木板上,这表示骨骼两端的肌腱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D.由图中虚线箭头判断,④处于收缩状态,③处于舒张状态。如果⑤表示肘关节,则此过程表示伸肘动作
22.(2分)小明在一块菜地里种了豌豆、白菜、小麦和萝卜,学习了植物的分类后,他知道了扁豆和菜地里的哪种植物不属于一类( )
A.豌豆B.白菜C.小麦D.萝卜
23.(2分)如图表示Ⅰ、Ⅱ两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关系。下列各组生物的关系哪组符合图示曲线?( )
A.人与寄生虫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藻类和鱼类D.猴头菇和树干
24.(2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相应机构进行特殊保护
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颁布相应的法律和文件
25.(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对破坏或污染的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农田生态系统独立完成物质循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例
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二、识图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6.(14分)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它们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的生存和繁衍,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组成,靠 辅助运动。
(2)图乙中,Ⅰ、Ⅱ、Ⅲ表示蝗虫身体的各部,①②③表示蝗虫的某些器官 (从数字①、②、③中选填),所着生的部位是 (从代号Ⅰ、Ⅱ、Ⅲ中选填)。
(3)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你认为关节图中[ ] 在运动时,起缓冲撞击的作用。人的屈肘运动主要是由6 和肱三头肌相互配合活动的结果。([]内填图中标号)
27.(6分)李阳在生物标本馆看到了如图分别为兔和虎的牙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的牙齿,有门齿和 齿。②的牙齿,有锋利的 齿,是肉食性动物。警犬是警察叔叔们侦查破案的忠实伙伴和助手,牙齿的分化更接近 。(填①或②)
28.(18分)生物界中有许多微小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生物,人类发现它们的过程十分崎岖而奇妙,它们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填字母)属于原核生物,和A相比较,最典型的区别是 。图中的C是一种十分微小的生物,如果C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 。
(2)图中的D是毛霉,人类利用它来制作豆腐乳,其结构③是 。毛霉是靠 进行生殖的。
(3)人类从 (填字母)体内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此种抗生素不能治疗病毒性感冒的原因是 。
(4)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 (填字母)。风味缤纷的各种果酒在酿造过程中需要的生物是 (填字母)。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29.(12分)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周围的环境中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生物社团的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后分为A、B两组,A组编码为1号和2号,B组编码为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
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
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A组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 号。A组实验的变量是 。
(2)把B组3号培养皿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这一过程在细菌一般培养方法中叫做 。
(3)有同学认为,4号培养皿做“打开盖”这一步是多此一举,你认为需要做这一步吗?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
(4)在三天后可以观察到1号、3号、4号培养皿都有细菌和真菌菌落,而2号没有。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表格中。)
1.(2分)海葵就像一朵小小的向日葵“绽放”在浅海的礁石上(如图所示),它“花瓣”似的触手能捕捉猎物并送入口中。海葵触手上捕杀小动物的“秘密武器”是( )
A.黏液B.纤毛C.刺细胞D.鞭毛
【分析】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解答】解:海葵属于腔肠动物,触手上长有很多刺细胞。所以海葵触手上捕杀小动物的“秘密武器”是刺细胞。
故选:C。
【点评】熟记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2.(2分)有人说:“光彩夺目的珍珠是贝类在剧痛中滴落的泪珠”,产生这些“泪珠”结构的是( )
A.贝壳B.外套膜C.鳃D.斧足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A、贝壳是外套膜分泌石灰质形成的。
B、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能够分泌珍珠质,因此珍珠的形成与外套膜有关。
C、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是鳃。
D、软体动物的斧足有运动作用。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外套膜的特点及功能。
3.(2分)2023年10月12日肥西严店百大物流园开业,里面的农副产品又多又齐全。小鹏同学在水产品市场里看到很多人工养殖的鱼类产品,下列各项动物中( )
A.鲍鱼、青鱼B.娃娃鱼、草鱼
C.鱿鱼、鳊鱼D.鲈鱼、鳙鱼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A、鲍鱼属于软体动物,A不符合题意。
B、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B不符合题意。
C、鱿鱼属于软体动物,C不符合题意。
D、鲈鱼,体表覆盖有鳞片,用鳍游泳,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各类动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4.(2分)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和鲸鱼一样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龟和蛇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甲或鳞片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属于鸟类,体温恒定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动物界的最大类群——节肢动物
【分析】(1)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2)鸟类的主要特征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解答】解:A、鲸鱼生活在水中。鲈鱼生活在水中,属于鱼类。
B、龟和蛇属于爬行动物,B正确。
C、鸭属于鸟类,属于恒温动物。
D、蝉属于节肢动物,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动物的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5.(2分)冬残奥会的吉祥物是“雪容融”,头顶上有象征吉祥的如意造型以及和平鸽和天坛组成的一圈图案,这是和平友谊的象征。以下关于“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不恒定
B.体内有脊柱
C.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D.肺能进行气体交换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解答】解:A、和平鸽属于鸟类,体温恒定;
B、和平鸽属于鸟类,属于脊椎动物;
C、和平鸽属于鸟类,前肢变成翼,排成扇形,C正确;
D、和平鸽属于鸟类,体内还有多个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
6.(2分)“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这是唐诗《咏蟹》中的诗句,诗中所说的“骨”是指螃蟹体表的( )
A.鳞片B.外骨骼C.贝壳D.外套膜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解答】解: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骨”指的是螃蟹体表的外骨骼。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节肢动物的特征以及常见动物。
7.(2分)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以下剪纸图案代表的动物中,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B.
C.D.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解答】解:A属于鸟类;B蝴蝶属于节肢动物,属于哺乳动物,用鳃呼吸,属于鱼类
故选:C。
【点评】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8.(2分)蝉蜕是一味中药,是蝉在生长时蜕掉的一层“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蝉的鸣叫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这层“皮”会限制蝉的发育和长大
C.蝉幼体用鳃,成体用肺呼吸
D.蝉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解答】解:A.蝉的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蝉,属于先天性行为。
B.蝉具有外骨骼,因为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正确。
C.蝉的幼体和成体都用气管呼吸。
D.蝉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蝉的知识。
9.(2分)下列有关不同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蜇经加工后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B.食用生鱼片,一定不会感染寄生虫病
C.蚯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D.医学上,可以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分析】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是人类生产活动中重要的原料来源,许多轻工业原料来源于动物,如哺乳动物的毛皮是制裘或鞣革的原料。
【解答】解:A、海蜇是常见的海洋动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B、生鱼片没有经过加热,B错误。
C、蚯蚓富含蛋白质,C正确。
D、蛭的唾液可以提出蛭素,所以,生产抗血栓药物。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10.(2分)以下例子不能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是( )
A.在种植大棚中放养蜜蜂,提高产量
B.牧民大量猎杀狼,野兔数量大增,草场退化
C.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分解
D.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依存的关系,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或蜜蜂帮助植物传粉。
B、牧民大量猎杀狼,草场退化,说明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
C、干草堆放久了、真菌)逐渐分解,C符合题意。
D、动物作为消费者,通过消化和吸收。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可见,因此,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选:C。
【点评】明确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2分)下列各项属于动物信息交流的是( )
A.某些鸟类或昆虫特殊的鸣叫声
B.蜜蜂的圆形舞或“8”字摆尾舞
C.蚂蚁或某些蛾类腺体的特殊分泌物
D.上述都是
【分析】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
【解答】解:某些鸟类或昆虫特殊的鸣叫声,是在用声音进行交流,是蜜蜂进行信息交流,是它们进行信息交流方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12.(2分)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最可能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乙→甲→丙
【分析】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解答】解: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不同的动物。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反之,形态结构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所以丙最高等,所以乙最低等。
故选:D。
【点评】可结合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
13.(2分)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经济,不断优化“一镇一特色,大产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双丰收。关于木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木耳属于个体较大的真菌
B.木耳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C.木耳的细胞中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D.木耳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分析】(1)真菌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有些菌丝位于营养物质的上面,称为直立菌丝;有些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称为营养菌丝。
(2)真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靠获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为异养生物,又可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方式。
【解答】解:A、木耳属于多细胞真菌,A正确。
B、木耳属于真菌,B正确。
C、木耳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木耳属于多细胞真菌,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异养生物。
故选:D。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真菌的主要特征。
14.(2分)前几年,在疫情的笼罩下,流感的存在感较低。今年,流感“报复性”出现,居高不下。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列关于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只是一种特殊蛋白质结构的非生物
B.流感病毒的结构简单,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会立即死亡
C.流感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D.流感病毒的个体很小,需要用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解答】解:A、流感病毒具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遗传和变异等特征,A错误。
B、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一旦离开活细胞,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会侵入细胞,B错误。
C、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C正确。
D、流感病毒的个体十分微小,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病毒的主要特征。
15.(2分)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制订计划时应当考虑实验用的滤纸和叶片的大小及颜色应该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了观察清楚菜青虫吃植物的叶片
B.为了使菜青虾食用滤纸
C.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D.为了减小菜青虫取食行为的困难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选择材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解答】解:“十字花科植物”与“非十字花科植物”为实验的唯一变量,而环境中的其他所有因素实验组与对照组都要尽量相同、时间和地点,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形状。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探究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实验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应用能力。
16.(2分)酸奶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制作酸奶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B.乳酸菌C.醋酸菌D.霉菌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解答】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易于消化,其营养成分与鲜奶大致相同。
故选:B。
【点评】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原理,掌握常见的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即可解答。
17.(2分)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与下列哪项同属一类( )
A.望梅止渴B.蜘蛛结网C.老马识途D.东施效颦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CD、望梅止渴、东施效颦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蜘蛛结网与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B。
【点评】熟记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是解题关键。
18.(2分)皖南地区的人们在冬季常制作一种特色美食,即用盐腌制的咸鸭、咸肉、咸鱼等。加盐腌制的食物长时间不易腐烂,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低不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B.空气中没有漂浮着细菌
C.盐分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D.腌菜上生长的是有益细菌,能防腐
【分析】腌肉等食品采用的是腌制法,通过过多的盐分渗出水分,增加渗透压,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据此作答。
【解答】解: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腌肉等食品采用的是腌制法,增加渗透压,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食品的保鲜方法。
19.(2分)人们使用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感染.绿脓杆菌噬菌体是一种( )
A.细菌B.细菌病毒C.植物病毒D.动物病毒
【分析】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把病毒分为:专门侵染动物的病毒称为动物病毒,专门侵染植物的病毒称为植物病毒,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称为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解答】解:根据病毒的分类可以得知,绿脓杆菌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因此绿脓杆菌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病毒的分类,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又叫噬菌体.
20.(2分)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其共同特征之一是( )
A.皮肤辅助肺呼吸
B.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
C.幼体在水中发育
D.卵生,但卵表面没有坚韧的卵壳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解答】解:A、爬行动物的肺发达,皮肤干燥,错误;
B、爬行动物的体表都覆盖角质鳞片或甲,正确;
C、爬行动物体内受精,错误;
D、爬行动物卵生,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爬行动物的特点。
21.(2分)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如图是某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两条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相当于两块骨骼肌
B.伸屈肘运动的完成与⑤这一结构无关
C.图中③、④两条松紧带的两端都是分别连在①、②两块木板上,这表示骨骼两端的肌腱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D.由图中虚线箭头判断,④处于收缩状态,③处于舒张状态。如果⑤表示肘关节,则此过程表示伸肘动作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解答】解:A、图中①,③、④相当于骨骼肌,错误。
B、⑤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C、图中③、②两块木板上,正确。
D、④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如果⑤表示肘关节,错误。
故选:C。
【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2.(2分)小明在一块菜地里种了豌豆、白菜、小麦和萝卜,学习了植物的分类后,他知道了扁豆和菜地里的哪种植物不属于一类( )
A.豌豆B.白菜C.小麦D.萝卜
【分析】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因为它们的形态和结构比较稳定,生存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小。
【解答】解:扁豆、豌豆,小麦叶的叶脉是平行脉属于单子叶植物。
故选:C。
【点评】植物分类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能灵活地对植物进行分类。
23.(2分)如图表示Ⅰ、Ⅱ两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关系。下列各组生物的关系哪组符合图示曲线?( )
A.人与寄生虫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藻类和鱼类D.猴头菇和树干
【分析】(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2)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
【解答】解:由图中的两条曲线可知,一种生物,是共生关系;寄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共生关系。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共生的特点。
24.(2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相应机构进行特殊保护
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颁布相应的法律和文件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答】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和管理。可见A正确。
故选:A。
【点评】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是解题关键,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25.(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对破坏或污染的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农田生态系统独立完成物质循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例
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分析】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
【解答】解:A、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物种多样性,A错误;
B、对破坏或污染的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提高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并不能独立完成物质循环,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这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二、识图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6.(14分)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它们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的生存和繁衍,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体节 组成,靠 刚毛 辅助运动。
(2)图乙中,Ⅰ、Ⅱ、Ⅲ表示蝗虫身体的各部,①②③表示蝗虫的某些器官 ②③ (从数字①、②、③中选填),所着生的部位是 Ⅱ (从代号Ⅰ、Ⅱ、Ⅲ中选填)。
(3)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你认为关节图中[ 4 ] 关节软骨 在运动时,起缓冲撞击的作用。人的屈肘运动主要是由6 肱二头肌 和肱三头肌相互配合活动的结果。([]内填图中标号)
【分析】1、图甲是蚯蚓;
2、图乙中:Ⅰ头部、Ⅱ胸部、Ⅲ腹部;①触角、②蝗虫的足、③翅;
3、图丙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软骨、5关节窝、6肱二头肌,7肱三头肌,8肱骨、9肘关节。
【解答】解:(1)图甲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其身体成长圆柱形,蚯蚓身体分节。
(2)图乙表示的是蝗虫,其属于节肢动物、Ⅱ胸部,①是触角、③是翅,主要在Ⅱ胸部。
(3)在关节的运动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的是4关节软骨。
故答案为:
(1)体节;刚毛;
(2)②③;Ⅱ;
(3)4关节软骨;肱二头肌。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7.(6分)李阳在生物标本馆看到了如图分别为兔和虎的牙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的牙齿,有门齿和 臼 齿。②的牙齿,有锋利的 犬 齿,是肉食性动物。警犬是警察叔叔们侦查破案的忠实伙伴和助手,牙齿的分化更接近 ② 。(填①或②)
【分析】哺乳动物中草食性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肉食性动物的牙齿还有犬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
【解答】解:图①表示的是哺乳类草食性动物的牙齿,其牙齿的特点是具有门齿(切断食物)和臼齿(磨碎食物),适于食草生活,具有发达的犬齿。警犬的牙齿有门齿,更接近②。
故答案为:
臼;犬;②。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的牙齿不同。
28.(18分)生物界中有许多微小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生物,人类发现它们的过程十分崎岖而奇妙,它们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F (填字母)属于原核生物,和A相比较,最典型的区别是 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图中的C是一种十分微小的生物,如果C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 结晶体 。
(2)图中的D是毛霉,人类利用它来制作豆腐乳,其结构③是 营养菌丝 。毛霉是靠 孢子 进行生殖的。
(3)人类从 E (填字母)体内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此种抗生素不能治疗病毒性感冒的原因是 抗生素主要是杀菌、抑菌,对病毒无效 。
(4)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 B (填字母)。风味缤纷的各种果酒在酿造过程中需要的生物是 G (填字母)。
【分析】图中:A是草履虫;B是衣藻;C是病毒;D是毛霉;①④是孢子,②⑤是直立菌丝,③⑥是营养菌丝;E是青霉,F是细菌,G是酵母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G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E青霉都是多细胞的真菌,是单细胞的植物,都有成形的细胞核;F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C病毒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2)图中的D是毛霉,人类利用它来制作豆腐乳。毛霉菌属于真菌。
(3)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E青霉菌产生的。病毒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抑菌,因此得了病毒性感冒。
(4)B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内有一个杯状的叶绿体。果酒的酿造离不开G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在无氧条件下。
故答案为:(1)F;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2)营养菌丝;孢子;
(3)E;抗生素主要是杀菌,对病毒无效;
(4)B;G。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图中各种生物的结构特点。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29.(12分)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周围的环境中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生物社团的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后分为A、B两组,A组编码为1号和2号,B组编码为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
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
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A组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 2 号。A组实验的变量是 有无细菌和真菌 。
(2)把B组3号培养皿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这一过程在细菌一般培养方法中叫做 接种 。
(3)有同学认为,4号培养皿做“打开盖”这一步是多此一举,你认为需要做这一步吗? 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探究实验的原则是控制单一变量,B组中的3号培养皿和4号培养皿探究的是笔帽上有无细菌和真菌,变量是有无细菌和真菌,除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实验中3号培养皿打开盖,那么4号培养皿也需要打开盖 。
(4)在三天后可以观察到1号、3号、4号培养皿都有细菌和真菌菌落,而2号没有。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教室的空气中和笔帽上都有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 。
【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解答】解:(1)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A组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2号,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2)把B组3号培养皿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在细菌一般培养方法中叫做接种。
(3)探究实验的原则是控制单一变量,B组中的7号培养皿和4号培养皿探究的是笔帽上有无细菌和真菌,除变量不同外,实验中3号培养皿打开盖。
(4)三天后观察2号、3号,而2号没有,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
故答案为:
(1)4;有无细菌和真菌;
(2)接种;
(3)需要;探究实验的原则是控制单一变量,变量是有无细菌和真菌,其它条件必须相同,那么4号培养皿也需要打开盖;
(4)教室的空气中和笔帽上都有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组号
编号
操作
A组
1号
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分钟后盖上,置培养箱培养
2号
置于教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
B组
3号
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上盖
4号
打开盖,不做处理,与3号同时盖上盖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组号
编号
操作
A组
1号
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分钟后盖上,置培养箱培养
2号
置于教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
B组
3号
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上盖
4号
打开盖,不做处理,与3号同时盖上盖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判断题,识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识图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Ⅰ卷本卷共20题,每题3分,第Ⅱ卷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