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事实或证据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是( )
A. 熊猫的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B. 缩手反射需要不同的神经细胞共同参与
C. 变形虫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D. 离体的线粒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CO2
2. 下列有关于科学思路和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离大小不同细胞器可采取差速离心法
B 科学家通过提出假说对细胞膜结构进行探索
C. 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建立细胞学说
D. 卡尔文运用荧光标记法追踪光合作用过程碳的转移途径
3. 科学家在黄石国家公园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嗜热好氧杆菌,长有许多触角(又叫集光绿色体),内含大量叶绿素,能与其他细菌争夺阳光来维持生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B. 该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和叶绿体
C. 该菌能利用触角中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
D. 该菌与草履虫共有的结构包含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等
4. 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B.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C.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D.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5. 以下各组物质中,均能用15N标记的是( )
A. 氨基酸、胆固醇、核苷酸B. 胰岛素、脱氧核糖、脂肪
C. 磷脂、血红蛋白、性激素D. 抗体、淀粉酶、碱基
6. 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可用有机溶剂(乙醚)进行提取。它的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疟原虫的生物膜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属于脂溶性物质
B. 青蒿素可以破坏疟原虫细胞的完整性
C. 青蒿素可能破坏疟原虫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
D. 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不会破坏线粒体的功能
7. 如图是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化学键不稳定、易断裂
B. ATP水解时先断裂②,形成ADP
C. ①、②断裂后的产物可作为形成DNA的原料
D. 细胞内许多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
8. 如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示意图,此过程发生在( )
A. 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 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 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 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9. 某兴趣小组在生物实验室中发现一酶试剂,由于标签受损,无法确定该酶的具体种类(该酶可能是淀粉酶也可能是蔗糖酶),为判断该酶的具体种类和作用条件,该小组成员给出了以下建议。下列选项中不合理的是( )
A. 取部分酶和少量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检测
B. 取部分酶和少量蔗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利用斐林试剂检测
C. 若已确定该酶是蔗糖酶,可利用蔗糖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 若已确定该酶是淀粉酶,可使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剂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0. 关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解释: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需氧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以下证据不支持这一论点的是( )
A. 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B. 线粒体内膜的成分与细菌细胞膜的成分相似
C. 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
D. 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合成,绝大多数是由核DNA控制
11.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①~③表示其中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极性分子,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
B. 细胞膜的功能复杂性主要与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C. ③在质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D. 动物细胞膜中有少量胆固醇,有助于增加膜的稳定性
12. 如图是细胞核模式图,①~④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是核仁,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可以通过④自由进出细胞核
C. ①与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D. ③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口腔黏膜等生物体内所有膜构成生物膜系统
13. 下列生产生活中常用措施与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14.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具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有助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B. 细胞中的线粒体大小和数目可随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呈现出较大变化
C. 叶绿体内类囊体膜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充分吸收光能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有利于运输氧气
15. 下图表示小麦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关系图解,其中A-D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有关物质。据图判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a和c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
B. 图中B、C、D过程可以在整个夜间进行
C. 过程A、C、D均可产生d,其中的H元素都来自水
D. 小麦生长到开花前,A、B过程合成的C6H12O6大于C、D过程消耗的C6H12O6
16. 对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某细胞器提取并分析,发现其含有五种碱基,那么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是细胞的“消化车间”
B. 利用氧气,进行细胞呼吸,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C. 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是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D. 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能量转换站”
17. 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该菌中有一种结合蛋白称为菌紫质,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菌紫质由染色质上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
B. 嗜盐菌的线粒体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嗜盐菌具有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
D. 嗜盐菌和蓝细菌都是自养型生物
18. 如图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②③④⑤表示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
B. ③可来自线粒体和外界环境
C. ③④⑤参与的反应不需要光照驱动
D.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A、C、D
19.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容器内O2和CO2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真核生物
B. 100s时,容器内O2和CO2的含量相同
C. 200-300s,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D. 300-400s,密闭容器气体总含量增加
20. 如果改变光合作用的反应条件会引起相应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突然中断 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ATP/ADP 比值增加
B. 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C5/C3比值增加
C. 突然中断 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C5/C3比值减少
D. 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ATP/ADP 比值减少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图1、图2和图3是不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3细胞与图1和图2所示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图3细胞______。
(2)图1、图2和图3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填名称);图中的______(填图中序号)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图中可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______(填图中序号)。
(3)将图2细胞置于的乙二醇溶液中,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细胞先发生______的现象,120s之后,细胞液浓度______外界溶液浓度(填“>”或“=”或“<”)。
22. 胰脂肪酶是人体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壳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研究,如图所示:
(1)胰脂肪酶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______功能。
(2)图1显示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酶的作用具有______性。
(3)图2为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图2中胰脂肪酶的活性,可通过测量______(指标)来表示。
②由图2可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______作用,且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______。
③若要在pH为7.4的条件下,探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最适温度的影响,实验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茶树生长受诸多因素影响,遮光和茶园间作(相间种植2种或2种以上植物)是提高茶树品质有效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茶树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光,胡萝卜素呈_________色。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茶树绿叶中色素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使用蓝色遮阳网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从而提高茶树品质,但也存在茶叶减产风险,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茶园间作有利于提高茶树净光合速率(Pn)。“茶园内为桐木则留焉。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种植桐木后,茶树在夏天光照强度大的中午,Pn的变化趋势与下图___________对应的曲线最吻合。茶树单作时,晴天12:00限制光合作用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茶树是一年内多轮采摘叶用植物,对氮元素需求量较大,施用氮肥可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原因是茶树吸收的N元素可参与__________(答出2种)等物质的合成。
24. 利用“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可以对食品中细菌的含量进行检测:
①将待测样品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
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③测算出细菌数量。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荧光素接受_______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___________。
(2) “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_______(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
(3)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经_______(填“高浓度盐溶液”、“Hg2+”或“高温”)处理后的酶活性可以恢复,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_______。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_______处理。
25. 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两种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图2是研究叶肉细胞中上述两种代谢过程的实验装置。图3表示该植物在自然环境中两昼夜吸收或释放的CO2变化,S1-S5表示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②分别发生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中,在①②过程中都产生了_____________供应下一阶段利用。
(2)若用图2所示的装置研究③④过程时,刻度毛细管内水柱移动的距离表示____________。
(3)若用图2装置测定叶片的呼吸速率,则需对装置做两处改进: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4)图3中DE段波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第二天中____________点(填字母)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5)图3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外界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如果S1+S3+S5>S2+S4,则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生长。选项
生产生活措施
生物学原理
A
适量施肥
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象
B
稻田定期排水
避免水稻幼根因缺氧产生酒精而变黑腐烂
C
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
有利于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D
中耕松土
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利于吸收无机盐
厦门六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1月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事实或证据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是( )
A. 熊猫的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B. 缩手反射需要不同的神经细胞共同参与
C. 变形虫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D. 离体的线粒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完成其生命活动。
【详解】A、熊猫作为多细胞生物,其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A错误;
B、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间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因此,缩手反射需要不同的神经元共同参与完成,能够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的事实,能够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不符合题意,C错误;
D、线粒体不是细胞,因此“离体的线粒体在一定条件下会消耗氧气”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D。
2. 下列有关于科学思路和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离大小不同细胞器可采取差速离心法
B. 科学家通过提出假说对细胞膜结构进行探索
C. 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建立细胞学说
D. 卡尔文运用荧光标记法追踪光合作用过程碳的转移途径
【答案】D
【解析】
【分析】同位素是指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同位素,可分为稳定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稳定性同位素是天然存在的技术手段检测不到放射性的一类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A、不同细胞器的质量不同,可用差速离心法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A正确;
B、在细胞膜结构进行探索过程中,科学家通过提出假说对其进行探索,B正确;
C、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包括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细胞学说,C正确;
D、卡尔文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光合作用过程碳的转移途径,D错误。
故选D。
3. 科学家在黄石国家公园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嗜热好氧杆菌,长有许多触角(又叫集光绿色体),内含大量叶绿素,能与其他细菌争夺阳光来维持生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B. 该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和叶绿体
C. 该菌能利用触角中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
D. 该菌与草履虫共有的结构包含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能自养生物能够利用光能将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储存能量。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详解】A、该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A错误;
B、该菌是一种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B错误;
C、该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内含大量叶绿素,能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C正确;
D、草履虫是真核生物,含有成形的细胞核,该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成形的细胞核,两者共有的结构包含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不包含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4. 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B.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C.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D.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细胞膜作为生命系统的边界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详解】A、动植物细胞为真核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A正确;
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B正确;
C、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植物的根部细胞都是没有叶绿体的,所以没有叶绿体的细胞可能是植物细胞,C错误;
D、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正确。
故选C。
5. 以下各组物质中,均能用15N标记的是( )
A. 氨基酸、胆固醇、核苷酸B. 胰岛素、脱氧核糖、脂肪
C. 磷脂、血红蛋白、性激素D. 抗体、淀粉酶、碱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①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
②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由C、H、0、N、P元素构成;
③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④糖类是由C、H、O构成。
【详解】A、组成胆固醇的元素是C、H、O,不能用15N标记,A错误;
B、组成脂肪的元素是C、H、O,不能用15N标记,B错误;
C、组成性激素的元素是C、H、O,不能用15N标记,C错误;
D、抗体、淀粉酶、碱基中均含有N元素,均能用15N标记,D正确。
故选D。
6. 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可用有机溶剂(乙醚)进行提取。它的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疟原虫的生物膜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属于脂溶性物质
B. 青蒿素可以破坏疟原虫细胞的完整性
C. 青蒿素可能破坏疟原虫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
D. 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不会破坏线粒体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详解】A、根据题干中,用有机溶剂(乙醚)进行提取青蒿素,可知青蒿素能溶于乙醚,属于脂溶性物质,A正确;
B、根据题干中“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疟原虫的生物膜结构”可知,青蒿素可以裂解疟原虫,破坏疟原虫细胞的完整性,B正确;
C、青蒿素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疟原虫的生物膜结构,如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故可能破坏疟原虫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C正确;
D、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线粒体具有膜结构,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会破坏线粒体的功能,D错误。
故选D。
7. 如图是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化学键不稳定、易断裂
B. ATP水解时先断裂②,形成ADP
C. ①、②断裂后的产物可作为形成DNA的原料
D. 细胞内许多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当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时,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其他分子结合,从而使后者发生变化。
【详解】AB、①、②化学键代表一种特殊化学键,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易断裂,远离腺苷的特殊的化学键②最先断裂,②断裂后的产物可形成ADP,AB正确;
C、①、②断裂后的产物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形成RNA的原料,C错误;
D、细胞内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D正确。
故选C。
8. 如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示意图,此过程发生在( )
A. 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 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 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 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裂间期:主要是染色体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丝分裂过程的特点: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详解】有丝分裂前期特点: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分析题图可知,部分核膜解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可见题图表示细胞分裂前期,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 某兴趣小组在生物实验室中发现一酶试剂,由于标签受损,无法确定该酶的具体种类(该酶可能是淀粉酶也可能是蔗糖酶),为判断该酶的具体种类和作用条件,该小组成员给出了以下建议。下列选项中不合理的是( )
A. 取部分酶和少量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检测
B. 取部分酶和少量蔗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利用斐林试剂检测
C. 若已确定该酶是蔗糖酶,可利用蔗糖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 若已确定该酶是淀粉酶,可使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剂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形成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蔗糖酶能将蔗糖水解形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也属于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能分解淀粉,蔗糖酶不能分解淀粉,取部分酶和少量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检测,若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分解了,加入的酶应是淀粉酶,若溶液变蓝,说明加入的酶是蔗糖酶,A不符合题意;
B、蔗糖酶能分解蔗糖,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取部分酶和少量蔗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利用斐林试剂检测,若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被分解形成了还原性糖,则加入的酶是蔗糖酶,若溶液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加入的酶是淀粉酶,B不符合题意;
C、蔗糖酶可分解蔗糖,不同pH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同,若已确定是蔗糖酶,可利用蔗糖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其使用过程需要加热,会改变实验的预设温度,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关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解释: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需氧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以下证据不支持这一论点的是( )
A. 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B. 线粒体内膜的成分与细菌细胞膜的成分相似
C. 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
D. 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合成,绝大多数是由核DNA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主要的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物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线粒体含少量的DNA、RNA。
【详解】A、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说明线粒体可能是细菌共生转变来的,支持线粒体来源的假说,A不符合题意;
B、线粒体内膜的成分与细菌细胞膜的成分相似,说明线粒体可能是细菌共生转变来的,B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说明线粒体可能是细菌共生转变来的,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内多数蛋白质的合成由核DNA控制,说明线粒体的性状主要由细胞核控制,不能支持线粒体可能是细菌共生转变来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①~③表示其中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极性分子,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
B. 细胞膜的功能复杂性主要与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C. ③在质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D. 动物细胞膜中有少量胆固醇,有助于增加膜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题图分析:图示为流动镶嵌模型,其中①为磷脂双分子层,②为蛋白质,③糖蛋白。
【详解】A、①为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极性分子,由于磷脂分子结构中具有疏水性的尾部和亲水性的头部,因此,其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A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复杂性主要与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即细胞结构和功能越复杂,其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因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正确;
C、③是糖蛋白,分布在质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C错误;
D、动物细胞膜中有少量胆固醇,有助保持细胞膜的柔韧性,从而增加膜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12. 如图是细胞核模式图,①~④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是核仁,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可以通过④自由进出细胞核
C. ①与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D. ③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口腔黏膜等生物体内所有膜构成生物膜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②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④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②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A错误;
B、④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也具有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B错误;
C、①为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C正确;
D、③核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细胞内所有膜构成生物膜系统,口腔黏膜不属于生物膜,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生产生活中常用措施与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详解】A、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因此适量施肥可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植物细胞失水,引起烧苗现象,A不符合题意;
B、稻田定期排水是为了避免水稻根系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烂根,B不符合题意;
C、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C符合题意;
D、给土壤松土透气,是为根细胞提供氧气,促进根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无机盐离子的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具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有助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B. 细胞中的线粒体大小和数目可随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呈现出较大变化
C. 叶绿体内类囊体膜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充分吸收光能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有利于运输氧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其所在区域叫拟核。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生物。具膜细胞器:根据是否具有膜结构,将细胞器分为具膜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无膜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含有D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含有R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内膜的面积。
【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A错误;
B、 细胞中的线粒体是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其大小和数目可随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呈现出较大变化 ,B正确;
C、 叶绿体内类囊体叠在一起,内囊体膜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充分吸收光能,有利于运输氧气,C正确;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能容纳更多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气,D正确。
故选A。
15. 下图表示小麦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关系图解,其中A-D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有关物质。据图判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a和c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
B. 图中B、C、D过程可以在整个夜间进行
C. 过程A、C、D均可产生d,其中的H元素都来自水
D. 小麦生长到开花前,A、B过程合成的C6H12O6大于C、D过程消耗的C6H12O6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A、B分别表示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C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D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e 分别表示H2O、O2、CO2、[H]和ATP,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分析图可知,a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H2O,场所为线粒体内膜,c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CO2,场所为线粒体基质,A错误;
B、分析图可知,A、B分别表示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C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D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细胞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因此不能在长时间黑暗条件下进行,B错误;
C、过程A光反应阶段产生的d[H]的H元素来自水,过程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d[H]的H元素来自于C6H12O6,过程C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d[H]的H元素来自于丙酮酸和H2O,C错误;
D、小麦生长到开花前有机物含量增加,所以A、B过程合成的C6H12O6大于C、D过程消耗的C6H12O6 ,D正确。
故选D。
16. 对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某细胞器提取并分析,发现其含有五种碱基,那么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是细胞的“消化车间”
B. 利用氧气,进行细胞呼吸,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C. 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是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D. 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的“能量转换站”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该细胞器中有碱基T,也有碱基U,由此可推测该细胞器含有RNA和DNA,因此该细胞器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但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因此该细胞器是线粒体。
【详解】A、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是细胞的“消化车间”,但溶酶体中不存在五种碱基,不符合题意,A错误;
B、线粒体吸收氧气,完成细胞呼吸,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且其中含有五种碱基,能存在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B正确;
C、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中含有RNA和蛋白质,其中有四种碱基,不符合题意,C错误;
D、叶绿体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的“能量转换站”,含有五种碱基,但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不存在,D错误。
故选B。
17. 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该菌中有一种结合蛋白称为菌紫质,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菌紫质由染色质上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
B. 嗜盐菌的线粒体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嗜盐菌具有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
D. 嗜盐菌和蓝细菌都是自养型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可知,该菌是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其他的细胞器。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详解】A、嗜盐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质,A错误;
B、嗜盐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等复杂细胞器,B错误;
C、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是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分成之一,C错误;
D、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由题可知,嗜盐菌含有的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嗜盐菌能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两者都是自养型生物,D正确。
故选D。
18. 如图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②③④⑤表示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
B. ③可来自线粒体和外界环境
C. ③④⑤参与的反应不需要光照驱动
D.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A、C、D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A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B表示叶绿体的基质,C表示叶绿体内膜,D表示叶绿体外膜,①表示水,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三碳化合物,⑤表示(CH2O)。
【详解】A、图中叶绿体的类囊体膜A上有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属于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A正确;
B、③表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来自线粒体和外界环境,B正确;
C、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三碳化合物,⑤表示(CH2O),③④⑤参与的反应为暗反应不需要光照驱动,C正确;
D、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和B叶绿体的基质,因此光合作用进行的部位是A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B叶绿体基质,而C叶绿体内膜和D叶绿体外膜中均没有光合作用有关酶,D错误。
故选D。
19.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容器内O2和CO2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真核生物
B. 100s时,容器内O2和CO2的含量相同
C. 200-300s,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D. 300-400s,密闭容器气体总含量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核生物,有细胞核,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产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
【详解】A、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属于兼性厌氧型真核生物,A正确;
B、分析图可知,100s时容器内O2和CO2的含量不相同,因为纵坐标刻度不相同,B错误;
C、从图中曲线可知,200-300s密闭容器中O2的含量基本不再减少,而产生的CO2含量还在上升,表明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
D、从图中曲线可知,300-400s,密闭容器中O2的含量基本不再减少,但CO2的含量在缓慢上升,所以密闭容器气体总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B。
20. 如果改变光合作用的反应条件会引起相应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突然中断 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ATP/ADP 比值增加
B. 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C5/C3比值增加
C. 突然中断 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C5/C3比值减少
D. 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ATP/ADP 比值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而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速率。
【详解】A、突然中断CO2供应使C3减少,因此三碳化合物还原利用的ATP减少,导致ATP积累增多,而ADP含量减少,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增加,A正确;
B、由于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导致C5减少,C3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比值减少,B错误;
C、突然中断CO2供应,使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而三碳化合物还原仍在进行,因此导致C3减少,C5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比值增加,C错误;
D、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导致光反应吸收的光能增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加,而ADP相对含量减少,因此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增加,D错误。
故选A。
【点睛】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图1、图2和图3是不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3细胞与图1和图2所示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图3细胞______。
(2)图1、图2和图3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填名称);图中的______(填图中序号)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图中可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______(填图中序号)。
(3)将图2细胞置于的乙二醇溶液中,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细胞先发生______的现象,120s之后,细胞液浓度______外界溶液浓度(填“>”或“=”或“<”)。
【答案】(1)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①. ②高尔基体、⑦内质网、⑨核糖体、⑧线粒体 ②. ⑩ ③. ⑪和⑥
(3) ①. 质壁分离 ②. 大于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图2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①为细胞膜;结构②为高尔基体;结构③为染色质;结构④为核仁;结构⑤为核孔;结构⑥为液泡;结构⑦为内质网;结构⑧为线粒体,⑨为核糖体,⑩为中心体,⑪为叶绿体;图3为细菌结构模式图,为原核细胞。
【小问1详解】
图3细胞与图1和图2所示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图3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因而属于原核细胞。
【小问2详解】
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图1、图2和图3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②高尔基体、⑦内质网、⑨核糖体、⑧线粒体;图中的中心体,即图中的⑩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图中可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液泡,分别对应图中的⑪和⑥。
【小问3详解】
将图2细胞置于 2ml⋅L−1 的乙二醇溶液中,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中原生质体的变化可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而后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图中120s之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因而表现为逐渐吸水。
22. 胰脂肪酶是人体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壳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研究,如图所示:
(1)胰脂肪酶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______功能。
(2)图1显示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酶的作用具有______性。
(3)图2为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图2中胰脂肪酶的活性,可通过测量______(指标)来表示。
②由图2可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______作用,且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______。
③若要在pH为7.4的条件下,探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最适温度的影响,实验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催化 (2)专一
(3) ①. 是否加入板栗壳黄酮和不同pH ②. 单位时间甘油和脂肪酸的生成量 ③. 抑制 ④. 大 ⑤. 在pH7.4条件下,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分别检测加入板栗壳黄酮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酶活性,并找出酶活性最高的实验组对应的温度值,然后进行比较。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小问1详解】
胰脂肪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胰脂肪酶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
【小问2详解】
图1显示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该图示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的pH和是否加入板栗壳黄酮,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变化,而加入的板栗壳酮的量为无关变量。
①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不同pH条件。图2中胰脂肪酶的活性,可通过测量酶促反应速率来表示的,可以用单位时间甘油和脂肪酸的生成量来体现。
②据图2实验结果显示,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高。
③若要在pH为7.4的条件下,探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最适温度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的不同,因变量是酶活性的变化,因此该实验的基本思路为:在pH7.4条件下,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检测分别加入板栗壳黄酮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酶活性,并找出酶活性最高的实验组对应的温度值,然后进行比较。
23. 茶树生长受诸多因素影响,遮光和茶园间作(相间种植2种或2种以上植物)是提高茶树品质的有效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茶树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光,胡萝卜素呈_________色。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茶树绿叶中色素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使用蓝色遮阳网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从而提高茶树品质,但也存在茶叶减产风险,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茶园间作有利于提高茶树净光合速率(Pn)。“茶园内为桐木则留焉。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种植桐木后,茶树在夏天光照强度大的中午,Pn的变化趋势与下图___________对应的曲线最吻合。茶树单作时,晴天12:00限制光合作用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茶树是一年内多轮采摘的叶用植物,对氮元素需求量较大,施用氮肥可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原因是茶树吸收的N元素可参与__________(答出2种)等物质的合成。
【答案】(1) ①. 红光和蓝紫 ②. 橙黄 ③.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④. 遮阴会使光合速率下降,有机物合成量减少
(2) ①. 多云天 ②. CO2浓度
(3)酶、ATP、NADPH、叶绿素等
【解析】
【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小问1详解】
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呈橙黄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此纸层析法可分离绿叶中光合色素。遮阴会降低光照强度,使光合速率下降,则有机物合成量减少,因此使用蓝色遮阳网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从而提高茶树品质,但也存在茶叶减产风险。
【小问2详解】
晴天7:00-10:00,由于温度光照适宜,净光合速率升高,但10:00以后由于气温升高,茶树的蒸腾作用较强,茶树的气孔部分关闭,使得光合速率下降,15:00以后由于光照减弱,光合速率再次下降,阴天由于光照比较弱,温度比较低,光合酶的活性较低,茶树的光合速率一直比较低,而只有多云天的天气,光照比较适宜,温度也比较合适,光合酶的活性较高,茶树的气孔也不关闭,所以光合速率一直都比较高,因此种植桐木后,茶树在夏天光照强度大的中午,Pn的变化趋势与下图多云天对应的曲线最吻合。茶树单作时,晴天12:00,茶树的蒸腾作用较强,茶树的气孔部分关闭,导致通过气孔进来的CO2浓度下降,进而使得光合速率下降。
【小问3详解】
N元素可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TP(组成元素为C、H、O、N、P)、NADPH(组成元素为C、H、O、N、P)等物质的合成。
24. 利用“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可以对食品中细菌的含量进行检测:
①将待测样品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
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③测算出细菌数量。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荧光素接受_______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___________。
(2) “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_______(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
(3)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经_______(填“高浓度盐溶液”、“Hg2+”或“高温”)处理后的酶活性可以恢复,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_______。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_______处理。
【答案】 ①. ATP ②. 正比 ③. 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 ④.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光能 ⑤. 吸能反应 ⑥. 高浓度盐溶液 ⑦. 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⑧. Mg2+
【解析】
【分析】1、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特殊的化学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的化学键。
2、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3、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详解】(1)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所以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ATP数量越多,提供能量越多,发光强度越大。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故可以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
(2)“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ATP中特殊的化学键中储存的活跃化学能转化形成光能。ATP水解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3)比较曲线中“高浓度盐溶液”、“Hg2+”或“高温”对酶处理的曲线可知,其中经高浓度盐溶液处理后的酶活性可以恢复。Hg2+处理后会破坏荧光素酶(蛋白质)空间结构,导致酶活性下降。据图分析,用Mg2+处理荧光素酶后,在较低荧光素酶浓度下就能达到较高发光强度,所以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Mg2+处理。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功能、实验探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5. 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两种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图2是研究叶肉细胞中上述两种代谢过程的实验装置。图3表示该植物在自然环境中两昼夜吸收或释放的CO2变化,S1-S5表示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②分别发生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中,在①②过程中都产生了_____________供应下一阶段利用。
(2)若用图2所示的装置研究③④过程时,刻度毛细管内水柱移动的距离表示____________。
(3)若用图2装置测定叶片的呼吸速率,则需对装置做两处改进: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4)图3中DE段波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第二天中____________点(填字母)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5)图3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外界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如果S1+S3+S5>S2+S4,则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生长。
【答案】(1) ①.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②. [H] ##NADH##还原型辅酶I
(2)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
(3) ①. 关闭电源(或黑暗条件下) ②. 缓冲液换为适宜浓度的NaOH溶液
(4) ①. 温度 ②. Ⅰ
(5) ①. 光照强度和温度 ②. 不能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1可知,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在③④过程属于光合作用,用图2所示的装置研究光合作用,刻度毛细管中的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量。
【小问1详解】
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①②过程中都产生了[H]和能量,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被消耗。
【小问2详解】
③④过程属于光合作用,用图2所示的装置研究光合作用,图中CO2缓冲液可维持装置内CO2浓度不变,故毛细管中的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量。
【小问3详解】
用图2所示的装置研究有氧呼吸,应关闭光源,消除光合作用对有氧呼吸产生的影响,同时应将CO2缓冲液换为适宜浓度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小问4详解】
图3中DE段是晚上12点左右,波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第二天中Ⅰ点净光合作用为0,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小问5详解】
图3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如果S1+S3+S5>S2+S4,说明消耗的有机物大于产生的有机物,则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不能生长。选项
生产生活措施
生物学原理
A
适量施肥
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象
B
稻田定期排水
避免水稻幼根因缺氧产生酒精而变黑腐烂
C
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
有利于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D
中耕松土
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利于吸收无机盐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