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石潭记优质教学课件ppt
展开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东 (今山西永济西) 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德宗贞元九年 793) 中进士。顺宗即位,擢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等积极推动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 八月,顺宗被迫禅位于宪宗,革新失败,柳宗元初吃邵州刺史,未至,再贬永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 (815) 春,奉召至京师;三月,改贬为柳州刺史,卒于任所。柳宗元与韩愈一道倡导中唐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提倡先秦两汉散文质朴流畅的传统,反对形式主义的骈俪文风,其文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柳宗元的散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其成就突出的有以下四类:第一类是议论文,主要是阐述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识见迥绝,立意新警,论证严密,语言犀利,如《天对》《天说》《封建论》《六逆论》等。第二类是传记文,其多取材于现实,往往仗义执言,歌颂正义,批判黑暗,如《宋清传》《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种树郭驼传》《段太尉逸事状》等。第三类是寓言,往往以巧妙比喻,把笔锋触向社会深处,能发人深思。柳宗元为寓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他之后,寓言便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其著名寓言有《三戒》《黑说》颤传》等。第四类是山水游记,不局限于描摹客观景物自然美,而是把自身遭际和主观情感融入其间,境界凄清幽峭,动人心魄。“永州八记”尤享盛名,被后人视为山水游记之典范,具有开创性。《唐才子传》称其“天才绝伦,文章卓伟,一时行辈,咸推仰之”。
其诗歌多作于被贬之后,通过对南国奇异山水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其贬谪生活中的幽愤之情及怀友思乡之情,在中唐诗坛自成一家。名作有《江雪》《渔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苏轼评柳诗“发纤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书黄子思诗集后》),“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又论柳子厚诗》)。有《柳河东集》传世。“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州做司马,其最好的文章,都是写于被贬时期,其代表作有《捕蛇者说》等名篇。《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州之一,选自《柳河东集》“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掌握与作者作品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积累重点词语。2、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结合作者生平,理解小石潭美景背后包含的思想感情。4、体会作者笔下的小石潭之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领略文中自然风光的美。
1.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语言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2.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品读鉴赏能力。 3.细致分析小石潭景色,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掌握描写景物、游记的方法。4.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能感受到小石潭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秀丽、宁静、生机盎然。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仔细地翻译下这篇文章吧!
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作者写发现小潭,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本文按游踪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一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①全石以为底。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全石、游鱼、阳光、影子)
请找出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请找出文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
①发现小潭一-“心乐之”,愉悦的心情。②观鱼时一“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③观鱼后一一“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终又无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青树翠葛,蒙摇缀,参差披拂。”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妩、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这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翠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葛,它们相互缠绕、连结,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文的枝葛,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生机盎然的的景致展现在人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
(先小组讨论,再课堂交流)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比喻,一静一动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诿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的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中可以看出。
作为一篇游记,本文的写景具有哪些特点?
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 4 段还要说“寂寥无人”?
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1、背诵课文。2、探究本文写作手法,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3、预习下一课。
语文人教部编版卖炭翁优秀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3941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卖炭翁优秀教学课件ppt</a>,文件包含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4《卖炭翁》课件pptx、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4《卖炭翁》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石壕吏优秀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400586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石壕吏优秀教学ppt课件</a>,文件包含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4《石壕吏》课件pptx、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4《石壕吏》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40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课件ppt</a>,文件包含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北冥有鱼》课件pptx、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北冥有鱼》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