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 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孟德尔和摩尔根等科学家利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三大定律”。下列有关孟德尔和摩尔根等遗传学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提出,与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密切相关
B.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C.在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中“预测F₁与隐性纯合子的测交结果”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
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2.玉米是常见的遗传实验材料,玉米花序与受粉方式模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状态下,玉米能进行自交和自由交配
B.可通过 Ⅰ 和Ⅱ两种受粉方式来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
C.用玉米做杂交实验中,常对未成熟的雌花序采取套袋的方式来避免自交
D.若在传粉时节正好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可采用生长素调节剂处理的方法来提高产量
高二生物试卷 第 1 页 共 12 页
3.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二倍体生物( 2N=20)精子形成的不同时期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细胞可发生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图②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数目相同
C.图③细胞正在进行核DNA 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图①②④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相同
4.两株纯合白花的香豌豆杂交,F₁全部表现为红花。 F₁自交,得到的 F₂植株中, 红花为 273株,白花为 212 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F₂中白花植株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B. F₂ 红花植株中纯合子:杂合子=1:8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F₁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红花:白花=1:3
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眼色基因(红眼基因R、 白眼基因r)位于果蝇的 X 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雌雄果蝇细胞内的核基因随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
B.正常情况下,同一 DNA分子上不可能同时含有两个 R 基因
C.果蝇正常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时白眼基因最多有2个
D.白眼基因表达时,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转录出 mRNA
6.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试卷 第 2 页 共 12 页.A.过程①和②都需改变 DNA的空间结构
B.相较于过程②,过程③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U-A
C.过程③中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 a 到b
D.图示 tRNA 搬运的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为( CCA5'→3'
7.有丝分裂过程中 SMC3 蛋白在着丝粒区大量富集。研究者通过构建玉米 SMC3 基因突变体,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有丝分裂过程,部分结果如图(A、 B为同一时期,C、 D为同一时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野生型玉米 玉米SMC3突变体
A.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图中A所处时期
B.装片的制作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 推测 SMC3 蛋白可维持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粘连
D.图中C所示的细胞中可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8.某地区少数人的一种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 CCR5 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受体 CCR5 结构改变,使得 HIV-1 病毒入侵该免疫细胞的几率下降。随时间推移,该突变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突变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HIV病毒对人类种群具有选择作用,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C.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人群感染HIV-1 的几率上升
D.由于该突变基因为CCR5 编码基因的等位基因,因此该地区人群基因库未改变
9.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他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下图表示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DNA(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注:母系遗传通常指细胞质遗传,父系遗传通常
高二生物试卷 第 3 页 共 12 页A
B
(
D
指伴 Y染色体遗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mtDNA 可通过母系遗传用于追踪人类起源
B. Y染色体可通过父系遗传用于追踪人类起源
C.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就越强
D.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的亲缘关系比现代人与黑猩猩更近
10.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界环境相接触,而是浸浴在机体内部的内环境中,因此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流向血浆的液体量和流向淋巴液的液体量相等
B.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离子则以Na⁺、Cl⁻为主
C.氨基酸、尿素、胰岛素、抗体、神经递质和胰蛋白酶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D.皮下注射药物作用于靶细胞的一般途径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11.尿液的排出受神经系统支配,其分级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婴幼儿时期经常发生遗尿现象,但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成人尿意形成于大脑皮层但不属于反射
B.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排尿可以进行但不完全
C.交感神经兴奋能使膀胱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不收缩
D.某成年患者出现不受意识控制的排尿,可能是大脑和脊髓的神经联系损伤
12.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核内,甲状腺激素受体与DNA上的某些片段结合,抑制A
高二生物试卷 第 4 页 共 12 页蛋白基因(指导合成A蛋白)的表达。当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会解除该受体对 A 蛋白基因表达的抑制。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增加之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 TSH 含量与 A 蛋白的含量成反比
B.甲状腺激素受体对A 蛋白基因表达的抑制减弱
C.促甲状腺激素可作为信号分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D.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抑制作用增强
13.慢跑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增进健康,已成为众多运动爱好者的选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慢跑过程中呼吸能保持相对稳定,其调节的基本活动中枢位于脑干
B.慢跑过程中的热量主要来自肝脏、脑等器官中细胞的代谢产热
C.慢跑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肝糖原分解加快、非糖物质转化增多
D.慢跑过程中汗腺分泌增加,垂体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
14.尿崩症分两种:因抗利尿激素(ADH)的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CDI)和因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NDI),临床上可通过禁水加压(禁止饮水 10 h 后补充 ADH)实验进行确诊。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治疗CDI 的药物通常对 NDI 没有疗效
B. NDI 患者体内 ADH的含量可能较正常人偏高
C.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
D.禁水加压实验后,CDI 和 NDI 患者的尿液渗透压与加压前相比均升高
15.已知PD-1 和 CTLA-4均为T细胞膜上的受体, 抑制 PD-1的作用能够活化T细胞,抑制CTLA-4的作用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从而增强免疫功能。肿瘤细胞可通过一定的生理机制影响PD-1 和 CTLA-4,从而减轻或逃避来自于免疫系统的攻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激活 PD-1 不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
B. PD-1 的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C.注射CTLA-4 的抗体可增强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
D. 若T 细胞中 CTLA-4 相关基因表达过低可能出现自身免疫病
16.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
高二生物试卷 第 5 页 共 12 页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示(图中 a、b、 c、d 表示器官或细胞; 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 a 器官既能传导兴奋,也能分泌激素
B.血液中③的含量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相对稳定
C. c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D.焦虑和紧张会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17.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下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 IgE 抗体, 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组胺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B. IgE 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辅助性 T 细胞参与
C.若用激素辅助治疗过敏反应,则所用激素应对免疫反应起促进作用
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 IgE 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
18.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达尔文实验和温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二生物试卷 第 6 页 共 12 页
A.图1 实验中单侧光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量
B.图1 实验可得出伸长区背光侧长得快的原因是背光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多
C.图2 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尖端接触,因变量为是否表现出向光性
D.图2 实验证明了尖端能产生促进其下部生长的物质即吲哚乙酸
19.如图为玉米胚芽鞘中生长素诱导的生长和细胞壁酸化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 在 60min内随 IAA 作用时间的增加, 曲线Ⅱ表示的“长度”持续增加
B.图乙中 IAA 作用的时间不同,胚芽鞘的生长速率可能相同
C.若用中性缓冲液处理胚芽鞘,则会抑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
D.若抑制细胞膜上 H⁺外排的转运蛋白,则有利于细胞伸长
20.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完成了以下有关实验。取两种不同类型的酵母菌 a、b分别将其接种到装有 10mL相同培养液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试卷 第 7 页 共 12 页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得到的结果会比实际活菌数量偏大
B.若先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结果会比实际酵母菌的数量偏大
C.根据图可知t₂时两批次发酵液营养物质剩余量较少的是 b
D.若酵母菌初始接种量增大一倍,则该培养体系所能容纳的酵母菌将减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题, 共 60 分)
21.(11分) 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赤霉素( GA₃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 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在农业生产上具有的优点是 (至少写两点)。用激素处理时,应将 IAA 加在 (填“培养液中”或“茎芽顶端”), 原因是 。
(2)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3) 为了研究 GA₃的作用机理,有人用药物完全抑制 DNA 复制后,发现( GA₃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₃可通过促进 影响茎芽伸长生长。
22.(12分) 5-羟色胺(5-HT)是一种在体内分布广泛,能够使人们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HT 通常有三条去路:与相关受体特异性结合( (5-HT1A受体是5-HT 受体中的一种, 5-HT 和 5-HT1A受体结合后,能抑制结合部位释放神经递质); 被单胺氧化酶(MAO)氧化成5-羟色醛; 被突触前膜的载体回收重新利用。具体过程如图所示。突触间隙的5-HT 数量过少是引发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回答下列问题:
(1) 5 HT 存储在 A 细胞的 中,5 HT作为 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
高二生物试卷 第 8 页 共 12 页
蒸馏水
GA₃
IAA+GA₃
IAA
茎芽长度(cm)
4.0
6.5
13.0
4.5
膜产生膜电位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2)5 HT₁ₓ受体位于 (填“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 ),该受体存在的意义是 。
(3)杨梅素主要存在于杨梅、山茶等植物中,研究发现杨梅素对抑郁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为进一步探究杨梅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相关实验:
I.取若干健康雄性大鼠均分3组,A组正常培养,B组和C 组连续 10 周注射适量的苯巴比妥构建患有抑郁症的模型小鼠。
Ⅱ 后续连续 6 周时间内,A 组和 B 组都注射适量 ,C 组注射等量的 。
Ⅲ.一段时间后测定三组大鼠体内 MAO的活性,结果如图所示。
①将步骤Ⅱ补充完整;
②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杨梅素能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是 。
23.(12分)某冠状病毒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的 RNA病毒,其通过包囊膜上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 ACE2 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完成感染过程。图1 表示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研究发现冠状病毒感染导致血浆中 GP73蛋白含量升高,导致血糖异常升高增加了患者死亡风险。图2 表示 GP73 参与冠状病毒诱导血糖异常变化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糖异生过程即细胞将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高二生物试卷 第 9 页 共 12 页(1) 该病毒包囊膜的结构与细胞膜相似,其含有的主要成分是 。
(2)研究发现,该病毒主要侵染人体肺部细胞,对机体其他部位的组织细胞侵染能力相对较弱,可能的原因是 。图1中 IL 2可能是 (物质),其可以促进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
(3) 据图2分析,血浆GP73 含量升高导致血糖异常升高的机制是 。根据图2信息, 试提出有效抑制感染者血糖异常升高的治疗思路: 。
24. (11分) 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 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 回答下列问题:
(1) 科研人员对甲、 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 所示。 图中Ⅰ、 Ⅱ、 Ⅲ、 Ⅳ分别对应大 (5-8龄)、 中 (3-5龄)、 小 (1-3龄)、 幼 (0-1 龄) 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为8年左右)。则图1中甲地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 。
(2) 图2 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可能是 。如果在d 时间, 少量藏羚羊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 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 (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3) 调查显示,在导致藏羚羊死亡的因素中,狼的捕食占比较高,狼的捕食属于影响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的 (填“密度”或“非密度”) 制约因素。传统标记重捕估算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用标记数 M、重捕数 n、重捕标记数 m,求出种群数量 N。利用红外相机拍摄的数据,基于标记-重捕模型也可以估算动物的种群密度。该模型中通过相同侧面部位的斑纹、体型、毛色等特征作为动物天然的标记,这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的优点主要是 (答出 1 点) 等。在该模型中有重要参数Pij(表示个体 i 在相机位点 j 的捕获率),模型中的的Pij相当于传统标记重捕的 。 (选用含N、M、n、m的式子表示)
高二生物试卷 第 10 页 共 12 页25. (14分)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既能异花传粉也能自花传粉结实,其苗期的叶片通常为绿色,科研人员发现棉花黄叶突变体(M),其叶片在苗期表现出叶绿素缺乏的黄色性状,而当植株成熟时,叶片恢复绿色。已知叶片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 将M 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₁自交所得 F₂中有 302 株绿叶苗和 99 株黄叶苗,说明黄叶为 (填“显性”或“隐性”) 性状。
(2) 棉花具有杂种优势,即杂种一代在纤维品质、生长速度等方面优于双亲,但棉花为两性花,人工去雄繁琐,科研人员以黄叶作为指示性状,对杂种一代进行筛选。
①研究表明,M品系与常规品系杂交,F₁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选育杂交种的过程如下:
I 将M品系作为 本, 常规品系作为另 亲本,隔行种植,授粉后采收母本植株的种子。
II.播种所采种子,在苗期应人工拔除黄叶苗,保留绿叶苗,即可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个体, 其原因是 。
②科研人员引进黄叶突变体的雄性不育品系(A),以提高棉花杂交种的生产效率。将 A品系与常规品系(T) 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由杂交结果推测,控制叶色和育性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
另有研究人员用F₁与品系(A) 杂交,发现 F₂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绿苗雄性不育和黄苗雄
性可育类型,则绿苗雄性不育和黄苗雄性可育类型出现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3) 野生型棉花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经过上述诱导突变的方法,研究人员获得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体①-⑥,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这些突变都能使棉花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来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不考虑其他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交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二生物试卷 第 11 页 共 12 页
Ⅰ.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判断,与突变体①为同一基因位点突变的有 (填序号)。
Ⅱ.第一组的 F₁与第四组的 F₁杂交得到的 F₂₂中,叶片边缘锯齿的概率可能为 。
编号
杂交组合
F₁叶片边缘
一
①×②
光滑形
二
①×③
锯齿状
三
①×④
锯齿状
四
①×⑤
光滑形
五
②×⑥
锯齿状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