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灰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能量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我们通过化学反应等方式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能量间的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能、风能、潮汐能均属于可再生能源
B.北京冬奥会多个场馆引入光伏发电系统,该系统能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豆萁”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利用液氢作为火箭发射的燃料,液氢燃烧的过程实现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是丁烷,则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B.
C.
D.
3.25℃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无色透明溶液中:、、、
B.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中:、、、
C.水电离的的溶液中:、、、
D.0.1ml/L的溶液中:、、、
4.已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
B.该反应的反应热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mlA―A键和1mlB―B键,放出akJ能量
5.用50mL0.50ml/L盐酸与50mL0.55m/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仪器为玻璃搅拌器
B.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的目的是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C.如果用60mL0.50ml/L盐酸与50mL0.55ml/LNaOH溶液进行反应,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大
D.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醋酸代替稀盐酸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
6.对于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A.B.
C.D.
7.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测得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5min内,
B.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达到新平衡时比原平衡时的大
C.10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压强
D.10~12min时间内,反应的平衡常数逐渐减小
8.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0.50m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再达到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变为0.90ml/L。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B的体积分数增大了B.A的转化率降低了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9.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g)+Y(g)aZ(g) △H=QkJ/ml,开始按体积比2:1将X、Y充入反应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p1>p2
B.图甲,T1
C.图乙,t1时表示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Z气体
D.图乙,t2时表示压缩反应容器
10.一定温度下,向三个容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投入,发生反应:。后,三个容器中的转化率如图中A、B、C三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的转化率
B.A、B两点的压强之比为25∶28
C.容积为cL的容器NOCl的平衡转化率等于80%
D.容积为aL的容器达到平衡后再投入,平衡不移动
11.某化学反应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Y、Z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实验2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50~60分钟内,实验4的平均反应速率比实验3的大
12.下列实验中,由现象不能得到相关结论的是
A.AB.BC.CD.D
13.实验测得溶液以及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的电离时吸热的
B.随温度升高,溶液的pH减小,碱性减弱
C.温度升高至60℃,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浓度是
D.由实验可知,改变温度时需综合pH和的变化来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变化
14.在常温下,二元弱碱 (N2H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2H4+H2ON2H+OH-,N2H+H2ON2H+OH-。常温下将盐酸滴加到N2H4水溶液中,混合溶液中含氮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 δ(X)随曲线-lgc(O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点溶液pH为3.5
B.当 δ(N2H)=δ(N2H)时,c(N2H)=109•c(N2H4)
C.P点溶液中:c(N2H)+2c(N2H)<c(Cl-)
D.N2H5Cl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c(Cl-)>c(N2H)>c(OH-)>c(N2H)>c(H+)>c(N2H4)
二、填空题(共58分)
15.下列物质①NaHSO4、②H2O、③NaOH、④BaSO4、⑤NH3、⑥CO2、⑦CH3COOH、⑧CH3OH、⑨Fe、⑩氯化钠溶液
(1)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且常温下能导电的物质是 (均填序号)。
(2)已知碳酸、亚硫酸、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①写出H2SO3的第二步电离方程式 。
②试比较、和HCIO的酸性强弱: 。
③写出少量CO2与Na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6.研究大气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是和)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工业上采用高温热分解的方法制取,在膜反应器中分离,发生的反应为
已知:① ;②
则 (用含、的式子表示)。
(2)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大气中的经两步反应氧化成,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则 。1ml全部被氧化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将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
①该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是 ,图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已知反应③生成1ml时放出akJ热量,则反应③中转移个电子时,放出 kJ热量。(用含a的式子表示)
17.完成下列问题。
(1)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2mlCO、4ml,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
①该反应能否 自发进行(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②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醚()产率的是 。
A.加入催化剂
B.将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按原比例再充入CO和
(2)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过程中部分数据如下表:
达到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分数表示),平衡时的转化率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30min时向容器中再充入1ml和1ml,则平衡 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3)利用干重整反应不仅可以对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还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图步骤来实现:
反应I:
反应II:
上述反应中为吸附活性炭,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上图,干重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含、、、、的表达式表示反应热),该反应的决速步骤是 (填“反应I”或“反应II”)。
18.红矾钠()可用于制备制革产业中的铬鞣剂。对含铬污泥进行酸浸处理后,得到浸出液(主要含和),经过如下主要流程,可制得红矾钠,实现铬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已知:i.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ii.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范围如下:
(1)Ⅱ中,加入调节至___________(填字母)。
A.B.C.D.
(2)Ⅲ中,氧化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3)Ⅲ中,在投料比、反应时间均相同时,若温度过高,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
(4)Ⅳ中,加入的作用是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5)为了测定获得红矾钠的纯度,称取上述流程中的产品配成溶液,取出放于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和足量的溶液,置于暗处充分反应至全部转化为后,滴入滴淀粉溶液,最后用浓度为的标准溶液滴定,共消耗。(已知:。)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
②所得(摩尔质量为)的纯度表达式为 (用质量分数表示)。
1.D
A.水能、风能、潮汐能均属于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能源,A正确;
B.光伏发电系统为光电转换装置,该系统能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B正确;
C.豆箕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正确;
D.液氢燃烧的过程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错误;
故选D。
2.C
燃烧热是指:在25℃、101kPa时,1m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则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选C。
3.B
A.是有色离子,不符合无色溶液的要求,故A错误;
B.能使石蕊变蓝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各离子互不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水电离的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酸性溶液中H+与结合生成醋酸,碱性溶液中OH-、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4.B
A.依据图像分析判断1mlA2和1mlB2反应生成2mlAB,每生成2mlAB吸收(a-b) kJ热量,故A错误;
B.反应热△H=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所以反应热△H=+(a-b) k J•ml-1,故B正确;
C.依据能量图像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故C错误;
D.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断裂1 ml A-A和1 ml B-B键,吸收a kJ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5.C
A.在测定过程中,需要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而金属材质易导热使热量损失,所以a仪器为玻璃搅拌器,故A正确;
B.在测定过程中,为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故B正确;
C.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多少有关,但中和热均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lH2O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等,故C错误;
D.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醋酸代替稀盐酸,由于醋酸电离吸热,放出的热量偏少,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6.B
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先将速率的单位统一,再除以对应的化学计量数,结果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大。,则,同理,,,综上所述,B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B。
7.B
A.根据图可知,前5min内甲烷的浓度由1.00ml/L减小为0.50ml/L,故,,A错误;
B.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各物质浓度增大,达到新平衡时c(H2)比原平衡时的大,B正确;
C.由图可知,10min时甲烷的浓度继续减小,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可能是升高温度,C错误;
D.根据图象可知,10-12 min时甲烷的物质的量减小,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减小压强、升高温度或增大水蒸气浓度,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变化有关,所以改变的条件不一定为温度,化学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B。
8.C
A.平衡逆向移动,B的体积分数增大了,A正确;
B.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了,B正确;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
D.由分析可知,,D正确;
故答案为:C。
9.A
A.图甲,温度相同,都为T1,p1条件下先达到平衡,反应速率较快,所以p1>p2,A正确;
B.图甲,压强相同时,T1
D.图乙,t2时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同倍增大,可能是加入催化剂,也可能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时增大压强,但是a未知,所以不一定表示压缩体积,D错误;
故选A。
10.D
A.根据分析,A点已经达到平衡状态,A点延长反应时间,不能提高NOCl的转化率,A项错误;
B.A点NOCl的转化率为50%,则A点转化的NOCl物质的量为2ml×50%=1ml、生成NO物质的量为1ml、生成Cl2物质的量为0.5ml,A点混合气总物质的量为2ml×(1-50%)+1ml+0.5ml=2.5ml,B点NOCl的转化率为80%,则B点转化的NOCl物质的量为2ml×80%=1.6ml、生成NO物质的量为1.6ml、生成Cl2物质的量为0.8ml,B点混合气总物质的量为2ml×(1-80%)+1.6ml+0.8ml=2.8ml,A、B两点混合气物质的量之比为25∶28,A、B两点温度相同,体积a<b,则A、B两点的压强之比大于25∶28,B项错误;
C.B点NOCl的转化率为80%,2NOCl(g)2NO(g)+Cl2(g)的正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多,由于b<c,C点相当于在B点上增大体积、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点NOCl的平衡转化率大于80%,C项错误;
D.根据分析,A点已经达到平衡状态,A点NOCl的转化率为50%,则A点转化的NOCl物质的量为2ml×50%=1ml、生成NO物质的量为1ml、生成Cl2物质的量为0.5ml,平衡时NOCl、NO、Cl2物质的量依次为1ml、1ml、0.5ml,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容积为aL的容器达到平衡后再投入1mlNOCl、1mlNO,瞬时浓度商Q===K,平衡不移动,D项正确;
答案选D。
11.D
A.根据实验1的数据,利用三段式可知:
计算得出800℃时,,根据实验3的数据,利用三段式知:
相同温度下平衡常数相同,则,解得c=1.2,选项A正确;
B.实验2到达平衡所有时间少,但平衡态不变,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选项B正确;
C.820℃时,,升温平衡正移,正反应是吸热反应,选项C正确;
D.50到60分,实验3、4均达到平衡,该阶段平均反应速率为0,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2.C
A.25℃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11,说明不完全电离,为弱电解质,A正确;
B.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加入适量氯化钡固体,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使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氢氧根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B正确;
C.25℃时,溶液中存在水解:、,滴加甲基橙溶液,溶液变红,显酸性,说明的水解程度大于,所以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的电离平衡常数,但是不能说明为强酸,C错误;
D.往等体积、等pH的HA溶液和HB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HA溶液产生更多的氢气,则HA浓度更大,HA酸性更弱,所以,D正确;
故选C。
13.B
A.根据图像可知,升高温度,水的pH下降,则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促进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A正确;
B.随温度升高,溶液的pH减小,氢离子浓度在增大,但水的离子积在增大,根据可知,需要结合pH和的变化来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变化,B错误;
C.温度升高至60℃,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浓度等于醋酸根离子水解得到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从图像中可知,醋酸钠的pH=7.9,水的pH=6.5,所以此时Kw=,则醋酸钠中由水电离出的浓度=,C正确;
D.由实验可知,改变温度时需综合pH和水的电离所受影响,结合水的离子积来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14.D
A.M点溶液-lgc(OH-)=10.5,即pOH=10.5,故pH=14-10.5=3.5,A正确;
B.当 δ(N2H)=δ(N2H)时,即曲线2和曲线3的交点c(OH-)=10-15.0 ,根据Kb1(N2H4)= 10-6.0,则,即c(N2H)=109•c(N2H4), B正确;
C. P点溶液中-lgc(OH-)≈13.5,即pOH≈13.5故pH≈14-13.5=0.5,溶液呈酸性,根据电荷守恒,则存在:,C正确;
D.水解平衡生成Kh===10>Kb2(N2H4),说明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即N2H5Cl溶液溶液呈酸性,c(H+)>c(OH-), D错误;
故答案为:D。
15.(1)⑤⑥⑧ ①③④ ⑨⑩
(2)H++ >HClO> CO2+H2O+ClO-=+HClO
16.(1)
(2)-442.39
(3)催化作用
17.(1)不能 BD
(2) 50% 不
(3)CH4(g)+CO2 (g)=2CO(g)+2H2 (g) ΔH=+(E3-E1) kJ/ml 反应I
18.(1)C
(2)
(3)温度过高分解,导致浓度降低(使反应速率变慢),产率降低
(4)加入后,增大,逆向移动,得到更多的
(5)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滴入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不变色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1.0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时,用试纸到得溶液的为11
为弱电解质
B
往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时,往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溶液,溶液变红
为强酸
D
往等体积、等pH的HA溶液和HB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HA溶液产生更多的氢气
物质
H2CO3
H2S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Ka1
4.40×10-7
1.54×10-2
2.95×10-8
Ka2
5.61×10-11
1.02×10-7
反应条件
反应时间
(ml)
(ml)
(ml)
(ml)
恒温恒容(℃、2L)
0min
2
6
0
0
10min
4.5
20min
1
30min
1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沉淀完全的
4.3
5.6
7.1
9.2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拖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拖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自发过程的方向与焓变和熵变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灰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灰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80g是Mg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灰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灰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7g,则样品中的纯度为84%,48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