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小题天天练第9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
展开(2023·唐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舞剧《赵氏孤儿》改编自同名元杂剧,讲述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诛族之祸,唯一的骨血被托付给门客程婴。危急关头,程婴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全城婴儿的性命,牺牲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从此,程婴独自走上了一条漫长的忠义路。
厚重的题材、复杂的人物、深刻的内涵、__①__的故事,跨越千年的时空,舞剧《赵氏孤儿》从人性视角舞尽一个小人物的__②__。剧中程婴的饰演者胡阳,有古典舞翘楚的美誉,凭借娴熟高超的舞蹈技巧,将其所饰演的角色刻画得__③__。从孔子到李白,从杜甫到范仲淹,再到《赵氏孤儿》中的程婴,胡阳身上的古风气质深入人心颇受舞迷喜爱。
该剧的成功还得益于主创团队的独特创意,他们在舞台上表现出凝练写意的极简风格,只用简单却浓郁的灯光和色彩,将沉痛压抑的氛围渲染得十分到位。许多巧思令人称道,比如,在屠岸贾从程婴手里夺走婴儿、残忍地把孩子摔死在冰冷的地面上时,红色的襁褓落地绽开为一团鲜艳的红绸,恰似婴儿迸溅的鲜血,极具视觉冲击力。此后,这团红绸被程婴和妻子分别抱于怀中,随着妻子的渐行渐远,它像是留下了一抹无法弥补的血痕,也像是两人命运的红线就此断裂。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语境说故事的特点,可填“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扣人心弦:形容事物能深深地牵动人心。②语境形容程婴救赵氏孤儿的行为,可填“忠肝义胆”“赤胆忠心”“赤血衷心”。忠肝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赤胆忠心:形容十分忠诚。赤血衷心:忠心而诚挚。③语境说角色刻画得深刻、生动、逼真,可填“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
答案: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②忠肝义胆(赤胆忠心 赤血衷心) ③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2.请用整句的形式将文中第一段的故事内容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握第一段内容,两个主体分别是赵氏和程婴,事件是赵氏被陷害而惨遭诛族之祸,把唯一的骨血托付给程婴,程婴牺牲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担起责任。
筛选关键词语。“赵氏”“程婴”“陷害”“诛族之祸”“托付”“牺牲”“忠义路”。据此整合为整句“赵氏……,程婴……”或“赵氏……,……;程婴……;……”形式的整句即可。
答案:赵氏遭陷害,惨遭诛族祸;程婴受托孤,勇走忠义路。赵氏惨遭诛族之祸,程婴勇负托孤之责。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比喻句的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句中本体为绽开的“红色的襁褓”,喻体为迸溅的“鲜血”,比喻词是“似”。把“散开的红色襁褓”比喻为迸溅的“鲜血”,鲜明耀眼,形象逼真,直击人心,能引发读者联想,想象当时场景,表达孩子被摔死的强烈悲情。
答案:构成:把“散开的红色襁褓”比喻为迸溅的“鲜血”。效果:能引发读者联想,表达孩子被摔死的强烈悲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3·邯郸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绞吸式挖泥船是目前在疏浚、吹填工程中运用较广泛的一种船舶。“天鲸号”自航绞吸式挖泥船是中国疏浚航道和围海造地的利器,其技术性能指标及绞刀挖泥能力排亚洲第一,技术先进性和结构复杂程度在世界同类船舶中位居前列。
“天鲸号”工作时船首前端桥梁放到水面以下,通过桥架最前端绞刀的旋转将水下泥面挖松,通过船上离心式泥泵产生一定的真空的作用,使挖掘所得的泥浆吸入、吐出,再通过船上输泥管线排出,并吹送到上千米乃至上万米外的指定区域,__①__的双重目的。
海底除了淤泥之外,还有大量坚硬的岩石,普通的挖泥船对付这些岩石有些吃力,而“天鲸号”配备有各种功能的绞刀头,__②__,然后直接吸进驳船,既环保又省事。“天鲸号”配置有(亚洲在用)挖泥船中最为强大的挖掘系统,不仅可以疏浚黏土、密实沙、碎石,还可以开挖时压为40兆帕的岩石。它的建造和使用将改变人们清除海底岩石的方式,可大大减少海底爆破工程的数量,增大工程安全系数;__③__,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船上离心式泥泵的作用产生一定的真空,把挖掘所得的泥浆吸入,泵出
B.通过船上离心式泥泵的作用产生一定的真空,使挖掘所得的泥浆吸入、吐出
C.船上通过离心式泥泵产生一定的真空的作用,把挖掘所得的泥浆吸入、泵出
D.船上通过离心式泥泵产生一定的真空的作用,使挖掘所得的泥浆吸入、排出
解析:画线句语病有:不合逻辑,搭配不当,“通过船上离心式泥泵产生一定的真空的作用”改为“通过船上离心式泥泵的作用产生一定的真空”;搭配不当,“使挖掘所得的泥浆……吐出”改为“把挖掘所得的泥浆……泵出”。只有A项修改正确。
答案:A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语境在说“天鲸号”绞吸式挖泥船的“双重目的”,前文“通过船上输泥管线排出”是“疏浚航道”,“吹送到上千米乃至上万米外的指定区域”是“围海造地”,据此应填:达到疏浚航道和围海造地。②“配备有各种功能的绞刀头”目的是绞烂岩石,应填:可以轻松把坚硬的岩石绞烂。③语句在说“天鲸号”绞吸式挖泥船对环境的作用,“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前提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填:也可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答案:①达到疏浚航道和围海造地 ②可以轻松把坚硬的岩石绞烂 ③也可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三、名篇名句默写
6.(2023·唐山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表示,自己之所以简单地给司马光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谢灵运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此事来寄托情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霜”是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或象征自然环境之恶劣,或隐喻人生境遇之艰难……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聒”“察”“渌”“霜鬓”“汀”“暴”
答案:(1)虽欲强聒 终必不蒙见察 (2)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3)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尘满面 鬓如霜/暴霜露 斩荆棘/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四、散文阅读
(2023·山东平度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戈壁晒秋(节选)
龚培德
晒秋是在立秋之后。
这是有原因的。立秋之后,靠近沙漠的西戈壁早晚温差有10多度。此时的阳光如一位温厚的老人,慈眉善目,不似夏日脾气暴躁,从早到晚都灼人。所以此时晾晒的干菜品相最好。红的透红,青的靛青,绿的翠绿……
为什么西戈壁要晾晒干菜?这是这个地方在漫长的冬季储存冬菜的特有方式。西戈壁属于天山北坡,从当年的十月底至第二年的“五一”之前,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几乎见不到星点的绿色。而人们饭桌上吃的菜,除了每家每户菜窖里储存的大白菜、土豆、青萝卜外,还有的就是立秋之后晾的干菜。到了冬季。只需从屋外端进来一盆雪水浸泡干菜,无论是炒、煮、炖,还是用来蒸包子、包饺子、下面条,都会显露出冬季难见的青翠。
连队的女人大都是晾晒的好手。女人们来自全国各地,她们的男人响应党建设边疆的号召从家乡奔赴这里开荒、种地。因为来自不同的地域,女人们腌菜的口味也完全不同,有的偏辣,有的偏咸,有的偏酸。
连队有个女职工叫刘巧巧,外号“小白菜”。这刘巧巧解放前是唱戏的,只是她年龄小,还没在戏班唱红,全国就解放了。戏班子解散了,别人投亲靠友地走了,刘巧巧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无奈之下便嫁给了当地一个铁匠。1958年,她和铁匠一起来到了西戈壁农场。
刘巧巧嘴巴里常爱哼《小白菜》那支歌: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两岁呀,没了娘啊……唱得久了,连队的人把她的名字都忘了,见了她的面都会喊“小白菜”。对于这个外号她也乐于接受,谁喊她也都答应。因为在戏班子长大,地里的农活她从来没有摸过,她单薄的身子,也没有四两力,大田地的活儿,确实不是她能干下来的。后来连队成立托儿所,于是这个不善于在大田地里干活的刘巧巧,成了托儿所的首任保育员。
刘巧巧之所以能当上保育员,除了她不善农活,更主要的原因是她会唱歌。托儿所的孩子年龄大小不一,相差好几岁,但听了她的歌都会安静下来,很多孩子学会了就回家哼哼,歌词比大人记得还清楚。
刘巧巧嘴巧,会唱很多的戏词,但是晒秋她却从不动手。当别人家满院子晒干菜时,她家也就是那打铁的男人随意晾晒一点儿。尽管晾晒储存的冬菜少,但却挡不住她那张贪吃的嘴,用连队女人的话说“那可真馋”;谁家有点好吃的,如果让她鼻子嗅到了,一定要去讨着吃。当然她也不是白吃的,吃完后免不得会用她那灵巧的小嘴赞美一番。连队有的女人看不惯她这种做派,每逢她向别人家讨要时都会撇嘴,但刘巧巧毫不在意。连队职工来托儿所接送孩子时,她不时地会冒出一句:大姐,明天来送孩子时,别忘了把你家的菜给我带上一点儿,吃了你家的菜就像上了瘾,总是心里有个念想,半夜睡不着呢。碰上脾气好的,第二天准会给她带上一碗或一缸子,碰上不爱接她话茬的,或故意想为难的,装作没有听见,但过后她再催促时又感到不好意思,还是会给她带上。
连队那时虽然条件有所改善,从地窝子搬到土坯房,但盖房子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房梁和檩条都是砍伐邓家沟边的老胡杨树,铺的是红柳条、铃铛刺、麦草、玉米秆、高粱秆之类的东西,最后在上面用铁锹堆起厚厚的土。这种房子看似简陋,但保温保暖效果还不错,托儿所就是这样两间土房子。
那年开春晚,往年三月底,职工都下地忙活了。可那年清明过后还下了一场大雪,随后气温骤升,房前屋后田野上的雪眨眼之间都融化了;而此时开春,西戈壁农场的水库出现了险情,连队的职工有的上水库大堤日夜守护,有的在大渠破冰,以备泄洪。那天中午,刘巧巧照顾孩子吃完午饭,正想小憩,突然发现屋顶在漏水并伴着沙土哗哗而下。原来往年屋顶的积雪是慢慢融化的,时间长达半月,而今年只是两三天工夫就把屋顶的雪全融化掉了。那些雪水由于无法及时排泄,便渗透到屋顶的泥土里。胡杨木的房梁无法承载屋顶泥土的厚重,眼看着就会塌陷,刘巧巧发现情况不妙,连忙把睡在土炕上的、摇篮里的孩子喊起来往门外抱。就在她将屋里的最后两个孩子推出门外时,屋顶塌陷了,厚厚的泥土把她砸在屋里。
待连队的人们得知消息赶到时,只见被刘巧巧救出的几十个孩子抱头痛哭,他们的刘妈妈不见了。
送刘巧巧下葬的那天,那些被救的孩子的家长,带着孩子齐刷刷地跪在刘巧巧的棺木前。那些跪着的女人们,都为刘巧巧精心准备了一缸或一碗她们拿手的菜。她们说“小白菜”爱吃她们做的菜,今生今世她们都会供奉她,让她吃个够。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晒秋”在西戈壁有着非凡的意义,那是西戈壁人改善贫乏物质生活的一种手段,也是对抗恶劣环境的一种方式。
B.因为刘巧巧干不了大田地的活儿,也因为孩子们喜欢她唱歌,所以连队让她当了保育员,展现了西戈壁人的善良。
C.西戈壁人用老胡杨树、红柳条、铃铛刺等材料盖房子,既体现了就地取材的智慧,又交代了下文托儿所坍塌的一方面原因。
D.连队的女人开始以“小白菜”称呼刘巧巧,带有戏谑之意;在刘巧巧棺木前称呼她“小白菜”,则带有深深的敬意与爱意。
解析:B项,“也因为孩子们喜欢她唱歌,所以连队让她当了保育员”错误,由“刘巧巧之所以能当上保育员,除了她不善农活,更主要的原因是她会唱歌”可知,不是因为孩子们喜欢她唱歌而做了保育员,而是因为她会唱歌。
答案:B
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写出西戈壁秋天早晚温差大的特点,交代了立秋之后晾晒干菜的原因。
B.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了刘巧巧这个人物,使其前后形成反差,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C.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又生动自然,句式长短错落,富于变化,既彰显了散文的语言之美,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D.连队女人“那可真馋”的语言和家长爱理不理的行为,主要体现了连队人的尖酸刻薄,冷漠严苛。
解析:A项,“写出西戈壁秋天早晚温差大的特点”错误,由“此时的阳光如一位温厚的老人,慈眉善目,不似夏日脾气暴躁,从早到晚都灼人”可知,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写出了秋天阳光的特点,而非早晚温差大的特点;C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错误,文中没有带有地域特色的词语,因此语言并没有“鲜明的地域特色”;D项,“主要体现了连队人的尖酸刻薄,冷漠严苛”错误,从原文“碰上不爱接她话茬的,或故意想为难的,装作没有听见,但过后她再催促时又感到不好意思,还是会给她带上”来看,即使她们有时候不愿意,但“还是会给她带上”,可见她们的淳朴、善良。
答案:B
9.文中干菜经雪水浸泡“都会显露出冬季难见的青翠”,简直就是刘巧巧人生的写照,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外形上相似:干菜即经太阳晾晒后干巴的蔬菜,而刘巧巧“她单薄的身子,也没有四两力”,可见二者外形上相似。精神上相似:由“到了冬季,只需从屋外端进来一盆雪水浸泡干菜,无论是炒、煮、炖,还是用来蒸包子、包饺子、下面条,都会显露出冬季难见的青翠”可知,干菜经过雪水浸泡,碧绿可爱;由“她单薄的身子,也没有四两力,大田地的活儿,确实不是她能干下来的”“但是晒秋她却从不动手”“谁家有点好吃的,如果让她鼻子嗅到了,一定要去讨着吃。当然她也不是白吃的,吃完后免不得会用她那灵巧的小嘴赞美一番”可知,刘巧巧不会干活,还嘴馋,看不出任何招人喜爱的地方;由“那些雪水由于无法及时排泄,便渗透到屋顶的泥土里。胡杨木的房梁无法承载屋顶泥土的厚重,眼看着就会塌陷,刘巧巧发现情况不妙,连忙把睡在土炕上的、摇篮里的孩子喊起来往门外抱。就在她将屋里的最后两个孩子推出门外时,屋顶塌陷了,厚厚的泥土把她砸在屋里”可知,雪水融化后渗透到屋顶的泥土里,刘巧巧及时将学生救出,自己却壮烈牺牲,就像干菜经过雪水的浸泡展露的“难见的青翠”。因此这句话简直就是刘巧巧的写真。
答案:①刘巧巧如同干菜一样干瘪瘦小、平凡不起眼;
②“经雪水浸泡”,对刘巧巧而言,就是遭遇幼儿园屋顶塌陷的灾难;“难见的青翠”,是刘巧巧面对危难,舍身救孩子而彰显出来的高贵品质。因此这句话简直就是刘巧巧的写真。
10.郁达夫认为散文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请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郁达夫这一观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分析题干的含义,“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意思是说:从一些细微小事里,可以看到宏观的大千世界,人情冷暖。这句话概括的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然后分析本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首先从内容上看,文本描写了一位命途多舛随丈夫来到西戈壁人的“小白菜”的小人物的故事,她肩不能扛,活不能干,不会晒菜,只会唱歌,却能够在关键时刻舍己救人;而“那些被救的孩子的家长,带着孩子齐刷刷地跪在刘巧巧的棺木前。那些跪着的女人们,都为刘巧巧精心准备了一缸或一碗她们拿手的菜”也表现了西戈壁人的善良。通过叙述小人物的故事,表现了西戈壁人为边疆建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这是本文以小见大的表现。就主旨而言,由“西戈壁属于天山北坡”“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几乎见不到星点的绿色”可知,西戈壁条件艰苦;由“她们的男人响应党建设边疆的号召从家乡奔赴这里开荒、种地”“但盖房子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房梁和檩条都是砍伐邓家沟边的老胡杨树,铺的是红柳条、铃铛刺、麦草、玉米秆、高粱秆之类的东西,最后在上面用铁锹堆起厚厚的土”“西戈壁农场的水库出现了险情,连队的职工有的上水库大堤日夜守护,有的在大渠破冰,以备泄洪”可知,文章通过叙述故事,表现了当年支援边疆建设的西戈壁人们的勤劳以及他们对恶劣环境的抗争。这是本文以小见大的表现。因此,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记叙的是小人物、小事情,表现的却是大主题、大情怀,这正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体现。
答案:①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记叙的是小人物、小事情,表现的却是大主题、大情怀,这正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体现。
②文章通过塑造刘巧巧这样的小人物,一方面表现西戈壁人的善良,一方面以她的牺牲表现西戈壁人为边疆建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③文章以“晒秋”这样的生活小事来展现当年支援边疆建设的西戈壁人们的勤劳以及他们对恶劣环境的抗争。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小题天天练第4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小题天天练第4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Ⅰ,语言文字运用Ⅱ,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小题天天练第14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小题天天练第14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小题天天练第9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小题天天练第9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