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喜看稻菽千重浪》(随堂课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精品课件+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随堂课件+教学设计+张秉贵介绍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精品课件+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 登高》(随堂课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精品课件+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归园田居》(其一)(随堂课件+教学设计+音频朗诵)-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精品课件+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念奴娇·赤壁怀古》(随堂课件+教学设计+音频朗诵+《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精品课件+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芣苢》《插秧歌》(随堂课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精品课件+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芣苢》《插秧歌》(随堂课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精品课件+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文件包含《芣苢》《插秧歌》随堂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精品随堂课件+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精品随堂课件+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齐读下面的诗句,看看它们共同描绘的是什么内容。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⑶晨星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走近《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按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包括:①社会政治诗,②爱情诗,③史诗④军旅诗。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邶风• 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魏风• 硕鼠》通篇用比。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走近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等。诵读课文朗诵诗歌把握节奏: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读出劳动的欢欣,读出内心的热情。《插秧歌》诵读感知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读准字音兜鍪máo 胛jiǎ 莳shì 未匝zā朗读诗歌把握节奏,七律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读出抑扬顿挫。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品味课文探究《芣苢》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品味课文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品味课文 探究《插秧歌》:全诗围绕一个什么字来描绘的?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围绕一个“忙”字来描绘。首联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颔联以环境描写衬托插秧之“忙”:诗人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的战斗;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忙碌精神。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来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农夫却依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这一“唤”与“不答”,给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尾联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抢插还未结束,种下秧苗也尚未挺拔,管好家里的鹅与鸭,免得它们糟蹋庄稼。”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忙碌的农人形象。品味课文 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怎么看?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所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诚斋体”的语言特点特点:1、语言生动、自然、新鲜、活泼,富于幽默诙谐. 2、选取取劳动场景,展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逼真而又自然比较阅读 《芣苢》《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关于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表现手法: 《芣苢》重章叠唱的手法;插秧歌》运用白描、环境烘托、比喻等手法。思想主旨: 《芣苢》让我们了解了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和精神状态,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内心安宁平静,生活上能够丰衣足食。《插秧歌》用生动的笔地表现劳动场面,表达了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领悟课文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读了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 再 见
齐读下面的诗句,看看它们共同描绘的是什么内容。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⑶晨星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走近《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按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包括:①社会政治诗,②爱情诗,③史诗④军旅诗。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邶风• 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魏风• 硕鼠》通篇用比。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走近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等。诵读课文朗诵诗歌把握节奏: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读出劳动的欢欣,读出内心的热情。《插秧歌》诵读感知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读准字音兜鍪máo 胛jiǎ 莳shì 未匝zā朗读诗歌把握节奏,七律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读出抑扬顿挫。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品味课文探究《芣苢》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品味课文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品味课文 探究《插秧歌》:全诗围绕一个什么字来描绘的?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围绕一个“忙”字来描绘。首联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颔联以环境描写衬托插秧之“忙”:诗人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的战斗;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忙碌精神。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来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农夫却依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这一“唤”与“不答”,给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尾联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抢插还未结束,种下秧苗也尚未挺拔,管好家里的鹅与鸭,免得它们糟蹋庄稼。”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忙碌的农人形象。品味课文 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怎么看?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所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诚斋体”的语言特点特点:1、语言生动、自然、新鲜、活泼,富于幽默诙谐. 2、选取取劳动场景,展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逼真而又自然比较阅读 《芣苢》《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关于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表现手法: 《芣苢》重章叠唱的手法;插秧歌》运用白描、环境烘托、比喻等手法。思想主旨: 《芣苢》让我们了解了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和精神状态,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内心安宁平静,生活上能够丰衣足食。《插秧歌》用生动的笔地表现劳动场面,表达了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领悟课文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读了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 再 见
相关资料
更多