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下列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的是
A. 铁B. 锌C. 碘D. 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铁、锌、碘均属于微量元素,碳属于常量元素。
故选D。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B. 蜡烛燃烧C. 汽油挥发D. 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汽油挥发是分子的运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金刚石加工成钻石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3.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 氧气B. 氢气C. 氦气D. 氮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C、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由氦原子直接构成,选项正确;
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选项错误,故选C。
4. 自然界中物质大多是化合物,下列化合物是氧化物的是
A. 高锰酸钾B. 过氧化氢C. 氯酸钾D. 氢氧化钙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是由K、Mn、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是由Ca、O、H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碳酸氢铵是一种化肥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受热易挥发减少并消失B. 阴凉处密封保存
C. 施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D. 由四种元素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逐渐减少,最终消失,选项错误;
B、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所以碳酸氢铵应阴凉处密封保存,选项正确;
C、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用作氮肥,施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选项正确;
D、碳酸氢铵由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故选A。
6. 安全重于泰山,化学实验正确操作十分重要。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品尝药品B. 不慎将少量酸沾皮肤上应立即涂碳酸氢钠溶液
C.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D. 实验室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为避免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药品危害人体健康,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品尝药品,选项正确;
B、不慎将少量酸沾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选项错误;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防止酒精挥发,选项正确;
D、实验室剩余药品不要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容器中,选项正确;
故选B。
7. 人体某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下列有关元素与人体疾病对应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中钙元素过少,易患佝偻病或骨质疏松,选项错误;
B、人体中锌元素过少,易导致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选项错误;
C、人体中碘元素过多,易患甲状腺疾病,选项正确;
D、人体摄入过多的硒元素,易导致硒中毒,选项错误;
故选C。
8.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操作如图,错误的是
A. 气密性检查B. 制备
C. 收集D. 验满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制取CO2,且长颈漏斗未伸入到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气体应从长导管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短导管口,木条熄灭,说明集满了二氧化碳,图中所示装置正确。故选B。
9. 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 2HB. H2C. H2OD. 2H+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的前面写出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即2H表示2个氢原子,选项正确;
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某原子的数目,即H2能够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某原子的数目,即H2O能够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D、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即2H+表示2个氢离子,选项错误,故选A。
10. 下列物质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氢气D. 氮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密度小于空气且不和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装置收集;
A、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错误;
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错误;
C、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正确;
D、氮气和空气密度接近,错误;
故选C。
11.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B. 氢气+氯气氯化氢
C. 铁+硫酸→硫酸亚铁+氢气
D.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生成物和产物都是两种,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气+氯气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铁+硫酸→硫酸亚铁+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
12. 生活中接触到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等用品,其中的氟、钙指的是
A. 单质B. 元素C. 原子D. 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生活中接触到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等用品,其中的氟、钙指的是元素,与其具体的存在形态无关,故答案选择B
考点:元素
13.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空隙小
C. 双氧水是混合物——有不同种分子构成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人们很容易闻到气味,酒香不怕巷子深, 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原子间间隔较小,微观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
C、双氧水即过氧化氢溶液,含有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
A.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但是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还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是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中子,不符合题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符合题意。
故选D。
15. 为纪念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钔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钔原子的中子数为157B. 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1
C. 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gD. 钔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质子数=101,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58-101=157,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1,不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符合题意;
D、由“金”字旁可知,钔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
A.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B. 闻气体的气味
C. 加入澄清石灰水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三瓶气体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其中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两种气体中加入的石蕊试液不变色,无法鉴别空气与氧气,选项错误;
B、三种气体均无气味,闻气体气味不能鉴别三种气体,选项错误;
C、向三种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后,只有一种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加入的另两种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鉴别空气与氧气,选项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无明显变化的气体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故选D。
17.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则下列气体密度最大的是
A. 氯气Cl2B. 氨气NH3C. 二氧化碳CO2D. 硫化氢H2S
【答案】A
【解析】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气体密度越大。
【详解】A、氯气相对分子质量35.5×2=71。
B、氨气相对分子质量14+1×3=17。
C、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D、硫化氢相对分子质量32+1×2=34。
故选:A。
18. 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用量筒量取10 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 用托盘天平称取 10.5g 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会导致氯化钠偏多
C. 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燃烧匙伸入过慢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D. 在水电解实验中,发现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小于1:2,可能与气体的密度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水,仰视读数,读数比水的实际体积小,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大,选项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取 10.5g 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称取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会导致氯化钠偏少,选项B错误;
C、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燃烧匙伸入过慢,由于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瓶内气体膨胀而逸出瓶外,冷却至室温后,进入水的体积偏大,选项C正确;
D、氧气比氢气更溶于水,在水电解实验中,正极连接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连接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发现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小于1:2,可能与气体的溶解性有关,选项D错误。
故选:C。
19. 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生长,连续测定温室内氧气含量得到的图像应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正午光照较强植物光合作用较强,产生的氧气最多,随着时间慢慢向午夜接近,光照越来越差光合作用不断变弱,故产生氧气量慢慢下降,故曲线下降;由午夜到第二天正午此过程正好和刚才叙述的过程相反,故曲线上升,故选: C。
20. 下图中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乙、图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 和p′ 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0.79 p0,p′=p0 是因为红磷比木炭消耗的氧气更多
B. 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 由图乙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不是红磷消耗氧气更多,故错误。
B.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故正确;
C.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态物质,装置中压强的较小就是氧气的消耗引起的,可以通过压强变化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正确;
D.若所用红磷过少,就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故正确;
故选A。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其中符号表达式每个2分),共计60分。
21. 学习化学需要及时归纳总结,如图是常用的关系归纳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甲是空气,乙、丙、丁是干燥空气中含量由多到少排名前三位的气体,则乙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得到丙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利用的是乙和丙的_________________不同,空气中丁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所以空气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
(2)若甲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乙可以分解成丙,则乙是_________________,物质氯化钠由丁构成,溶解在水中得到许多能自由移动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3)若甲是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乙是烧杯,丙是漏斗,则丁是_________________(仪器名称),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过滤后得到的水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原因即可)
【答案】(1) ①. N2 ②. 粮食保护气等 ③. 分离液态空气 ④. 沸点 ⑤. 0.94% ⑥. 混合物
(2) ①. 分子 ②. Na+ ③. Cl-
(3) ①. 玻璃棒 ②. 引流 ③. 滤纸破损等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若甲是空气,乙、丙、丁是干燥空气中含量由多到少排名前三位的气体,则乙是氮气,丙是氧气,丁为稀有气体;氮气可作为粮食保护气等;工业上得到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气体组成,属于混合物,故填:N2;粮食保护气等;分离液态空气;沸点;0.94%;混合物。
【小问2详解】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若甲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乙可以分解成丙,则乙是分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物质氯化钠由丁构成,溶解在水中得到许多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填:分子;Na+;Cl-。
【小问3详解】
若甲是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乙是烧杯,丙是漏斗,则丁是玻璃棒,它的作用是引流;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等都会导致过滤后得到的水仍然浑浊,故填:玻璃棒;引流;滤纸破损等。
22.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水的净化及组成(装置如图)。其中一组同学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图②所示)净化池塘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小卵石和石英砂能否位置互换,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该简易净水器不能将硬水变成软水,鉴别硬水软水用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将硬水变成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还能起到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实验③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_________________(填“a”或者“b”)中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下同),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①中水发生的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能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填序号)。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C. 水的净化D. 水的电解
【答案】(1) ①.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 不能 ③. 小卵石的作用是除去较大颗粒的难溶性杂质,石英砂的作用是除去较小颗粒的难溶性杂质,作用不同 ④. 肥皂水 ⑤. 煮沸 ⑥. 杀菌消毒
(2) ①. b ②.
③. 验纯
(3) ①. 水分子 ②. 氢原子和氧原子
(4)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5)AD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卵石的作用是除去较大颗粒的难溶性杂质,石英砂的作用是除去较小颗粒的难溶性杂质,故位置不能互换;
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该方法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因为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
【小问2详解】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试管b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验纯,防止发生爆炸;
【小问3详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化学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小问4详解】
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①中水发生的变化的原因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小问5详解】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无法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水净化,只是除去水中的杂质,不能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故选AD。
23. 实验室制取CO2并进行一系列探究,现有如下仪器供选。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填写装置编号);收集完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以上组装的发生装置外,实验室还有多种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请从以下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能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4)利用下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
①甲中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变红,使其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
丙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酒精灯 ②. 锥形瓶
(2) ①. BE ②.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
(3)甲、丙 (4) ①. H2CO3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Ca(OH)2+CO2→CaCO3+H2O ④. 底层蜡烛先熄灭,高层蜡烛后熄灭 ⑤.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仪器②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E,故填BE;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故填: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
【小问3详解】
甲 选择甲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关闭开关,装置中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干燥管中的液面下降,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气体导出,干燥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干燥管中的液面上升,固液接触,反应继续进行,能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目的,选项正确;
乙 关闭止水夹后,小试管中的固体与液体始终接触,反应不会停止,选项错误;
丙 选择丙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关闭开关,装置中的气体增多,压气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下运动,干燥管中的液面下降,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气体导出,干燥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注射器的活塞向上运动,干燥管中的液面上升,固液接触,反应继续进行,能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目的,选项正确;
丁 试管上的是单孔橡皮塞,关闭开关后,不能使装置中的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反应不会停止,选项错误,故填甲、丙。
【小问4详解】
①甲中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呈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故填H2CO3。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写为:Ca(OH)2+CO2→CaCO3+H2O。
③将二氧化碳缓缓倒入放有两支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底层蜡烛先熄灭,高层蜡烛后熄灭,故填底层蜡烛先熄灭,高层蜡烛后熄灭;
两支蜡烛都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底层蜡烛先灭,高层蜡烛后熄灭,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4. 某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关于气体的实验。
(1)甲同学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发现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有刺激性气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反应中氧气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B.此时得到的气体是混合物
C.只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与二氧化锰有关
D.可能是生成的氧气与残留在发生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3)丙同学研究了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发现不纯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如图是他其中一次实验的装置,集气瓶中有约占总体积 55% 的水,氧气从_________________导管口进入,排尽集气瓶中的水,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装药品前需要将药品研磨至粉末状,这一操作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选择的发生装置和_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者“乙”)同学一样。为防止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收集氨气时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F装置与_________________装置相连接(填数字编号)。
【答案】(1)
(2) ①. ②. 催化作用 ③. AD
(3) ①. b ②. 64.5%
(4) ①. 研钵 ②. 乙 ③. ①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 。
【小问2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符号表达式:;其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还含有其它物质,氧气的物理性质没有发生变化,错误;
B.由A分析可知,此时得到的气体是氧气和其它气体,是混合物,正确;
C.只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与二氧化锰有关,正确;
D.氯酸钾生成氧气,装置中空气被排出,不会是生成氧气与残留在发生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错误。
故选AD。
【小问3详解】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应该短进长出,从b端进入;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排尽集气瓶中的水,集气瓶中有约占总体积 55% 的水,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小问4详解】
装药品前需要将药品研磨至粉末状,这一操作可选用研钵;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制氧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择和乙同学一样。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为防止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收集氨气时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F装置与①装置相连接,装置中水可以吸收氨气减少污染,球形部分可以防止水倒吸。
25. 回答下列问题。
(1)张三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取下橡皮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李四同学认为,红磷燃烧会生成有毒的烟,应将红磷换成木炭完成实验,王五同学认为不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张三同学也认为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只要将实验稍微改进,张三同学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3)王五同学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实验开始后玻璃管内的液面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停在_________________处(填“1”、“2”、“3”、“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点)。
(4)受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启发,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一待旅游开发的岩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样。他们准备从岩洞的底部取样,请你设计用集气瓶从洞中取回一瓶空气样品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定。用150mL的注射器从集气瓶中抽取100mL气样,按图所示的装置推动活塞进行实验(提示:NaOH溶液只与二氧化碳反应,氧气溶于水忽略不计),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99mL,此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的体积数(用序号填写)
A.二氧化碳
B.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C.空气中除二氧化碳外的所有气体
装置乙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③计算:洞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P+O2P2O5
(2) ①.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影响集气瓶中压强的变化,无法测定氧气体积分数 ②. 集气瓶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3) ①. 更环保,数据更准确 ②. 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③. 1 ④. 红磷不足
(4) ①. 洞外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到洞内,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将气样带出 ②. C ③. 增大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 ④. 1%
【解析】
【小问1详解】
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P+O2P2O5,故填:P+O2P2O5。
【小问2详解】
红磷燃烧会生成有毒的烟,应将红磷换成木炭完成实验,不合理,理由是木炭燃烧生成气体,瓶内压强几乎不变;张三认为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只要将实验稍微改进,张三的改进措施是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故填: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影响集气瓶中压强的变化,无法测定氧气体积分数;集气瓶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小问3详解】
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防止点燃红磷后,盖塞子太慢,使装置内空气逃逸,五氧化二磷不会逸散在空气中,更环保(合理即可)。从理论上分析,红磷燃烧放热,实验开始后玻璃管内的液面变化情况是先下降再上升,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停在1处,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故填:更环保,数据更准确;液面先下降,后上升;1;红磷不足。
【小问4详解】
取样,在洞外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到洞内,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将气样带出。测定。用150mL的注射器从集气瓶中抽取100mL气样,按图所示的装置推动活塞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99mL,此数据是空气中除二氧化碳外的所有气体的体积数,装置乙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洞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故填:洞外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到洞内,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将气样带出;C;增大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1%。
元素
疾病
A
钙过少
侏儒症
B
锌过少
佝偻病
C
碘过多
甲状腺疾病
D
硒过多
白内障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在下面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是,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