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面积教案
展开设计理念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具体操作开始的,再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维。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儿童的原有认知水平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中,找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进行优化选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方法。在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反思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与学情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只局限于对单一图形进行简单分析。本节课可以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能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通过比较、归纳,选择求组合图形的最优方法。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并选择优化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哪几种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每个计算公式吗?
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小结:像这样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3.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用已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体会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是组合图形。再观察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使学生逐步熟悉组合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交流,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地基图。 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有多大吗?
回2.自主探索,交流方法。
⑴认真观察这个图形,谁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师根据学生的答,在图上画出辅助线,师:为什么要画上这条虚线呢?(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
说一说:组合图形和这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
⑵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画一画,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你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
⑶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⑷把大家展示的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小结:刚才大家在汇报时出现三种方法 ,一种是分割法,一种是添补法,一种是割补法。但无论是那种方法,他们的目的都是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转化是我们学习数学经常要用到的一个方法。
3.选择方法,计算面积。
汇报交流,优化方法。
小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选择简单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越少、越简单,计算就越容易。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尝试、合作交流。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开拓思维,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实现方法的最优化。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计算下图的面积,选择正确的方法。
2.下面是我们学校的一块“绿色”实践基地,请你计算它的面积。
3.学校要把这块“绿色”实践基地分配给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请你帮忙设计方案,并计算出每个年级的实践基地面积。
4.下面是一副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面积是64平方厘米,你知道其中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面积
组合图形 (转化) 基本图形
分割法 添补法 割补法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面积》课后反思
组合图形面积这一课,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能够运用“分割”与“添补”法正确的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进行计算,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会分析图形的构成,能够正确分析图形的隐含数据条件,并找出这些数据进行计算。
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五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利用“分割”或“添补”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不难做到,且有很多不同的分法。难在能将转化后的基本图形找到对应数据计算出面积来。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师容易忽略的,因为我在第一个班上这节课时,也是将教学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对图形进行“分割”或“添补”方面。而当学生将图形正确的转化为基本图形后,却因找不到对应数据进行计算,而使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无法进行下去。可见,利用“分割”或“添补”方法求组合图形面积是本节课的重点,而让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图形的隐含数据条件,并找出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是这节课要突破的难点。
要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必须分析造成难点的原因。我认为学生不能够正确分析图形的隐含数据条件,并找出这些数据。原因是学生习惯于:一般图形计算时,图形上的边都会标出数据,而学生根据边上的标示直接找出对应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但现在有些数据只是一边标出,另一对边是根据相等关系找出,或有些边还要通过其它边进行相加或相减求出,而不是直接标示出来,这对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如果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发现用以前的方法不能找出边的数据,从而出现了认知上的冲突,这时,教师再介入进行点拨,学生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由此,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我采取了“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来实现。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层次:知识铺垫。首先,我让学生复习五种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认识组合图形时,引出辅助线的概念和介绍它的作用。通过这些知识的复习和教学,为学生自主探究作了知识上铺垫,知道用画辅助线的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后能选用相应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第二层次:自主探究。学生在有了一定了知识和对图形认知后,我直接将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生先小组讨论:怎样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明确怎样转化为什么基本图形后,再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在这时候,就出现了问题,一部分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通过在图形上比一比,画一画很快找出所需边长的数据,从而正确的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但大部分学生因为找不出计算所需的数据,不知如何下笔,都停在哪里,自然也计算不出图形的面积。
第三层次:教师适时点拨。对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我看在眼里,并不直接指出来,而是让已经求出面积的学生上来展示算法。在他们汇报时,我让学生先提问,如:你是怎样求出这条边的?让汇报的学生讲给其他学生听。对于一些较难的,学生讲不大清楚时,我再适时介入。如:将图形分成两个梯形的情况,要找出梯形的上底,图上并没有直接标出数据,也不能找相等的对边。而要将对边长度减去同边的另一段,间接求出。对学生来说转了几个弯。在图上直接比一比或画一画都不够直观的表示出来,为此,我在课前制作了一个课件,动画演示这几个已知边和所求边的关系。在演示过程中我进行适当的讲解,学生既能看到生动的演示,又能听到教师清晰的讲解,从而慢慢的掌握了找这种边的数据的方法:分析已知边和所求边的关系,运用相加或相减方法求出未知边。
为了巩固学生掌握所学的方法,我出了一道对应练习题。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的对图形进行“分割”或“添补”,转化成基本图形。并有条理的找出计算图形所需的边长的数据。不能直接找出来的,也能通过已知边长计算出来。个别学生一时找不出来的,在我的个别辅导下也明白啦!这说明学生已能够正确分析图形的隐含数据条件,并找(算)出这些数据。
通过三个层次教学,能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一、 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就是在教学开始,我就为学生自主学习作了知识铺垫,让学生能利用已有知识去认识和学习未知的知识。充分利用了知识的正迁移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时,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从而失去了探究的信心。学生觉得我只要再想一想,问题就可以解决,对探究活动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二、 教学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如果教学时,我将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很直接,明确的告诉他们。他们可能并不领情,可能总会带着疑问:是这样吗?不会吧!因此,我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在他们的自主探究中碰到了拦路虎,而自己又解决不了时。就会急切想知道怎样办?这时,学生的心情是他想知道,他想学,怕教师不讲或讲时没有听清楚,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专注的、企盼的。这时,我再进行适当讲解和演示,学生当然会非常认真的听和看,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样教学决不是教师将知识硬塞给他们所能比的。
三、教学符合以教师为主导的要求。
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小组交流,让学生上台汇报。我并没有就此简单总结。而是针对学生在自主探究时遇到的问题,及学生在汇报时又讲不清楚时。我大胆介入,进行适时点拨,包括:课件动画直观演示和教师细致讲解。这些都为学生寻找未知边提供了方法,使学生如久旱禾苖沐及时雨的感觉。学生自然学得认真,投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老朋友淘气吗?他家最近买了新房子,淘气有了一间自己的大卧室,可把他高兴坏了。这不,他正忙着要铺地毯呢。可是,他又犯难了。该买多大面积的地毯呢?你能帮帮他吗?
2、课件出示卧室平面图
这就是他那大卧室的平面图,他的大卧室也是一个什么图形——组合图形。这个图形可以分成哪些学过的图形?
自己动手分一分,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3、学生从学具袋里拿出图形,小组探究。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方法,不指点。
4、我看你们都跃跃欲试了。提个要求,尽量把你的想法说清楚,说说怎么想的,让淘气听明白。谁先来
5、汇报交流(指名投影展示)。重点看思维,即怎样变的,变成了什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
其他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把你们组不同的想法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任意分割,加强学生对组合图形的认识,进一步为学生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做好铺垫,只要学生分的合理就给以肯定。)
可能出现的方法:
方法1: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方法2: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方法3:分割成两个梯形
方法4:补上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大正方形。
方法5:把上半部截取后对接到 图形的左边或右边
6、对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师:一道题我们竟然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你能不能给这些方法分分类?
(按刘艳老师的建议,添加这一幅幻灯片,使可能不太会的学生直观地理解转化的过程。)
(按王为平老师的建议,把图形转化与计算分两步走,先分割,一会儿再计算,既有条理,学生表达也清楚,计算也不容易出错。)
引导学生将方法分类。
板书:
分割法
添补法
7、他至少至少要买多少面积的地毯?我们不妨先来估算一下客厅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不会超过多少?为什么?
(设计意图:设计估一估的教学活动,并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在学生思考之后,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整理一下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也是对后面精算的解决方法的一个铺垫和启示。 )
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地毯买多了浪费,买少了再买多麻烦了,要想买的正好,应该怎么办同学们!——计算。对!那么该怎样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这个任务我想交给大家。
8、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呢?
其实。无论是分割还是添补,都是把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也就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经常用到,这是一种转化的思想。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了能力。这时,为每个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单的方法,实现方法的比较,同时也是反思自己的方法和学习别人方法的一个很好时机,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讨论、优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里体现了多种学习方式并存,首先,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学会了别人的方法;最后,从这些方法中,比较、反思、知道最简便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13分)
1、信息时代,信息传递得太快了!你们帮助淘气解决了难题,在外面很快都传开了,这不,老师又接到了几封求助信,愿意帮忙吗?
2、第一封信:来自农民伯伯的求助信
这是我家的菜地,你能帮我算算有多大吗? (课件出示菜地平面图)
(1) 独立思考怎样转化成基本图形,同桌交流,然后计算。(按王为平老师的建议,这样设计,有条不紊,把转化与计算稍微分开,有利于学生正确解答。下两题同样设计)
(2)指名展示。引导学生完整表达。
3、第二封求助信:来自工人阿姨的求助信
你们学校为了迎接市级规范化学校验收,请我给60扇门的正面刷上绿漆,一共有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工本费5元,请你帮我算算,学校要付给我多少钱?(课件出示门的平面图)
(1) 独立思考怎样转化?
(2)指名回答后,计算。
(3)指名全班交流。
4、第三封信:低年级同学小红的信
我想知道中队旗的面积,哪位大哥哥大姐姐能告诉我?(课件出示中队旗的平面图)
(1) 这个问题你留意过吗?咱们来帮帮他吧。
(2)独立思考方法并计算。
(3)指名交流。
四、小结 (3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经过积极的思考,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还想出了这么多巧妙的方法。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面积
组合图形 (转化) 基本图形
分割法
添补法
割补法
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铺甬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铺甬路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学习新知,写报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六 多边形面积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六 多边形面积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组合图形面积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组合图形面积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自主探究,汇报交流,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