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升二语文暑假专项培优 专题09 古诗词阅读(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古诗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期末统考的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题考查多为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主题情感,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赏析诗歌语言等。
一、复习要点
1.有关古诗文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的填空、判断、选择和连线题
2.默写古诗,补充古诗。
3.理解诗句或古文句子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4.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5.填写古诗文名句题。
二、常考题型
关于“古诗”的检测,主要题型有:①有关古诗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的填空、判断、选择和连线题;②古诗的默写与补写题;③按要求填写古诗名句题;④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题;⑤体会古诗所蕴涵的哲理题。⑤这首诗(词)是怎样描写景色的?
三、理解诗歌内容(主题)
1.考查范围内的诗词作品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一年级上、下册学习的古诗词。
上册:《咏鹅》《画》《悯农》《古朗月行》《风》
下册:《静夜思》《池上》《小池》《春晓》《赠汪伦》《寻隐者不遇》《画鸡》
四、写作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结合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等等
抒情
间接抒情
其他:衬托、对比、烘托、比兴、用典等
五、思想感情
一、古诗词阅读。
1.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的作者是被誉为“诗仙”的唐代诗人 。
2.诗人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想到了自己的 。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赞美月亮B.思念故乡C.赞美秋天
4.我们还读过李白写的诗是( )
A.《赠汪伦》B.《画鸡》C.《小池》
2.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______。
2.“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小荷”指的是________,这一句的意思是
。
3.想象一下,《小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 ,
鱼戏莲叶 ,鱼戏莲叶 ,
鱼戏莲叶 。
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文中横线上。
①东 ②南 ③西 ④北
2.下面哪幅图表现了莲叶何田田的景象?在正确的图片下面打画√。
3.读了这首诗,我眼中浮现出( )的场景。(填序号)
①人们抓鱼 ②小鱼嬉戏
4.给下列汉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江jiāngB.采cǎiC.田tiánD.间jiāng
5.下列哪个字是整体认读音节( )
A.莲B.南C.鱼D.戏
6.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诗题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B.《画》C.《忆江南》D.《江南春》
7.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可以组词“采色”。
B.“莲”可以组词“莲花”。
C.“田”字去掉“横”,可以变成“日”。
D.“鱼戏莲叶间”的意思是“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8.这是一首( )
A.唐诗B.汉代乐府诗C.宋词
9.“田田”的意思是( )
A.一块块农田B.耕作C.荷叶茂盛的样子
10.“鱼戏莲叶间”这句诗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拟人B.比喻C.夸张
11.这首诗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 )快乐的心情。
A.孩童B.采莲人C.鱼儿
12.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场景描述出来。
4.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荷叶圆圆(节选)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18.词语积累。
笑嘻嘻:( ) 游来游去:( )
一朵朵:( ) 很美很美:( )
2.读句子,填空。
选文中把荷叶比作________,展现了荷叶_________的特点。“笑嘻嘻”“捧”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鱼儿________、________ 的样子。
3.我会模仿写句子。
________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_。”
4.你喜欢荷叶吗?用你的画笔在上面大展手脚吧!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呢?
5.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池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2.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撑(chēng zhēng) 艇(tǐng tìng) 藏(zàng cáng)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偷采白莲回。 ( ) A.摘,取 B.开采
(2)浮萍一道开。 ( ) A.把整体的东西分开 B.扩大,发展
4.这首诗描绘了孩子们( )的形象。
A.胆小B.愚笨C.天真
5.小娃撑小艇是要干什么?( )
A.捉鱼B.偷采白莲
6.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的景象。
A.春B.夏C.秋
7.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小孩_____,自以为没人知晓,却不知道小船在水面上荡开浮萍,留下长长的水痕的事。
8.作者在字里行间里透露着 的思想感情。( )
A.谴责小孩偷采白莲 B.喜爱小孩的天真童趣
9.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
A.胆大B.愚笨C.天真D.活泼
10.首句中的两个“小”字起什么作用?
11.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淘气?
12.读了这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一写。
6.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李白乘( )将欲行,忽( )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 ),不及汪伦送我( )。
1.把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A.李白B.汪伦
3.诗人用( )来比喻他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A.歌声B.桃花潭水
4.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_______”,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_______”,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5.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表现手法),进一步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桃花潭。“_________”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尾一句的抒情作了伏笔。
6.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吗?诗人把潭水和什么相比?
7.结尾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前两句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画面。
B.第一句表明李白乘舟待发,第二句写送行者,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C.后两句是抒情。第三句描写潭的特点,照应起句。
D.结尾用拟人手法抒发作者难忘汪伦的深厚情意。
9.这首诗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再用这个手法写个句子。
7.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思故乡。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填序号)
A.思念故乡之情。B.喜爱月亮之情
3.这首诗的作者是( )(填序号)
A.李白B.骆宾王
4.“举头”的意思是( )(填序号)
A.低头B.抬头
5.诗中的一组反义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
6.诗中的“地上霜”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7.爷爷已经离开老家多年,逢年过节,爷爷总会望着明月说:“________,_________。我真想再回家看看啊!”
8.请你写出一句带“月”字的古诗。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8.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锄hé rì当午,汗滴hé下tǔ。
谁知盘zhōng餐,粒粒皆辛苦。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当你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时,你可以用诗中哪两句来劝说呢?请用横线画出来。
3.《悯农(其二)》中,“汗”和“餐”有共同的韵母,是________。
4.《悯农(其二)》告诉我们( )
A.要爱惜粮食B.要爱劳动
5.用“﹏﹏”画出写农民劳作很辛苦的句子。
6.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白。( )
(2)这首诗告诉我们爱惜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
7.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9.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夜来声,落知多。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春晓》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
3.从“春晓”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描写的是____(季节)的情景。
4.“处处闻啼鸟”中“闻”的意思是( )
A.用鼻子嗅(xiù)到B.用耳朵听到
5.诗中提到了哪些声音?
6.“晓”的意思是( )
A.天刚亮B.夜晚C.晓得D.知道
7.根据下图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在相应的诗句下画“________”。
8.写出反义词。
古——( ) 多——( )
9.写出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小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朝人。
2.选出下列词语在古诗中的意思。
①惜:( )
A.可惜 B.珍惜 C.爱惜 D.痛惜
②尖尖角:( )
A.蜻蜓尖尖的尾巴 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
C.尖尖的树枝 D.尖尖的莲蓬
③晴柔:( )
A.晴天里柔和的风。B.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C.晴天里柔和的池水。
3.小池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4.读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仿佛可以看到一幅这样的画面:一道_________缓缓从_________中流出,没有一丁点儿声音;池畔的_________在阳光的照射下,把_________倒映在水面上。(填序号)
①泉眼 ②绿树 ③细流 ④树荫
5.诗中有几个字用得非常生动:一个“________”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细流才无声;一个“________”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标题“小池”就是小池塘的意思。
B.从“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C.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泉水、绿树、荷叶、蜻蜓等。
D.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7.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1.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寻隐者不遇
________________,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再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诗句中标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1)言师采药去( ) (2)只在此山中( )
3.这首诗中涉及________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第三句是________的回答,省略的问话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________的情景。作者采用________的形式,流露出对隐者的________以及寻隐者不遇的________。
6.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炼字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是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请指出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并具体谈谈你对此诗的理解。
答:
12.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画鸡
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不敢轻言语,一叫开。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的作者是( )代著名画家、诗人( )。
3.用“”圈出表示颜色的字词。
4.右图中符合古诗意思的图片是( )(填序号)
A. B.
5.诗歌的第一、二句,作者运用了____的对比。这是古代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6.第一句“_____”,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第二句“_____”,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
7.第三句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8.这只大公鸡的冠子是( )色的,身上的羽毛是( )色的。
9.“一叫千门万户开”指的是什么时候?( )
A.早晨B.中午C.傍晚
13.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古朗月行
( )时不识( ),呼作( )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 )青( )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
3.诗人小时候把月亮叫( )(填序号)
①白银盘 ②白玉盘
4.“呼”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填序号)
①呼喊 ②叫做
5.“疑”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填序号)
①怀疑 ②以为
6.写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的意思。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4.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远看有色,近听无声。
春花还在,鸟惊。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写了 种景物,请用“ ”画出来。
3.从诗中找出下面的字的反义词,写下来。
远—( ) 无—( ) 去—( )
4.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 )。
15.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 当午,汗滴 。
谁知盘 餐,粒粒皆辛苦。
1.把古诗补充完整。
锄________ ________当午,汗滴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谁知盘________餐,粒粒皆辛苦。
2.当你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时,你可以用诗中哪两句来劝说呢?请用横线画出来。
16.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画鸡
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不敢轻言语,一叫开。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用“”圈出表示颜色的字词。
3.右图中符合古诗意思的图片是( )(填序号)
A.B.
17.古诗阅读。
静夜思
明月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头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举头望明月”中的“举”的意思是( )
A.抬起B.全部
4.诗人抬头看见了________,银色的月光洒在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________。
18.阅读古诗,并完成练习。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 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 声, 落知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季节)早晨的情景。
3.“处处闻啼鸟”中“闻”的意思是( )
A.用鼻子嗅(xiù)到B.用耳朵听到
19.阅读古诗,并完成练习。
赠汪伦
乘舟将欲行,忽闻 踏歌声
桃花潭水 , 汪伦送我情。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古诗写了__________(谁)将要远行,________(谁)来送他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hòu)的情谊(yì)。
20.阅读古诗,并完成练习。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____。
2.“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小荷”指的是:______,这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根据古诗内容连线。
专题09 古诗词阅读(教师版)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古诗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期末统考的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题考查多为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主题情感,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赏析诗歌语言等。
一、复习要点
1.有关古诗文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的填空、判断、选择和连线题
2.默写古诗,补充古诗。
3.理解诗句或古文句子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4.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5.填写古诗文名句题。
二、常考题型
关于“古诗”的检测,主要题型有:①有关古诗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的填空、判断、选择和连线题;②古诗的默写与补写题;③按要求填写古诗名句题;④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题;⑤体会古诗所蕴涵的哲理题。⑤这首诗(词)是怎样描写景色的?
三、理解诗歌内容(主题)
1.考查范围内的诗词作品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一年级上、下册学习的古诗词。
上册:《咏鹅》《画》《悯农》《古朗月行》《风》
下册:《静夜思》《池上》《小池》《春晓》《赠汪伦》《寻隐者不遇》《画鸡》
四、写作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结合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等等
抒情
间接抒情
其他:衬托、对比、烘托、比兴、用典等
五、思想感情
一、古诗词阅读。
1.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的作者是被誉为“诗仙”的唐代诗人 。
2.诗人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想到了自己的 。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赞美月亮B.思念故乡C.赞美秋天
4.我们还读过李白写的诗是( )
A.《赠汪伦》B.《画鸡》C.《小池》
【答案】1.李白 2.故乡 3.B 4.A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
2.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结合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知诗人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想到了自己的故乡。
3.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结合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知古诗表达了诗人思念自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故选B。
4.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B.《画鸡》是明代诗人唐寅为自己的画作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C.《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名作。
故选A。
2.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______。
2.“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小荷”指的是________,这一句的意思是
。
3.想象一下,《小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1.宋 杨万里 2.小荷叶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 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夏荷塘风景画。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一个幽静的小池里,泉眼正无声地流着泉水,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荫。池塘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舒展开,只是露出尖尖的小角。早早就有蜻蜓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2.本题考查对诗句和词语的理解。
注意其他重点字词的解释: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
3.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这首诗的大意是: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3.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 ,
鱼戏莲叶 ,鱼戏莲叶 ,
鱼戏莲叶 。
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文中横线上。
①东 ②南 ③西 ④北
2.下面哪幅图表现了莲叶何田田的景象?在正确的图片下面打画√。
3.读了这首诗,我眼中浮现出( )的场景。(填序号)
①人们抓鱼 ②小鱼嬉戏
4.给下列汉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江jiāngB.采cǎiC.田tiánD.间jiāng
5.下列哪个字是整体认读音节( )
A.莲B.南C.鱼D.戏
6.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诗题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B.《画》C.《忆江南》D.《江南春》
7.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可以组词“采色”。
B.“莲”可以组词“莲花”。
C.“田”字去掉“横”,可以变成“日”。
D.“鱼戏莲叶间”的意思是“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8.这是一首( )
A.唐诗B.汉代乐府诗C.宋词
9.“田田”的意思是( )
A.一块块农田B.耕作C.荷叶茂盛的样子
10.“鱼戏莲叶间”这句诗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拟人B.比喻C.夸张
11.这首诗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 )快乐的心情。
A.孩童B.采莲人C.鱼儿
12.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场景描述出来。
【答案】1.①③②④ 2. 3.② 4.D 5.C 6.A 7.A 8.B 9.C 10.A 11.B 12.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欢快地嬉戏。鱼儿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解析】1.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
根据背诵完成。汉乐府《江南》全诗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意思是: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意境的理解。
“莲叶何田田”描写了莲叶一片绿,仿佛成碧海。故第一幅图表现了莲叶何田田的景象。
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意境的理解。
结合诗句内容展开想象,从诗句“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眼中浮现出小鱼嬉戏的场景。
4.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
“间”在这首诗中的读音是“ jiàn”。故选D。
5.本题考查整体认读音节的掌握。
A.莲:lián;
B.南:nán;
C.鱼:yú;
D.戏:xì;
“yú”是整体认读音节。故选C。
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出自两汉汉乐府的《江南》,故选A。
7.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运用。
A.有误,“采”不可以组词“采色”,可组词:采摘、采蘑菇等;“彩色”需要加三撇。故选A。
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江南》为汉代民歌,汉乐府作品。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
故选B。
9.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莲叶何田田:莲叶多么茂盛。“田田”的意思是荷叶茂盛的样子。故选C。
1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鱼戏莲叶间”意思是:鱼儿在莲叶间嬉戏。这里谁鱼儿嬉戏,把“鱼儿”当作人来写,是拟人的修辞。故选A。
11.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本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故选B。
1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结合意思回答。本首诗意思是: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4.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荷叶圆圆(节选)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18.词语积累。
笑嘻嘻:( ) 游来游去:( )
一朵朵:( ) 很美很美:( )
2.读句子,填空。
选文中把荷叶比作________,展现了荷叶_________的特点。“笑嘻嘻”“捧”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鱼儿________、________ 的样子。
3.我会模仿写句子。
________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_。”
4.你喜欢荷叶吗?用你的画笔在上面大展手脚吧!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呢?
【答案】1.乐呵呵 走来走去 一片片 很亮很亮 2.凉伞 又圆又大 自由 快乐 3.小青蛙 荷叶是我的跳跳床 4.我想画一只蜻蜓在荷叶上翩翩起舞。
【解析】1.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笑嘻嘻为ABB式词语,仿写ABB式词语即可,如:绿油油,白花花、黑乎乎;
游来游去为ABAC式词语,仿写ABAC式词语,如: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走来走去;
一朵朵为ABB式量词,仿写ABB式量词即可,如:一只只、一片片、一条条;
很美很美为ABAB式词语,仿写ABAB式词语,如:很多很多,很大很大,很红很红。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从句子“荷叶是我的凉伞。”可知把荷叶比作凉伞,展现了荷叶又大又圆的特点,“笑嘻嘻”“捧”写出了小鱼儿非常欢乐、高兴、自由的样子。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观察所给例句,写出谁说荷叶是他的什么即可,如: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雨伞。”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发挥想象,自己想在荷叶上画什么,组织语言表达,如:我想画一只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
5.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池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2.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撑(chēng zhēng) 艇(tǐng tìng) 藏(zàng cáng)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偷采白莲回。 ( ) A.摘,取 B.开采
(2)浮萍一道开。 ( ) A.把整体的东西分开 B.扩大,发展
4.这首诗描绘了孩子们( )的形象。
A.胆小B.愚笨C.天真
5.小娃撑小艇是要干什么?( )
A.捉鱼B.偷采白莲
6.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的景象。
A.春B.夏C.秋
7.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小孩_____,自以为没人知晓,却不知道小船在水面上荡开浮萍,留下长长的水痕的事。
8.作者在字里行间里透露着 的思想感情。( )
A.谴责小孩偷采白莲 B.喜爱小孩的天真童趣
9.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
A.胆大B.愚笨C.天真D.活泼
10.首句中的两个“小”字起什么作用?
11.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淘气?
12.读了这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一写。
【答案】1.白居易 唐 2.chēng tǐng cáng 3.A A 4.C 5.B 6.B 7.偷采白莲 8.B 9.C 10.为读者提供了可以想象的形象,也紧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小艇”载着“小娃”要到哪里去呢? 11.偷 藏 12.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2.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
撑:chēng,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
艇:tǐng, 轻快的小船。
藏:zàng,藏族。 cáng,隐蔽 。这里读“ cáng”。
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1)偷采白莲回: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采:摘,取。故选A。
(2)浮萍一道开: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开:把整体的东西分开 。故选A。
4.本题考查古诗的掌握。
这首诗的意思是: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故选C。
5.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掌握。
从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可知小娃撑小艇是要偷采白莲。故选B。
6.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掌握。
从诗句“偷采白莲回”可知可知这首诗是描写夏天的景象,因为心疼才有白莲。故选B。
7.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掌握。
这首诗的意思是: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根据意思可知横线上填“偷采白莲”。
8.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掌握。
这首诗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作者在字里行间里透露着喜爱小孩的天真童趣。故选B。
9.本题考查分析古诗的人物形象。
本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自以为没人知晓,却不知道小船在水面上荡开浮萍,留下长长的水痕的事,体现了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故选C。
10.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作用。
第一个“小”指孩子的年龄小,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第二个“小”指船小,“偷”白莲不易被发现。两个“小”字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这小艇载着小娃要去哪里呢?
1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掌握。
本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自以为没人知晓,却不知道小船在水面上荡开浮萍,留下长长的水痕的事。
结合是句意思可知,“偷”和“藏”前后呼应,因为是“偷”,才需要“藏”。
12.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结合诗句意思,展开想象。
示例:夏天到了,村边的池塘里景色迷人。碧绿的荷叶,一片连一片,一片接一片。就像一把把大伞,撑在水中。雪白的荷花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开放,还有的花已经谢了,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莲蓬。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头上扎两个髻,穿一身红衣裤,蹦蹦跳跳地从家中出来,他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高兴地跳上一条小船,解开船绳,拿起船桨,划向池塘的深处。小男孩一边欣赏美丽的荷花,一边摘了几个莲蓬,划船回来。可是他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小船冲开浮萍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
6.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李白乘( )将欲行,忽( )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 ),不及汪伦送我( )。
1.把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A.李白B.汪伦
3.诗人用( )来比喻他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A.歌声B.桃花潭水
4.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_______”,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_______”,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5.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表现手法),进一步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桃花潭。“_________”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尾一句的抒情作了伏笔。
6.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吗?诗人把潭水和什么相比?
7.结尾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前两句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画面。
B.第一句表明李白乘舟待发,第二句写送行者,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C.后两句是抒情。第三句描写潭的特点,照应起句。
D.结尾用拟人手法抒发作者难忘汪伦的深厚情意。
9.这首诗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再用这个手法写个句子。
【答案】1.舟 闻 尺 情 2.A 3.B 4. 送行者 乘舟 5.抒情 深千尺 6.没有,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诗人将潭水和朋友之间的情意相比。 7.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纯洁深情。8.D 9.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我气得肺都快要炸了。
【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默写。
本诗出自唐代李白《赠汪伦》,全诗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故选A。
3.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
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可知诗人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故选B。
4.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意思是: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描绘了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
“乘舟”意思是乘上小船,可知是循水道;“将欲行”意思是刚要解缆出发,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5.本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
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用了抒情的手法,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深千尺”说明了桃花潭水的深湛,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又为结尾一句的抒情作了伏笔。
6.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桃花潭的水当然没有“千尺深”,诗人在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潭水和朋友之间的情意相比,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7.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结尾句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8.本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
D.结尾“桃花潭水深千尺”中“深千尺”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桃花潭水的深是为了衬托后面汪伦的情,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故选D。
9.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这首诗用了夸张的手法,夸张桃花潭水的深是为了衬托后面汪伦的情。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如:广场上的人多得连针都插不进去。
7.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思故乡。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填序号)
A.思念故乡之情。B.喜爱月亮之情
3.这首诗的作者是( )(填序号)
A.李白B.骆宾王
4.“举头”的意思是( )(填序号)
A.低头B.抬头
5.诗中的一组反义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
6.诗中的“地上霜”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7.爷爷已经离开老家多年,逢年过节,爷爷总会望着明月说:“________,_________。我真想再回家看看啊!”
8.请你写出一句带“月”字的古诗。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答案】1. 2.A 3.A 4.B 5.举头 低头6.月光 7.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静夜思》全诗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这首诗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故选A。
4.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举头望明月: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举头”的意思是抬头。故选B。
5.本题考查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表现了事物之间明显的对比关系。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呢?首先要搞清楚原词素的意思,然后再抓词素的反义,也可以对原词素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本诗中“举头”和“低头”是反义词。
6.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结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知“地上霜”指的是月光。
7.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结合诗句意思,从“爷爷总会望着明月”和“我真想再回家看看啊”可知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本题考查古诗积累。
写一句带“月”字的古诗即可。
示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8.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锄hé rì当午,汗滴hé下tǔ。
谁知盘zhōng餐,粒粒皆辛苦。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当你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时,你可以用诗中哪两句来劝说呢?请用横线画出来。
3.《悯农(其二)》中,“汗”和“餐”有共同的韵母,是________。
4.《悯农(其二)》告诉我们( )
A.要爱惜粮食B.要爱劳动
5.用“﹏﹏”画出写农民劳作很辛苦的句子。
6.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白。( )
(2)这首诗告诉我们爱惜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
7.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答案】1.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an 4.A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6.× √ 7.读完这首诗以后,我再也不会浪费粮食了。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其二)》,意思是: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2.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这首诗的意思是: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根据意思可知,可以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劝说他们珍惜粮食。
3.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
“汗”读音为:hàn,“餐”读音为:cān ,“汗”和“餐”有共同的韵母,是an。
4.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故选A。
5.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这首诗的意思是: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根据意思可知,可以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来劝说他们珍惜粮食。
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题目叙述错误。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李绅。
(2)题目叙述正确。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日当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天最热的时候,诗人没有一般地写农民锄禾如何劳累,而是集中写他与第一句“日当午”紧相呼应。这两句的意思是:夏天的中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由于天气炎热,劳动紧张,农民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7.本题考查写感受。
结合古诗的意思回答。
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结合珍惜粮食回答即可。
9.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夜来声,落知多。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春晓》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
3.从“春晓”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描写的是____(季节)的情景。
4.“处处闻啼鸟”中“闻”的意思是( )
A.用鼻子嗅(xiù)到B.用耳朵听到
5.诗中提到了哪些声音?
6.“晓”的意思是( )
A.天刚亮B.夜晚C.晓得D.知道
7.根据下图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在相应的诗句下画“________”。
8.写出反义词。
古——( ) 多——( )
9.写出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 2.孟浩然 3.春季 4.B 5.鸟叫声、风声、雨声 6.A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今 少 9.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10.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解析】1.考查诗句的识记能力。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春晓》,全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2.考查作家作品。
《春晓》的作者是唐代的孟浩然。孟浩然(本名孟浩,公元689年——公元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艺术造诣独特,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3.考查诗歌题目的理解。
“春晓”指的是春天的早晨,由“春”可知,诗人描写的是春季的情景。
4.考查字词理解。
“处处闻啼鸟”意思是: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闻”:用耳朵听到。故选B。
5.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写了鸟叫声。
诗的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意思是: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写了“风声、雨声”。
6.考查字词理解。
“春晓”指的是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故选A。
7.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在熟知诗句的意思前提下,快速把图片中的信息内化。完整无误的画出诗句即可。
结合图片可知,图中描写了花落的场景,故可联想到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思是: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8.考查反义词。
古:古代(跟“今”相对)。反义词为:今。
多: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反义词有:少、寡等。
9.考查诗句的理解。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意思是: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它又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10.考查思想感情。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10.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小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朝人。
2.选出下列词语在古诗中的意思。
①惜:( )
A.可惜 B.珍惜 C.爱惜 D.痛惜
②尖尖角:( )
A.蜻蜓尖尖的尾巴 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
C.尖尖的树枝 D.尖尖的莲蓬
③晴柔:( )
A.晴天里柔和的风。B.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C.晴天里柔和的池水。
3.小池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4.读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仿佛可以看到一幅这样的画面:一道_________缓缓从_________中流出,没有一丁点儿声音;池畔的_________在阳光的照射下,把_________倒映在水面上。(填序号)
①泉眼 ②绿树 ③细流 ④树荫
5.诗中有几个字用得非常生动:一个“________”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细流才无声;一个“________”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标题“小池”就是小池塘的意思。
B.从“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C.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泉水、绿树、荷叶、蜻蜓等。
D.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7.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杨万里 宋 2.C B B 3.泉水 树荫 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 蜻蜓 4.③ ① ② ④ 5.惜 爱 6.B 7.我体会到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小池》的作者是宋代杨万里。《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泉眼无声惜细流”意思是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因此“惜”的意思是爱惜。选C。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意思是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因此这里的“尖尖角”是指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选B。
③“树荫照水爱晴柔”意思是: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因此“晴柔”意思是: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
这首诗意思是: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可知,诗中依次描写的景物是:泉水、树荫、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蜻蜓。
4.本题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5.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B.有误,从“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应是夏季初夏的景色。故选B。
7.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把握。
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从中我读出了诗人欢快、闲适的心情,体会到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11.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寻隐者不遇
________________,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再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诗句中标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1)言师采药去( ) (2)只在此山中( )
3.这首诗中涉及________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第三句是________的回答,省略的问话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________的情景。作者采用________的形式,流露出对隐者的________以及寻隐者不遇的________。
6.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炼字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是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请指出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并具体谈谈你对此诗的理解。
答:
【答案】1.松下问童子 云深不知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说 就 3.三/3 诗人 童子 隐者 4.童子 你师傅到哪儿去采药了 5.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 一问一答 仰慕 失望 6.满怀希望 失望 一线希望 彻底失望 7.首句写“松下问童子”,但问话省略了,只是从童子“师采药去”的回答可以想见所问是“是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还是山脚”的问题,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需要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却采用以答句包括问句的手法,把它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的功夫就不仅在一字一句之间了。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以及朗读节奏的划分。
出自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全诗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古诗朗读节奏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等。
本诗朗读节奏划分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言师采药去: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言:说。
(2)只在此山中: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只:就。
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本诗主要写作者去山里拜访一个隐士,没找到,伺候他的童子说到山里采药去了。所以诗中涉及3个人物,分别为:诗人、童子和隐者。
4.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本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故“只在此山中”是童子说的话,意思是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这里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掉了,所以省略的问话应该是:你师傅到哪儿去采药了?
5.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本诗诗人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也突出作者寻隐者不遇的失望之情。
6.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7.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去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相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在这里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词,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在这首诗中,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取了以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12.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画鸡
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不敢轻言语,一叫开。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的作者是( )代著名画家、诗人( )。
3.用“”圈出表示颜色的字词。
4.右图中符合古诗意思的图片是( )(填序号)
A. B.
5.诗歌的第一、二句,作者运用了____的对比。这是古代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6.第一句“_____”,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第二句“_____”,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
7.第三句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8.这只大公鸡的冠子是( )色的,身上的羽毛是( )色的。
9.“一叫千门万户开”指的是什么时候?( )
A.早晨B.中午C.傍晚
【答案】1. 2.明 唐寅 3.红 雪白 4.A 5.描写和色彩 6.头上红冠 满身雪白 7.为第四句做铺垫。 8.红 白 9.A
【解析】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默写能力。
《画鸡》出自明代唐寅,全诗为: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画鸡》是明代唐寅的一首题画诗。
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吴门四家”之一,“吴中四才子”之一。他诗画双绝,人物画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意思是它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来。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为:红与雪白。
4.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画鸡》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由此对比图片,图B描画的是母鸡,不符合古诗意思。故选A。
5.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这是写公鸡的动作、神态。头戴无须剪裁的天然红冠,一身雪白,兴致冲冲地迎面走来。诗人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勾画了一只冠红羽白、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大公鸡。
6.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在这第一句里,诗人更着重的是雄鸡那不用装饰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本身,所以诗人称颂这种美为“不用裁”。
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描绘了雄鸡优美高洁的形象。
7.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这是写公鸡的心理和声音。诗人拟鸡为人揭开了它一生中不敢轻易说话的心理状态,它一声鸣叫,便意味着黎明的到来。它一声鸣叫,千家万户都要打开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平生不敢轻言语”,诗人的诗路急转,说公鸡一生不敢随便啼叫,此句的气色收敛,还很低调,尤其“不敢”一词,用的很贴切,为第四句的结句做了铺垫,并对下句有反衬效果。
8.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意思是它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来。由此可知,这只大公鸡的冠子是红色的,身上的羽毛是白色的。
9.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一叫千门万户开”意思是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写出了雄鸡在清晨报晓的情景。故选A。
13.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古朗月行
( )时不识( ),呼作( )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 )青( )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
3.诗人小时候把月亮叫( )(填序号)
①白银盘 ②白玉盘
4.“呼”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填序号)
①呼喊 ②叫做
5.“疑”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填序号)
①怀疑 ②以为
6.写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的意思。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小 月 白 在 云 2.唐 李白 3.② 4.② 5.① 6.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7.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出自唐代李白的《古朗月行》,意思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古朗月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开头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最后表达为月亮的沦没而心中感到的忧愤不平之情。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呼作白玉盘”的意思是把它称为白玉盘。由此可知,诗人小时候把月亮叫白玉盘。故选②。
4.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呼作白玉盘”的意思是把它称为白玉盘。“呼”的意思是称为,叫做。故选②。
5.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又疑瑶台镜”的意思是怀疑它是瑶台仙镜。“疑”的意思是怀疑。故选①。
6.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由此可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的意思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7.本题考查古诗的思想感情。
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14.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远看有色,近听无声。
春花还在,鸟惊。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写了 种景物,请用“ ”画出来。
3.从诗中找出下面的字的反义词,写下来。
远—( ) 无—( ) 去—( )
4.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 )。
【答案】1. 2.四 山 水 花 鸟 3.近 有 来 4.画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补充。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出自唐代王维的《画》。
2.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远看山有色”中的“山”;“近听水无声”中的“水”;“春去花还在”中的“花”;“人来鸟不惊”中的“鸟”。因此这首诗写了四种景物,分别是:山、水、花、鸟;用横线画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
远:用作距离长,与“近”相对;故在诗句“近听水无声”中找到反义词:近。
无:没有,与“有”相对;故在诗句“近听水无声”中找到反义词:无。
去: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故在诗句“人来鸟不惊”中找到反义词:来。
4.本题考查对古诗所描述事物的辨析。
这是一首题诗,诗题是《画》,描写了画上的山、水、花、鸟。“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都体现了山水画的特点,所以谜底是“画”。
【点睛】参考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天过去花仍在争奇斗艳,人走近鸟却没有被惊动。
15.朗读古诗,回答问题。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 当午,汗滴 。
谁知盘 餐,粒粒皆辛苦。
1.把古诗补充完整。
锄________ ________当午,汗滴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谁知盘________餐,粒粒皆辛苦。
2.当你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时,你可以用诗中哪两句来劝说呢?请用横线画出来。
【答案】1.禾 日 禾 下 土 中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析】1.考查了诗句的默写。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2.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粮食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不能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用这句诗来劝说。
16.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画鸡
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不敢轻言语,一叫开。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用“”圈出表示颜色的字词。
3.右图中符合古诗意思的图片是( )(填序号)
A.B.
【答案】1. 2.红 雪白 3.A
【解析】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默写能力。
结合对《画鸡》的熟悉进行默写。《画鸡》出自明代唐寅,全诗为: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2.本题考查对关键信息的筛选能力。
结合题干要求,筛选诗歌中表示颜色的字词,从古诗中“红冠”“浑身雪白”等筛选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画鸡》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由此对比图片,图B描画的是母鸡,不符合古诗意思。故选A。
17.古诗阅读。
静夜思
明月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头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举头望明月”中的“举”的意思是( )
A.抬起B.全部
4.诗人抬头看见了________,银色的月光洒在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________。
【答案】1.床前 光 低 思故乡 2.唐 李白 3.A 4.明月 霜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的李白。全诗: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的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举头望明月”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举”抬起。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全诗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诗人抬头看见了月亮,银色的月光洒在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白霜。
18.阅读古诗,并完成练习。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 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 声, 落知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季节)早晨的情景。
3.“处处闻啼鸟”中“闻”的意思是( )
A.用鼻子嗅(xiù)到B.用耳朵听到
【答案】1.不 风雨 花 多少 2.春天 3.B
【分析】1.这道题考查古诗的背诵和默写。做题时先把古诗背一背,再把缺少的部分写出来。注意“多”是上下结构。
2.做这类题时要关注古诗的题目,因为从题目中我们就能捕捉到很多重要的信息。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晓”,意思是春天的早晨,所以能看出来,诗人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情景。
3.这道题考查字义。“啼鸟”的意思是“小鸟的鸣叫声”,因此“闻”的意思是“用耳朵听到”。
19.阅读古诗,并完成练习。
赠汪伦
乘舟将欲行,忽闻 踏歌声
桃花潭水 , 汪伦送我情。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古诗写了__________(谁)将要远行,________(谁)来送他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hòu)的情谊(yì)。
【答案】1.李白 岸上 深千尺 不及 2.唐 李白 李白 汪伦
【详解】这道题考查古诗的背诵、默写和理解。答题前先背一背古诗,再把缺少的内容写下来。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由“李白乘舟将欲行”一句可知,要远行的是李白,送行的是汪伦。
20.阅读古诗,并完成练习。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____。
2.“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小荷”指的是:______,这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根据古诗内容连线。
【答案】1.宋 杨万里 2.小荷叶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 3.
【解析】1.本题考查了古诗的出处。
《小池》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这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
2.本题考查了古诗字词的解释和诗句的翻译。
“小荷”指的是刚刚长出来的、嫩嫩的荷叶。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小荷才露尖尖角”意思是: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
3.本题考查了图文连线。
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把图片和对应的名称连起来即可。
统编版一升二语文暑假专项培优 专题08 课外阅读(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统编版一升二语文暑假专项培优 专题08 课外阅读(学生版+教师版),共6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阶段目标,衔接要点,题目类型,方法指导,答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一升二语文暑假专项培优 专题07 课内阅读理解(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统编版一升二语文暑假专项培优 专题07 课内阅读理解(学生版+教师版),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默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一升二语文暑假专项培优 专题06 口语交际(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统编版一升二语文暑假专项培优 专题06 口语交际(学生版+教师版),共6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复习要点,知识平台,示例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