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48262/0-17041755726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48262/0-170417557264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48262/0-17041755726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48262/0-170417557272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48262/0-17041755727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48262/0-170417557279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48262/0-170417557283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48262/0-170417557287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共34页。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概念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2.产生原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以此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同时,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简称“三废”)等,又排放到环境中。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1)自然资源枯竭:如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2)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3)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自主预习自我检测温馨提示: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1)自然资源枯竭是指自然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3)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也会引起生态破坏。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1)城乡差异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2)国家差异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问题思考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①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没有足够能力进行环境整治。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全球性环境问题世界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中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还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问题思考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①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酸性气体排放量大;②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难以中和大气和雨水中的酸;③南方多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④南方气候湿润,降水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判断题1.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大量排放到环境中,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问题都属于自然资源枯竭。( )3.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4.不同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程度不一样,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 )5.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甚至发展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答案:1.× 2.× 3.√ 4.× 5.√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选择题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下题。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C.建设占地,耕地减少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解析:依据图示“违法占地”信息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建设占地、耕地减少的环境问题。答案:C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下面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光化学污染C.城市光污染 D.城市住房紧张解析:依据漫画可知,其反映的环境问题是雾霾问题,属于大气污染。答案:A自主预习自我检测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 D.全球变暖4.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解析:第3题,由图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可知,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第4题,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答案:3.C 4.A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探究1958年8月1日,横贯中国西北的交通大动脉——包兰铁路正式通车。但由于风沙肆虐,通车并不意味着最后的成功。有谚语说道:“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这是当时风沙弥漫、沙进人退的真实写照。由于长期流沙侵袭,风沙频频“骚扰”铁路线并掩埋铁轨,时常导致铁路停运。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铁路治沙人怀着立足荒漠、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怀,在包兰铁路中卫至干塘区段的线路两侧,人工建起了一条宽800多米、长55千米的绿色长廊。现如今,人进沙退。在茫茫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包兰铁路犹如一条蜿蜒盘旋的钢铁巨龙,在满目苍翠林带的掩映下,穿沙越岭、畅通无阻地向前延伸……结合材料探究:(1)谚语中提到的是哪种环境问题的表现?(2)该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提示:(1)土地荒漠化。(2)西北地区。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环境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析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1)人口压力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资源不合理利用 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 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画面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森林减少 B.草场退化C.土壤污染 D.沙尘暴(2)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 )①林产品短缺 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④臭氧层破坏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读图能力和综合思维素养。解析:图中显示的是滥伐森林的行为,会导致森林减少。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的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答案:(1)A (2)D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问题探究指狐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马达加斯加岛的土著居民认为指狐猴是“恶魔”,将给人们带来厄运,因此当地迷信的居民对指狐猴进行大肆猎杀。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结合材料探究:(1)指狐猴的濒临灭绝属于哪种环境问题?(2)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1)生物多样性减少。(2)人类的大肆猎杀。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1.环境污染问题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由于人类大规模、长期的开发利用,导致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及破坏,这种现象遍及全球。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3.生态破坏问题 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4.全球性环境问题 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2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土地盐碱化 D.水污染(2)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镇化过度发展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读图能力和综合思维素养。解析:由图中森林减少、沙漠面积增大可知,图示环境问题是过度砍伐森林导致的土地荒漠化问题。答案:(1)B (2)A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1~2题。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第1题,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资源枯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第2题,图片反映的是大气污染事件。答案:1.A 2.C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读图,完成3~4题。 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3.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4.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第3题,当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时,出现环境污染;图示③是大气污染,④是固体废弃物污染。第4题,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便会出现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图中①为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森林资源减少。答案:3.C 4.A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弃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末。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国和美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国和美国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据此完成5~6题。5.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B.弥补工业原料短缺C.产业结构调整需要D.环境承载力大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6.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乌克兰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解析:第5题,“洋垃圾”主要是“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可以加工成工业原料。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废弃物处理能力不可能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环境承载力小于英国和美国;进口“洋垃圾”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较落后,若调整产业结构应减少此类物品进口。第6题,“接盘侠”的国家应与中国具有类似的国情,即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原料较缺乏;加拿大和新加坡属于发达国家,乌克兰资源丰富,则最可能是印度尼西亚。答案:5.B 6.D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