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Cl 35.5 K 39 Mn 55 Fe 56 Br 8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答案填在下表中。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B. 海水C. 液态氧D. 水泥砂浆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由氮气、氧气等组成,是混合物。
B、海水由氯化钠、氯化镁、水等组成,是混合物。
C、液态氧只由氧分子这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D、水泥砂浆含有水泥、砂石等,是混合物。
综上所述:选择C。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B. 酒精挥发
C. 食物腐败D. 铁水铸锅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铁水铸锅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
故选C。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氧B. 硅C. 铝D. 铁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
故选:A。
4.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 氮气B. 氧气C. 水蒸气D. 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故选A。
5.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滴加液体时,应把胶头滴管悬空放在容器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A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B正确;
C、取固体粉末用药匙取,必要时可用纸槽送入。把试管横放,将粉末状固体药品放到试管底部,避免粉末沾到试管内壁,再把试管慢慢地竖起。C正确;
D、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瓶塞正放,标签朝向手心,试管微微倾斜,瓶口要与试管口紧挨。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6.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使用了高精准度的铷原子钟。下图为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铷属于金属元素B. 铷元素符号为 Rb
C. 铷相对原子质量为 85.47 gD. 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7
【答案】C
【解析】
【分析】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A、铷元素汉字名称中有“钅”字旁,可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铷的元素符号是Rb,正确;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错误;
D、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为37,正确。
故选C。
8. 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将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生蓝紫色火焰,此选项错误;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此选项错误;
C、将加热到发红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此选项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此选项正确。
故选:D。
9.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 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不会发生改变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二氧化锰可加速过氧化氢分解,而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不会发生改变,故B说法正确;
C、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是因为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该反应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C说法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0. 在的反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 属于氧化物
C. 中Al的化合价为+3价D. 参加反应的Al和的质量比为27∶3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该反应为化合反应。A正确;
B、Al2O3是由铝、氧两种元素组成,符合氧化物定义。所以Al2O3属于氧化物。B正确;
C、Al2O3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价规则可求出Al的化合价为+3价。C正确;
D、在4Al+3O2=2Al2O3的反应中,即。所以参加反应的Al和O2的质量比=。即参加反应的Al和O2的质量比=9:8。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将答案填在下表中。
11. 某种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0、10,反应后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10,1个X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3H8。
故选:C。
12.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C
【解析】
【详解】A、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选项A正确;
B、鉴别软水和硬水,应该加入少量且等量的肥皂水,观察现象,观察液体的颜色二者都是无色液体,故选项B不正确;
C、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呼出气体,石灰水变浑浊,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空气,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选项C正确;
D、氧气和氮气都是无色无味气体,无法鉴别,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AC。
13. 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②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原子和氧原子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④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⑤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⑥反应中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8∶9。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②④⑤⑥C. ①③④⑥D. ②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①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参加反应的是氢分子和氧分子,②错误;通过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反应前含有氢氧元素,反应后也只含有氢氧元素,故说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③正确;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④正确;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3个分子,反应后分子个数是2,故⑤错误;化学反应方程式应表示物质间的质量关系,质量比等于相对质量乘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中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32:(18×2)=8∶9,⑥正确。正确的有①③④⑥;
故选C。
14. 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④中浓氨水变红B. ③中酚酞溶液比②中先变红
C. ①中无明显现象,④中迅速变红D.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溶液没有挥发性,所以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变红。所以②、③中酚酞溶液变红。A不正确;
B、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④中浓氨水在热水中,分子运动快,所以③中酚酞溶液比②中先变红。B正确;
C、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溶液没有挥发性,所以①④中均无明显现象。C不正确;
D、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D。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56g铁在32g氧气中燃烧生成88g四氧化三铁
B. 相同质量的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高锰酸钾生成的氧气质量大
C. 相同质量的和含有氮元素质量比为3∶4
D. 氯化钠和溴化钠(NaBr)的固体混合物110g,其中含氯元素35.5g,则该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34.5g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所以56g铁在21.3g氧气中燃烧生成77.3g四氧化三铁。A不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高锰酸钾生成的氧气质量小。B不正确;
C、相同质量的CO(NH2)2和NH4NO3含有氮元素质量比=1g×:1g×=4:3。C不正确;
D、氯化钠和溴化钠(NaBr)的固体混合物110g,其中含氯元素35.5g,则氯化钠质量=35.5g;因此,溴化钠(NaBr)的质量=110g-58.5g=51.5g;
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58.5g-35.5g=23g;溴化钠(NaBr)中钠元素的质量=51.5g×;所以该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23g+11.5g=34.5g。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第Ⅱ卷 (本卷共11题,共7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K 39 Ca 40 Mn 55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6. 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氦气___________;
(2)氮分子___________;
(3)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
(4)二氧化氮___________;
(5)2个氯离子___________;
(6)写出氧化镁的化学式并标出镁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_。
【答案】16. He 17. N2
18. P2O5 19. NO2
20. 2Cl- 21.
【解析】
【小问1详解】
氦气为稀有气体,化学式为He。
【小问2详解】
氮气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氮分子的符号为N2。
【小问3详解】
根据化学式的读法:由右往左读,且有时会读出原子个数,则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小问4详解】
二氧化氮的化学式为NO2。
【小问5详解】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2个氯离子符号为2Cl-。
【小问6详解】
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化学式为MgO,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则标出镁元素化合价为。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填“氧元素”或“氧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种(填数字);
②由于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氯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7. 氧元素
18. 101 19. ①. 三##3 ②. 最外层电子数 ③. NaCl
20.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宏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小问2详解】
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则钔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101;
【小问3详解】
①由“气”字旁可知,氧元素、氟元素、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由“金”字旁可知,钠元素、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3种;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1)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
如图所示,其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工业污水可以直接排放
B.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
C. 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
(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若b试管中产生2mL气体,则a试管中产生气体约为___________mL。试管___________(填“a”或“b”)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8. 2.53% 19. C
20. ①. 4 ②. b 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填:2.53%;
【小问2详解】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故A错误;
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不能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以免引起其他地质灾害,故B错误;
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故C正确;
故选:C;
【小问3详解】
电解水实验中,电极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图示,b管内气体较少为氧气,且氧气体积为2mL,则a管内气体为氢气,氢气体积为2mL×2=4mL,氢气能够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故填:4;b;。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9.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及方程式配平。
(1)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_。
(2)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_。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___________。
(4)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____。
(5)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入空格内,计量数为1时可省略)。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答案】19.
20.
21.
22.
23. ①.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①根据化学方程式发现,一氧化碳变为二氧化碳时,分子中氧原子个数增加一个,而氧化铁中的3个氧原子均进入二氧化碳中,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前的系数为3,再根据铁原子守恒,Fe前的系数为2,配平为:。
②设甲烷的化学计量数为1,根据碳原子和氢原子守恒,则二氧化碳前的系数为1,水的系数为2,再根据氧原子守恒,则氧气前的系数为2,配平为:。
20. A~G是初中化学已学过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C是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F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G是一种紫黑色固体。
回答问题:
(1)写出E、G的化学式: E____________;G________;
(2)写出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的反应③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答案】 ①. H2 ②. KMnO4 ③. 2H2O22H2O+O2↑ ④. C+O2CO2
【解析】
【分析】根据转化图中,C在通电条件下,生成B和E,所以C是水; 已知A、C是无色液体,A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B,所以A是过氧化氢,B是氧气,则E是氢气; 根据D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F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氧气与D反应,生成F,所以D是碳,F是二氧化碳; 根据G是一种紫黑色固体,G可以生成氧气,所以G是高锰酸钾。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E的化学式是H2, G的化学式是KMnO4;
(2)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③是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点睛】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21. 真空热还原法生产钙的主要转化过程如下(部分产物略去)。
(1)氧化钙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反应Ⅱ只生成两种产物钙蒸气和固体X,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固体X含有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
(3)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如果要制取2.8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___t。
【答案】(1)CaO (2)Al、O (3)5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
【小问2详解】
反应Ⅱ中反应物为氧化钙和铝,只生成两种产物钙蒸气和固体X,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有钙元素、氧元素和铝元素,则固体X一定含有氧元素(O)和铝元素(Al);
【小问3详解】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即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如果要制取2.8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质量是5t。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2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①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②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
③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该实验结束时,应先把___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___。
④若用B装置收集氧气,验证氧气收集已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
(2)用下图所示的3个课本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22. ①. 试管 ②. ③. 氧气不易溶于水 ④. 撤离 ⑤. 酒精灯熄灭 ⑥.
瓶口 23. ①. C ②. 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②在加热的条件下,高锰酸钾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该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撤离水槽,然后再酒精灯熄灭,防止水的倒吸;
④用B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证氧气收集已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
【小问2详解】
3个课本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理由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则天平不平衡。
23. 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里(填仪器名称)。
(2)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_焰加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___________(填“口”或“底部”)夹上、取下。
(3)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固体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取用___________mL。
(4)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如果点燃时发出___________则证明氢气不纯(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
(5)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过滤装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___________漏斗的边缘;
②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出现此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23. 广口瓶
24. ①. 外 ②. 底部 25. 1~2 26. 尖锐的爆鸣声
27. ①. 低于 ②. 引流 ③. 滤纸破损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化学实验室中,为了便于取用,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中。故填:广口瓶。
【小问2详解】
由于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故填:外;底部。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固体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取用1~2mL。故填:1~2。
【小问4详解】
点燃氢气时,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故填:尖锐的爆鸣声。
【小问5详解】
①为了保证液体过滤干净,防止液体损失,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故填:低于。
②为防止液体直接倒入而冲破滤纸,在向漏斗内倒入液体时,应使液体沿玻璃棒慢慢流入,这一作用简称为“引流”。所以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填:引流。
③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是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出滤纸边缘、盛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故填:滤纸破损。
24.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天津是缺水城市,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生活中遇到水龙头漏水现象,应及时维修,若某水龙头每秒钟漏2滴水,假设每20滴水为1mL,则20小时可以避免损失水的总体积为___________L。(1L=1000mL)
(2)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反应中生成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8∶33
C. 丁一定是化合物
D. 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等于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答案】24. 7.2 25. BD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龙头每秒钟漏2滴水,20小时漏水=2滴×3600秒×20=144000滴;每20滴水为1mL,144000滴为()即7200mL。则20小时可以避免损失水的总体积=7200mL即7.2L。故填:7.2。
【小问2详解】
A、据表格数据可知,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与该反应无关。A正确;
B、据表格数据可知,反应生成甲的质量=18g-17g=1g;生成丙的质量=33g-25g=8g。所以反应中生成的甲、丙的质量比=1:8。B错误;
C、据表格数据可知,丁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甲和丙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则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C正确;
D、由于该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计量数比未知,所以无法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BD。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5. 乙醇()是一种燃料。按要求计算:
(1)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写最简比);
(3)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4)92g乙醇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25. 2:6:1
26. 4:1 27. 46
28. 32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由化学式可知,乙醇分子中 C、H、O原子个数比为:2:6:1;
【小问2详解】
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乘以相对原子质量比,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2):6=4:1;
【小问3详解】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的总和;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12×2+6+16=46;
【小问4详解】
元素质量=物质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92g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
26. 现有31.6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固体30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克;
(3)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26.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1.6g-30g=1.6g。
27. 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5.8g
答: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克。
28. 31.6g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量为根据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不变,则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答: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3%。
【解析】
【小问1详解】
见答案。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小问3详解】
见答案。
A.滴加液体
B.加热液体
C.取固体粉末
D.倾倒液体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B
鉴别软水和硬水
分别观察液体的颜色
C
鉴别空气和人呼出气体
分别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D
鉴别氧气和氮气
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7
10
25
48
反应后的质量/g
18
10
33
39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成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94%、二氧化碳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⑥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下列推论正确的是,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15题,共3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不同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