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津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在下表中。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铸成锅B. 葡萄酿酒C. 汽油挥发D. 瓷碗破碎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铸成锅,只是形状和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葡萄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瓷碗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空气B. 氯化钠C. 液氧D. 氢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
3.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及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某种物质的是
A. HB. CuC. Ca2+D. N2
【答案】B
【解析】
【详解】A、“H”可以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不能表示氢气这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Cu”可以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铜这种物质,符合题意;
C、“Ca2+”可以表示钙离子,不能表示钙元素、一个钙原子、钙这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D、“N2”可以表示氮气这种物质,1个氮分子,不能表示氮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氮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B. 加热液体
C. 取用粉末药品D. 点燃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氮元素的是
A. 二氧化硫B. 二氧化碳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氮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故选D。
6.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密度、硬度B. 颜色、状态C. 熔点、沸点D. 氧化性、可燃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详解】A、密度、硬度属于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即可表现出来,不符合题意;
B、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即可表现出来,不符合题意;
C、熔点、沸点属于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即可表现出来,不符合题意;
D、氧化性、可燃性是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检验,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中子数不同B. 电子数不同
C. 质子数不同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所以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C.
考点:元素的概念.
点评: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8.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C. 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不停地运动,花的香气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正确。
B、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造成分子间间隔变大,正确。
C、食物腐败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正确。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物质受热时,构成物质的分子能力增大,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体积就好膨胀,但分子本身大小不发生改变。
9.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少量的黑烟。A不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正确;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10. 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B. 氧化汞、汞、氧气都是化合物
C. 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D. 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汞是金属单质,由汞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 氧化汞是化合物,汞和氧气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D. 氧化汞分解过程中,由氧化汞分解成了氧气和汞,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在下表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给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给分。
1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处
B.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水浇灭
C. 某微观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此微观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 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它所属的元素种类也会改变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 处,选项说法正确;
B.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扑盖,不能用水浇灭,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阴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可以达到8个,故微观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此微观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D.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但核内的质子数不发生变化,它所属的元素种类不会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D。
12. 在下列实验操作与对应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C.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产生更多的氧气
D. 向试管里加入固体粉末时,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沾在管口和试管内壁上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前必须验纯,防止发生爆炸;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目的为防止熔化的溅落物炸裂瓶底,而不是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错误;
C、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是为了加快生成氧气速度,而不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氧气;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错误;
D、向试管里加入固体粉末时,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沾在管口和试管内壁上;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故选AD。
13.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说法错误的是
A.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C. 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充满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再从水槽中取出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则说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故A说法错误;
B、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故C说法正确;
D、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充满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再从水槽中取出,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4. 已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所表示的气体物质中,既包含单质又包含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据图可知,只含有单质。不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只含有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据图可知,既包含单质又包含化合物。符合题意;
D、据图可知,包含两种不同单质。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15. 将3.2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消耗氧气6.4g
B. R只含碳、氢元素
C. 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 R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消耗氧气的质量为8.8g+7.2g-3.2g=12.8g,A判断不正确;
B、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7.2g水中氢元素质量为,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R中含有2.4g碳元素和0.6g氢元素,又由于2.4g+0.6g=3.2g,则R中不含氧元素,B判断正确;C、D判断不正确。
故选B。
第II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1-35.5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专用术语,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个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_。
(3)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__________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___。
(6)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等的气体中,最轻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 2N 17. 4Fe3+
18. 3P2O5 19. 20. Al
21. H2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小问2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个铁离子表示为4Fe3+;
【小问3详解】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表示为3P2O5;
【小问4详解】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表示为;
【小问5详解】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表示为Al;
【小问6详解】
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等气体中,最轻的是氢气,化学式为H2。
17. 化学实验离不开探究。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图中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时,燃烧匙里要盛过量的红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 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18.
19. ①. 氮气难溶于水 ②.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0.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时,燃烧匙里盛过量红磷的原因是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尽可能消耗掉,故填: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小问2详解】
红磷熄灭,待冷却至室温后,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上升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填:
【小问3详解】
①红磷熄灭,待冷却至室温后,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上升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便不再上升,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故填:氮气难溶于水;
②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燃烧的红磷熄灭,说明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故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问4详解】
红磷燃烧发生的反应是红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点睛】本题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在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分析题干信息正确解答本题。
18.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填“氧元素”或“氧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空白。
①图中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种(填数字)。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___________周期,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 氧元素
19. 101 20. ①. 3 ②. 最外层电子数 ③. Na2O
21. ①. 三 ②.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从宏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氧元素;
【小问2详解】
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钔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101,故填:101;
【小问3详解】
①由“气”字旁可知,氧元素、氟元素、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由“金”字旁可知,钠元素、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3种;
②由图可知,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③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根据“正价左负价右”及“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可写出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为:Na2O;
【小问4详解】
①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由图知镁的原子核外有三层电子层,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故填:三;
②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9.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点燃______;
(3)氧化汞受热分解______。
【答案】19.
20.
21.
【解析】
【小问1详解】
木炭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0.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
①图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mL。
②该同学若要量取44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③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填“大于”或“小于”)_________________44mL。
(2)经测定,锆(元素符号为Z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锆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锆中的相同,则氧化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 ①.
②. 胶头滴管##滴管 ③. 大于
21.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量筒的读数精确到,之间有5小格,每一小格表示,则图中液体是,故填:;
②量取液体时要用滴管来定容,所以要用滴管(或胶头滴管),故填:胶头滴管或滴管;
③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小,读成,则实际的体积大于,故填:大于;
【小问2详解】
设氯化锆的化学式为,根据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氯化锆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可得,解得,在化合物中氯元素通常显价,则氯化锆中锆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因为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价,根据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锆中的相同,可知在氧化锆中锆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则氧化锆的化学式,故填:。
21. 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通常情况下A、B、C均为固体,E、G为气体,F为无色液体,且A呈暗紫色、B呈黑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推断物质: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②③中,固体B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答案】21. ①. 二氧化锰## ②. 氯酸钾## ③. 过氧化氢## ④. 氧气## ⑤. 氢气##
22. 催化 23.
24. ①. ②. 化合
【解析】
【分析】A呈暗紫色,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气体E,则A为高锰酸钾,E为氧气;固体混合物1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混合物1经过溶解、过滤、干燥后得到黑色固体B,锰酸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则B为二氧化锰;B和C在加热条件下生成E(氧气),则C为氯酸钾;B和溶液D反应生成E(氧气)和无色溶液F,且反应中B保持不变,则溶液D为过氧化氢;F为水;E和G在点燃条件下生成F(水),且G为气体,可能是氢气;综上分析:A为高锰酸钾、B为二氧化锰、C为氯酸钾、D为过氧化氢、E为氧气、F为水、G为氢气,将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图分析,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B为二氧化锰;C为氯酸钾;D为过氧化氢;E为氧气;F为氢气;故填:二氧化锰或;氯酸钾或;过氧化氢或;氧气或;氢气或;
【小问2详解】
反应②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反应③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
【小问3详解】
反应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4详解】
反应④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
【点睛】本题属于推断题,解答本题时根据物质的特殊颜色进行分析,结合转化关系把相应物质推测出来,最后将推测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22.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及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面,另一面为毛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_________________盖好集气瓶(填“光面”或“毛面”)。
【答案】22. ①. 试管 ②. 铁架台
23.
24. ①. BC##BD ②. 25. 毛面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为试管,仪器b为铁架台。
【小问2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发生装置选B,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选C或D;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毛面盖好集气瓶。
23.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____,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 ①. 2:1 ②. O2 24. C
25.
【解析】
【分析】
【点睛】x电解水的实验的重要知识点可总结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据此判断即可。
【小问1详解】
试管a连接的电源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试管b连接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填:2:1;O2;
【小问2详解】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小问3详解】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4. 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水、爱护水”。
(1)“南水北调供水工程”启动向天津供水,以缓解我市可利用淡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现状。
(2)下列有关保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B. 工业上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C. 农药、化肥的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应该禁止施用
(3)实验室常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4)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静置沉淀B. 吸附沉淀C. 蒸馏
(5)氯气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短缺 (2)B (3)漏斗 (4)C
(5)MnCl2
【解析】
【小问1详解】
“南水北调供水工程”启动向天津供水,以缓解我市可利用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故填:短缺。
【小问2详解】
A、为避免污染水源,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A不正确;
B、为避免污染水源,工业上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B正确;
C、农药、化肥的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为避免污染水源,应该合理施用。C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小问3详解】
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漏斗。
【小问4详解】
A、静置沉淀只能除去一些不溶于水的固体。A不符合题意;
B、吸附沉淀只能除去一些不溶于水的固体。B不符合题意;
C、蒸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相对净化程度较高。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小问5详解】
化学方程式左边,Mn:1个;O:2个;H:4个;Cl:4个。右边,Cl:2个,H:4个,O:2个。所以X中含有Mn:1个,Cl:2个。即X为MnCl2。故填:MnCl2。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5. 乙醇(C2H5OH)常用作燃料。计算:
(1)乙醇是由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填数字);
(2)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
(3)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写最简比);
(4)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2)2:6:1
(3)4:1 (4)46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乙醇化学式可知,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填:3。
【小问2详解】
根据乙醇化学式可知,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2:(5+1):1=2:6:1。故填:2:6:1。
【小问3详解】
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2):(1×6)=4:1。故填:4:1。
【小问4详解】
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5+16+1=46。故填:46。
26.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计算:
(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已知某硝酸铵中含有5.6g氮元素,则该硝酸铵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硝酸铵的质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见答案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点睛】根据有关计算式: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的质量=进行分析计算即可。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津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津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Al,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只含一种分子的物质一定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人体内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津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天津市津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津南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津南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活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对下列相关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